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云南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部分(10分)
1.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峥嵘(róng) 百舸(gě) 着(zhuó)恼 拥护(yōng)
B. 情景(jǐng) 情境(jìng) 遒(qiú)劲 讪(shàn)笑
C. 滚动(gǔn) 木讷(nè) 洪涛(tāo) 炽热(chì)
D. 狂飙(biāo) 寰宇(huán) 甘霖(lín) 灼热(zhuó)
2. 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怅寥廓,问沧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B. 淡淡的紫色黄昏/在你航程周围消溶。像昼空里的星星。(《致云雀》)
C.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百合花》)
D.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芣苢》)
3. 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伯年作为小区保安,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做好每一件事。
B. 史上最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在受灾最严重的塔克落班市,哀鸿遍野,被台风吹倒的房屋、树木、汽车残骸遍布街道。
C. 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D. 老师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安之若素,依然坚守三尺讲台,心系全体学生,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
4.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长沙》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题目,“长沙”是词牌名,而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行”则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B.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致云雀》的作者分别是中国作家郭沫若、闻一多和英国诗人雪莱。
C. 《百合花》中“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在女同志面前羞怯、不善言辞的窘态。
D. 散文《百合花》的作者茹志鹃,用详实的笔墨写了自己在抗日战争年代亲眼目睹一名革命军人牺牲的事情,而《喜看稻菽千重浪》则是一则报道科学家袁隆平事迹的通讯。
5. 下列选项中,有关新闻知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记式、特写式、群像式,《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
B. 人物通讯的结构通常可分为纵式结构与横式结构,另有纵横交叉式结构、浓缩式结构、系列式结构等。《“探界者”钟扬》一文主要采用横式结构。
C. 人物通讯通常借助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写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还要扶着墙”就是细节对比。
D. 人物新闻也应强调客观事实,但在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贵在适度。适度的倾向性既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也符合报道者的身份与立场。
二、现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手推车
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以时间和空间为序,先描写“尖音”,再描写“辙迹”,借手推车写出了北国人民的悲哀。
B. 本诗上下两节除词句和意象不同外,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这种重章叠唱的反复结构,加深了诗歌的感情。
C. 诗人善于抓住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物——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D. 这首诗和《红烛》一诗,都足以显示诗人的心与时代跳动在一起,两位诗人都是当时时代优秀的思想者。
7. 请结合本诗分析诗人借“手推车”这个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小说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泥鳅
聂鑫森
潭州木工厂加工的产品:家具、包装箱、枪托、纤维板、木屑板。所使用的原材料:杉、松、柏、樟、桐、柳、楠……湘江在工厂这里拐出一个大湾,岸上也没什么人家,十分幽静。白天人喧车吼,很是热闹。但到了晚上,就只剩下一个守排人,冷森森的。
守排的活计虽很轻松,但责任重,且孤苦不堪。当年贮木场领导让大家主动报名时,大家都低头不应。结婚四年并有了两个孩子的刘泥鳅蓦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去!”
刘泥鳅自小就住在湘江边,身体壮,水性好,很喜欢喝烈酒,但很少有醉的时候。别看他爱喝酒又没读过多少书,他很喜欢厂宣传科有一年给他家的对联:“笑陪一江风浪,独守几块木排。”
“独”不假,“笑”亦真。天一黑,他腰系一个盛酒的葫芦,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木排上。木排上有一个“人”字形的杉皮木棚,刮风落雨下雪时可供他坐或卧;天气好时星月交辉,他喜欢坐在木棚外,不时地喝口酒,其喜洋洋矣。刘泥鳅困了时,就到木棚里的地铺上眯一眯眼,天热是赤膊、短裤,天冷盖着被子也是短裤、赤膊。他头一落枕,鼾声便起,但只要木排上有细小的声响,他立刻就会醒。
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木排上积雪很厚,反射出一片朦胧的雪光。刘泥鳅喝过几口酒后,钻进被子里酣睡。到凌晨三点钟时,他听见木棚外有细碎的脚步声,从木棚一头一尾两个方向包抄而来。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六个人,肯定是歹徒,企图在不声不响中,把他摁倒、上绑、口里塞上棉花,然后好偷窃贵重木材。他悄悄地灌下几口烈酒,短裤、赤膊蹿出被窝,再飞快地跳出木棚,大喊:“抓贼啊!抓贼啊!”
那几个人早已“踩点”,知道这是个僻静处,依旧向刘泥鳅逼近。刘泥鳅快速地退到木排边,警告说:“今夜有雪光,我已看清你们的面目了!有本事的,跟我来!”说完,他一个鲤鱼翻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游到两丈开外,再停下来,原地踩水让身子向上昂出一截,一边大笑,一边大喊;“抓贼啊!抓盗木贼啊!”
