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卷02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卷及参考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模拟卷02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卷及参考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2
语 文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3单元。
6.难度系数:0.67。
积累与运用(共22分)
任务一:品味语文的魅力
一、(6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语文书是一扇窗,推开就能望见万千风景。书中的文字总让我心潮起伏:读《春》时,我仿佛漫步在【繁花似锦】的园子里,鼻尖萦绕着青草与花香的(fēn fāng) ,满心都是欢喜;读《济南的冬天》时,我触摸到济南冬日里(dàn yǎ) 的阳光,周身都觉温暖;读《雨的四季》时,我看见春雨的温柔、夏雨的热烈、秋雨的沉静、冬雨的端庄,心底满是对自然的热爱;读《散步》时,我仿佛跟着一家人走在田埂( )上,听着祖孙间的笑语,眼里满是温馨。每篇课文都是一幅独特的画:《春》是生机盎然的踏青图,《济南的冬天》是【淡雅】素净的雪景图,《雨的四季》是四季【更迭】的烟雨图,《观沧海》是【气势磅礴】( )的沧海图。此外,课文还教会我表达的智慧:学了比喻、拟人,我的作文多了灵动的色彩;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我懂得用“尊君”“家君”表达礼仪;学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会用“我寄愁心与明月”传递牵挂。总之,用心感受生活,兼顾课内与课外,才能真正走进语文的世界。
1.(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画横线的词语注音。
①fēn fāng ________ ②dàn yǎ ________ ③田埂( ) ④磅礴( )
2.(2分)文段中“【 】”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繁花似锦 B.淡雅 C.更迭 D.气势磅礴
任务二:探究交友之道
二、(8分)小语所在学习小组围绕“交友之道”开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
【材料一】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不同阶段的交友圈规模不同。青少年时期,由于社交经验有限,稳定的交友数量通常在30-50人;成年后,随着社交范围扩大,稳定交友数量可增至100-150人,但超过这个范围,大多数人难以维持深度关系。这是因为人的认知资源有限,无法为过多关系投入时间与精力,只能优先维护核心友谊。
【材料二】
小语搜集的交友名言:
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②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李白)
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④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⑤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材料三】
某中学对600名初中生“交友看重因素”的调查数据:
因素 性格合拍 兴趣相近 品德优良 成绩优秀 相貌出众 家庭富裕
人数 486 420 390 270 180 96
占比 81% 70% 65% 45% 30% 16%
【材料四】
真正的友谊,贵在“质”而非“量”。古人云“交友先择友”,选择朋友时,应看重其品德与志向——与正直、诚信的人交友,能在成长中获得正向引导;与志趣相投的人交友,可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此外,友谊需要时间沉淀:初见时的热情未必长久,真正的朋友,会在你失意时伸出援手,在你迷茫时给予建议,经得住平淡岁月的考验。正如古人所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样的友谊才会愈发珍贵。
1.(2分)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少年的稳定交友数量少于成年人,与认知资源和社交经验有关。
B.初中生交友最看重“性格合拍”,“家庭富裕”并非主要因素。
C.“君子之交淡如水”强调朋友间无需频繁联系,关系自然会牢固。
D.材料四认为,真正的友谊需要经过时间考验,看重质量而非数量。
2.(3分)材料二中,哪一句名言与“交友之道”主题无关?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不合适的是第 句。
理由:
3.(3分)小文的朋友小林最近沉迷网络游戏,还拉着小文一起逃学去网吧,说“反正偶尔一次没关系”。小文有些犹豫,你想用“交友之道”的相关知识劝阻他,会怎么说?
