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精编重组卷(含解析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无锡市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精编重组卷(含解析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期中真题精编重组卷-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6分)
1.(2023·无锡市)下列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叉(chā)着胳膊
B.死而后已 自做自受 芬芳馥(fù)郁
C.大步流星 忘乎所以 叱咤(chà)风云
D.粉身碎骨 气势磅礴 威风凛凛(lǐn)
2.(2023·无锡市)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顾影自怜/瞻前顾后
B.技高一筹/一筹莫展
C.喊声大举/百废待举
D.无微不至/实至名归
3.(2023·无锡市)下列关于读书方法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时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还可以从课文内容展开联想,这样能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B.整本书阅读,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读懂故事。
C.在阅读时,我们整篇文章必须逐字逐句地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D.阅读小说时,我们要通过小说情节、环境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等理解人物形象。
4.(2023·无锡市)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和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B.这些绿色健康食品,将提升广大人民的生活品质。
C.为了杜绝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局里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D.革命战士被敌人打得全身体无完肤。
5.(2023·无锡市)下列诗句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洁工无论严寒酷暑都艰辛地劳动,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在战争中,许多战士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了人民解放献出宝贵生命。
C.金桂飘香,爸爸和远道而来的好友把酒言欢,临别前,爸爸对好友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D.夏夜,我和爷爷站在稻田边,问着稻子的清香,我不禁吟诵:“稻花香里说丰年。”
6.(2023·无锡市)下列成语与“口是心非”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恩重如山 B.一日三秋 C.鼠目寸光 D.外强中干
7.(2023·无锡市)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穷人》是俄国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 卡列尼娜》,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制下穷人的悲惨生活。
B.《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的孟浩然,主要写傍晚时分作者停船靠岸,投宿在建德江畔所看到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孤寂忧愁之情。
C.《七律 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为七言律诗,全诗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
D.《狼牙山五壮士》一课重点关注了每一位战士的刻画,没有关注人物群体的描写。
8.(2023·无锡市)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②窗子在园林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③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④这样,窗外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A.②⑤①③④ B.②③①⑤④ C.②③⑤①④ D.②③④⑤①
二、填空题(10分)
9.(2023·无锡市)看拼音,写汉字。
xuán yá( ) páo xiào( ) rì kòu( ) gē da( )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yù 防( ) ( )习 犹( )
bào( )怨 风( ) ( )纸
10.(2023·无锡市)填空
(1) ,青山郭外斜。
(2)移舟泊烟渚, 。
(3) ,白雨跳珠乱入船。
(4) ,清风半夜鸣蝉。
(5)金沙水拍云崖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 。
(6)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想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 ,又 ,既 ,又 。
三、语言表达(6分)
11.(2022·梁溪区)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人、妇女、小孩都喜欢看《四书》。(修改病句)
(2)昨天是花苞,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仿写)
(3)无数个可怕又难受的念头从她的脑海里不断飞过。(缩句)
四、文言文阅读
12.(2023·无锡市)阅读理解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①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④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⑤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
【注释】:①作:筑。 ②避患:避免灾祸。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④益:更加。⑤之:指小鸟。
翠鸟高作巢是为了避免灾祸,后来“移巢”又是为了 ,结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4分)
五、现代文阅读
植物也聊天(2023·无锡市)
①植物也“聊天”,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②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它们的世界很“热闹”。
③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竟然促进相邻的了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④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⑤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
⑥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
⑦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13.阅读文本,你知道植物的交流方式有(1)通过 ;(2) ;(3) 。(3分)
14.第⑥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两种说明方法。(2分)
15.第⑤段还需要加入下面的句子,请说明理由。(3分)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被采过蜜了。(3分)
16.请结合⑥⑦自然段,谈谈科学家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可以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什么作用? (2分)
赶鸟的孩子(2023·无锡市)
晓寒
①有时候,我似乎回到了过去,又成了那个赶鸟的孩子。
②老屋对面有一块菜地,那是一家人的菜篮子。从夏往秋走的时节,母亲会在那里陆续种下萝卜、白菜、青菜,还有香菜和蒜。秋渐渐转深,第一场霜降临。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茸茸的,似乎透着丝丝暖意,其实寒意已越来越重,风一天比一天凌厉。但菜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青菜向着天空举起长长的叶子,顶部绑着一根稻草的白菜,身子也一个劲地胀起来。那蓬蓬勃勃的绿色,像一片浓缩的春天。
③这时候,一群鸟(如约而来 不约而同),有二十多只。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腹部有一小块黑色,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我们不认识,把它们称为长尾巴鸟。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专吃菜叶子,菜长成了,它们就来,菜没了,它们就走。我不得不相信鸟是有灵性的,要不它们怎么能把时间掐得那么准呢?
