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精编重组卷(含解析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宿迁市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精编重组卷(含解析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宿迁市期中真题精编重组卷-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6分)
1.(2025·宿迁市)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摇曳(yè) 单薄(bó) 旖旎(yí) 咋咋呼呼(zhà)
B.旗杆(gān) 笨拙(zhuō) 参差(cēn) 威风凛凛(lǐn)
C.蜷缩(quǎn) 干涸(hé) 暴露(lù) 跌跌撞撞(zhuàng)
D.蒙古(méng) 矗立(chù) 鸣啭(zhuàn) 一哄而散(hōng)
2.(2025·宿迁市)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壮烈 拔转马头 恍然大物 B.干燥 自作自受 暴露无疑
C.悬涯 斩钉截铁 沧海一栗 D.培养 别出心裁 横贯东西
3.(2025·宿迁市)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B.“是啊,天气坏透了!”她喃喃地说。“哦,鱼打得怎么样。”
C.它一面兜着圈子;一面死死盯住棍子;一旦主人挥起棍子,它就马上躲开。
D.哪里有什么秘诀,我只不过比别人花费的时间多些罢了……
4.(2025·宿迁市)下面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白雨跳珠乱入船 B.二月春风似剪刀 C.桃花潭水深千尺 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2025·宿迁市)下面句子里没有语病的是( )
A.假期中,我观看了《志愿军》这部影片,深受感动。
B.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使我已经适应六年级的学习节奏了。
C.她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帮助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同学。
D.多读课外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6.(2025·宿迁市)下面内容表述有错误的是( )
A.《丁香结》中在介绍丁香花的形象时,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突出了它的颜色、样子、气味。
B.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C.《开国大典》中记叙阅兵式的部分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这一场面。
D.《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小说之一,另两部是《在人间》和《大学》。
7.(2025·沭阳县)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黄果树瀑布好像滚滚巨龙,以排山倒海之势从天上呼啸而至。
B.天安门广场上,威风凛凛的护旗手一出场,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C.漆黑的夜空,突然划过一道闪电,雷声轰鸣,让人感到心惊肉跳。
D.班会上,大家深刻反思了这次比赛失利的原因,教室里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
8.(2025·沭阳县)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丁香结》一文用“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B.《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描绘了丰收后人们尽情畅谈的情景。
C.《狼牙山五壮士》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表现出了五壮士勇于牺牲的精神。
D.阅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二、书写(6分)
9.(2025·宿迁市)看拼音写词语。
三、填空题(14.5分)
10.(2025·沭阳县)积累与运用。
(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爱国是什么?是陆游“ ”的责任感;是曹植“ ,视死忽如归”的豪情壮志;是李刚“祖宗疆土, , 。”的坚决无畏。
(3)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看到了宋代诗人苏轼笔下“黑云翻墨未遮山, ”的疾风骤雨;欣赏了唐诗里“ ,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感受到了朱熹笔下“ ,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天气息;体会到了贺知章“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思乡之情。
(4)在本阶段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有 的桑娜和渔夫,有 的老支书,还有 的老班长。(用四字词语填空)
四、句子训练
11.(2025·宿迁市)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改为转述句)
五、现代文阅读
(2025·宿迁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10月30日,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简称“亚冬会”)开幕倒计时100天。本届亚冬会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将于2025年2月7日至14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这是继北京冬奥会之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冰雪体育盛会,它将为各国运动员展现冰雪运动魅力、实现人生梦想搭建广阔舞台,体现人类不断超越自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不懈追求,也将让更多人感受到早已融入哈尔滨城市脉搏的冰雪文化魅力。
材料二:
孙岗乡举办的首届农民休闲运动会,200多名农民运动员参加了诸如负重跑、自行车慢骑、拔河等八个项目的比赛。各个项目简单有趣,贴近农村群众的生活实际,让平日辛勤耕作的农民变成赛场上的运动健将。
材料三:
巴黎奥运会上,20岁的潘展乐光芒闪耀,大幅提高了男子100米自由泳项目的世界纪录;张雨霏摘得6枚奖牌,堪称游泳队的劳模。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的四位选手以3分27秒46的成绩夺冠!这一成绩打破了美国队对这个项目长达40年的垄断!