任务三:书写经典诗文
三、(8分)名篇名句默写
走进古诗文,感受情思与意境。
月有情怀:李白《峨眉山月歌》中“① ,影入平羌江水流”,是月夜行舟的轻快;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② ,随君直到夜郎西”,是跨越千里的牵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③ ,④ ”,是边关月夜的苍凉。
景含愁绪: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⑤ ,⑥ ”,是漂泊游子的孤寂。
志存心中: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说“⑦ ,⑧ ”,强调坚守志向的重要性。
阅读与理解(48分)
四、阅读(共48分)
(一)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分)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2.(2分)后两句诗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1.(4分)结合释义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语句 释义方法 释义
太丘舍去 参考成语 “舍近求远” (1)______
华捉而掷去之 结合语境推断 (2)______
又尝同席读书 课内迁移 “未尝识书具” (3)______
宁读如故 查阅词典:①原来;②故意 (4)______
1.(2分)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B.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C.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D.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2.(3分)分析文中人物话语,完成表格。
文段 人物话语 现代汉语翻译 人物态度分析
甲文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________________ 元方直接指出友人无信无礼,态度坚定。
乙文 子非吾友也。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3.(2分)【甲】文强调交友需“ ”,【乙】文则表明交友要“ ”(用原文关键词填空)。
(三)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秋之韵
李娟
①秋是一幅流动的画,秋之韵,藏在风里、雨里、果实里,轻轻晕染整个世界。
②最先唤醒秋的是秋雨。初秋的雨,没有夏雨的猛烈,也没有冬雨的冰冷,像细密的丝线,斜斜地织着。雨丝落在梧桐叶上,“沙沙沙”,像母亲的手轻拂过叶片;落在池塘里,“咚咚咚”,溅起一圈圈小小的涟漪,把荷叶上的露珠轻轻晃落。雨后的空气里,混着泥土的清香和桂花的甜香,深吸一口,满是清爽。
③最有秋味的是秋风。秋风不像春风那样温柔缠绵,也不像冬风那样凛冽刺骨,它带着几分爽朗,吹过田野,吹过山林。吹过稻田时,稻穗儿便垂下沉甸甸的脑袋,金黄的稻浪一层层翻滚,“哗啦啦”,像在唱一首丰收的歌;吹过果园时,苹果羞红了脸,柿子挂起红灯笼,石榴咧开嘴笑,连银杏叶都被染成了金色,打着旋儿落在地上,铺成一条软软的地毯。
④秋风里藏着许多细碎的声音。听,蟋蟀在草丛里拉琴,“瞿瞿瞿”,声音清脆又悠长;蝈蝈在菜叶下弹唱,“吱吱吱”,像在诉说秋的故事;还有不知名的小虫,有的“嗡嗡”轻吟,有的“唧唧”低唱,合在一起,就是一首秋的小夜曲。
⑤最动人的是秋的果实声。梨子从枝头落下,“噗通”一声,裹着一层薄霜;板栗裂开硬壳,“啪”地弹出褐色的果实;农民伯伯收割稻谷时,镰刀划过稻秆的“咔嚓”声,谷粒落在竹筐里的“簌簌”声,还有孩子们追逐时的笑声,混在一起,满是丰收的喜悦。
