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元三维大联考”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绵阳市“元三维大联考”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元三维大联考·高2023级高三一诊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D(A“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介绍了不同朝代楷书的特点”错;B“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这三者所存在的局限”错;C“它的参考价值相对更高”)
2.C(“说明了智永与王羲之书法各自的特点”错)
3.A
4.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唐楷不适合初学”的分析,引出下文对魏楷、晋楷是否适合初学的讨论,使论述逻辑连贯。
②内容上:明确楷书的分类,帮助读者建立对楷书体系的整体认知,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前提。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5.
材料一:①晋楷结构重心平稳、变化有度;②用笔洒脱灵活,能避免“顿挫束缚自然书写”;③有行书笔意,利于后续的行书书写。
材料二:①唐楷注重笔画比例关系,能帮初学者掌握书写规范,提升整体美感;②以中锋用笔为主,易于掌握,对初学者更友好。(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6.B(“后者则是为了突出他在困境中依然用心学画”错)
7.C(“可看出她对王冕的选择心生怨气”错)
8.
①怀疑推诿:先揣测王冕不来是因为翟买办态度蛮横,导致王冕心生畏惧;
②担忧焦虑:请不来王冕,担忧上级不满,亲自去拜访,又害怕被嘲笑;
③坚定决心:认为“屈尊敬贤”既能讨好上级,又能留下美名,最终决定拜访王冕。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9.
①淡泊名利:王冕“不求官爵”,拒见权贵,体现作者对淡泊名利、不慕权贵的人格追求;
②重视孝道:王冕理解母亲的难处,给母亲带食物,凸显作者对“孝亲”传统美德的推崇;
③坚守自我:王冕不因官府权势的威慑而改变自己的原则,表现了作者崇尚自由、反对束缚的追求;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10.B D H(每处1分,断四处及以上得0分,共3分)
11.C(“怀王乃悉发国中兵”的“乃”是“才”的意思)
12.D(“于是以生病为由”错)
13.(1)由此看来,活着的君王的头颅,甚至比不上死去士人的坟墓啊!
(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4分)
(2)不饿的时候就吃饭,即使吃的是珍馐也如同吃草木一般;要是让吃草木也像吃珍馐那样美味,只有晚点吃饭才会这样。
(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4分)
14.示例一:举例论证:举秦攻打齐国的命令和大禹诸侯自称的例子,增强“士贵”观点的说服力。
示例二:对比论证:将秦攻打齐国的两则命令进行对比,以二者的差异说明“士贵”的正确性。
(指出论证方法1分,作用分析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5.D(“既点明菊花在夜晚开放,也表明其颜色美丽”错)
16.
前诗:借不能归家赏菊的遗憾,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归乡的无奈;
后诗:借对菊花高洁、耐寒的赞美,表达对不慕荣华的赞美和对高尚人格的坚守。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17.(1)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2)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3)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18.D
19.“却实”改为“确实”;“制做”改为“制作”;“涉极”改为“涉及”
(找出有错别字的词语1分,修改正确,1分,任改两处得满分,共4分)
20.不同意。理由:①甲处前文写已发明出绿板代替黑板,黑板颜色发生改变,后文提出“仍叫黑板”的疑问,前后语义存在“外观改变”与“名称不变”的转折,此处可用“但是”;②乙处前文定义“词汇化”,后文是对词汇化后词义特征的延伸和补充,无语义转折,若加“但是”不合语境逻辑。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其它观点,如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1.①将“改变”改为“解决”;⑤“在钢板”改为“在钢板上”
(改对1处得2分,改对2处得4分)
22.现象③不属于“词汇化”现象。“打卡”应用于旅游场景中,是借用“打卡”中的“记录、标记”的意思,属于词语意思的迁移,此处“打卡”并未作为一个整体,指向一个特定的、被社会广泛接受的概念,因此不属于“词汇化”现象。
(判断准确1分,解释准确3分,共4分)
23.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到我跟前来!”颜斶也说:“大王,到我跟前来!”齐宣王很不高兴。身边的侍从说:“大王是君主,颜斶是臣子。大王说‘颜斶到我跟前来’,你也说‘大王到我跟前来’,这合适吗?”
