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10.第九讲 表文转换与图文转换(讲义 教师版)-2026版语文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一轮复习】10.第九讲 表文转换与图文转换(讲义 教师版)-2026版语文统编版

资源简介

第九讲 表文转换与图文转换
任务一 表文转换题
——关注图表细节,把握数据变化
在媒体信息交流和传递中,图表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它能直观鲜明、简洁明了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作者的观点态度。常见的图表形式有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表格等。简洁的图表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和数字信息,涉及不同的知识领域。
表文转换的考查角度主要有两种:文字转换题,即将图表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信息推断题,即针对图表数据给出结论或提出建议。
1.柱状图
柱状图将数据以直观的图形显示出来,用坐标表示两个或多个关系项,向阅读者介绍或展示某种情况。答题者需认真弄清题干,搞清关系,然后准确地把握住规律,解决问题。
2.饼状图
饼状图以圆形代表研究对象的整体,用以圆心为共同顶点的各个不同扇形显示各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饼状图常用于统计学模型。饼状图显示一个数据系列中各项的大小与各项总和的比例。饼状图中的数据点显示为整个饼状图的百分比。
3.曲线图
曲线图一般以纵横两个坐标为主轴,有关数据通过曲线在两个主轴上的变化来反映某种情况,答题者需要根据这种变化关系,弄清图表所表达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解答曲线图类表文转换题,要注意把握三个方面:
(1)理解坐标内容。看清坐标横轴、纵轴的具体内容,把握坐标代表的意义。
(2)找出曲线走向。曲线无论在区间中如何高低起伏,总有一个总体趋向。
(3)分析“S”形曲线。曲线的每一个转折点都体现其特点,所以在理解曲线特点时,要把握曲线的“S”形问题。
4.表格
此类题将详细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列出,这些数据按规律排列,答题者在做题时要认真研读它的规律,依题目要求,用文字把规律准确地表述出来。
解答表格类表文转换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读懂表格。表格由表头和具体数据组成,读懂表格,就要把握表头的实际意义和数据体现的特点等。
(2)分析数据。分析表格中的具体数据,首先要关注不同数据所代表的类别;其次要注重数据间的比较,尤其要注重比较最大值与最小值,看其具体的差别,思考数据反映出的问题或事物趋向。
1(2025·福建漳州开学考试T21)根据材料,给统计图拟写标题。(不超过25个字)(3分)
同学们梳理初中语文课本,绘制出下面的统计图:
答:示例一:古诗文在初中各年级语文课本中占比统计图
示例二:初中各年级古诗文在本年级语文课本中占比统计图(“古诗文”“年级”和“占比”三个关键信息各1分)
解析:统计图反映了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所占的比例。因此,标题应该体现“古诗文”“年级”和“占比”这三个关键信息。同时,因为题目要求不超过25个字,所以语言需简洁明了。
任务二 图文转换题
——理出组成要素,理解内在寓意
图文转换题是要求考生用文字对流程图、徽标、漫画等非文本信息进行转述的试题,是高考常见的考查形式,它体现了高考对社会生产、人文现象、科技信息发展等的关注,是对考生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
题型一 流程图
此类图文转换题需要考生根据流程图中表示的事物的方位、箭头的方向或标示的动词,弄清图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达出来。这类题型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考查考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是比较新颖的题目,符合新课标精神。
流程图相关题目有四个解题要领。
1.审题干,抓要点
审清题干,抓住题目关键信息,找到表述主体或中心内容,明确表述的对象及要求。
2.理概念,明作用
图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方框中的词语、带箭头的横线、横线上的词语等,它们在流程图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方框中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图中的关键环节,表述时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
3.理层次,明顺序
观察流程图,理清层次关系,分析各环节或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属于因果、条件、承接、从属等关系,据此来选择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进行连缀。
4.畅表达,信息全
通过对流程图的分析,将信息按照题目要求,并且根据其发展的趋势或走向选择准确的词语进行表述,注意不要遗漏关键词语或环节,不要出现语意不明、结构混乱等错误,注意字数限制。
2(2024·江苏泰州调研T22)下面是“普洱茶”制作工艺的流程图,请将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4分)
普洱茶工艺过程
答:普洱茶可制成熟茶和生茶(2分)。鲜叶在摊晾、杀青、揉捻、解块、晾干的基础上,经过筛分、蒸压成型、包装,成为生茶(1分);经过渥堆、筛分、存储、成型、包装,成为熟茶(1分)。
解析:本题要求把“普洱茶”制作工艺的流程写成一段话,作答本题需要仔细观察流程图,特别关注箭头的走向,不要有遗漏。鲜叶在摊晾、杀青、揉捻、解块、晾干的基础上有两种走向,一是制作生茶,二是制作熟茶;然后再分别说明生茶和熟茶的制作过程即可。
题型二 徽标类
徽标就其构成而言,可分为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三种。
图形徽标是以富于想象或相联系的事物来象征某种理念或内容,借用比喻或暗示的方法创造出富于联想、包含寓意的艺术形象。
文字徽标是以含有象征意义的文字造型为基点,对其变形或抽象地改造,使之图案化。如拉丁字母徽标可用于企业名称的缩写等。