④起先,母亲并没怎么在意,说弄个稻草人吓一吓吧。父亲费了番心思,稻草人弄得有模有样,戴了帽子,穿了衣服,一只手里还举着根细细的竹竿,竹竿另一头吊着块小石头,风一吹来回摆动,像谁的手在不停地挥舞。刚开始似乎管点用,那群鸟围着稻草人飞来绕去,就是不敢落下。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好好的菜叶被啄得到处是洞,(乱七八糟 七零八落)。
⑤【A】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假人没用,母亲就催我“亲自下场”。我很乐意领受这个任务,就赶个鸟嘛,又轻松又好玩,比在家扫地或去外面扯猪草舒服多了。我在屋角的竹林里折了根竹丫抓在手里,满怀信心地去了菜地。
⑥我刚一出现,它们就发现了我,呼的一下全飞走了,落在旁边的一棵枫树上,冲着我叫个没停。我心里高兴,它们到底还是怕我的,果然不用费什么力气。我朝它们挥了下手里的竹丫:你们就大声地叫吧,我来了,再也别想吃我家的菜了。
⑦菜地狭长,有好几十米。那群鸟叫了一会,见我没有进一步行动,便从树上飞下来,到菜地的另一头啄食菜叶。它们扇动着翅膀,边吃边唧唧喳喳地叫着,我不知道在说什么,但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快乐,像在庆祝什么,又像在向我(挑衅 挑战)。我挥动起竹丫,嘴里吆喝着追了过去。它们见了,呼的一声,一齐飞回到枫树上。我刚喘口气,它们又伺机飞向菜地的另一头。我只能左追右赶,像在和它们做一场游戏。
⑧霜还没有化,风一阵比一阵硬,但我的额头上还是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折腾了一阵,我累了,一屁股坐在田埂上,生自己的闷气,也生那群鸟的气。我随手抠了把泥土,朝那群鸟扔去。泥土像雨点一样落下,有些落到它们身上,它们抬起头对着我喳喳地叫了几声,声音干燥,好像比我还气。
⑨那段时间,我天天守在菜地里,一边徒劳地追赶那些长尾巴的鸟,一边想着该如何对付它们。我烦它们,把我家好好的菜弄得乱七八糟;我知道,它们可能也烦我,我的到来,阻碍了它们心无旁骛地享受绿色的盛宴。在这场拉锯战中,我和这群鸟儿不知不觉成了敌人。
⑩几天过去,我仍然没找到好办法,又累又气的我把这事跟哥哥说了,哥哥帮我出了个主意。他说,抓两把谷,拌上农药往菜地里一撒,那些鸟儿一个也逃不掉。我一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简单省事,一了百了。想象着再也没有鸟来啄食菜叶,我的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
我和哥哥找来个旧碗,抓了些谷放在里面。正当我俩在四处找农药的时候,事情被母亲知道了。母亲指着我俩厉声责问,声音比哪一次都大:它们就吃了一点菜叶子,赶一赶就行了,你们却想下这样的手?鸟的命也是命啊!我和哥哥一下子蒙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招来母亲的盛怒。我俩低着头杵在那里,别说回话,连大气都不敢喘。停了一会儿,【B】母亲对我说:“你也不用去管了,菜叶子吃光了算了。”
事后才知道,最后那句是母亲的气话。第二天一早,她拿着镰刀去了菜地,一连干了好几天,在菜地里支起一些树枝,树枝上面搭满了荆棘。那群鸟照旧来,只是没原来那么放肆了,它们虽然胆大,但也不敢钻到那些荆棘里面去。
再后来,我们搬走了,老屋也拆掉了,那片菜地成了荒地,那群鸟儿也不知所终。但母亲的那番教训,这么多年始终在我脑海中,不时浮现,难以忘记。
前些日子,我回老家,又看到了一群同样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在哥哥家菜地的上空盘旋。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7.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1.5分)

18.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大快朵颐:
一了百了:
19.阅读选文第④~ 段,按照时间顺序,围绕赶鸟这一件事,将表格填写完整。(3分)
范围 赶鸟方法 结果
④ 父亲做稻草人吓鸟 被鸟识破
⑤~⑨
⑩ 我和哥哥准备药鸟 母亲责问
~
20.“我和哥哥一下子蒙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招来母亲的盛怒。”“蒙”在这里指 ,表现了我和哥哥 ,侧面烘托了 。(2分)
21.选文第⑤ 段中A、B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3分)
【A】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
【B】母亲对我说:“你也不用去管了,菜叶子吃光了算了。”
22.选文结尾写道:“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这句话有丰富的内涵,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5分)
六、书面表达(30分)
23.(2022·梁溪区)习作表达部分
在你的童年,是什么陪伴了你的成长?它可能是书架、小狗、妈妈的急脾气、爸爸的香烟味、远方的旅行、生活的诗意……它又是如何陪你的呢?选择一两个事例,将自己的感受清晰地表达出来。
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表意清晰,抒发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试卷第2页,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期中真题精编重组卷-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C B A D D B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A.叉(chā)着胳膊——(chà);
