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 长度的单位1.测量的意义(1)情境探究,准确测量的必要性仔细观察下面各图,先用眼睛直接判断长短,再用尺子测量一下.我们发现,看起来尺度不同的线条和物体,实际尺度一样,由此可见,仅凭感觉去判断外界的事物,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为了对物体的某些方面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人们发明了很多测量仪器和工具.生活中常见的尺子、钟表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2)国际单位制①长度、时间等可定性或定量描述的属性称为物理量.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测量物理量的过程实际上是比较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标准量就是单位.②为了方便国际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称之为国际单位制(简称SI).2.长度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2)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与米的换算关系单位 符号 与米的换算关系千米 km 1km=1000m=10 m分米 dm 1dm=0.1m=10-1m厘米 cm 1cm=0.01m=10 m毫米 mm 1mm=0.001m=10 m微米 μm 1μm=0.000001m=10 m纳米 nm 1nm=0.000000001m=10 m知识点二 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等工具,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2.认识刻度尺(1)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使用时要注意零刻度线是否在尺端,是否磨损.(2)测量的范围:刻度尺的测量上限和下限,测量范围的大小会影响测量的方便程度.(3)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3.正确使用刻度尺(“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1)会选:根据测量对象和要求选择适当测量范围和分度值的刻度尺.①选测量范围: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所选取的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应尽量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这样可以保证测量一次完成,与分段多次测量相比可使测量结果更准确.②选分度值:根据测量精确度的要求选择合适分度值的刻度尺.(2)会放: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图所示.(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即视线与尺面刻度垂直,不能斜视,如图所示.(4)会读:读数时,要注意区分小格的数目,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图所示,准确值为10.4cm,估读值为0.05cm,所以该物体的长度为10.45cm.(5)会记: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字,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知识点三 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2)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与秒的换算关系单位 符号 换算关系时 h 1h=60min=3600s分 min 1min=60s毫秒 ms 1ms=0.001s=10-3s微秒 μS 1μs=0.000001s=10 s2.测量时间的工具(1)古代测量工具:圭表、日晷(guǐ)、沙漏、滴漏等.(2)现代测量工具:机械秒表、石英钟、智能手表、手机秒表等.3.机械秒表(1)认识机械秒表有两个表盘,一个长秒针和一个短分针.常见的型号有两种.(2)读数方法①“15′/30"”型:先读出小表盘上的分钟数(按整数读),再观察分针是否超过两数字之间的半分钟刻度线,如果不超过,则大表盘按照0~30s读数;如果超过,则大表盘按照30~60s读数.②“30′/60"”型:直接读数即可.知识点四 误差1.误差:在测量长度、时间以及其他物理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 错误产生原因 (1)与测量人的测量水平有关; (2)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有关; (3)受环境等因素影响 (1)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2)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能否消除 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 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3.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1.(2025 郴州二模)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长度单位 B.面积单位 C.体积单位 D.温度单位【答案】A【解答】解:纳米技术是一种微观技术,即当物体的数量级达到纳米后,即达到人的肉眼是不能直接看到的级别,1nm=10﹣9m,所以nm是长度的单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5秋 沂源县期末)下列属于天文学中距离的单位是( )A.微米 B.千米 C.光年 D.千克【答案】C【解答】解: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1012km,所以天文学中距离的单位是光年,而选项中其它单位太小。故选:C。3.(2025秋 北流市期末)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A.kg B.s C.m D.m/s【答案】C【解答】解:A.kg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故A错误;B.s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故B错误;C.m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故C正确;D.m/s是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故D错误。故选:C。4.