12.这三则材料都和 有关,三则材料分别报道了: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相关信息、 和 (3分)
13.读材料一,我知道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地在 ,这届冬季运动会的主题是:
(2分)
14.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3分)
15.材料三中加点词“大幅”可以删去吗?为什么?(3.5分)
_______(2025·沭阳县)
①大伯曾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1月初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时,他是连长。那天,他接到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在限定时间内将一批军用物资送到战火正酣的前线去!∥
②当晚,在甲屯里附近的铁路桥旁,大伯带人拦截了一列火车。打开车门的瞬间,他怔住了:火车上有三十几名从前线运下来的伤员,他们身上缠着绷带,倚靠在车厢壁上。大伯犹豫了,但他还是咬着牙说:“对不起,这列火车被征用了!”这时,从车厢后面挤过来一个女军人:“不行!他们都是重伤员,不尽快送到后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可是不赶快把这批物资送到前线,将会有更多战士失去生命!”他说。“我这个排长有责任保护这些重伤员!”她瞪着他,“你执行任务,我也执行任务,你为什么非要中断我的任务?”他不敢瞅她,不敢瞅那些脸上写满痛苦的伤员……
③凄苦的北风像饥饿的猩猩在吼叫,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
④正当大伯左右为难之际,一个人从一副担架上咕咚滚下车来。那人全身绑满了绷带。他艰难地睁开肿胀的双眼说:“都别争了,我叫夏天光,是116师团职参谋。所有人都听我的,前方战事要紧,全部下车!”
⑤即刻,那些东倒西歪的伤员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伤员用手臂支撑着身体挪下了火车,有的伤员艰难地翻动着身体滚下了火车,有的伤员匍匐着爬到车厢门口掉下了火车,还有不能动的伤员在担架上呻吟着,让战友抬他下火车……
⑥很快,车厢被清空了。∥
⑦大伯急忙带领战士装好物资,叮嘱他们在原地等着列车返回。火车一路鸣笛,准时将物资送向战火纷飞的前线。∥
⑧从前线返回,他指挥列车驶向那座桥。他跳下火车,四下张望。脚下只有焦黑的泥土、沙石与泥浆四溢的弹坑,还有冒着浓烟的枯枝。
⑨“人呢!”他喊着,把嗓子都喊哑了。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眼泪噼里啪啦地掉下来。“都死啦!炸死啦!美国鬼子的‘黑寡妇’飞机扔下一颗燃烧弹,把这些孩子全都炸死啦!多好的中国孩子啊!”一位朝鲜阿妈趔趄着走来告诉了他这个噩耗。∥
⑩几十年过去了,大伯九十多岁了。弥留之际,大伯留下遗言:“我有个愿望,就是死后要把我埋在那座桥头,和那些牺牲的战士一起。不要给我立碑。我不要名字!在朝鲜战场牺牲的那么多志愿军战士,很多都是无名英雄!”∥
16.短文用“∥”分成了五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把情节补充完整。(3分)
接受任务→ → → →留下遗言
17.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加点词的意思,再根据要求完成练习。(3分)
①正当大伯左右为难之际,一个人从担架上咕咚滚下车来。
②一位朝鲜阿妈趔趄着走来告诉了他这个噩耗。
A.句①中大伯“左右为难”,是因为如果征用火车, ;如果不征用火车, 。
B.句②中的“噩耗”指 。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 描写,它的作用是 。(2分)
19.短文第⑤自然段中既有人物群体描写,又有个体描写,这种写作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20.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2分)
A.我的大伯
B.抗美援朝
C.运送物资
D.无名英雄
六、文言文阅读
(2025·宿迁市)古文阅读。
鲁人好钓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②,垂翡翠之纶③,其持竿处位④即是⑤,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⑥不在芳饰⑦,事之急不在辩言⑧。”
——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①错:镶嵌。②银碧:银丝和宝石③纶:钓鱼线。④处位:所处的位置⑤即是:都是正确的。⑥务:关键。⑦芳饰:漂亮的装饰。⑧辩言:巧妙的言语。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1)鲁人有好钓者
(2)以桂为饵
(3)故曰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
(2)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23.读了这则寓言,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七、书面表达(30分)