B.自做自受——自作自受;
C.叱咤(chà)风云——(zhà);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A.顾:都是“看”的意思。
B.筹:筹码/筹划、计谋。
C.举:都是“兴起”的意思。
D.至:都是“到”的意思。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方法的掌握。
C.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才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故说法错误。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句子语序不当,对于“工作中的缺点”,是先“发现”,再“克服”,故改为:我们必须认真发现和克服工作中的缺点。
C.“杜绝”和“不再”重复,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D.“体无完肤”意思是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表述重复,故去掉“全身”。
故选B。
5.A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运用。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是不辞辛劳,贡献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在这里形容清洁工辛苦劳动不恰当。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C.“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意思是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D.“稻花香里说丰年”意思是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故选A。
6.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口是心非”指口所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不一致。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A.“恩重如山”意思是恩情深重,像大山一样厚重。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一日三秋”指一天不见,就像过了三年。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鼠目寸光”指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手法。
D.“外强中干”原义是外有强形,内中干竭;泛指外表强大,内实空虚。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D。
7.D
【详解】本题考差了课文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D.《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不但关注了每一位战士的刻画,还关注人物群体的描写,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故选D。
8.B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
这段文字先总说,后具体举颐和园的例子介绍窗子的作用,所以第一句应该选总说的句子,即第②句,第③句概说窗子起到内外发生交流的作用,第①句承接第③句,第⑤句举例说明第①句,④句总结语段。故正确排序为:②③①⑤④。故选B。
9. 悬崖 咆哮 日寇 疙瘩 汹涌澎湃 御 预 豫 抱 暴 报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崖”“哮”“寇”“疙”“澎”“暴”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绿树村边合 日暮客愁新 黑云翻墨未遮山 明月别枝惊鹊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翠色欲流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1)书写时注意“绿”“边”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暮”“愁”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翻”“遮”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惊”“鹊”的正确写法。
(5)书写时注意“横”“寒”的正确写法。
(6)书写时注意“欲”“吟”的正确写法。
11. 老人、青年、小孩都喜欢看《四书》。 昨天是种子,今天是幼苗,明天就变成了大树 念头飞过。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以及修改病句。
(1)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
“老人、小孩”是年龄段的人,“妇女”是从性别来分的,应改为“青年”。即:老人、青年、小孩都喜欢看《四书》。
(2)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句子的结构形式“昨天是什么,今天是什么。明天就怎样”,故可仿写:昨天是种子,今天是幼苗,明天就有收获。