(2025秋 兴化市期末)四位同学做一道单位换算题,其中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A.B.C.D.25.64cm=25.64cm+100m=0.2564m【答案】C【解答】解:A、“25.64cmm”中单位重复出现,故A错误;B、“25.64cm”得到的单位不是“m”,故B错误;C、单位换算的过程及进率正确,故C正确;D、“25.64cm=25.64cm+100m”的等式两边不相等,是错误的计算过程,故D错误。故选:C。5.(2025秋 肥乡区期末)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9.6nm=9.6×10﹣9μm=0.96mmB.9.6cm=9.6÷100dm=0.096mC.9.6cm=9.6cm×10=96mmD.9.6cm=9.6×10mm=96mm【答案】D【解答】解:A.因1nm=10﹣3μm,1μm=10﹣3mm,则9.6nm=9.6×10﹣3μm=9.6×10﹣6mm,故A错误;B.9.6cm=9.6×0.01m=0.096m,故B错误;C.9.6cm=9.6×10mm=96mm,故C错误;D.9.6cm=9.6×10mm=96mm,故D正确。故选:D。6.(2025春 太康县期末)5月8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下列长度最大的是( )A.月球半径B.地球半径C.“嫦娥六号”探测器高度D.太阳系半径【答案】D【解答】解:由生活经验知太阳系半径>地球半径>月球半径>“嫦娥六号”探测器高度,故D正确。故选:D。7.(2025 沂水县模拟)我国成功研制出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的单原子层金属,该金属厚度最接近( )A.0.3m B.0.3dm C.0.3cm D.0.3nm【答案】D【解答】解:头发丝的直径大约为70μm,那么其二十万分之一为:。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8.(2025 长春模拟)一汽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长期从事汽车核心精密零部件的数控加工工作,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他在汽车发动机近1m长的缸体上,将主轴承孔的尺寸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范围内,则主轴承孔的尺寸精度约为( )A.15dm B.15cm C.15mm D.15μm【答案】D【解答】解: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平均值约为60μm到100μm之间,将主轴承孔的尺寸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范围内,则主轴承孔的尺寸精度约为15μm。故选:D。9.(2025 天山区校级三模)下列数据中最接近2cm的是( )A.橡皮的厚度 B.铅笔的长度C.物理书的宽度 D.课桌的高度【答案】A【解答】解:A、橡皮的厚度约为2cm,故A符合题意;B、铅笔的长度远大于2cm,约为18cm,故B不符合题意;C、物理书的宽度约为18cm,故C不符合题意;D、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2025 雁塔区三模)生活中常用人体的某个部位来估测长度,如成年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为1庹(tuǒ)。按此规定,“1庹”的长度最接近( )A.16cm B.16dm C.16mm D.16m【答案】B【解答】解:“1庹”的长度就是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因此,“1庹”的长度最接近16dm。故选:B。11.(2025 乌鲁木齐一模)下列是来测长度的仪器是( )A.弹簧测力计 B.螺旋测微器C.托盘天平 D.石英表【答案】B【解答】解:A、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故A错误;B、螺旋测微器是测量长度的仪器,故B正确;C、托盘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故C错误;D、石英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故D错误。故选:B。12.(2025秋 玉州区期中)刻度尺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测量工具,它用来测量( )A.时间 B.温度 C.长度 D.响度【答案】C【解答】解: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2025秋 南关区期末)钢受冷收缩,在冬天时,用钢卷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假设物体的长度不变),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较将(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答案】A【解答】解: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故选:A。14.(2025秋 龙岩期末)在三级跳远测试中,测量跳远的距离应选用( )A.三角板 B.1m木尺C.15m皮尺 D.300cm钢卷尺【答案】C【解答】解:三级跳远的距离一般在10m左右,在测量时应尽量使用一次性测量,为此要求刻度尺的量程应大于被测距离。应选择量程较大的15m的皮尺;A、三角板的量程太小,测量时误差太大,故A错误;B、米尺(1m)量程太小,测量时误差太大,故B错误;C、三级跳远的距离一般在10m左右,应选择量程较大的15m的刻度尺,从而减小误差,故C正确;D、300cm=3m的卷尺量程太小,测量时误差太大,故D错误。故选:C。15.(2024秋 墨玉县期中)在校运会中测量立定跳远成绩时,选取最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A.分度值为1cm的10m皮尺B.分度值为1mm的1.5m钢卷尺C.分度值为1mm的米尺D.分度值为1cm的硬杆尺【答案】A【解答】解: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立定跳远成绩,成绩一般在1 3米左右(世界纪录约3.4米),故最小刻度值达到1cm就比较适当,量程大于3m就可以,故选A。故选:A。16.(2025 渠县开学)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一支新签字笔的长度大约为1.66 。(均填合适的物理量单位符号)【答案】m;dm。【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新签字笔长度约16.6cm=1.66dm,填dm。故答案为:m;dm。17.(2025春 新余期末)我国与尼泊尔共同测得珠穆朗玛峰最新高度为8848.86m=8848.86× km= km。人的头发的直径约为0.07mm= μm= nm。【答案】10﹣3;8.84886;70;7×104。【解答】解:8848.86m=8848.86×10﹣3km=8.84886km。0.07mm=0.07×103μm=70μm;0.07mm=0.07×106nm=7×104nm。故答案为:10﹣3;8.84886;70;7×104。