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考试卷(1-12课)【A3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考试卷(1-12课)【A3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2017版)科版五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考试卷(1-12课)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有一种东西,它来到屋里,赶也赶不走,时间一到,不赶就会走。它就是光。有了光,我们就能看到周围的一切。通过学习,你对光的特性、光的传播、光的应用等一定有充分的了解。
1. 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 )内。(每题2分,共20分)
(1)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光学现象,明明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下面这些现象,请你帮他判断一下,(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2)开幕式上,小科同学个子太矮,看不到前方的精彩表演。他自制了一个潜望镜,轻松看到精彩的演出。下列潜望镜中光的传播路线表达正确的是( )。
(3)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符合真实现象的是( )。
(4)运气好的时候,科科还能在路上看到彩虹。彩虹通常呈弧状,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为了弄懂彩虹原理,科科制作了一个彩虹走马灯。当他使用白光作为光源,并快速旋转走马灯顶部彩色盘时,能看到彩色盘变成( )。
A.红色 B.黑色 C.灰白色
(5)木匠师傅为了检查用木刨刨出来的木板是否直,常用的方法是:闭着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着棱的长度方向看去,这样做是利用了( )。
A.眼睛的测量功能 B.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C.光的反射原理
(6)如右下图,小科的鱼缸中养了很多鱼,他用激光笔照了一下,没想到鱼很快聚集起来了,而且光源移动到哪里,鱼就跟着游到哪里。在图中激光笔的照射下,你认为鱼主要聚集在( )。
A.①号区域 B.②号区域 C.③号或④号区域
(7)科科知道日食、月食、金星凌日都是光影变化导致的自然现象,其中金星凌日和日食的原理类似。金星凌日时地球上的人们会看到太阳上会出现一个圆形黑色斑点(如图)。那么金星凌日时,太阳、金星、地球的位置关系是( )。
(8)科科在观赏白鹤时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在浅水区域白鹤同时出现了两个影子,一个 “白影” 和一个 “黑影”。关于该情景说法错误的是( )。
A.白影是倒影,是由于光线照射到水面后折射形成的
B.黑影是影子,是由于光线被白鹤阻挡形成的
C.黑影是影子,它的出现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9)如图,在室外光线很强的时候,教室内的部分同学会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 )。
A.黑板反射的强光射入同学的眼睛
B.射向黑板的强光发生了折射,使黑板上的字发生了变形
C.强光与粉笔字的颜色相同
(10)如图,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 5 米。若通过平面镜来查看视力表,当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 3 米,则人与平面镜的距离为( )。
A.4 米 B.3 米 C.2 米
2.判断题,正确的在( )内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 光和声音的传播方式一样。( )
(2) 反射后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
(3) 白天太阳是光源,晚上月亮是光源。( )
(4) 教室的墙壁刷成白色是为了增加反光效果。( )
(5)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也能混合成白光。( )
3.连一连:用连线的方式把光源进行分类。(共5分)
萤火虫
自然光源 发光鱼
太阳
人造光源 点燃的蜡烛
激光灯
4. 在家里,小明利用台灯和白墙给爷爷奶奶表演手影戏(如图所示)。(共6分)
(1)如果想把墙上的影子放大一些,请你说出两种办法(每种方法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墙上之所以出现手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明和小强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去看海景。观察示意图的情境,利用所学《光》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共14分)
(1)小明站在高处,小强站在低处,两人看见的景色不一样。这个现象的产生与( )的性质密切相关,小明看见海面波光粼粼,这是( )现象。
A. 光沿直线传播 B. 光的折射 C. 光的反射
(2)假如你用这个情境解释日食现象,能看到日食现象的人是 ( )。
A.小明 B.小强 C.小明和小强
(3)假如你用这个情境解释月食现象,( )相当于 “月球”;( )相当于地球。
A. 小明 B. 小强 C. 岩石