歹徒先是愣住,接着是惊慌。为首的一个大汉一挥手,他们便急急地逃离木排,上岸去了。
还有一年的一个秋夜,皓月当空。一个看似文静的小伙子拿着钓竿,到木排上垂钓。他坐在临江的木排边,远离木棚,旁若无人的样子。刘泥鳅知道,这个季节钓的是鳜鱼,春鳜肥秋鳜也肥。小伙子还从帆布袋里拿出一瓶“茅台”酒,不时地小啜一口。
酒香随风飘过来,刘泥鳅的喉结立马上下蠕动,心里说:“好酒!”他坐在木棚前,一直盯着那个小伙子,觉得是个有趣的人。到子夜时,小伙子还一无所获,他收拾好钓竿,拿着酒瓶站起来,叹了口气,说:“今夜鱼不赴钓,应嫌我是生人,且把酒倒入江中以做订交,明夜我再来。”他真的把酒瓶中所剩的酒倒入江水里,再把瓶子朝江中一扔。
刘泥鳅觉得这“把酒酹滔滔”的场景很动人,何不邀这小伙子一谈?木棚里有酒,还有佐酒的炒花生来!他快步上前说明来意,小伙子先是推辞,然后才勉强应允。他们在木棚外相对而坐,摆上两个酒杯、一碟花生米。
小伙子说:“这才叫萍水相逢哩,明晚我带酒菜来以做答谢。”
刘泥鳅说:“你客气了,干!”
“好,干!”
彼此不问姓名和来历,只说闲话只喝酒。
葫芦里可盛两斤酒,喝得快完时,小伙子有些醉意了,刘泥鳅却依旧清醒如常。
天边现出淡微的曙色。
小伙子说:“我该走了。”
刘泥鳅说:“且慢!我有句话要说,你的酒量不错,可我胜你一筹,不,是胜几筹,望以后好自为之。”
小伙子跌跌撞撞地走了。
这些事,刘泥鳅从不对领导和同事们说,也不对家人说,怕老婆和孩子担惊受怕。反正,他当守排人期间,没发生过偷盗木材的事故,大家都认为是社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的缘故。年年评劳模、先进工作者,没有人会想起刘泥鳅!
刘泥鳅年满六十岁,高高兴兴地退休了,又有新人接替了他的职位。
两个孩子早已结婚生子。妻子比他小两岁,已在五十五岁时退休在家。日子过得平淡如水,安逸舒闲。只是天一落黑,无论阴、晴、雨、雪,刘泥鳅依旧腰系酒葫芦,准时出门。妻子问:“又到枫溪湾去?”
“对,我到木排上去转一转,和现在的守排人聊聊天,喝几口酒,再回来安安心心睡觉,做一个好梦。
(节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排的活计虽然责任重大而且孤苦不堪但很轻松,所以当年贮木场领导让大家主动报名时,结婚四年并且有了两个孩子的刘泥鳅立刻报了名。
B. “歹徒先是愣住,接着是惊慌”,是因为没想到刘泥鳅会跳进冰冷的江水中躲过绑架,再加上之前听他说“今夜有雪光,我已看清你们的面目了”。
C. 刘泥鳅与小伙子喝酒,是为了开解小伙子,让他不要因为没有钓到鱼而伤心,也为第二天的两人相约喝酒做好情节上的铺垫。
D. 刘泥鳅经历的“这些事”从不对领导和同事说,也不对家人说,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没发生过偷盗木材的事故是社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的缘故。
9.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通过对贮木场周围环境的描写,突出了守排点的冷清偏僻,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B. 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典型细节,将一位普通的守排人形象刻画得丰满而生动。
C. 小说的主人公是刘泥鳅,但对歹徒、小伙子、妻子的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有力地反衬了主人公形象。
D. 小说结尾部分写刘泥鳅和妻子的对话,寥寥几笔,意味深长,为丰富人物思想情感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10. 假如刘泥鳅当选为“劳动模范”,请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刘泥鳅的性格品质。
四、新闻通信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志愿者汪勇:不可思议的76天
陈敏
上了《新闻联播》、火线入党、被国家邮政局授予“最美快递员”称号、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汪勇在35岁迎来人生的荣耀时刻。
“不可思议的76天,电影都不敢这么演,我常常跟自己核实,这是不是一场梦,无数次心酸,但也遇到那么多美好。”
英雄隐没在人海,当人们需要时,他带来了春天。
为天使插上“翅膀”
1月25日,2020年正月初一的清晨六点。汪勇第一次用私家车送金银潭医院的小护士回家,腿抖了一路。下车时,小护士流着泪要发红包,他谢绝了,说自己“是提着脑袋来干这件事的”。
前两天,武汉封城,地铁和公交停运。他在偶然闯入的“医护人员车辆需求群”里看到了小护士的求助信息。如果他不来,这个凌晨五点多下夜班的小护士,只能在寒冬步行7公里,花4个小时回家。
当天,汪勇在路上接送长达12个小时。担心感染家人,当晚他住在顺丰点部的仓库值班室,却在湿冷的冬夜无法入眠。
“从1月26日起,武汉中心城区机动车禁行。当时有篇文章刷屏了——《千难万难,我要上班》,白衣天使们说自己快急疯了,因为天使没有翅膀,飞不到上班的地方……我清楚,他们都是顶着雨夹雪,一步一步走过去的。”
汪勇本想一个人扛下所有,继续接送“天使”们往返,但随着用车需求量越来越大,他就在各个志愿者群里呼吁,成立了一支出出进进大约有30位司机的车队……终于给金银潭医院的天使们“插上了翅膀”。
一盏烛光,亮了暗夜
在医疗队入住的酒店,汪勇看到一位医生下楼时,大冬天穿着单薄的一次性拖鞋,便马上在群里对接棉拖鞋的资源。
