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通过时间轴梳理,掌握西汉与东汉的起止时间,并通过地图明确西汉的疆域范围。2.在梳理和概括汉初统治和汉武帝政治集权、开疆拓土等重要史实的基础上,认识汉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3.探讨两汉衰亡的原因,总结其历史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4.通过学校两汉璀璨的文化,感悟中华文明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二、学习过程(一)导入材料1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材料2 海昏侯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出土金器480件,重量超过120公斤;3000余件金银装饰的车马器;玉器500余件;出土约3000件漆木竹器······你能从材料中提取到哪些信息?(二)新课情境一 概括汉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措施?分别产生了什么结果?汉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坚持“无为而治”。汉文帝曾经减免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并立为定制。汉文帝一度将“算赋”由120钱减为40钱,景帝则将男子为国家服徭役的年龄由17岁推至20岁。文帝、景帝自奉节俭,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汉文帝废除了秦朝的连坐制,将几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改为笞刑代替,景帝又减少了笞刑数目。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情境二 汉武帝即位初期面临着怎样的社会问题呢?情境三 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小组合作,完成表格问题 解决措施 影响诸侯势大丞相权重地方豪强作乱富商暴利思想混乱匈奴问题情境四:分析刘秀的统治措施,其目的是什么?产生什么结果?情境五:东汉是如何衰亡的?小组合作,总结原因情境六:两汉虽亡,但留下了璀璨的文化,请你归类整理。类别 成就 时间/作者 内容/影响史学 首创纪传体通史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 汉赋 两汉乐府诗 两汉五言诗 东汉 语言朴实生动科技 《黄帝内经》 西汉 奠定 的基础东汉 第一部药物学专著西汉 在世界数学史占有重要地位造纸术《周髀算经》 西汉 最早引用了勾股定理地动仪被称为医圣华佗 适用于外科手术《氾胜之书》《四民月令》 两汉 记载了农学内容(三)课堂检测【基础巩固】1.汉高祖刘邦废除繁苛的秦法,惠帝废挟书律(私藏《诗》《书》及百家典籍者灭族),文帝继位后宽刑简政、废除连坐法,景帝则多次减轻笞刑。汉初统治者的上述举措( )A.体现了无为的治国思想 B.标志着汉代法律走向完备C.实现了统治的长治久安 D.蕴含外儒内法的施政理念2.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该政策的推行( )A.保证了国家吏治清明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调整了地方行政制度 D.削弱了异姓诸侯王的权力3.边疆问题,尤其是匈奴的不断入侵,在西汉文景时期已为大患。汉武帝即位不久,就开始筹划对策。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汉武帝针对匈奴所采取的是( )A.派遣大将出击匈奴 B.设立河西四郡C.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D.设置西域都护府4.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鲁迅先生称赞该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学著作是(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能力提升】5.《汉书·地理志》载“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至西汉末年,历任宰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主流思想的影响 B.区域经济不平衡 C.政治中心的东移 D.官僚政治的腐败6.汉武帝在消灭淮南王和衡山王之后,颁布两条律令:一是“左官律”,规定在诸侯国任职的为左 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郡县官吏,且不得进入中央任职,二是“附益法”,限制朝廷官员与诸 侯王交游,不许诸侯王招纳宾客。由此可知,这两条律令出台的主要目的是A.革新选官制度 B.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君主专制 D.加强中央集权7.汉武帝时期实施“均输平准”政策,不再将以前郡国每年对皇帝贡献的土产直运京师,而是专门设官运去行市最高的地方售卖,得钱归公;在长安设了一所可以叫做“国立贸易局”的机构,网罗天下货物,“贱则买,贵则卖”。这一政策的实行( )A.导致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B.提高广大商人政治地位C.断绝了私商的贸易往来 D.体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8.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采取了如下措施:释放囚徒,不断扩大赦免范围;有计划、有步骤地七次释放奴婢,不断重申“卖人法”“略人法”等禁令;对诸侯王的政治行为进行限制等。刘秀的上述措施( )A.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王国问题 B.意在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C.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旨在控制全国农业劳动力9.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使大权旁落于外戚之手。皇帝成年之后,不满外戚干政,便利用宦官铲除外戚势力,结果又导致宦官专权的局面。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权力斗争使得东汉政治日趋黑暗,究其根源在于( )A.小农经济的分散与封闭 B.皇位继承制度的缺陷 C.专制皇权的巩固与强化 D.缺乏权力监督与制衡10.《满歌行》是东汉末年的一首乐府诗,诗中写道:坎坷人间世,何必论得失?贪财惜富贵,岂不太愚痴!人生短暂如石火,在世能几日?当欢乐时且欢乐,只要合心意。这首诗折射了,当时( )A.豪强地主势力受到限制 B.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C.老庄无为思想成为主流 D.王莽政权的覆灭景象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材料三 刘邦认为封建有屏藩之利,郡县有统制之功,由是二者并行,使全国形成封国与郡县并存的地方制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刘邦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2)据材料二、三概括该制度实行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制度实行造成的后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