(4)小强听见了海鸥的叫声却没有看见海鸥,这是因为光沿_________传播,声音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有雄伟的高原、绵延的群山,有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幽深的峡谷,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盆地,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地球表面长途旅行吧。
6. 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 )内。(每题2分,共20分)
(1)某小组用土豆泥与番茄酱模拟火山喷发的过程(如图所示),番茄酱和土豆泥分别模拟( )
A. 番茄酱模拟地壳,土豆泥模拟岩浆
B. 番茄酱模拟的是地幔,土豆泥模拟的是地壳
C. 番茄酱模拟的是岩浆,土豆泥模拟的是地壳
(2) 某省的植被覆盖率为 53%,是我国最 “绿” 省份之一。这些植被能减少该省的水土流失。为了证明植被对水土流失的作用,科科应选择( )两个实验进行对比。
A. 甲和丙 B. 甲和乙 C. 乙和丙
(3)下面属于地震危害的是( )。
①山体滑坡 ②房屋倒塌 ③形成堰塞湖 ④使山体、河流移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4)科科从纪录片中得知深圳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丘陵,则深圳地形图示从西到东应是( )。
A.⑤④ B.⑤② C.②③
(5)科科终于到达雁荡山,雁荡山怪石林立,因为( )。
A.没有植被侵蚀严重 B.有植被侵蚀严重 C.跟植被没有关系
(6)明明用土壤做了一个河道模型(下图),水流从①流到③,泥沙最容易沉积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7) 如图所示是同学做的一个地球结构模型的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色代表地幔 B.红色代表地核 C.黄色代表地壳
(8)成成和爸爸妈妈坐飞机去旅游时,成成在飞机上往下看,看到了如图所示的地形地貌。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帮成成判断,这一地形地貌主要是由( )形成的。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9)仔细观察图,关于裂谷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的 B.地球板块的漂移形成的 C.两个板块拉张而形成的
(10)如下图,小刚用力推一根竹片的两端,发现竹片中间会弯曲隆起,断裂时手会有发麻的感觉。小刚是为了研究( )。
A.高山的形成原因 B.火山喷发的形成原因 C.地震的形成原因
7.判断题:有关地球表面变化的相关论述正确的在( )内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地震、火山爆发、风化作用都能使岩石迅速发生变化。( )
(2)地表上的沟壑都是由流动的雨水冲刷出来的。( )
(3)人们通常采用植树造林来防止水土流失。( )
(4)黄河第一湾 —— 乾坤湾是因为河流带来泥沙堆积而形成的。( )
(5)地壳中的岩石,由多到少依次是: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
8. 小科对于新疆魔鬼城的形成非常好奇,打算自己动手做模拟实验。他的实验设计如下图,他用沙子捏成了一块块岩石,岩石右边铺上沙子和小石子,沙子右边放了一个电风扇,调整角度吹往沙子和小石子。(共4分)
通过以上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 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容易形成戈壁,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 下来,从而A区域容易形成沙漠。
9.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伤亡严重,震中及周边民房和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研究地震的成因,小科将泥土和水混合后,平铺在垫有塑料薄膜的两半拼接而成的小盒上进行实验(见图)。(共16分)
(1)本实验属于_____________实验,和好的泥土用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泥变干后,将小盒的两半迅速挤压,泥土会_______;若迅速拉开,泥土会______。(均填“断裂”或“弯曲”)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地震产生的情景,小科推测地震绝大多数发生在__________圈层,________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4)根据实验现象,小科推测自然界中( )的形成原因与挤压小盒类似。
A.裂谷 B.山脉 C.三角洲
(5)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错误的是( )。
A.在高楼里,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B.在教室里,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C.在楼房中,迅速躲到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躲避
参考答案
1.CABC BBBA AC 2. √√ 3.
4.缩短手与手电筒之间的距离 拉大手与白墙之间距离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透光的物体会阻挡光的直线传播。
5.(1)AC (2)B (3)BC (4)直线 波 6.CBCB ACBB CC 7. √ 8. 搬运 沉积
9. (1) 模拟 两大板块 (2) 弯曲 断裂 (3) 地壳 地壳运动 (4)B (5)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