武汉市东湖医院内五科的护士赵娟说:“当时我们身心压力都很大,汪勇的出现,就像我们夜行路上的一盏烛光,不亮,却给了我们继续逆行的温暖和勇气。”
渐渐地,不愿求人的医生们主动呼唤“勇哥”,而汪勇有求必应,为医护人员修好眼镜,送去理发师,满城找生日蛋糕,对接了三四万件防护物资……
其实汪勇才35岁,但他那种“你们守护病人,我来守护你们”的大哥范儿,暖了无数人的心。
医护人员发了增强免疫力的药,自己吃一半,给他留一半;将原本只能戴4个小时的N95口罩,戴上6个小时,为的是每两次“抠”出来一个给他。
群里一位被病毒感染的护士,康复后说要去捐献血浆,希望继续帮助病患,让汪勇忽然看到了清晰的答案:“为什么我能坚持这么久?都是医护人员教我太多太多。谁也没有他们难,可他们心里装着病人,再难从不放弃。”
不计得失,不论功名
汪勇不是一个人。他2月底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2万元的借条,当时他把工资和奖全都贴进去抗疫了,没钱还房贷,只好找“贪狼”借款。
“贪狼大哥,就是传说中我背后的男人。”
贪狼和其他八个素不相识的武汉人,组成了一个志愿者车队,取名“九枪卫楚”,卫护疫情下的武汉,这九人身份各异,除了接送医护人员,总能神奇地对接到各种物资,成就了汪勇在医院护士心中“哆啦A梦般能变出所有”的名气。“武汉有段时间非常困难,而我一个人能力有限,所以我不停地在找人,一起解决问题。花果山老板说一仓库水果都给你了,鱼行老板说这些鱼你要都拿去……正是这么多人挺身而出,齐心协力,我们才能爬坡过坎。”
正月初一免费送医护人员去上班,是汪勇第一天当志愿者。
“我那时不清楚什么是志愿者,只知道待在家里,今后一定会后悔。后来在各种群里,对接了十多个志愿者团队,只要提要求,他们就去想办法满足……我才理解有一批人,当国家有难时,当社会需要时,会不顾个人安危,不计得失,不论功名,默默奉献自己。这个名字,就是志愿者。”
一滴水的心里,从此澎湃着江海
回首最初的起点,正是1月25日凌晨,滴水成冰。汪勇蹑手蹑脚离开家门之前,偷偷拍了张家门的照片。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也许回不来……关门后没回头看一眼,知道只能全力以处,才能不辜负抛下的家人。”
汪勇从那天起睡在仓库里,因为太忙,只有深夜12点半到凌晨1点,他才能回复妻子的信息。看到视频里两岁多的女儿想爸爸,他忍住泪,想着清晨五六点就要出工。
正因为很爱家人,汪勇当时才选择离家护城,并告诉记者,那时他和身边的兄弟,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我们没写遗书,但把所有的银行卡号、支付宝账号,还有保险,都记下来,发个朋友圈,仅自己可见。如果真不行了,就把微信密码告知亲人。”
这几个月,汪勇的心变大了,装着那么多几个月前还很陌生、如今如同亲人的人。共同的情感,在彼此心头流淌,仿佛一滴水融合了另一滴。
这滴水,不只是快递员、滴滴司机,还有他看见的每个人——
送走了亲人,擦干眼泪继续上前线的医生。
披星戴月,不辞辛苦送来5吨蔬菜的退伍老兵。
无人过问,仍日复一日埋头工作的清洁工人。
小区封锁时,挨家挨户每日送餐的网格员。
雨雪交加里,守在高速公路铺一身雪的警察。
下了夜班,为滞留武汉睡在地下通道的人送去新棉衣的公务员……
他们都有一个名字:中国人。
你为我,我为他,国就成了家——就这样,在14亿人的守望相助里,900万武汉人撑过了76个封城的日子。
一滴水的心里,从此澎湃着江海。
(节选自《中国青年》2020年4月29日,有删改)
1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雄隐没在人海,当人们需要时,他带来了春天”,这句话和“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意旨一致。
B. 医护人员把增强免疫力的药留一半给汪勇,把“抠”出来的口罩送给他,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汪勇的关心、感谢和敬意。
C. 从汪勇晒在朋友圈的那张2万元的借条中,可见他不计得失、全力以赴的高尚人格,而这一处境也表现出社会对英雄缺乏人文关怀。
D. 汪勇、贪狼大哥、花果山老板、鱼行老板……武汉能爬坡过坎,迎来春暖花开,离不开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普通人的挺身而出。
12. 下列对原文画横线处的细节描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腿抖了一路”,写出汪勇送小护士下班时内心的彷徨以及路途的遥远。
B. “便马上在群里对接棉拖鞋的资源”,意在表明汪勇做事果敢,并且拥有大量的物资。
C. “滴水成冰”,既点明天气的寒冷,也烘托出汪勇离开家时孤独、痛苦、无助、留恋的心情。
D. “他忍住泪”,汪勇之所以强忍住泪水,是因为还有许许多多责任在等待着他去扛起。
13.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结尾“一滴水的心里,从此澎湃着江海”的理解。
五、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陈与义①
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
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
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
惜无陶谢②手,尽力破忧端。