⑥秋之韵,是雨的温柔,是风的爽朗,是果实的香甜,是万物对岁月的馈赠。它不张扬,却用最质朴的方式,让我们读懂自然的美好。
1.(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秋之韵”为线索,描写了秋雨、秋风、秋声,结构清晰。
B.第②段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秋雨的细密与温柔。
C.第③段通过对比春风、冬风,突出秋风“爽朗”的特点。
D.文章结尾直接抒情,表达对秋天张扬个性的赞美。
2.(4分)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问题。
总写:秋是流动的画,秋之韵藏在万物中
分写:秋雨——(1) (特点+声音)
秋风——爽朗,吹过稻田、果园的声音
秋风里的声音——(2) 、蝈蝈声、小虫声
秋的果实声——梨子落地声、(3) 、(4)
3.(5分)运用朗读技巧,为第③段画波浪线句设计朗读方案。
示例:朗读卡1 句子:稻浪一层层翻滚,“哗啦啦”,像在唱一首丰收的歌。 设计思路:选择欢快的民乐为背景,“翻滚”“哗啦啦”重读,语调上扬,突出稻浪的动态和丰收的热闹,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朗读卡2 句子:秋风不像春风那样温柔缠绵,也不像冬风那样凛冽刺骨,它带着几分爽朗,吹过田野,吹过山林。 设计思路:
(四)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窗边的绿萝
①去年深秋,我搬进出租屋时,窗边空荡荡的,只有一层积灰的玻璃。房东阿姨来送钥匙时,抱来一盆绿萝,叶子蔫蔫的,茎秆也有些发黄,她说:“这盆绿萝养了两年,最近没照顾好,你要是不嫌弃,就留下吧。”我看着它可怜的模样,点点头收下了。
②起初,我没太多精力管它,只偶尔浇点水。没想到几周后,它居然冒出了新叶,嫩绿色的,像小巴掌似的展开。我这才注意到,它的茎秆悄悄沿着窗框爬,长出细细的气根,紧紧贴在玻璃上。我找来一根细绳,轻轻帮它固定,看着它一点点向上延伸。
③冬天的阳光很少,我把绿萝移到窗边最向阳的位置。每天早上,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叶子上,叶片上的露珠亮晶晶的,像撒了一层碎钻。有一次加班到深夜,回到家时,客厅漆黑一片,只有窗边的绿萝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绿,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了一丝暖意。
④春天来时,绿萝已经爬满了半面窗户。有天周末,我发现叶片上沾了不少灰尘,就接了一盆清水,用软布一片片擦拭。擦到最顶端的新叶时,我忽然看到叶尖沾着一滴水珠,像眼泪似的。我愣了一下,想起自己刚毕业时的日子——挤在狭小的出租屋,找不到工作时的焦虑,加班到凌晨的疲惫,可每次看到这盆绿萝,就觉得又有了坚持的勇气。
⑤上个月,房东阿姨来收房租,看到满窗的绿萝,惊讶地说:“没想到它能长得这么好!以前我总担心养不活它,没想到在你这儿活过来了。”我笑着说:“是它自己很努力,也给了我很多力量。”
⑥那天之后,我在绿萝旁边放了一个小小的笔记本,每天写下一句鼓励自己的话。看着绿萝不断长出新叶,看着笔记本上的字迹越来越多,我忽然明白:生活就像这盆绿萝,哪怕一开始不起眼,只要用心照顾,耐心等待,总能慢慢变好。那些看似平凡的坚持,终会变成照亮生活的光。
1.(4分)根据文章内容,按时间顺序梳理“我”与绿萝的故事。
时间 事件
去年深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周后 绿萝冒出新叶,“我” 帮它固定茎秆
冬天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个月 房东阿姨看到满窗绿萝,“我” 与她交谈
2.(4分)第③段中,“我”为什么会觉得“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了一丝暖意”?