24.(2025·沭阳县)如果你有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选择一个有趣的题目,用自述的方式写你的故事,写出“变形”之后的经历。
要求:把重点部分写清楚,不少于400字。
试卷第6页,共6页
《江苏省宿迁市期中真题精编重组卷-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A C A D D B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旖旎(yí)——yǐ,咋咋呼呼(zhà)——zhā;
C.蜷缩(quǎn)——quán;
D.蒙古(méng)——měng,一哄而散(hōng)——hòng;
故选B。
2.D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正确书写。
A.拔转马头——拨转马头,恍然大物——恍然大悟;
B.暴露无疑——暴露无遗;
C.悬涯——悬崖,沧海一栗——沧海一粟;
故选D。
3.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B.在人物语言中间,“她喃喃地说”后面应该用逗号,“哦,鱼打得怎么样。”这句话是问句,句末应该用问号,正确的句子是:“是啊,天气坏透了!”她喃喃地说,“哦,鱼打得怎么样?”
C.句子“它一面兜着圈子;一面死死盯住棍子;一旦主人挥起棍子,它就马上躲开”中,“它一面兜着圈子,一面死死盯住棍子”是一个句子的两个并列分句,中间应该用逗号,而不是分号,分号一般用于分隔存在一定逻辑关系的两个或多个句子,这里用分号使句子结构显得混乱,正确的可以是:它一面兜着圈子,一面死死盯住棍子,一旦主人挥起棍子,它就马上躲开。
D.“哪里有什么秘诀,我只不过比别人花费的时间多些罢了……”这句话是陈述句,不是省略内容,句末不应该用省略号,用句号更合适。正确的句子是:哪里有什么秘诀,我只不过比别人花费的时间多些罢了。
故选A。
4.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A.“白雨跳珠乱入船”,将“雨滴”比作“跳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锐利和它裁剪出柳叶的形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桃花潭水深千尺”,“深千尺”是夸张的手法,用来形容桃花潭水很深,并不是实际的深度,通过这种夸张突出了友情的深厚。
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形象地表现出愁绪的连绵不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5.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B.病因:缺少主语。可以去掉“使”即可;
C.病因:语意的重复。句中“千方百计”与“想尽办法”的意思重复了,应任意删掉一个;
D.病因:前后搭配不当。句中“增长”与“写作水平”搭配不当,应在“写作水平”的前面加上“提高了”。
故选A。
6.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阅读方法、写作手法以及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
D.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选项中把《我的大学》写成《大学》,表述错误。
故选D。
7.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D.庄严肃穆:庄重严肃,使人有凛然之感。 用来形容比赛失利时教室的气氛不恰当。
故选D。
8.B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和诗词的理解。
B.《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作于作者贬官闲居江西之时。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它围绕着夜行的特点,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并非丰收后人们尽情畅谈的情景。
故选B。
9.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浑”“攀”“涌”“澎”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有时候静立不动 位卑未敢忘忧国 捐躯赴国难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白雨跳珠乱入船 绿树村边合 等闲识得东风面 少小离家老大回 勤劳善良 临危不乱 舍己为人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名言的识记和课内文章的理解。
(1)书写时注意“吟、诗、静”的正确写法。
(2)“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诗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责任感;
书写时注意“卑、躯、难、死”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跳、绿、等、离”的正确写法。
