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一类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一类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走进初中校园,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不必说碧绿的菜畦______,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jié______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办事总是小心翼翼的,不敢有一丝马虎。
B.听到这个好消息,同学们都喜出望外地跳了起来。
C.春天来了,校园里的花都开得花枝招展的。
D.小明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赢得了老师的表扬。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这次期中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不足。
B.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秋天的香山,真是我们赏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节。
D.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想着久病的儿子。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诗经》合称"四书"。
D.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等。
5.默写(8分)
(1)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夕阳西下,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7分)
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请写出两个有关交友的成语。(2分)
(2)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项目。(2分)
(3)你的好朋友小明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句话来安慰和鼓励他。(3分)
二、阅读与鉴赏(共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暗含诗人羁旅漂泊之情。
B.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大景表现出来。
C.颈联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心情。
8.请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妙处。(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不亦说乎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
(3)太丘舍去_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选自《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吾日三省吾身"强调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体现了曾子严于律己的精神。
C.乙文中元方据理力争,指出友人不仅"无信",而且"无礼",义正词严。
D.两篇选文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认为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
12.从乙文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分)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3-16题。(12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文章三次写到"看花",原因各不相同。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次数 原因
第一次 母亲想带"我"散心,帮助"我"走出瘫痪的阴影
第二次 ①
第三次 ②
14.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5.文中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3分)
1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7-20题。(12分)
那个春天,很暖
①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出去。
②记得那天回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家里的东西扔得满地都是,婆婆正拿着菜刀在厨房里用力地剁着什么。女儿在一边吓得哇哇大哭。我冲过去抱起女儿,一边安抚她,一边收拾屋子。婆婆依旧在剁着什么,嘴里还念念有词。
③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之久。我曾想过把婆婆送到精神病院,可先生不答应,他说那是他的母亲,无论如何都要照顾好她。
④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婆婆又在发病,把刚买回来的鸡蛋一个个扔到门外。我正要发火,女儿却拉拉我的衣角,小声说:"妈妈,你看奶奶在种鸡蛋呢,她说春天种下一个鸡蛋,秋天就会收获很多鸡蛋。"我愣住了,看着女儿天真的脸庞,再看看婆婆专注的神情,心里的火气一下子消了。
⑤从那以后,每当婆婆发病扔东西时,女儿都会给她的行为找一个美好的理由。"奶奶在给桌子洗脸呢""奶奶在教衣服跳舞呢""奶奶在和空气说话呢"……在女儿的眼里,奶奶的每一个举动都是那么有趣。
⑥更让我感动的是,女儿开始学着照顾奶奶。吃饭时,她会把好菜夹到奶奶碗里;出门时,她会牵着奶奶的手;睡觉前,她会帮奶奶铺好被子。有时候,奶奶会突然清醒,摸着女儿的头说:"好孩子,奶奶拖累你们了。"女儿就会笑着说:"不拖累,奶奶最好了。"
⑦那个春天,窗外的花开得特别鲜艳,阳光也格外温暖。看着女儿和婆婆在阳光下嬉戏的身影,我突然明白:爱,能够化解一切苦难。即使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不如意,只要有爱在,春天就永远不会离开。
17.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女儿是如何看待奶奶发病时的行为的?这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品质?(3分)
19.文章标题"那个春天,很暖"有什么含义?(3分)
20.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三、写作(50分)
21.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500字。
题目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秋天的怀念》中,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在《散步》中,我们体会到了亲情的温馨;在《那个春天,很暖》中,我们看到了童真的美好。亲情和爱,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
1 qí、捷 4分,每空2分
2 B 3分
3 D 3分
4 C 3分
5 (1)秋风萧瑟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枯藤老树昏鸦
(4)断肠人在天涯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6 (1)示例: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刎颈之交、莫逆之交等
(2)示例:举办"我的交友故事"演讲比赛、开展"友谊"主题手抄报展览、举行"交友之道"主题班会等
(3)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或"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要结合情境合理引用。 7分,第(1)题2分,第(2)题2分,第(3)题3分
7 D 3分
8 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和"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3分,意思对即可
9 (1)同"悦",愉快
(2)自我检查、反省
(3)离开
(4)回头看 4分,每小题1分
10 (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2)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4分,每小题2分
11 D 2分
12 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孩子。从他对友人的批评可以看出他思维敏捷、说话得体;从"入门不顾"可以看出他爱憎分明、坚持原则。 2分,意思对即可
13 ①母亲想实现"我"看花的愿望,完成临终前的嘱托
②"我"和妹妹怀念母亲,懂得了要"好好儿活"的道理 3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14 "悄悄"和"偷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她小心翼翼、唯恐刺激到"我"的心理。 3分,意思对即可
15 母亲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产生伤感痛苦的心情,失去生活的信心,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细心关爱。 3分,意思对即可
16 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希望"我"和妹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乐观地活下去,要相互扶持,好好生活。 3分,意思对即可
17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婆婆发病时的状态,表现了病情的严重,为下文写女儿的懂事和爱做铺垫。 3分,意思对即可
18 女儿用美好的眼光看待奶奶发病时的行为,为奶奶的行为找各种美好的理由。这表现了女儿善良、纯真、有爱心的品质。 3分,意思对即可
19 ①指那个春天的天气很温暖;②指女儿的爱心和懂事让家人感到温暖;③指亲情和爱让家庭充满温暖。 3分,每点1分
20 ①我们要用爱和包容对待家人;②童真和善良能够化解生活中的困难;③亲情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④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答出三点即可) 3分,每点1分
21 略 50分,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