【注】①此诗作于宣和七年(1125),当时诗人因奸相王黼被罢官而受到牵连,被贬为陈留(今河南杞县)酒税。②陶谢,即陶渊明和谢灵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的首联对仗工整,上半句停顿应为“沙岸/残春/雨”,“残春”意为晚春。
B. “花带泪”用拟人手法写经雨之后花瓣上残留着雨滴的景象,蕴含着诗人的感伤之情。
C. “万里”一句用夸张手法极写诗人凭栏远眺视野之开阔,侧面表现出雨后空气清新。
D. 颈联中的“寒”字是作者的身心感受,表现了雨后天气的寒凉和诗人心中的悲凉。
15. 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的遭遇来看,尾联中“忧”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六、句子默写(6分)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写景的角度和手法多样,其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动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诗经·静女》中描写女子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男子着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七、语言文字运用(2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凸显毛泽东文章的风格特点,作者进一步将毛泽东的文章定位为政治家文章:“古今文章家有两种,一是纯文人,一是政治家。”作者对政治家文章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在中国古代文章经典中,政治家文章( )。毛泽东则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文章中的第一人。他指出:“只有政治家才能总结社会规律,借历史交替、风云际会、___________之势,纳雷霆于文字,___________、摧枯拉朽,宣扬自己的政见。这种文字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毛文属于这一类。劳其心,履其险,砺其志,成其业,然后发之为文。文章只是他事业的一部分,如___________,是虎之须、凤之尾。”在政治家文章中,“毛文是一个经典,一个不可复制的经典……毛文堪称___________”。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只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具有极高的成就
B. 不只具有极高的成就,而且占有相当的比例
C. 不只具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占有极高的成就
D. 不只占有极高的成就,而且具有相当的比例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群雄逐鹿 排山倒海 九牛一毛 前所未有
B. 排山倒海 群雄逐鹿 九牛一毛 空前绝后
C. 排山倒海 群雄逐鹿 冰山之一角 前所未有
D. 群雄逐鹿 排山倒海 冰山之一角 空前绝后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种文字不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是用笔写出来的。毛文属于这一类。
B. 毛文属于这一类。这种文字不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是用笔写出来的。
C. 毛文属于这一类。这种文字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
D. 这种文字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毛文属于这一类。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年人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不应等到体感闷热时才使用空调,更不要舍不得用空调。在天气预报显示气温较高时, ① ,避免等到感到闷热时才使用。这有助于维持室内恒定的舒适温度,让身体舒爽。也可以使用定时器设置空调的开关时间,保持室内温度恒定。这样可以避免过冷或过热的情况,同时节约能源。空调设置温度在26℃~27℃之间,空调运行时,应避免出风口直接对着老年人,还可以和风扇一起使用,促进空气流通,提高舒适度。再通过拉上窗帘、使用遮阳设备等方法,减少阳光直射, ② ,从而减少空调的负荷。这些方法不仅能帮助老年人更舒适地度过炎热天气,还能有效预防 ③ 。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下列句子中的“可以”与文中加点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这位木匠师傅的活做得还可以。
B. 那篇文章写得不错,很可以读一读。
C. 这片麦子已经熟了,可以割了。
D. 天气实在热得可以。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1小题,9分)