(4)课文《穷人》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桥》是谈歌写的小说,本文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地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表现了他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课文《金色的鱼钩》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11.桑娜对丈夫说,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详解】本题考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直接引用改为间接引用(转述句)的方法:①改变标点:去掉表示直接说话的冒号和引用,改用逗号。②改变人称代词:如把“我”改为“他”。“你”改为提示语中的受话者。③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或少量的文字需要改动。
本题中,首先把人称代词从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咱们”改为“他们”,然后改动符号,即把“:”改为“,”,删除双引号。
即:桑娜对丈夫说,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2. 体育运动 孙岗乡首届农民休闲运动会的情况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游泳健儿的表现 1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冰雪同梦,亚洲同心 14. 列数字 举例子 农民休闲运动会的参与人数多、项目丰富且贴近实际生活。 15.不能去掉。因为“大幅”表示程度很大。强调了潘展乐所取得的成绩在男子100米自由泳项目上的重大突破,体现出突破幅度大、进步显著的特点。如果删去,则不能准确传达出所取得成绩的意义和影响力。
【导语】这三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运动的魅力。材料一以宏大的国际视角介绍即将举办的亚冬会。这些信息展示了冰雪运动全球性的吸引力和促进国际间理解与交流的作用。材料二则从地方视角出发,描绘了农民休闲运动会,关注乡村体育文化的活跃,体现出全民健身在基层的普及和朴实的趣味性。材料三通过呈现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上的突出表现,聚焦个人与团队的奋斗与成功,突出运动带来的自我突破与荣耀,同时凸显我国在国际体育赛场上的崛起和成绩突破。整体来看,三则材料通过不同层次的运动活动报道了体育文化的广阔涵义和社会影响力。
1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结合材料一中“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简称‘亚冬会’)开幕倒计时100天。本届亚冬会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将于2025年2月7日至14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可知,主要描写了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相关信息;材料二中“孙岗乡举办的首届农民休闲运动会,200多名农民运动员参加了诸如负重跑、自行车慢骑、拔河等八个项目的比赛”可知,主要描写了孙岗乡首届农民休闲运动会的基本情况;结合材料三中“巴黎奥运会上,20岁的潘展乐光芒闪耀,大幅提高了男子100米自由泳项目的世界纪录”可知,主要描写了巴黎奥运会上中国游泳健儿的表现。故这三则材料都和体育运动有关。
13.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结合材料一中“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简称‘亚冬会’)开幕倒计时100天。本届亚冬会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将于2025年2月7日至14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可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题是:冰雪同梦,亚洲同心。
1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赏析。
结合材料二中画线句子“孙岗乡举办的首届农民休闲运动会,200多名农民运动员参加了诸如负重跑、自行车慢骑、拔河等八个项目的比赛”中“200多名”可知,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诸如负重跑、自行车慢骑、拔河等八个项目的比赛”可知,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故准确地说明了参与人数和比赛项目数量和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15.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赏析。
