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TOP二十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TOP二十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8届高一年级TOP二十名校十月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5年8月12日凌晨,金星、木星极近现象再次在天宇上演。天气晴好的地区,凭借肉眼就能看到这两颗明亮的天体超近距离“贴贴”。下图为2023年3月2日,在北京怀柔区拍摄的金(右上)木(左下)极近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金木极近现象中的天体属于( )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彗星
2. 图示天体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3. 目前金星和木星都没有发现生命,可能是因为两天体( )
A. 液态水形成与保存的条件差 B. 距太阳较远,太阳辐射能少
C. 体积质量太小,大气稀薄 D. 距小行星带近,陨石干扰多
北京时间2025年5月14日下午4点25分,太阳突然“发飙”了!一场今年最强烈的太阳耀斑爆发(如下图),强度高达X2.7级,对地球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最外层
5. 太阳下一次“发飙”的高峰年最可能是( )
A. 2028年 B. 2030年 C. 2032年 D. 2036年
6. 此次太阳突然“发飙”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 无线电通信出现干扰 B. 海南的夜空出现极光
C. 全球降水量异常增多 D. 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减少
2025年8月初,美国得克萨斯州洪水退去后,一名清理废墟的志愿者发现了15个纵横交错的大型三爪恐龙足迹(图1)。随后古生物学家证实:这些足迹大约有1.1亿到1.15亿年的历史。图2示意地质时期气候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大型三趾恐龙生存的主要地质时期是( )
A. 二叠纪 B. 三叠纪 C. 白垩纪 D. 第四纪
8. 推测该恐龙生存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
A. 冷干 B. 暖干 C. 冷湿 D. 暖湿
9. 在该地层中,科考人员还可能发现大量( )
A. 被子植物化石 B. 可开采的铁矿 C. 早期人类化石 D. 裸子植物化石
2025年8月5日,位于堪察加半岛的克柳切夫火山再度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达7千米(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自克柳切夫火山岩浆的来源地向下,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依次为( )
A. 地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B. 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地核
C. 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 D. 下地幔→上地幔→内核→外核
11. 此次火山喷发,滚热的火山灰随风散落在其他地区,其( )
A. 说明地球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B. 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大气圈
C. 表示地球圈层物质运动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D. 说明地球上各个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33分,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并将搭载的7颗卫星顺利送入500千米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如下图示意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升空过程中经历的气温变化规律是( )
A. ①层先升后降 B. ②层上升 C. ③层先升后降 D. ①层上升
13. 7颗卫星运行轨道所在大气层( )
A. 存在电离层 B. 纬度越高,层顶高度越小
C. 存在臭氧层 D. 上部气温低、下部气温高
14. ②层适合飞机飞行的主要原因是( )
①以平流运动为主 ②以对流运动为主
③水汽和杂质含量多,多大风天气,动力较强 ④水汽和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石家庄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中心城市,人口密集、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频繁,是我国能量消耗强度最大、CO2排放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如下图示意2018年~2019年石家庄大气CO2浓度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石家庄大气CO2浓度最高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6. 石家庄大气CO2浓度最高的季节,其CO2排放量较大的原因可能是( )
A. 植被覆盖率高 B. 汽车尾气排放多 C. 供暖期烧煤较多 D. 大气降水较少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阳以电磁波形式向宇宙传递能量,其发射出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生物量最基本的能量,占太阳总辐射40%-50%的可见光部分为光合有效辐射,可被农作物直接吸收。下图为1971~2020年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年平均太阳辐射空间分布。
(1)描述1971~2020年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年平均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特征
(2)推测导致1971~2020年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年平均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差异的天气原因。
(3)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5年9月1日03时17分在阿富汗(34.5°N,70.8°E)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图1示意此次地震震中位置,图2示意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与圈层结构。
(1)推测本次地震震源所处的地球内部圈层,并说明理由。
(2)描述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经历的震感及原因。
(3)分别说出地震波向下经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时波速发生的变化。
(4)推测地震波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波速发生变化的原因。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大气进行分层。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垂直分层。
(1)简述对流层以积雨云为标志的原因。
(2)简述平流层上部大气气温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3)分析人造卫星分布在高层大气的原因。
2028届高一年级TOP二十名校十月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A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D 6. A
【7~9题答案】
【答案】7. C 8. B 9. D
【10~11题答案】
【答案】10. C 11. A
【12~14题答案】
【答案】12. B 13. A 14. B
【15~16题答案】
【答案】15. D 16. 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衡,大致表现为北多南少;南阳市、周口市出现两个低值中心,南阳市出现最小值。
(2)豫北地区降雨天数相对较少(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高,辐射较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太阳辐射值大;豫西南、豫东南地区阴雨日数较多(晴天较少),大气透明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弱,大部分地区年平均太阳辐射值小。
(3)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累积下来的太阳能等。
【18题答案】
【答案】(1)圈层:地壳。理由:本次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在陆地上,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故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
(2)震感: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感受到左右摇晃。原因: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纵波到达时,当地居民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横波到达,当地居民感受到左右摇晃。
(3)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速度都变大;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突然减速。
(4)目前科学家认为外核是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横波只能通过固体,故通过古登堡界面后横波消失,纵波经过液体时减速。
【19题答案】
【答案】(1)对流层汇集了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大气对流运动强烈,易成云致雨,形成积雨云;平流层及其以上大气不易形成对流,无云雨现象,故积雨云可以作为对流层的重要标志。
(2)平流层上部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是因为平流层中上部分布有臭氧层,臭氧可以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3)高层大气的空气密度极小,卫星运行所受大气阻力小,有利于延长卫星运行寿命;高层大气没有复杂的天气现象和强劲的对流,为卫星提供了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有利于卫星与地球联络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