18.(2024秋 濮阳期中)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物理课本的宽为1.85dm.如果是1.85m,太宽了,如果是1.85cm太窄了,只有1.85dm最合适。(2)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cm,如果是2mm则太小了。故答案为:(1)dm;(2)cm。19.(2024秋 和静县校级期中)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1.65 ,课桌的长度是60.0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某同学身高1.65m,根据我们体检记录的数据可知符合实际;课桌的长度是60.0cm,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身高进行对比。故答案为:m;cm。20.(2024秋 郏县期末)某同学用钢卷尺测得自己的身高为1.714m,那么此钢卷尺的分度值是 ,数据中的准确值是 ,如果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 cm。【答案】1cm;1.71m;171.4。【解答】解:由身高1.714m,可知数字1是倒数第二位,即厘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读值,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1.71m;1.714m=1.714×100cm=171.4cm。故答案为:1cm;1.71m;171.4。1.(2024秋 祁阳市校级期中)在学校的跳远测验中,用卷尺测量成绩,若在测量时没有将卷尺拉紧,则( )A.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B.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C.测量值和真实值一样大D.无法判定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大小【答案】A【解答】解:使用卷尺测量成绩时,确保卷尺处于拉紧状态,以便准确测量长度,若在测量时没有将卷尺拉紧,那么卷尺的长度就会因松弛而变长,但我们在读数时仍然会按照卷尺上的刻度来读取,这就会导致读取的数值偏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024秋 合肥期中)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长度相差大约为( )A.3mm B.3cm C.3dm D.3m【答案】B【解答】解:“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图中分析可知大约为3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24秋 鹤壁期中)如图甲所示,要正确测出物体的长度,应选刻度尺 (选填“A”或“B”)进行读数,物体的长度为 cm。【答案】B;2.00。【解答】解:A刻度尺的测量的始端没有与0刻度线对齐而是在零刻度线的左侧,故A放法错误;B中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6.00cm﹣4.00cm=2.00cm。故答案为:B;2.00。4.(2024秋 衡东县期中)如图,铅笔的长度为 cm。【答案】5.60。【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铅笔的左端与刻度1.00cm对齐,铅笔的右端与刻度6.6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6.60cm﹣1.00cm=5.60cm。故答案为:5.60。5.(2024秋 长沙期中)如图所示,刻度尺1测得物体A的长度为 cm;刻度尺2测得物体A的长度为 cm。【答案】1.3;1.30。【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1分度值为1cm,则刻度尺1测得物体A的长度为1.3cm;刻度尺2分度值为1mm,则刻度尺2测得物体A的长度为:l=7.30cm﹣6.00cm=1.30cm。故答案为:1.3;1.30。6.(2024秋 淮北期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实验室测量长度的常用基本工具是 ,如图是测量某木块长度时的情景,该木块的长度为 cm。【答案】刻度尺;3.70。【解答】解: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有卷尺、刻度尺、游标卡尺等,实验室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左侧与刻度尺3.00cm对齐,右侧与刻度尺6.70cm对齐,则木块的长度为L=6.70cm﹣3.00cm=3.70cm。故答案为:刻度尺;3.70。7.(2024秋 潘集区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为 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答案】1.80;1mm。【解答】解: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1个小格代表的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2.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8cm刻度线对齐,读为3.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80cm﹣2.00cm=1.80cm。故答案为:1.80;1mm。8.(2024秋 天津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小东用此刻度尺测量出成入口罩的宽度为 cm。若有一把金属材料制成的刻度尺,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明显(热胀冷缩),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该口罩的宽度时(假设被测物体不受热胀冷缩影响),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9.10;偏大。【解答】解:如图,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口罩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口罩的宽度为9.10cm。在严冬季节,金属刻度尺受冷收缩,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变小,但刻度值不变,所以,用它测量该口罩的宽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故答案为:9.10;偏大。9.(2024秋 浦东新区校级期中)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 。