大幅:较大幅度地。结合材料三的句子“巴黎奥运会上,20岁的潘展乐光芒闪耀,大幅提高了男子100米自由泳项目的世界纪录”可知,“大幅”在句子中强调了20岁的潘展乐光芒闪耀对男子100米自由泳项目世界纪录提升的程度,表现了进步之大。若去掉,就只是说明20岁的潘展乐光芒闪耀提升了男子的自由泳项目的世界纪录,没有对成绩提升幅度的强调。故体现不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6. 征用火车 完成任务 得知噩耗 17. 伤病员将不能回后方得到及时救助 就无法在限定时间内将物资送到前线 伤病员们都牺牲了 18. 环境 写出了当时天气的寒冷,突出了当时战况的紧急,暗示了伤病员牺牲的结局 19.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从整体上写出了伤病员们服从命令、顾全大局的品质,又从个体上写出了伤病员虽伤情严重但勇于献身的精神。 20.D
【解析】16.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第①自然段“那天,他接到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在限定时间内将一批军用物资送到战火正酣的前线去!”可知,这部分主要写大伯接受任务;
结合第②自然段“对不起,这列火车被征用啦!”可知,这部分主要写征用火车。
结合第⑦自然段“火车一路鸣笛,准时将物资送向了战火纷飞的前线。”可知,这部分主要写完成任务。
结合第⑨自然段“一位朝鲜阿妈妮趔趄着走来告诉了他这个噩耗”可知,这部分主要写得知噩耗。
结合第⑩自然段“大伯留下遗言:‘我有个愿望,死后要把我埋在那座桥头,和她,和那些牺牲的战士在一起。不要给我立碑。我不要名字!在朝鲜战场牺牲的那么多志愿军战士,很多都是无名英雄!’”可知,这部分主要写留下遗言。
由此可知,本文共分为五部分:接受任务→征用火车→完成任务→得知噩耗→留下遗言。
17.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和文本的理解。
A.左右为难: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结合第②自然段“‘不行,他们都是重伤员,不尽快送到后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可是,不赶快把这批物资送到前线,将会有更多战士失去生命!’可知,句中指大伯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如果征用火车,伤病员将不能回后方得到及时救助,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如果不征用火车,就无法在限定时间内将物资送到前线,以支持战事。
B.噩耗:指极度不好的消息。结合第⑨自然段“都死啦!炸死啦!美国鬼子的‘黑寡妇’飞机扔下一颗燃烧弹,把这些孩子全都炸死啦!多好的中国孩子啊!”可知,“噩耗”指的是伤病员们在火车被征用后,因美国鬼子的“黑寡妇”飞机投掷的燃烧弹而全部牺牲的悲惨消息 。
18.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作用。
结合第③自然段“凄苦的北风像饥饿的猩猩在吼叫,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可知,这是环境描写,从“凄苦的北风像饥饿的猩猩在吼叫”体现出了天气的寒冷,环境的恶劣。从“浓浓的硝烟味”体现了战况的激烈,也暗示了会有很多的伤亡,营造了一种凄凉、紧张且充满危机感的氛围。
19.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结合第⑤自然段内容可知,从句子“即刻,那些东倒西歪的伤员们纷纷行动起来。”可知,这是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展现了伤病员们服从命令、顾全大局的品质。从“有的伤员用手臂支撑着身体挪下了火车,有的伤员艰难地翻动着身体滚下了火车,有的伤员匍匐着爬到车厢门口掉下了火车,还有不能动的伤员在担架上呻吟着,让战友抬他下火车”可知,这是从个体上进行描写,体现了伤病员虽伤情严重但勇于献身的精神;这种既有人物群体描写,又有个体描写的写作手法,就是点面结合。
通过这种描写方式,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伤员们自愿下火车支援前线的场景,还通过突出个别人物的形象,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真实性,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故事中所传达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
20.本题考查题目的拟定。
阅读文章可知,本文记叙了大伯为为执行任务义无反顾征用火车,又心系战友安危,返回寻找战友;女军人为保护伤员拒绝火车被征用又默默配合,与战友同生死;伤员们自愿下火车,牺牲自我支援前线;朝鲜阿妈妮为志愿军战士的牺牲而痛哭呼号。文章赞扬了他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正直、善良的精神。所以,小说的标题应该为:英雄无名。
故选D。
21. 喜好、喜欢 ……的人 作为 所以 22. 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是正确的,但是钓到的角却寥寥无几。 钓鱼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装饰,事情是否急迫不在于说辞。 23.做事情要讲究实效,片面追求形式只能取得相反的效果
