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上8《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本课属于第四单元,该单元的主题为“家乡”和“美丽的祖国”。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以及借助图片或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的前几个单元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并初步学习了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和故事。《黄山奇石》作为一篇写景散文,是学生对文体多样性的一次新接触,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写景文章(如《日月潭》)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认识“闻、景”等16个生字,会写“仙、顶”等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奇石的名字,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其中一两种奇石。3、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和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奇特。难点:通过观察和想象,用自己的话介绍黄山奇石。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包含黄山风景视频、奇石高清图片、生字卡片)。学生:预习课文,收集一块自己觉得有趣的石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回忆上节课所学生字词,再次欣赏黄山风景区视频,回顾秀美景色。师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黄山奇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神奇、有趣等)这节课,我们就化身小导游,去细细欣赏这些奇石。二、精读品析,感受奇趣(一)学习“仙桃石”(方法示范) 1.师出示图片,看,这就是仙桃石。它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引导思考:它为什么叫“仙桃石”?(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3.哪个字用得特别好?(“飞”、“落”)让你感觉这块石头怎么样?(有仙气、很神奇,像是天上掉下来的) 4.指导朗读:读出神奇、有趣的感觉。指名读,齐读。(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师出示自学提示:读:朗读描写这块奇石的段落。找:这块奇石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用“○”圈出关键词。说:你觉得这块石头“奇”在哪里?演:可以学着它的样子做一做动作,或者想象它在说什么。(三)小组汇报,教师点拨1.猴子观海:位置:陡峭的山峰上。样子:抱着腿、一动不动、蹲、望。“奇”在:它好像一只真的猴子在看翻滚的云海。(理解“陡峭”、“翻滚”)表演读:谁来学学这只猴子的样子?读出它的专注。2.仙人指路:样子:巨石、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奇”在: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为游客指引方向。3.金鸡叫天都:样子: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奇”在:几块巨石的形状像一只雄鸡,而且它还会“叫”呢!指导朗读:读出这只“金鸡”的神气。三、发挥想象,语言运用1.学习省略号:课文最后一段有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它告诉我们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2.创意小作家:出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图片或名称,选择其中一块奇石,仿照课文的写法,用上“好像/真像……”来说一说或写一写。例句支架: “每当月亮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天狗。它蹲在山头,伸着脖子,望着圆圆的月亮,真像在等待嫦娥姐姐的玉兔啊!”学生自由练说,同桌互说,全班展示。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黄山奇石真是太有趣了!它们是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魔术师创造出来的奇迹。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亲自去黄山看一看,用你们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更多的美。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二选一)1.给你带来的小石头起个名字,并画一画、写一写它像什么。2.当一次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你最喜欢的一块黄山奇石。板书设计:8黄山奇石仙桃石→ 飞、落猴子观海→ 抱、蹲、望仙人指路→ 站、伸、指金鸡叫天都→ 伸、啼叫神奇、有趣教学反思:本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图片、视频、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第二课时采用选择式学习,尊重学生的阅读偏好。语言训练点(仿写)紧扣文本,降低了难度,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