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解中国梦的本质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科学精神:通过分析 “十五五” 规划建议与 “两步走” 战略的衔接,把握中国梦实现的阶段性与规律性。
公共参与: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责任,树立主动参与民族复兴实践的意识。
二、学情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已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脉络,但对 “中国梦” 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缺乏系统认知,对时政热点与理论知识的关联理解不足,需借助具象素材搭建认知桥梁。
教材分析:本课为必修一第四课第二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深化阐述。第一目解析中国梦的本质,是理论基础;第二目明确党的使命任务,是核心保障;第三目阐述 “两步走” 战略,是实践路径,三目逻辑递进,需结合时政热点强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两步走”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教学难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准备
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制作包含二十届四中全会新闻片段、“十五五” 规划建议摘要的课件;准备 “探究与分享” 素材包;设计小组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 2025 年 10 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片段(聚焦 “十五五” 规划建议与中国式现代化部署),教师提问:“全会擘画的五年蓝图与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有何关联?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份宏伟蓝图中的复兴密码?” 引出总议题:锚定宏伟蓝图,共筑复兴梦想。
(二)探究新知:分议题解构
分议题一:解码梦想本质 ——“十五五” 蓝图中的三重维度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 “十五五” 时期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持续提升;《建议》明确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等任务。
问题:结合材料,谈谈 “十五五” 规划建议如何体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5 分钟,代表发言分享观点。
教师活动与知识点讲解:
引导归纳中国梦的本质:
国家富强:对应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 “十五五” 期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新增 10 万亿元市场空间,夯实国家富强根基。
民族振兴:对应 “国际地位持续提升”,即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贡献力量,如全会部署扩大高水平开放,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彰显民族振兴的世界意义。
人民幸福:对应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福祉,如 “十五五” 推进城市更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直接提升民众生活质量。
强调:三者有机统一,国家富强是基础,民族振兴是核心,人民幸福是归宿。
分议题二:明确使命担当 —— 复兴路上的核心领航
相关链接:展示数据:2024 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 3.6 万亿元,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升至世界第十,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领导。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议》起草由党中央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全会强调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问题:结合材料与教材,说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何能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史实与素材,开展 “历史与现实” 对比分析,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与知识点讲解:
讲解第二目核心知识:
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民族复兴使命,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如 “十四五” 时期货物贸易连续 8 年世界第一,印证党的领导能力。
现实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 “十五五” 任务,正是党履行使命的具体体现。
根本保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建议》落地、中国梦实现的关键,确保发展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分议题三:规划实践路径 ——“两步走” 与五年蓝图的衔接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 时期是为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的关键 5 年,目标包括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突破、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教材 “两步走” 战略:第一步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步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
问题:“十五五” 规划建议与 “两步走” 战略是什么关系?这体现了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绘制 “‘十五五’规划与两步走战略衔接示意图”,展示并解读。
教师活动与知识点讲解:
梳理第三目核心知识:
“两步走” 战略安排:第一步,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衔接关系:“十五五” 规划是 “两步走” 战略第一步中的关键阶段,其目标实现将为 2035 年基本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体现中国梦的实现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过程。
归纳:全会提出 “把握时间窗口,巩固拓展优势”,正是对 “两步走” 战略的精准落实,彰显实践路径的科学性。
分议题四:践行青年责任 —— 复兴征程中的青春力量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 “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2024 年我国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连续 5 年世界第一,其中青年科研人员贡献率超 60%。
问题:结合材料,谈谈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能发挥哪些作用?
学生活动:撰写 “我的青春复兴宣言”,现场交流。
教师总结:青年是人才强国建设的生力军,可在科技攻关、基层实践等领域发力,将小我融入大我,为 “十五五” 规划实施和 “两步走” 战略推进贡献力量。
(三)课后练习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讲话意在说明( )
①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②新时代是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国梦的时代
③中国梦把国家追求、民族向往和人民期盼相融合
④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坚持党作为中国梦的主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党面临的“四大考验”(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党面临的“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风险)是尖锐的、严峻的。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 )
①建设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②进行伟大事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进行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④实现伟大梦想,发挥伟大斗争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国乒运动员孙颖莎作为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在香港都会大学演讲时说:“当我穿上国家队球衣那一刻,意识到胸前的国旗永远大于背后的姓名。……如果说自己的名字意味着一种光荣,那么国旗则代表着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值得我们付出一切去捍卫,去战斗。”这段演讲启示我们要( )
①脚踏实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服务人民 ②热爱祖国,个人成长融入民族复兴伟业
③砥砺奋斗,在担当尽责中擦亮青春底色 ④居安思危,强健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百年实践探索中,我党逐步形成了“以建设伟大工程为统领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论述,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根本总结,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和推进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是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行动纲领的基本遵循。下列对四者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
②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③推进伟大事业始终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推进伟大工程就能成就伟大梦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第三届航天国际科幻季在北京举办。本届航天国际科幻季设置了航天青少年科普讲座、科幻短片展映、科幻漫画主题展等一系列精彩活动。以下是某学生在参观此次活动后的感想:
航天梦,科技强国梦。
在洁瀚的宇宙中,我怀揣着航天科技的梦想。每当仰望星空,我都能感受到 那份对未知的渴望和对探索的激情。
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科技强国梦就有希望
②实现科技强国梦需要把航天梦融入青年学生的梦
③航天梦能够激励广大青少年学生立大志、成大才
④航天梦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的执着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BCAB
(四)知识小结
六、教学反思
听课状态:多数学生对二十届四中全会相关素材兴趣浓厚,在小组探究中参与积极,但部分学生对 “使命任务与中国梦的联系” 讨论不够深入,需在下次教学中增加具象案例引导。
知识点讲解:对 “两步走” 战略与 “十五五” 规划的衔接讲解清晰,但对 “民族振兴” 的世界意义阐述不足,可补充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例,强化理解。
作业练习:基础题能较好检验知识掌握,但短评写作中部分学生缺乏时政结合意识,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素材解读与写作方法指导,提升理论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