复合徽标指综合运用文字和图案元素设计的徽标,有图文并茂的效果。
做徽标题应从以下三点入手:
1.把握徽标特点
徽标类题目一般要求描述徽标的构图要素、概括构图要素的寓意等,因此观察徽标图时要注意看清图中有哪些线条、文字、图形,颜色、大小、位置是怎样安排的,从文字、数字、地点、时间、人物等角度阐释徽标的主题和寓意。
2.由此及彼联想
徽标往往是根据所要表现的对象的性质特点,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图形来表达创作者的愿望。因此要注意根据提示和注解进行类比联想,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注意由表及里,仔细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联想徽标与活动、会议等的关系,从而对徽标的寓意作出准确的说明。
3.准确有序转换
根据题干,满足其在内容、修辞、句式、字数等方面的要求,忌答非所问、生拉硬拽。另外,说明徽标要素时要有整体意识,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先总后分,先主后次。揭示寓意时要由表及里,在不超过字数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全面。
3(2025·重庆名校入学考试T22)以下是“中华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比较这三幅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作品?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4分)
答:示例:我更喜欢作品三。从构图角度看,作品三由粽子、龙舟、艾叶和书法“端午”等元素组成,简洁明了地突出了主题;从寓意角度看,这些元素代表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观点1分,构图要素2分,寓意1分)
解析:本题要求从三幅图中选择一幅“更喜欢”的,从“构图和寓意”两个角度说明理由。“构图”就是说出构图要素,表述时注意顺序,可结合作品特点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往下,或由主到次等顺序说明,注意不要遗漏细节,尤其是构图中能够体现主题的要素,要说得更详细一些。寓意应该与主题有关,三幅图都是“中华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主题应该是体现“中华传统节日形象”的。比如选择作品一,构图要素是含有“清明”字眼的印章,整体上浑厚凝重,表达了慎终追远的内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选择作品二,构图要素是中国传统的灯笼样式,灯笼上还写有汉字“春”,代表“春节”,寓意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来年吉祥喜庆,红红火火,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意味。选择作品三,先介绍构图要素,有粽子、龙舟、艾叶、书法“端午”等,寓意是代表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题型三 漫画类
随着高考图文转换题取材的广泛化,一些富有浓厚时代气息和鲜明艺术特色的漫画作品受到了命题者的青睐。漫画就是以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和形式简练的笔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特征的绘画。漫画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有描述画面、揭示寓意等。解答漫画题应该从以下三点入手:
1.读画面,把握画面要素
漫画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因此应当先对漫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方向,再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并提取关键信息,如主要人、物的特征,画中人物的言行等。
2.巧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挖掘漫画隐含的信息,比如讽刺对象是什么等,再结合漫画整体,进一步提炼画面的寓意。
3.抓关键,客观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描述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人或物,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一般有以下几种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主后次等。
4(2025·河北衡水第二中学等校联考T21)漫画家邹勤认为评价一幅漫画的好坏:第一,看主题是不是清晰;第二,看点子是不是巧妙。请结合这句评价对这幅漫画加以点评,不超过100个字。(4分)
答:①漫画的主题清晰,表达了过度沉迷游戏会让人像树根扎入地下一样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影响身心成长。②画家巧妙地将“树根”这一意象与玩游戏的人紧紧相连,构思独特、巧妙,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和视觉冲击力。(每点2分)
解析:这幅漫画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人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场景。画面中心是一个身穿连帽衫的人,他正专注地低头握着游戏手柄。乍看之下,这是一幅普通的游戏场景,但画家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使玩游戏的人屁股下生出根来,深深扎入地下。这一隐喻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值得深入解读。
