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10《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10《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七上10《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本文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本文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片片闪闪发光的童年碎片,可能是夏日午后趴在奶奶膝头听来的故事,可能是放学后和伙伴们在田埂上追过的萤火虫,也可能是第一次捧起书本被文字里的世界悄悄点亮的瞬间。那些看似细碎的片段,就像散落在记忆里的星星,或许不常提起,却总在某个时刻,轻轻拨动我们的心弦。童年令人难忘,童年的事有可能还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从她深情追溯的往事中去探寻她成长的源头。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于漪(yī),1929年生,江苏镇江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家。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文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2019年,相继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称号。
2.读读写写
徜徉(chánɡ yánɡ) 浩渺(miǎo) 非凡 雕镂(lòu) 寂寞(mò) 谆谆(zhūn)
搜索枯肠 气象万千 鸦雀无声 逃窜(cuàn) 险峻(jùn) 镌刻(juān)
三、整体把握:寻依依往事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往事依依”的原句,并根据文章内容思考:标题“往事依依”是什么意思?你能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往事”即过去的事情。“依依”在这里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往事依依”表明了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深的留恋之情。
2.于漪老师在文章的开头写道:“年华似流水……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于漪老师在这篇文章中“依依”回忆了哪些“往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自然段 阶段 往事
明确:
自然段 阶段 往事
2 小时候 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
3、4 童年 读《千家诗》
5 初中 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诵读宋词和现代诗)
6 初中 聆听老师谆谆教导
3.你能根据刚才的阅读和梳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吗?
引出回忆(总) 回忆往事(分) 总结往事(总)
历历在日
记忆犹新 看图画、读诗歌
听讲课、聆教诲 金色回忆,催
“我”奋进
四、细读品味:品依依深情
1.于漪老师在回忆往事时,字里行间处处透着依依情。想一想,这几件事对作者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默读课文,圈画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阶段 事件 感受 影响
小时候 看图画
童年 读诗歌
初中 听讲课
聆教诲
明确:
阶段 事件 感受 影响
小时候 看图画 身历其境,乐在其中(津津有味) 启发“我”的形象思维
童年 读诗歌 美不胜收,心旷神怡 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
初中 听讲课 深深感动,深受感染 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聆教诲 铭刻在心 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2.于漪老师在追溯少年时代的往事时,字里行间也表现出她的优秀品质。你能感受到这些品质吗?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再读课文,填一填下列表格。
事件 乐趣 品质 成长的源头
看山水画 专注凝视徜徉画中
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浮想联翩如历其境
读《千家诗》 吟诵诗句沉醉诗境
听国文老师上课 朗诵诗词深受感染
明确:
事件 乐趣 品质 成长的源头
看山水画 专注凝视徜徉画中 热爱大自然 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浮想联翩如历其境 好读书、善品味
读《千家诗》 吟诵诗句沉醉诗境 爱国、爱美、爱生活
听国文老师上课 朗诵诗词深受感染 酷爱文学、关注时代
过渡:于漪老师的这些往事都与“读书”有关,不仅在当时带给她很多乐趣,而且对于她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启发了她的形象思维,也给她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还使她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在语文教育教学的圈子里,于漪老师一向被称为“有嘴(能上课)有手(善写作)的领军人物”。下面,让我们来揣摩她行文的亮点,学一学那些优美生动的语言。
3.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文章中优美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这些语句好在哪里,可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角度进行赏析。然后再和同学们分享。
示例: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赏析:“编织”一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读《千家诗》中一首首优美的诗歌时,其中美好的意境逐渐与作者的生活融为一体,为作者营造出一个五彩斑斓、美丽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过程。
预设:(1)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赏析:“沉浸”一词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完全融入诗句所描绘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中的状态,表明作者读诗不仅理解了诗句的字面意思,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的意境得以扩展和深化。该词准确地传达出了作者对诗歌之美的深刻体验。
(2)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赏析:“雕镂”一词表明老师的讲课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既表现了两位老师教学得法,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以情动人的教学使“我”深受感染,激发了“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3)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赏析:“凝注”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老师朗诵时的深情状态,他用眼神将诗文中的情感氛围传递给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十分具有感染力。同时,也展现了一位全神贯注、情感饱满、热爱文学的老师形象,使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4)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赏析:用对比,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五、思考探究:汲取成长力量
1.于漪老师在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为什么是“金色的记忆”?(言之成理即可)
预设:“金色”是金子的颜色,说明这些记忆对于于漪老师来说非常珍贵,它们对于于漪老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金色”还可以是阳光的颜色,经由记忆的碎片折射出耀眼的光,说明在于漪老师的心中,这些珍贵的回忆犹如阳光,指明了她成长和前进的方向,“催”她不断奋进。
2.阅读,除了读懂文本之外,还要能够读出问题,读出自我。结合课文下列“资料助读”,于漪老师叙写这些“金色的记忆”的目的是什么?
资料助读:本文原是于漪老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刊登在该刊1999年第7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明确::于漪老师想通过这些往事,告诉同学们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3.你有过类似于漪老师这样的童年记忆吗?你的记忆是什么颜色的?请你说一说。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希望同学们在青少年时代也能珍惜光阴,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七、布置作业
1.积累本文中的经典诗词与佳句。
2.以“_____色的记忆”为题,写一个童年记忆的片段,2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