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社会责任我担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社会责任我担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社会责任我担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2025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框
课题:社会责任我担当
课时:1课时(45分钟)
设计理念:以“仁寿县公交司机李林双眼受伤仍坚持安全停车”的真实事迹为核心,通过“一案到底”的议题式探究,引导学生理解责任的含义与来源,认同不同角色需承担不同责任,感悟承担责任的价值,主动践行责任担当。
一、教学目标
1. 政治认同与道德修养
通过分析李林的事迹,认同“责任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树立“主动担责”的道德信念,增强对责任文化的认同感。
2. 法治观念与健全人格
理解责任的多元来源(职业要求、道德规范等),明确不同角色对应的责任,形成“角色不同,责任不同”的健全人格。
3. 责任意识与实践能力
结合自身生活,反思角色责任,提升“做负责任的人”的行动能力,主动承担家庭、学校、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责任的含义与来源;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
- 难点: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与价值,主动践行责任。
三、教学准备
1. 收集李林事迹视频(如新闻报道:“双眼被前挡玻璃碎渣击伤,近乎失明的情况下仍将车停到安全地方,仁寿公交司机获赞‘最美逆行者’”)及图文资料。
2. 制作课件(含案例时间轴、角色责任对照表、讨论问题链)。
3. 布置学生预习:回忆自己最近一周扮演的角色及对应的行为(如子女、学生、班级干部、社区志愿者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一场“惊心动魄”的公交之旅(5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李林事迹短视频(内容:2025年9月22日9时40分,李林驾驶川ZB3175号16路公交车行至国道213义和站附近时,挡风玻璃遭飞入钢筋击碎,玻璃碎片致其双眼重伤几近失明。李林强忍剧痛完成减速、观察路况、刹车及开启双闪灯等操作,将载有16名乘客的公交车安全停靠桥面,并引导乘客撤离。其左眼术后视力达1.0,右眼角巩膜全层断裂经"角巩膜裂伤缝合术+前房成型术"保住眼球,但视力严重受损需分阶段治疗 )。
提问互动:
“看完视频,你最触动你的细节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双眼受伤仍坚持停车”“疏散乘客”等行为)
“李林的行为体现了什么?”(引出“责任”主题)
设计意图:以真实事件激发情感共鸣,自然导入“责任”核心议题。
环节二:议题探究——解码“责任”的内涵与力量(30分钟)
子议题1:责任是什么?——从李林的选择看责任的含义与来源(12分钟)
任务1:结合教材P65“运用你的经验”(小青担任舞蹈队队长的事例),对比李林的行为,小组讨论:
- 李林的“责任”是什么?(保障乘客安全、完成驾驶任务)
- 这份责任从何而来?(提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可能的法律义务)教师总结: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板书:责任的含义与来源)
任务2:填写“责任来源卡”(示例):
角色 责任内容 责任来源
公交司机 安全驾驶、保护乘客 职业要求、道德规范
学生 遵守纪律、认真学习 法律规定(义务教育)、道德规范
学生分享:结合课前预习,补充自己扮演的3个角色及责任来源。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与表格梳理,理解责任的多元来源。
子议题2:为何担责?——李林的选择背后的价值与意义(10分钟)
任务1:假设李林选择“紧急停车后离开”,可能引发什么后果?(乘客滞留、二次事故、交通混乱等)
任务2:对比两种选择,讨论:李林坚持担责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何意义?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 对自己:赢得尊重与认可(事后获“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实现自我价值。
- 对他人:保障乘客生命安全,避免悲剧。
- 对社会:传递正能量,弘扬“责任担当”的社会风尚。教师点拨: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如李林的视力损伤),更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精神回报更重要)。
设计意图:通过辩证分析,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与价值,认同“担责是美德更是义务”。
子议题3:如何担责?——从“李林式担当”到“我的责任”(8分钟)
情境辨析:
- 场景1:作为子女,妈妈生病时,你选择继续打游戏还是照顾她?
- 场景2:作为班级值日生,放学时突降大雨,你选择提前离开还是留下来打扫?小组辩论:“担责总会付出代价,有时可以‘差不多就行’吗?”教师引导:结合李林“本能反应式担责”,强调责任是“分内应该做”,需以行动践行。行动倡议:发起“我的责任清单”签名活动(示例:每天为家人做一件小事;认真完成作业不敷衍;主动参与班级卫生)。
设计意图:从榜样到自身,推动责任意识向行动转化。
环节三:总结升华——做新时代的“责任担当者”(7分钟)
学生总结:用一句话概括本节课的收获(如“责任是角色的底色,担责让生命更有意义”)。
教师寄语:李林的故事告诉我们,责任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照亮他人、温暖社会的光。愿我们都能像李林一样,以责任之光照亮每一段人生旅程!
环节四:课后实践——责任在行动(3分钟)
任务:记录一周内自己履行责任的3件事(如“帮奶奶做饭”“提醒同学带作业”“认真听课”),并写下感受,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责任与角色同在
一、责任的含义与来源
含义:分内应该做的事
来源: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
二、角色与责任的关系
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三、承担责任的意义
对自己:成长与价值
对他人:温暖与保障
对社会:和谐与进步
六、教学反思
通过“一案到底”的议题式设计,以真实人物事迹贯穿课堂,学生在探究中理解责任、认同责任、践行责任。需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避免说教,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设计说明:本设计紧扣教材核心,以李林事迹为线索,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实现知识建构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落实“责任意识”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