(3)本题主要考查了缩句。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去掉修饰语“无数个可怕又难受的、从她的脑海里不断”。
12. 爱护小鸟害怕小鸟掉下去 巢里的鸟被人捉住了 不要过分溺爱孩子,爱孩子应该有度,否则害己害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翠鸟将巢筑得一次比一次低的原因是“爱之,恐坠”,害怕子的孩子掉下来。最终的结果是“而人遂得而取之矣”,于是人们就把翠鸟的孩子捉住了。翠鸟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一味地把窝往下挪,但父母却恰恰忽视了“被人掏走”的隐患。告诉我们如果父母对子女溺爱,娇惯,到头来是害了他们。所以,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只注意一个方面,一定还要考虑另一个方面,要全面权衡事情的利弊而审慎行事。
【点睛】参考译文: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乌长出了羽毛,翠乌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13. 对外释放化学物质进行交流 对外发出物理信号 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 14. 举例子 打比方 15.这句话写出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电信号。用不同国家的研究成果,不同的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让说明更具有说服力。 16.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
【解析】1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第③段“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和第⑤段的内容“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第⑥段的内容“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可知,你知道植物的交流方式有: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
1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分析句子:“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这里将“菟丝子”比作“送信使者”,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举了一个“菟丝子”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的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能力。
第⑤段中心句是“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发现是发送声信号的例子,还缺少发送电信号的例子,英国研究人员的发现这一事例,补充了电信号的例子,添加了这一事例,使说明更加充分、科学。
16.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第⑥段“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可知,破译植物语言能够增强抗虫力;阅读第⑦段“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可知,破译植物语言可以抑制其他植物生长,这样能够增加产量;由“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可知,破译植物语言能够协调其的生长,让产量的得以提高,使农业生产更好。
17. 如约而来 七零八落 挑衅 18. 指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文中指鸟在菜园里大吃一顿。 指主要的事情解决了,其他事也跟着解决了。文中指鸟死了,菜地就不会被糟蹋了。 19. 我用竹丫打鸟 和鸟成敌 母亲用荆棘防鸟 鸟不再放肆 20. 头昏脑乱 被责问时不明原因、不知所措的状态 母亲的严厉 21.不矛盾。A句体现了母亲对菜的爱惜,B句是母亲的气话,是对“我”和哥哥伤鸟的责怪,表现了母亲的善良、质朴。 22.这句话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母亲的怀念;这也是我的美好愿望,期盼那群鸟能够一直快乐地生活;我坚信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
【解析】17.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如约而来:按照约定的时间赴约。
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这时候,一群鸟按照约定的时间赴约,有二十多只。故选“如约而来”。
乱七八糟:形容毫无秩序及条理,乱糟糟的样子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好好的菜叶被啄得到处是洞,零散稀疏的样子。故选“七零八落”。
挑衅:故意引起事端。
挑战:指激使敌方出战,亦指鼓动对方与自己竞赛。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像在庆祝什么,又像在向我故意引起事端。故选“挑衅”。
