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2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2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水泥道的美,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通过想象画面、品读关键语句、对比朗读、角色体验等方法,深入体会语言之美和作者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描写水泥道美景的段落(第5-9自然段),读出画面感和愉悦之情。
4. 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尝试模仿课文写法,描写自己观察到的身边美景片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读描写水泥道美景的语句,感受语言之美和画面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致观察和生动语言(比喻、拟人)将平凡景物写得如此美妙;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 复习导入,唤醒画面
1. 回顾提问: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谁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预设:写“我”在上学路上看到水泥道上铺满了金色的梧桐落叶,非常美丽。)
2. 聚焦核心: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条水泥道给你留下的印象?(预设:美丽、漂亮、神奇、像地毯、金色……)教师板书核心词:美。
3.揭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条水泥道,细细品味它的美,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美写出来的,我们还能不能像作者一样去发现和记录身边的美。
二、精读品析,感悟“美”境
1. 聚焦“美”景,整体感知
提问引导:课文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景?(引导学生找到第5-9自然段)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第5-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用笔划出最能打动你、让你觉得特别美的词句。
2. 深入品读,体会“美”言:
品读比喻句,感受形象美:
(1)出示句子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提问: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水泥道比作地毯)为什么这样比?(铺满了落叶,平整、色彩丰富、延伸感强)
追问:这地毯有什么特别之处?(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很长很远)引导想象“闪闪发光”可能是什么景象?(露珠、阳光照射下的湿润落叶)“一直铺到路的尽头”让你感觉怎么样?(美得望不到头,很壮观)
指导朗读:读出地毯的华丽、绵长与壮观。强调“彩色”“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很远很远”“尽头”。
(2)出示句子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提问:这里又把什么比作什么?(落叶比作小巴掌)为什么比作“小巴掌”?(形状相似)仅仅是形状像吗?“金色”写出了什么?(颜色美)这样写出来的句子给你怎样的感受?(写出了落叶的外形,形象生动。)
“熨帖地、平展地”让你仿佛看到落叶是怎样的状态?(贴得很紧、很平整、很舒服)引导体会用词的精准。
换词对比:把“熨帖地、平展地”换成“平平地、整整地”好吗?为什么?(体会原文词语更生动形象,仿佛落叶有生命,很乖巧地贴在地上)。
指导朗读:读出落叶的可爱、乖巧与平整。强调“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
小结:类似以上两个句子我们称之为“比喻”,这是一种修辞手法,能让所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品读拟人句,感受灵动美:
出示句子3:“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提问:这里把什么当作人来写了?(小雨靴比作小鸟)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像人?(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想象一下,小雨靴(或者说“我”)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兴奋、自由自在)
引导思考:为什么作者能把小雨靴写得这么快乐?(因为作者自己走在这样美丽的路上,心情非常愉快!)
板书:心情愉悦。
小结:鸟儿蹦跳着、歌唱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指导朗读:读出轻快、活泼、充满喜悦的感觉。强调“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4)品读“美”的发现与感受:
提问:作者在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小心地走着”“仔细地数着”说明“我”对这条水泥道是什么态度?(非常珍视、生怕破坏了美景、沉浸其中)这体现了作者什么特点?(善于观察、热爱自然)
小结写法:作者不仅用眼睛看(比喻写形色),还用耳朵听(想象小鸟歌唱),更用心去感受(拟人写心情),把自己融入美景之中,所以写得如此生动感人。
板书:细致观察、比喻、拟人、融入情感。
3.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播放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如秋日钢琴曲),教师范读第5-9自然段,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全班配乐有感情地齐读重点段落。
(三) 读写迁移,表达“美”意
1.联系生活,寻找“美”:
引导:作者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把普普通通的水泥道落叶写得这么美。“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预设:夕阳下的树影、雨后的小水洼映着天空、墙角的小花、飘落的银杏叶、雪后的小路等)
激发表达欲望:如果让你像作者一样,用几句话描写你发现的某一个美丽瞬间,你会怎么写?
2.小练笔指导与尝试:
出示要求模仿课文的写法,选择你观察到的身边一处小景色(比如:一片特别的树叶、一滩雨水映出的倒影、夕阳下的某个角落等),写几句话。
提供支架:
你看到了什么?它像什么?(尝试用个比喻句)
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颜色、形状、状态… 用上合适的形容词)
看着它,你感觉怎么样?它好像会做什么?(尝试用一个拟人句表达你的心情)
示例引导 (可选):
如“雨后,小水洼像一面摔碎的小镜子,映着蓝蓝的天和飘过的白云。一只小麻雀跳过来,低头啄了啄,小镜子里的云朵就晃呀晃呀…”
学生动笔: 给予5~8分钟时间,让学生静心书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分享,互评欣赏:
邀请1~2位学生朗读自己的小练笔。
师生共同点评:是否抓住了景物特点?有没有运用比喻/拟人?是否表达了情感?哪里写得特别生动?
(时间允许可多分享几位,或同桌互评)
(四) 总结升华,延伸“美”育
1.课堂总结:
提问: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情感、观察习惯等方面谈)
教师总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用罗丹名言)。作者通过细致观察,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带着*愉悦的心情,把一条普通的雨后水泥道写得如诗如画。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者一样,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敏感的心灵去感受美好,用优美的文字去记录生活点滴的美。
板书:发现美、感受美、记录美
课后作业 (分层可选):
基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建议第6-7或8-9自然段)。
提升:完成并修改课堂上的小练笔片段,把它写得更生动。
拓展: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留心观察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景色,像作者一样记下你发现的一个美丽瞬间(几句话或一段话),可以配上简单的画。
板书设计: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美)
发现: 水泥道 → 金色落叶地毯
梧桐叶 → 金色小巴掌
小雨靴 → 蹦跳的小鸟
写法: 细致观察 → 抓住特点
比喻 (地毯、巴掌、小鸟) → 形象生动
拟人 (熨帖、蹦跳、歌唱) → 富有情感
融入感受 → 心情愉悦
核心: 发现美 → 感受美 → 记录美
1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