3“擦到最顶端的新叶时,我忽然看到叶尖沾着一滴水珠,像眼泪似的。”
4.(5分)文章结尾说“那些看似平凡的坚持,终会变成照亮生活的光”,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整本书阅读(5分)
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完成探究。
【选段1】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选段2】
藤野先生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选段3】
范爱农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小语围绕“鲁迅笔下的人物”开展探究,以上选段体现了他探究的哪个角度?请简要说明理由。
写作与表达(50分)
作文(共50分)
请以“留住__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家乡”“童年”“书本”“亲情”等);2.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 不得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4. 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2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任务一:品味语文的魅力
一、1.(4分)①芬芳 ②淡雅 ③tián gěng ④páng bó(每空1分,错字、错音不得分)
2.(2分)C(解析:“更迭”指轮流更替,多用来形容季节、政权等,此处形容“烟雨图”不恰当;A“繁花似锦”形容花朵繁盛,B“淡雅”形容阳光柔和,D“气势磅礴”形容沧海壮阔,均使用正确)
任务二:探究交友之道
二、(8分)
1.(2分)C(解析:“君子之交淡如水”强调朋友间交往淡泊真诚,并非“无需频繁联系,关系自然牢固”,C项理解错误;A、B、D项均符合材料内容)
2.(3分)③(1分);理由:第③句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核心是“治学”,与“交友之道”的主题无关(2分,理由围绕“主题不匹配”展开,合理即可)
3.(3分)示例:小文,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引导向好,就像《论语》里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小林沉迷网游还逃学,这是错误的行为,不是益友该做的事。你应该劝阻他,而不是跟他一起犯错,这样才是对友谊负责呀(围绕“择益友”“正向引导”,结合材料内容,语气得体即可)
任务三:书写经典诗文
三、(8分)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③回乐烽前沙似雪 ④受降城外月如霜 ⑤夕阳西下 ⑥断肠人在天涯 ⑦三军可夺帅也 ⑧匹夫不可夺志也(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四、阅读(共48分)
(一)诗歌鉴赏(4分)
1.(2分)画面:柳絮飘落殆尽,杜鹃鸟在枝头啼叫(1分);作用:既点明暮春时节的时令特点,又通过“杨花”的漂泊、“子规”的哀啼,烘托凄凉伤感的氛围,为下文抒发对友人的牵挂做铺垫(1分,围绕“时令”“氛围”“铺垫”分析,合理即可)
2.(2分)诗人将“愁心”托付给明月,把明月当作传递情感的使者,让它伴随友人直到夜郎西(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抽象的牵挂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生动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与深切牵挂(1分)
(二)文言文阅读(11分)
1.(4分)(1)舍弃(“舍近求远”中“舍”为“舍弃”,迁移理解) (2)拾取(结合“见地有片金”“掷去之”,推断为“捡起、拾取”) (3)曾经(“未尝识书具”中“尝”为“曾经”,课内迁移) (4)原来(结合“有乘轩冕过门者”,管宁像原来一样读书,选“原来”)(每空1分)
2.(2分)B(解析:“管宁、华歆”是主语,“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是两个连续动作,断句为“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符合语法逻辑)
3.(3分)(1)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1分,翻译准确,语句通顺) (2)你不是我的朋友啊(1分,翻译准确) (3)管宁明确与华歆划清界限,态度坚决,体现他对交友的严格选择(1分,围绕“坚决”“择友严格”分析,合理即可)