颜斶回答说:“我要是走到大王跟前,就是贪图权势;大王要是走到我跟前,就是亲近贤士。与其让我做个贪图权势的人,不如让大王做个亲近贤士的君主。”齐宣王气得脸色大变,说:“是君主尊贵,还是贤士尊贵?”颜斶回答:“贤士尊贵,君主不贵。”齐宣王说:“有什么依据吗?”颜斶说:“有。从前秦国攻打齐国时,曾下令说:‘有谁敢到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砍柴的,判处死罪。’随后又下了一道命令:‘有能砍下齐王头颅的人,封万户侯,赏赐黄金千镒。’由此看来,活着的君王的头颅,甚至比不上死去士人的坟墓啊!”齐宣王沉默不语,心里还是不高兴。
身边的侍从说:“颜斶,过来!过来!大王占据着纵横千里的土地,又铸造了千石重的大钟、万石重的钟架。普天之下的仁义之士,都来为大王效力;有辩才和智慧的人,都来为大王出谋划策;四面八方的诸侯,没有谁敢不服从大王。大王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百姓没有不亲近依附的。现在那些贤士,地位高的也不过是普通百姓,居住在农田里;地位低的就住在边远乡野、看守城门或街巷,贤士的地位也太卑贱了!”
颜斶回答说:“不对。我听说古代大禹在位时,天下有上万个诸侯国。为什么能这样?是因为(大禹)推行仁德宽厚的治国之道,借助了贤士的力量啊。孤寡之人,本是困窘卑贱的人,可君主却用‘孤寡’自称,难道不是君主主动降低身份、尊重贤士的表现吗?尧把天下传给舜,舜把天下传给大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这些君主世世代代都被称为贤明的君主,就是因为他们清楚贤士的尊贵啊。”
齐宣王(感慨地)说:“唉!君子怎么能轻慢呢?我这是自取其辱啊!直到今天听了您的话,才知道自己之前的行为多么浅陋。我希望能拜您为师。今后颜先生要是和我交往,吃饭一定用太牢,出门一定乘坐马车,您的妻子儿女也能穿上华丽的衣服。”颜斶推辞说:“玉石生在山里,雕琢加工就会破坏它原本的完整,(雕琢后的玉)不是珍贵,但原本的璞玉就不再完整了。贤士生在边远乡野,推举任用就会得到俸禄,不是不能获得尊贵的地位,但身心就不能保持本真了。我希望能回到家乡,晚点吃饭,把它当作吃肉一样满足;从容步行,把它当作乘车一样舒适。发号施令的是大王,尽忠直言的是我颜斶。关键的道理我已经说完了,希望能获准回乡,平安地回到我自己的住处。”
说完,颜斶拜了两拜,就告辞离开了。颜斶是个知足的人,回归本真的生活,就能终身不受屈辱啊。
材料二
唉,战国时期的贤士,没有比得上颜斶的,但他还是没有领悟真正的道。“晚点吃饭把它当作吃肉,从容步行把它当作乘车”,这还是在心里惦记着“肉”和“车”啊。晚点吃饭时,自然会觉得食物美味;从容步行时,自然会感到舒适,只要享受这份美味和舒适就够了,为什么还要把它比作“肉”和“车”呢!尽管如此,颜斶也算得上是善于在贫困中生活的人了。不饿的时候就吃饭,即使吃的是珍馐也如同吃草木一般;要是让吃草木也像吃珍馐那样美味,只有晚点吃饭才会这样。颜斶确实巧妙啊,但如果不是我长期处于贫困之中,也无法理解颜斶这种生活智慧的巧妙之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