资源简介 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解释文中加点词,注意文言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比)尔(你们),毋吾以(同“已”,止。一说为“用”)也。居(平日,平时)则曰:‘不吾知(了解)也!’如或(有人)知尔,则(那么)何以(做)哉?”【理解助记】孔子问志:解除顾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启发诱导(居则曰:……则何以哉)。【易写错字】曾皙、毋吾以也、居则曰。子路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而对曰:“千乘之国,摄(夹处)乎大国之间,加(加到……上)之以师旅,因(接续)之以饥馑(泛指饥荒);由也为(治)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微笑)之。“求!尔何如(怎么样)?”对曰:“方(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民。如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胜任,能做到)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端(古代的一种礼服。在这里作动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在这里作动词),愿为(做)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焉。”“点!尔何如?”鼓瑟希(同“稀”,稀疏),铿尔(铿的一声,指止瑟声),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已经)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名词作动词,吹风)乎舞雩,咏(唱歌)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赞成)点也!”【理解助记】弟子言志:子路——千乘之国(子路率尔而对曰:……且知方也);冉有——区区小国(对曰:……以俟君子);公西华——愿为小相(对曰:……愿为小相焉);曾皙——娱情山水(鼓瑟希,……咏而归)。【易写错字】哂、率尔、师旅、饥馑、章甫、鼓瑟希、铿尔、撰、莫春、舞雩、喟然。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求则非邦(国)也与?”“安见(怎见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相),孰(谁)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相)?”【理解助记】孔子评志:评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评冉有(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评公西华(宗庙会同,……孰能为之大)。【易写错字】唯。二、解释下列多义词。1.如(1)如或知尔(表假设,如果)【同义联想】洛阳亲友如相问(《芙蓉楼送辛渐》)(2)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4)沛公起如厕(《鸿门宴》)(去,到,往)【同义联想】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5)固不如也(《鸿门宴》)(比得上,赶得上)(6)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庖丁解牛》)(如同,好像)【同义联想】势如破竹、如雷贯耳、如履薄冰2.莫(1)莫春者,春服既成(同“暮”)(2)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不要)【同义联想】莫愁前路无知己(《别董大》)(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没有)(4)莫能与之争(《五代史伶官传序》)(没有谁,没有什么)三、判断下列对文中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与苏洵《六国论》中“洎牧以谗诛”的“以”意思不同。( × )提示:相同。两个“以”都是“因为”的意思。句意: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等到李牧因受谗谤而被杀死。2.“且知方也”与《齐桓晋文之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中的“方”意思相同。( × )提示: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计量面积用语,表示纵横若干长度。句意:而且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块。3.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 )4.冠者,指成年人,16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16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 )提示:“16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16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错误,应该是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四、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通假、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1.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译文:孔子说:“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解析:“亦”,只是、不过;“各”,各自;“言”,谈论、议论;“也已矣”,语气助词连用,相当于“罢了”。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译文:治国要用礼,(可是)他(仲由)的话毫不谦逊,所以我笑他。解析:“为”,治;“让”,谦逊;“是故”,所以;“哂”,微笑。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新情境)李老师上课时想让同学们主动发言,但同学们碍于李老师年长,羞于交流。此时李老师可以引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两句进行引导。2.(新情境)暮春季节,小华发微信给他朋友,说想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古人遗风,与其一起“浴乎沂,风乎舞雩”,然后踏歌而归。3.(新情境)在“我的工作,我的未来”语文课上,房老师引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话“亦各言其志也/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来总结各位同学的发言,引用“其言不让”来解释笑某位过于夸大、不谦虚的同学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