【导语】《鲁人好钓》通过一个简短的寓言,揭示了实用与表面功夫之间的对比。文章生动地描述了鲁人尽管用珍贵的材料装饰渔具,但由于陷入了形式上的追求,实际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它警示人们在行事时应专注于实质而非表面,强调内容和方法的正确性往往比外在装饰更为重要,是关于实用主义的经典论述。
2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鲁人有好钓者”意思是“鲁国有个喜欢钓鱼的人”,所以“好”解释为“喜欢、喜好”,“者”的意思是“……的人”。
(2)“以桂为饵”可翻译为 “用桂皮当作鱼饵”,故“为”在这个句子中是“当作、作为”的意思。
(3)结合句子“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这里是在前面讲述鲁人钓鱼的事例后得出结论,“故”表示根据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推断,在此处是“所以”的意思。
2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1)“其”是代词,在这里指代那个喜好钓鱼的鲁国人;“持竿”指拿着鱼竿;“处位”意思是所处的位置;“即是”解释为都是正确的;“然”表示转折,可译为“然而”“但是”;“得鱼”就是钓到鱼的意思;“不几”表示不多。
按照字词的意思,先逐词进行理解,然后将字词意思连贯起来。
整句话可以翻译为“他拿着鱼竿(钓鱼时)所处的位置都是正确的,然而他钓到的鱼却没有多少。”
(2)“钓之务”中“之”可理解为结构助词“的”,“务”指关键所在,所以“钓之务”就是“钓鱼的关键”;“芳饰”指漂亮的装饰;“事之急”里“之”同样是结构助词“的”“急”意为紧要、关键之处,“事之急”就是“事情的关键之处”;“辩言”指巧妙的言语。
结合字词解释,把意思整合起来,这句话可译为“钓鱼的关键不在于漂亮的装饰,做事情的关键之处不在于巧妙的言语。”
23.本题考查文章的启示。
先理解故事内容,鲁人钓鱼准备了精美的钓具却收获甚少,然后思考其背后的原因,进而推导出普遍的道理,从钓鱼之事联系到其他事情,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启示。
示例:做事情不能只注重外在形式或表面功夫,而应抓住事情的关键和本质。
【点睛】参考译文:鲁国有个喜欢钓鱼的人,他用肉桂当作鱼饵,用黄金锻造鱼钩,鱼钩上镶嵌着银丝和宝石,用翡翠鸟的羽毛做成钓鱼线,他拿鱼竿的姿势和钓鱼时所站的位置等都是正确的,然而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所以说:“钓鱼的关键不在于华丽的装饰,做事情的关键不在于动听巧妙的言语。”
24.例文:
那一天,我变成了一只小鸟
一觉醒来,我像往常一样刷牙,谁知我一照镜子,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咦,我的嘴巴变得尖尖的,身体也在渐渐缩小,还慢慢地长出了一对翅膀,腿也慢慢变短。呀,我怎么变成了一只小鸟?
“哈哈,不管了,我要飞上天空啦!”我高兴地飞出了家门。我飞着飞着,飞累了,我就站在树枝上,眺望着这美好的一切。
有时,我会站在门前的松树上叽叽喳喳地唱着歌,这时,我变成了一只百灵鸟。有时,我站在家门前的树上,静静地看着家中: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做饭,弟弟在玩玩具,他们并没有发现我不见了。每次,我都会为他们带来喜讯。这时,我便是一只小喜鹊。
可惜这些美好都已经成了往事,不幸的事发生了。我的家已经被那些人类给破坏了,为了让人类不再继续伤害我,我只好逃离这个“是非之地”。我的伙伴们,你们还会记得以前站在树枝上,一直注视着你们的小鸟吗?就算我已经不在你们的身旁了,但是,我还是会在远方一直注视着你们。嘘……这是我与你们的秘密,可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唉,人类呀,你们以此为戒,好好保护我们吧!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题是想象作文,要求发挥想象,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想象自己想变成什么,是想变成一只小动物,一种事物,还是神话中的人物……但是一定要注意,选择自己熟悉的、喜欢的事物作为写作对象。将重点部分写清楚,并且字数不少于400。
二、立意。
无论想变成什么,都要有一个美好的中心,即作文要写的重点部分。例如变成一只小鸟,可以以“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为重点;如果变成风,可以以“向往自由”为重点。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选择一方面来写。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篇点题,交代自己机缘巧合之下发生了变化。
中间:重点描述变成这一事物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写一写自己的奇遇。可以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有趣。
结尾:可以写自己回到现实,结束“变形”,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或明白的道理。
答案第10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