主题明确:漫画以形象化的方式表现玩游戏的人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的状态,“树根”象征着游戏对他的深刻影响。这种深层次的绑定,使得他难以“拔根”,也就意味着难以摆脱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构思巧妙:画家的巧思体现在将“树根”的意象与玩游戏的人融为一体,这种视觉冲击力极强的表达方式,让人印象深刻。“树根”通常代表稳定和生长,但在这里,树根的形态却与成长无关,而是代表了一种困境和禁锢。它暗示了一个沉迷游戏的人逐渐失去了对现实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导致心理和行为上的退化,就像树木的根扎进贫瘠的土壤中无法吸收养分一样,难以健康成长。
课时作业46
时间:20分钟 分值:16分
1.(2025·吉林联考)请结合文段,概括设计师借助人工智能绘画的关键步骤,完成下面流程图,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以人工智能绘画为例,设计师为了创作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可能要先后借助智能工具和图形软件生成数百幅画作。这些画作的主题立意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每幅画的题材、场景、视角、氛围元素等。随着设计师发出越来越具体、确切的语句指令,人工智能不断做出精细调整。这样的创作方式体现出数字素养对于未来人机协同创作者的重要性。创作者需要有效组织人工智能所能理解的语言,形成最优指令,尽可能释放人工智能的潜力,使之快速而大量地输出内容,以便创作者从中进行甄别和挑选。回顾人机结合的具体实践可以发现,艺术创作经历了人工创作、机械复制和数字化转型之后,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将人机结合的创作实践带入了新的智能化阶段。
答:A.生成大量画作
B.(人工智能)精细调整
C.(创作者)甄别挑选(每处2分)
解析:要概括设计师借助人工智能绘画的关键步骤,结合流程图看,需要填第二、第四、第五个步骤的内容。由第一步是“输入主题立意”的提示,结合“设计师为了创作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可能要先后借助智能工具和图形软件生成数百幅画作。这些画作的主题立意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每幅画的题材、场景、视角、氛围元素等”可知,输入主题立意后可以生成画作,A处应填“生成大量画作”。由“随着设计师发出越来越具体、确切的语句指令,人工智能不断做出精细调整”可知,“输入更加具体、确切的指令”,是为了不断做出精细调整,B处应填写“(人工智能)精细调整”。结合“创作者需要有效组织人工智能所能理解的语言,形成最优指令,尽可能释放人工智能的潜力,使之快速而大量地输出内容,以便创作者从中进行甄别和挑选”可知,对于调整后的结果还要有甄别和挑选的过程,图中“满意”和“不满意”标注涉及的就是甄别和挑选的结果,选出满意的作品才可以说完成了创作。故C处应填“(创作者)甄别挑选”。
2.(2025·四川成都开学考试)假如你是导游,请仔细观察《庖厨图》(局部),围绕画中的两个人发挥想象写一段解说词,含蓄表现出古人烧烤的悠然惬意。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超过80个字。(6分)
作为烹饪的一种方式,烧烤自两千年前的汉代就已流行。“肉串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这样的画面,在徐州出土的众多汉画像石中屡见不鲜,透露出汉代徐州人对烧烤的喜爱。徐州铜山区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庖厨图”就生动描摹着古人烤肉的场景。左边一人,在俎上切肉;右边一人,一手拿扇一手拿烤串,“U”形签子穿了两串肉。墙壁上挂着鱼、羊腿,地上还有鸡、鸭与两条狗。
答:示例:一人持刀懒懒地切肉,一人左手慢慢地转动着烤串,右手用扇子徐徐地给“碳火”加着温,香气伴着旁边欢呼雀跃的鸡、鸭等氤氲开来,醉满了整个院落。(修辞使用正确2分,画面描述全面合理2分,想象丰富2分,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解析:结合语段中的相关文字和画面,按照要求拟写即可。需要注意含蓄属于文学性要求,可以通过各种描写、形象性的画面、合理的修辞手法等文学手段实现。在图文转换的时候,要分析出图中所具有的要素。汉画像石《庖厨图》(局部)中描绘了古人烤肉的场景,其中一个人左手慢慢转动着烤串,右手拿着扇子慢慢扇动着火焰,给“炭火”加温。另一个人在切肉。图文转换的时候要围绕话题,不要丢失其中的要素。题干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
3.(2024·江苏邳州模拟)下图是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发现的神秘玉器,它就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请你根据材料和图,从外形特点、功用两方面向外国友人介绍它。(4分)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起源于八千年前,作为部落的图腾而存在,同时也是部落的象征。最为著名的便是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的“C形龙”。由于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并不发达,所以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都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面对神秘的自然,人们企图将动物作为一种神灵供奉,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并且人们还将动物的图腾刻于器物之上,拜祭山川神灵。
答:①外形特点:拥有马头、马鬃、蛇身,呈“C”字形,蜷曲中隐含着升腾,安逸中透露着威猛。②功用:作为宗教图腾象征或是用于祭祀的重要礼器。(每点2分)
解析:首先读图,描述“中华第一龙”的外形特点:红山玉龙整体呈钩曲形,像字母“C”,即“C”字形。拥有马头,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颈上有长毛,酷似马鬃,尾部尖收而上卷。蛇身,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蜷曲中隐含着升腾,安逸中透露着威猛。根据材料中“龙……作为部落的图腾而存在,同时也是部落的象征。最为著名的便是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的‘C形龙’……人们还将动物的图腾刻于器物之上,拜祭山川神灵”分析其功用,“龙”作为宗教图腾象征或是用于祭祀的重要礼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