22. 2024年衡水衡湖马拉松于9月22日在河北衡水举行。下面是衡湖马拉松奖牌的主体图形,奖牌底色为绿色,绶带为蓝色,还结合了“逐梦衡水湖PB马拉松”的赛事主题,在奖牌与绶带的结合部位,嵌入了数字滚轴组件。请用一段话描绘衡水湖奖牌(除主题文字和数字滚轴组件以外),并概括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八、书写训练(5分)
23.在“劳动光荣”主题单元中,你一定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劳动之美。请将下面一段文字以最高水平工整地抄写在下面格纸上。
农民弯腰插秧,脊背如弓,双手布满老茧,这是劳作的艰辛;然而,当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摇曳,那是大地对辛勤劳作的最美馈赠。劳动的苦,是疲惫的重量;而劳动的美,是创造的价值。苦与美交织,让我们在汗水中触摸生命的质感,在付出中见证价值的升华。
九、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挺起胸膛,是身体直立的姿势,是内心坚定、积极进取的姿态。它是面对困难时的坚毅,是肩扛责任时的担当,是风雨中的从容淡定,是奋斗时的自信昂扬……每个平凡人都挺起胸膛,便汇聚成最磅礴的力量。
请以“挺起胸膛”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云南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部分(10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二、现代诗歌阅读(9分)
【6~7题答案】
【答案】6. A 7. ①诗人借“手推车”表现了“北国人民的悲哀”,寄托了对北国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手推车”这一意象,象征了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北国人民。②也表达了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手推车是旧时代北国人民特有的交通工具。手推车上载着的不只是全副的家当,也有希望,焦虑等。到处是战火,到处是欺凌。
三、小说阅读(12分)
【8~10题答案】
【答案】8. B 9. C
10. ①勇担重任。在大家都不愿做守排的工作时,主动报名。
②忠于职守。在他当守排人期间,没发生过偷盗木材的事故。
③机智勇敢,与各路盗贼周旋斗争,智退盗贼。
④不慕名利。有功劳不张扬,不被评优也不抱怨,退休之后还关心木场安全。
四、新闻通信阅读(12分)
【11~13题答案】
【答案】11. C 12. D
13. ①在离家护城的过程中,汪勇这个普通快递员的心里不仅装着家人,更装着国家,社会和许多几个月前还很陌生而如今如同亲人的同胞;②在离家护城的过程中,汪勇不计得失,不论功名,勇敢坚忍,无私奉献,“考验如火,正在淬炼真金”,由此他的人格变得伟岸,境界变得宏阔;③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守望相助,经此一役,家国情怀、同胞之情,责任意识将深植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五、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15题答案】
【答案】14. C 15. “忧”具体包括①被贬偏远之地的感伤;②客居万里之外的忧愁;③残春寒雨中的落寞、悲凉(伤春之感)。
六、句子默写(6分)
【16题答案】
【答案】 ①. 鹰击长空 ②. 鱼翔浅底 ③. 爱而不见 ④. 搔首踟蹰 ⑤. 还顾望旧乡 ⑥. 长路漫浩浩
七、语言文字运用(2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7~19题答案】
【答案】17. A 18. D 19. C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0~21题答案】
【答案】20. ①可以提前开启空调
②降低室内温度
③因高温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发作
21. C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1小题,9分)
【22题答案】
【答案】奖牌的设计融合了衡水湖、衡湖荷花以及衡湖特有的蓝绿色调。衡水湖、衡湖荷花是衡水湖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蓝绿色调象征着纯净与和谐,传递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切关怀。
八、书写训练(5分)
23.在“劳动光荣”主题单元中,你一定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劳动之美。请将下面一段文字以最高的水平工整地抄写在下面格纸上。
农民弯腰插秧,脊背如弓,双手布满老茧,这是劳作的艰辛;然而,当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摇曳,那是大地对辛勤劳作的最美馈赠。劳动的苦,是疲惫的重量;而劳动的美,是创造的价值。苦与美交织,让我们在汗水中触摸生命的质感,在付出中见证价值的升华。
九、写作(60分)
【23题答案】
【答案】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