18.本题考查解释词语。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好好的菜叶被啄得到处是洞”可知,那群鸟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痛痛快快地大吃了一顿,好好的菜叶被啄得到处是洞。
“大快朵颐”中“朵颐”的意思是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故词语意思为: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结合文章第⑩自然段句子“我一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简单省事,一了百了。”可知我一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简单省事,这件事情解决之后,就再也没有鸟来啄食菜叶了。“一了百了”中“了”的意思是了结,完成,故词语意思为: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19.本题考查对故事内容梳理和概括。
根据原文第⑤自然段“母亲就催我‘亲自下场’”“我在屋角的竹林里折了根竹丫”,第⑦自然段“左追右赶,像在和它们做一场游戏”,第⑨自然段“在这场拉锯战中,我和这群鸟儿不知不觉成了敌人”可知赶鸟的方式是:“我”折了根竹丫去赶鸟,结果是:和它们成为了敌人;
根据原文第 自然段“她拿着镰刀去了菜地,一连干了好几天,在菜地里支起一些树枝,树枝上面搭满了荆棘。那群照旧来,只是没原来那么放建了,它们虽然胆大,但也不敢钻到那些荆棘里面去”可知,母亲阻止“我”和哥哥药鸟后,她便用荆棘防,结果鸟也变得没那么放肆了。可知赶鸟的方式是:母亲用荆棘防鸟,结果是:鸟不那么放肆了。
20.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
“蒙”本义指头脑混乱,想不清楚事情的原因。结合第⑩段“我一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简单省事,一了百了”,可知,“我”和哥哥觉得药鸟的办法很好,做好了计划。结合第 段“事情被母亲知道了。母亲指着我俩厉声责问,声音比哪一次都大:它们就吃了一点菜叶子,赶一赶就行了,你们却想下这样的手”可知,我俩没有想到要求赶鸟的母亲却坚决否定了药鸟的计划,并且严厉斥责我们。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不知所措,“蒙”字写出了“我”和哥哥的迷茫状况,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小事情竟招来母亲的盛怒,从侧面表现了母亲对生命的呵护,也从侧面表现出母亲严厉。
21.本题考查对句子内容的理解。
A句,从第⑤段“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可见,母亲对菜的爱惜,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
B句,从 段可知“事后才知道,最后那句是母亲的气话”,是母亲知道“我”和哥哥药鸟的计划后的气话,她气的是我和哥哥要把鸟药死,赶尽杀绝的做法,是对我俩的责备,并非真要让鸟把菜吃光。母亲虽然不想让鸟吃菜,但也不会采取伤害鸟的性命这样的办法,只是尽力驱赶,表现了母亲的善良质朴,对生命的呵护。所以二者并不矛盾。
2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
本文通过回忆童年赶鸟的经历,表达的是对童年生活、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流露出“我”对母亲的怀念,对童年往事的怀念之情。“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表达了“我”的美好愿望,期盼那群鸟能够一直快乐生活,期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3.
书的陪伴
书,一直是我的“好朋友”。记得小时候,我经常躺在妈妈的怀里,听她讲可爱的“七个小矮人”,有趣神奇的“七颗钻石”,生动的“三只小猪”……那些迷人的故事,常常让我静静地进入梦乡。上了小学,我识了很多字,我就可以自己看书了,但因为平时要上学,要做作业,我就会觉得看书的时间太少了。
一放暑假,我就一头扎入书的海洋,在书中寻找我的快乐。整个暑假,我读了很多好书,有从图书馆借的,有从书店买的,还有在网络上找到的,这些书让我掌握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开开心心地度过了暑假。
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小学生优秀作文一千篇》,在它的“肚子”里,装着许许多多生动的作文。就是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写作方法,让我知道了如何在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如何写好作文。我还读了一些名着,像《昆虫记》,《勇敢船长》《鲁滨逊漂流记》等。它们让我感受到文学名着的精彩。我也看了《名家名篇里的写作密码》丛书,这套书是写作参考书,它让我学到了许多成语,好词,优美的句子,还有许多有趣的歇后语。《玩转语文》让我在游戏中学到了许多陪伴语文知识,《机器猫哆啦A梦》是日本漫画,它能让我轻松一刻,还有《十万个为什么》则让我学到了天文地理,交通化学,动物植物等各类知识。
有这么多好书的陪伴,我的暑假过得又充实,又快乐。
【详解】本题为话题作文。在你的童年,是什么陪伴了你的成长?它可能是书架、小狗、妈妈的急脾气、爸爸的香烟味、远方的旅行、生活的诗意……它又是如何陪你的呢?选择一两个事例,将自己的感受清晰地表达出来。写时要注意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答案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