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课时一 “礼”: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学习情境】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位于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论语>十二章》,
对《论语》的相关知识和背景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遵循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路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熟读课文,了解四子的志向,并进一步探讨孔子的态度以及孔子“礼乐治国”
的理念,在此基础上,观照现实,思考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本节课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以活动为载体,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在了解文本的基础上,更深层
次地探讨孔子以及弟子理想的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义与用法,品味人物的语气和情态。
2.体悟孔子的理想,为单元目标中“体会儒道思想的不同特点”提供支撑。
3.能够通过文本解读建构起自己的观点,并对文化经典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义与用法,品味人物的语气和情态。
2.体悟孔子的理想,为单元目标中“体会儒道思想的不同特点”提供支撑。
【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疏通课文,圈点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并熟读课文。
2.结合课前学习任务单,分小组研究表格中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
人物 形貌举止 学生言志 表现性格 评价志向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子路小组资料:
子曰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论语·公冶长》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
德行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 :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煆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
因门人请为弟子。”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冉有小组资料:
子曰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论语·公冶长》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
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公西华小组资料:
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 《论语·公冶长》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
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雍也》
曾皙小组资料: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王阳明《月夜二首》(其二)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
狂士?”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
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孟 子 · 尽 心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半部《论语》治天下。——宋代宰相赵普
中国能晏然一统,致治二千年者何哉?诚以半部《论语》治之也。——康有为
二、活动过程
任务一 离经析志,品读人物
活动一 读课文 释文句 述志向
1.通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文言知识。
(1)从字形的角度,辨识词义。
比 莫 礼
(2)在具体语境中,解释词义。
①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②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③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就是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就要用各种方法积
累文言知识。)
2.小组汇报,分析志向,完成表格内容。
各小组完成汇报后,引领学生带着对人物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分角色朗读,实现活动小结。最后完成对表格前三列的填写。
人物 形貌举止 学生言志 表现性格 评价志向
子路 率尔而对 治理国家 自信张扬
有勇知礼 直率坦诚
冉有 治理小邦 谨慎小心
使民富足 谦虚退让
公西华 礼乐祭祀 谦恭有礼
规规矩矩 娴于辞令
曾皙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暮春熙游 自在洒脱
安居乐业 追求高远
(设计意图:通过各小组汇报,学生对四位弟子的社会理想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人物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活动二 品标点 研文章 评志向
通过讨论会的形式,明确孔子对学生社会理想的评价,完成表格最后一栏。
班级讨论会:课文篇末是孔子与曾皙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版本:曰:"夫子何哂
由也 "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选自统编版教材
曰:"夫子何哂由也 "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同一段文字,两种不同的标点,你赞成哪一种?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然后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表格最后一列“评价志向”的内容。
人物 形貌举止 学生言志 表现性格 评价志向
子路 率尔而对 治理国家 自信张扬 认同
有勇知礼 直率坦诚
冉有 治理小邦 谨慎小心 认同
使民富足 谦虚退让
公西华 礼乐祭祀 谦恭有礼 认同
规规矩矩 娴于辞令
曾皙 鼓瑟希,铿尔, 暮春熙游 自在洒脱 赞叹
舍瑟而作 安居乐业 追求高远
(设计意图:填写表格完成了课文从文言到文章的理解,这为深入探讨文本背后所体现的文化意蕴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任务二 观照现实,深度思考
追问一 孔子学生的发言顺序可不可以改变?
角度一:长幼尊卑的礼制。
角度二:强兵、富民、知礼、大同社会的治道先后。
曾皙的道理是建筑在前三位的理想之上:和平是靠子路之志,富裕是靠冉有之志,文明是靠公西华之志。
没有和平、富裕和文明,曾皙就逍遥不起来。……他欣赏曾皙之志,主要是因为,前面三位讲治国,最后要落
实到个人幸福,这是目标性的东西,但他欣赏曾皙之志,并不是否定子路等人,因为过程也很重要。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追问二 既然孔子赞叹曾皙之志,那为何又“喟然长叹”呢?
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自由讨论,自主发言(各言其说,理据具备即可)。
杨树达《论语疏证》:“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刘盼遂等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
③《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④《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⑤《史记·孔子世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也不求仕。”
⑥《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
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⑦《周礼 春官宗伯 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
(设计意图:两次追问的设置,是为了把教学引向深度学习,也是为了接下来让学生思考理想与现实的思辨点做准备。)
经过两次追问,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观照现实,深度思考:
思辨点 1:理想遭遇现实之后,是动摇还是坚持?
思辨点 2:没有脚踏实地,怎能仰望星空?
思辨点 3……
(设计意图: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这就要求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升思辨能力。
三、课堂小结
太史公《孔子世家》有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我们在一起或汇报或讨论或思辨,孔子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植入我们的脑
海中,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所以,我们会记诵经典,传承经典,我想,这也是我们学习诸子文章的意义所在。
【课后作业】
1.背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请同学们沿着今天课堂的研究路径,预习《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完成如下表格。
《侍坐章》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观点 礼——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思辨 理想遭遇现实之后,是动摇还是坚持?
……
(设计意图:传承文化,首先要记诵经典,这也是将文言文的学习落到实处的体现。完成表格这份作
业是提升思辨能力的体现,也是为我们后面的思辨演讲活动做铺垫。)
16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同时也是经典的文言文单元,选文具有双重性。因此,在教学时,既要注意解决好文言字词的理解,也要注重文章的理解,还要兼顾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除了巧用传统任务之外,还注意到了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并站在当代立场反思古人的思想,联系现实,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经典文言文的单篇教学,非常有必要,但这绝不是割裂的单篇教学,所以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做好阅读功课,掌握充足的背景资料。如何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的同时,又能从中抽离出来,进而形成自己的思考,这是本节课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