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西省新余市新余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内灯管的长度约为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C.乒乓球的直径约为
D.在时间内跳绳100次
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3.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夜晚天上的月亮 B.教室内反光的黑板
C.璀璨的钻石 D.正在放映的电视机画面
4.光学常常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B.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
C.日食、月食的形成 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
5.笛子是我国传统乐器中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关于笛子演奏过程中涉及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吹奏停止时,声音的传播也立即停止
D.笛子发出的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6.我校运动会胜利闭幕.下列关于运动会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的加油声主要是通过地面传给比赛的运动员的
B.体育老师使用话筒解说比赛,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C.终点的计时裁判看枪烟计时,因为光比声传播得快得多
D.同学们的笑声越大,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快
7.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白色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关于此实验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种色光经过三棱镜,红光偏折最明显
B.太阳光是由红光、绿光和蓝光这三种色光组成的
C.若仅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则光屏上只有绿色光带
D.分解后的各种色光再经过三棱镜还可以变成白光
8.我国2000多年前的《墨经》就记载有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制作的小孔成像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B.小孔成像成的一定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影子的形成原理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D.小孔成像仪上的孔开得越大,像就越小
9.选项中为实验室四种不同规格量筒的局部图,如需要一次性较准确量出体积为的酒精,选择哪一种规格的量筒较为合适(  )
A. B. C. D.
10.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比水中传播慢
B.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到20000赫兹
C.蜜蜂每分钟扇动翅膀18000次,频率为30赫兹
D.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
11.如图所示,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子发生漫反射,白纸发生镜面反射
B.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从侧面看,镜子比较亮,白纸比较暗
D.从侧面看,镜子比较暗,白纸比较亮
12.示波器的自白:把声音听进心里,把感受映在屏上,用图像勾勒心情。声音不能被肉眼直接看见,但可以用手机软件→示波器显示出其波形来进行研究。下列对手机软件上显示的四幅波形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色和振幅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频率相同
1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0cm
C.如图中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
二、多选题
14.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小王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纸板A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纸板A可以绕NO转动,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向O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白纸板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图甲和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当入射光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角为90°
D.图乙中,将右侧纸板沿NO向后折,反射光依然存在
15.于如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高低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图: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可以探究“声音是否具有作量”
C.丙图:道路两旁安装的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丁图: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到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
三、填空题
16.要想学好物理,就要注意 和 ,这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17.上课时,老师一声“同学们好!”,寄托着老师对同学们的关怀和希望。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我们能区分老师和同学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
18.语言交流、超声诊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自然界中的地震、海啸、台风和火山爆发时都伴随有 的产生。
19.你走过洗车店时,偶尔会看到高压喷头喷出的水雾在阳光下呈现五颜六色,这是光的 现象。汽车前方的盲区是由于车身阻挡了驾驶员视线而形成的,盲区的形成是由于光的 。
20.雨后的夜晚,当你背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走较 (选填“亮”或“暗”)的地方,水面发生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1.小明同学利用易拉罐制作了一个取火凹面镜。利用它能将火柴点燃是因为凹面镜对光有 作用;汽车的后视镜能扩大视野是应用了 (选填“平面镜”或“凸面镜”)。
2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平面镜所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若水深,当白鹭距离水面时,它的像距离白鹭 m。
23.如图甲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重做上面的实验,如图乙所示,用力重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强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实验表明:当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时,乒乓球被弹得越远,说明振幅越大, 越大;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 法。
24.按要求填空:
(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块长度 ;
(2)如图所示,机械停表大盘的分度值是 ,此时停表的读数为 ;
(3)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产音了,最后得出结论: ;你认为得出这一结论是 。
A.完全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B.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C.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D.不能从实验中直接得出
四、作图题
25.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如图所示,作一条从光源S射出的光线,使它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光源S射出的光线时作图的先后次序,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五、简答题
26.有五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分别为,请问:
(1)哪个测量的数据是错误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
(2)这本作业本的长度应记为多少?
六、计算题
27.在笔直公路行驶的汽车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的速度向前行驶时汽车鸣笛一声,后汽车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问:
(1)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有多远?
(2)鸣笛时,汽车离山崖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28.为了监测超速行驶这种违法行为,公路上常常设置有超声波测速仪.如图为某公路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当行驶的小汽车与测速仪距离为时(如图甲),测速仪向小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追上”小汽车时,小汽车刚好运动到B点(如图乙),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共用时,超声波的速度为.求:
(1)超声波在内传播的距离;
(2)图乙中小汽车运动的路程s;
(3)小汽车前行的速度。
29.根据视力检测标准,受测人需要与“E”型视力检测表相隔一定的距离才能进行检测,因受场地限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为王红同学检查视力,“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王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E”型视力表的像。则:
(1)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有多远?
(2)如果王红站起来以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2秒后,她现在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是多远?