4.(2分)信(或“礼”);择友(或“友直/友谅/友多闻”)(每空1分,从甲文“无信”“无礼”、乙文“子非吾友也”提取关键词,符合原文主旨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1.(3分)D(解析:结尾“它不张扬,却用最质朴的方式,让我们读懂自然的美好”,赞美的是秋天“质朴不张扬”,而非“张扬个性”,D项理解错误;A、B、C项均符合文章内容)
2.(4分)(1)细密温柔,落在梧桐叶、池塘的“沙沙沙”“咚咚咚”声(1分,围绕“细密温柔”“雨声”概括,合理即可) (2)蟋蟀声(1分,从第④段“蟋蟀在草丛里拉琴,‘瞿瞿瞿’”提取) (3)板栗裂壳声(1分,从第⑤段“板栗裂开硬壳,‘啪’地弹出褐色的果实”提取) (4)镰刀割稻声(或“谷粒落筐声/孩子笑声”,1分,从第⑤段提取其他果实相关声音,合理即可)
3.(5分)示例:选择轻柔的风声作为背景音,“不像”“也不像”语调稍缓,突出对比;“爽朗”重读,语调上扬,强调秋风的特点;“吹过田野,吹过山林”语速稍慢,带着舒展的语气,展现秋风拂过自然的开阔感,表达对秋风的喜爱(围绕“背景音”“重读词”“语调”“情感”设计,符合句子内容和情感,合理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1.(4分)(1)“我”搬进出租屋,房东阿姨送来一盆蔫蔫的绿萝,“我”收下了(1分,围绕“深秋收绿萝”概括,准确即可) (2)“我”把绿萝移到向阳处,深夜看到月光下的绿萝,感到城市的暖意(1分,围绕“冬天移绿萝、感暖意”概括,准确即可) (3)绿萝爬满半窗,“我”擦拭叶片时看到叶尖水珠,想起自己的经历(1分,围绕“春天擦绿萝、忆过往”概括,准确即可)
2.(4分)冬天的出租屋陌生又冷清,而月光下的绿萝泛着淡绿,充满生机(2分);它像一个陪伴者,缓解了“我”加班后的疲惫和对陌生城市的疏离感,让“我”感受到温暖与慰藉(2分,围绕“绿萝的生机”“情感慰藉”分析,合理即可)
3.(3分)“像眼泪似的”运用比喻(1分),将叶尖水珠比作眼泪,既写出水珠的形态,又巧妙关联“我”回忆过往时的疲惫与委屈(1分),为下文抒发绿萝给“我”坚持的勇气做铺垫,情感细腻(1分,围绕“修辞”“内容”“情感/铺垫”分析,合理即可)
4.(5分)示例:绿萝起初蔫蔫发黄,却在“我”的简单照顾下不断生长,慢慢爬满窗户,这是它平凡的坚持(2分);“我”毕业初期焦虑疲惫,却在绿萝的陪伴下慢慢调整,坚持面对生活,最终感受到生活的希望(2分)。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植物还是人,只要不放弃,在平凡中坚持,终将收获成长与美好,让生活充满希望(1分,结合“绿萝的坚持”“我的坚持”“句子含义”分析,合理即可)
(五)整本书阅读(5分)
(5分)探究角度:鲁迅笔下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及鲁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2分);理由:选段1写出长妈妈作为保姆的身份,以及鲁迅对她“憎恶”与日常称呼的不同,体现长妈妈的普通与鲁迅对她复杂的情感(1分);选段2通过藤野先生批改讲义的细节,展现他认真负责、关爱学生的形象,体现鲁迅对他的敬佩(1分);选段3描写范爱农的外貌与行为,突出他疏离、冷峻的特点,体现鲁迅对他最初的好奇与观察(1分,围绕“人物形象”“情感态度”分析,结合三个选段具体内容,合理即可)
五、作文(共50分)
等级 分数范围 评分要点
一类文(45-50 分) 45-50 分 1. 题目补充恰当(如 “家乡”“童年”),立意深刻,能结合具体事例诠释 “味道” 的内涵(如家乡味道背后的亲情、童年味道背后的成长);2. 叙事完整,细节生动(如动作、语言、场景描写),情感真挚;3. 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有文采(运用修辞、引用等);4. 字数≥600 字,无错别字,卷面整洁。
二类文(38-44 分) 38-44 分 1. 题目补充恰当,立意明确,有具体事例,能体现 “味道” 的意义;2. 叙事较完整,有一定细节,情感真实;3. 结构较清晰,语言通顺,偶有语病;4. 字数≥600 字,错别字≤3 个。
三类文(30-37 分) 30-37 分 1. 题目补充较恰当,立意较明确,事例较简单,对 “味道” 的诠释较浅显;2. 叙事不够完整,细节不足,情感平淡;3. 结构基本清晰,语言基本通顺,语病较少;4. 字数 500-600 字,错别字 4-6 个。
四类文(20-29 分) 20-29 分 1. 题目补充不当或未补充,立意模糊,事例与 “味道” 关联不紧密;2. 叙事混乱,无细节,情感虚假;3. 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4. 字数 400-500 字,错别字 7-10 个。
五类文(20 分以下) 20 分以下 1. 偏离 “留住______的味道” 主题,无具体事例;2. 内容空洞,语言混乱,无法理解;3. 字数<400 字,错别字>10 个。
示例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