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课型概念课二、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引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本,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区分事实与观点;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并“能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说明性文章时,重在把握文本信息。学生要准确把握说明文的信息,需关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国石拱桥》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昇先生写的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这篇文章通过列举具有代表性的桥梁来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并且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字里行间洋溢着民族自豪感。2.教材解读《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本课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三、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八年级的学生思想发展逐渐成熟,思维活跃,不过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以及基础比较薄弱,要他们理清说明文的顺序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是有一定难度的。2.行为习惯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亲情既有依赖又有叛逆,本文能引发其情感共鸣,促进对亲情的深层思考。 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背景年代有隔阂,需教师引导搭建理解的桥梁。3.关键能力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发展的高峰期,表现在知识的抽象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自我反思能力及各种观念、原则的快速形成。他们能在教师引导下,有意性地开展课本的活动探究。四、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 1.我能准确读写出本课 “读读写写”的字音字形。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拓展性目标 1.我能识别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2.我能梳理文章内容及结构,理清说明顺序。挑战性目标 1.我能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五、实现路径基础性目标 实现路径 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读准字音。 2.通过圈画关键词,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拓展性目标实现路径 1.根据说明方法的知识表格,判断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通过梳理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进而分析出说明方法。挑战性目标实现路径 1.结合助读资料和时代背景,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六、课堂流程流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2分钟 ① 探访大国工匠,传承匠心精神。《大国工匠》节目组准备做一期“中国石拱桥”的专题,节目组邀请同学们来建言献策,请你根据课文《中国石拱桥》协助完成专题制作。 ②明确活动任务及目标。 ①进入情景,明确活动任务。 ②齐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检查预习 5分钟 ①检查预习:了解作者,文体知识,写作背景,字音词语。 ①根据预习差缺补漏。 ②完善学案相关知识。任务一:认识中国石拱桥 10分钟 ①速读课文,找出找出文中介绍了哪些石拱桥,分析概括石拱桥的特征。 ②出示资料,分析介绍石拱桥时的说明顺序。 ③分析特例,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①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词找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②阅读资料并圈画关键词——建造时间,进而分析介绍石拱桥的说明顺序。 ③根据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任务二:介绍中国石拱桥 10分钟 ①出示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②出示介绍示例。 ③要求结合具体语句介绍中国石拱桥。 ①阅读说明方法的相关知识。 ②研读示例。 ③学以致用,小组合作介绍中国石拱桥。任务三:展望中国石拱桥 10分钟 ①概括中国石拱桥取得这样光辉成就原因。 ②出示助读资料,思考作者寄寓的情感。 ③归纳作者情感。 ①阅读文章最后一部分,归纳概括原因。 ②阅读助读资料,归纳作者情感。课堂小结 3分钟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主要说明对象,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技术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情况,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回忆本节课内容, 进行总结。布置作业 桥梁无处不在,请你介绍一座你熟悉的桥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篇小说明文,300字左右。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