七、实验题
30.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 琴弦的横截面积/
① 钢 40 0.5
② 钢 (a) (b)
③ 钢 60 1.0
④ 尼龙丝 40 0.5
(1)本实验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主要运用 ;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两根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表格中至少还需要补充的一组数据是:(a) ;(b) ;
(4)若小明为了验证猜想二,选用了①③两次编号,你觉得存在的问题是: ;
(5)如图1是小明刺作“水瓶琴”乐器,如图1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若用嘴依次吹瓶口,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
31.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 ;
(2)点燃A蜡烛,放在玻璃板前,拿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改变蜡烛A的位置,标记出每次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如图乙),用刻度尺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都相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4)撤走蜡烛B,放一块光屏在原来蜡烛B的位里,前后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
(5)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
(6)某同学实验过程中,通过玻璃板发现点燃蜡烛A产生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32.如图甲所示是公园里两个绳长不同的秋千.某同学荡秋千时发现这两个秋千往返一次的时间不同.该同学猜想:秋千往返一次的时间是否与绳长有关?
【证据】该同学用细线系上一个小球模拟秋千,如图乙所示,悬点O到小球重心的距离简称摆长.每次让小球由静止释放,且保持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改变摆长进行探究,记录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摆长 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
1 60.0 15.8 1.58
2 80.0 18.1 1.81
3 100.0 20.0 2.00
【解释】同一小球由静止释放,且保持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 不变,摆长越长,小球住返摆功一次的时间越 .由此可知,秋千未坐人时(如图甲所示)往返一次的时间与绳长有关;
【交流】
(1)该探究所需的测量工具有量角器、 和 ;
(2)该同学发现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不易测准,于是他测出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再算出往返摆功一次的时间.
①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减小测量的 ;
②如图丙图所示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
(3)该同学联想到杂技演员荡秋千,有时站着,有时坐着.由此合理猜想,演员改变重心的位置相当于改变了摆长,该演员在秋千上从同一起点由静止往下荡时,坐着比站着往返一次的时间更 。(温馨提示:杂技动作,请勿模仿)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D C C D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B ABD BCD
16. 观察 实验
17. 振动 音色
18. 信息 次声波
19. 色散 直线传播
20. 亮 镜面反射
21. 会聚 凸面镜
22. 虚 12
23. 响度 转换
24.(1) 1mm 3.25
(2) 0.1s 337.5s
(3)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B
25.C
26.(1),0.1cm
(2)
【详解】(1)分析题中数据可知,与其它数据相差过大,是错误的。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题中数据可知,读数到了厘米的后两位,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2)这本作业本的长度应记为
27.(1)
(2)
【详解】(1)内汽车所走的距离为
(2)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鸣笛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为
28.(1)136m
(2)12m
(3)60m/s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超声波在0.4s内传播的距离为
s声=v声t=340m/s×0.4s=136m
(2)由题意可知,超声波在0.4s内传播的距离的一半等于sOA与s之和,所以可得
s=0.5s声-sOA=0.5×136m-56m=12m
(3)汽车运动的时间与超声波从发射到“追上”汽车的时间相同,等于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所用时间的一半,即
t车=0.5t=0.5×0.4s=0.2s
则小汽车前行的速度为
29.(1)4.6m
(2)3m
【详解】(1)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王红到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
2.5m+2.5m-0.4m=4.6m
(2)王红行走的距离为
像的位置不变,她现在到“E”型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
4.6m-1.6m=3m
30.(1)控制变量法
(2)①④
(3) 60 0.5
(4)没有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
(5) 空气柱 高
【详解】(1)本实验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这个因素,这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要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的材料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①④的琴弦进行实验。
(3)[1][2]要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的长度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④⑤的琴弦进行实验;要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表格中至少还需要补充的一组数据是(a)处为60,(b)处为0.5。
(4)若小明为了验证猜想二,选用了①③两次编号,存在的问题是:琴弦的长度和琴弦的横截面积都不同,没有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
(5)[1]用嘴依次吹瓶口,瓶内的空气柱在振动,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空气柱。
[2]盛水越多,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31.(1)确定像的位置
(2)未点燃
(3)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4)虚
(5)玻璃板与纸面(桌面) 不垂直
(6)玻璃板的两个表面都能反射成像
【详解】(1)玻璃板有透光性,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这里选择未点燃的蜡烛B是为了避免其发出的光线对观察产生干扰,从而更准确地观察到蜡烛A的像。
(3)[1]改变蜡烛A的位置,标记出每次蜡烛A 和蜡烛B的位置(如图乙),用刻度尺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都相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通过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进行测量,可以更加确信地得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的结论。同时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4)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撤走蜡烛B,放一块光屏到蜡烛B撤走时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与纸面(桌面) 不垂直,那么蜡烛A在玻璃板上形成的像就会与玻璃板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导致蜡烛B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所以找不到像。
(6)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即成两个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的两个表面都能反射成像。
32. 夹角 长 刻度尺 秒表 误差 长
【详解】[1]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时需要控制小球的质量和摆下时的角度相同,改变摆长,故用同一小球由静止释放,保持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
[2]由表格数据可知,摆长越长,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
(1)[3][4]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需要控制摆下时的角度不变,改变摆长,测量小球往返摆动的时间,故该探究所需的测量工具有量角器、刻度尺和秒表。
(2)①[5]由于所测量的物体小于分度值,直接测量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故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减小测量的误差。
②[6]由图丙可知,外环直径为D1,铅笔直径为D2,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2)[7]演员改变重心的位置相当于改变了摆长,该演员在秋千上从同一起点由静止往下荡时,坐着的重心位置比站着的重心位置更低,即坐着时的摆长更长,摆长越长,往返一次的时间更长,故坐着时往返一次的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