进行测量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这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叫做 。其次,还要选择合适的 。【答案】定量比较;单位;测量工具。【解答】解: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因此测量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这个标准叫作单位;其次,测量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或仪器。故答案为:定量比较;单位;测量工具。10.(2024秋 合肥期中)如图所示是测量一节7号干电池长度的情景,该干电池的长度可记为 cm。【答案】4.20。【解答】解:如图所示测量7号干电池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电池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4.20cm对齐,所以电池长度为 4.20cm。故答案为:4.20。11.(2019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木块A的长度是 cm。【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6.75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6.75cm﹣4.00cm=2.75cm。故答案为:2.75。12.(2024秋 铁西区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使用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长度的情景,则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如果这把木刻度尺受潮膨胀,则测得值将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答案】3.50;偏小。【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的长度是:3.50cm﹣0.00cm=3.50cm;如果这把木刻度尺受潮膨胀,分度值的距离会变长,导致测量的结果偏小。故答案为:3.50;偏小。13.(2024秋 川汇区期中)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时, (选填“A”或“B”)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该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是 cm。【答案】B;2.35。【解答】解:由图可知,A刻度尺1cm分为2个小格,分度值为0.5cm,B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格,分度值为0.1cm,分度值越小刻度尺越精确,所以,B刻度尺更精确些;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木块的左侧与B刻度尺的4.00cm对齐,右侧与6.35cm对齐,B刻度尺的测量结果为:L=6.35cm﹣4.00cm=2.35cm。故答案为:B;2.35。14.(2024秋 汝州市期中)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9000芯片,其制造工艺达到5nm,合 m。【答案】2.10;5×10﹣9。【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左端与0.00cm对齐,右端与2.10cm对齐,则物体长度为:L=2.10cm﹣0.00cm=2.10cm;根据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可知:1m=10dm=102cm=103mm=109nm,故5nm=5×10﹣9m。故答案为:2.10;5×10﹣9。15.(2024秋 武邑县期中)材料具有受热膨胀变大、遇冷收缩变小的特点,俗称热胀冷缩性质,一般情况下,塑料的热胀冷缩变化会大于金属。则高温下用塑料刻度尺测出的长度会比实际长度 ;用较长的钢尺测量较短塑料尺的长度,高温下测得的长度与常温下测量的相比 。(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偏小;偏大。【解答】解:由于材料具有热胀冷缩性质,所以,高温下塑料刻度尺的长度会变长,分度值的实际长度变大,故测出的长度会比实际长度偏小。由题知,一般情况下塑料的热胀冷缩变化会大于金属,则在高温下塑料尺的膨胀程度更大,所以,用较长的钢尺测量较短塑料尺的长度时,高温下测得的长度与常温下测量的相比偏大。故答案为:偏小;偏大。16.(2024秋 兰州期中)如图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 cm。【答案】4.50。【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6.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50cm﹣2.00cm=4.50cm。故答案为:4.50。17.(2024秋 深州市期中)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答案】1.40【解答】解: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端与3.00cm对齐,右端的示数为4.40cm,物体的长度为L=4.40cm﹣3.00cm=1.40cm。故答案为:1.40。18.(2024秋 合肥期中)如图所示是杨静怡同学某次实验时测量一木块的情景,请你帮她记录测量的结果,记录为 cm。【答案】3.30。【解答】解: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木块左端与0.00cm对齐,右端的示数为3.30cm,木块的长度为L=3.30cm;故答案为:3.30。19.(2024秋 珠晖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答案】3.90。【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9.9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9.90cm﹣6.00cm=3.90cm。故答案为:3.90。20.(2024秋 九龙坡区期中)2019年6月华为发布麒麟810芯片,成为第一家有2款7nm芯片的厂商,纳米是长度单位,7nm= m,芯片是把电路小型化,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如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cm。【答案】7×10﹣9;3.90。【解答】解:(1)1nm=10﹣9m,7nm=7×10﹣9m;芯片,是指在一块体积极小的硅片上安装数以万计的电子元件,芯片是把电路小型化,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9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5.90cm﹣2.00cm=3.90cm。故答案为:7×10﹣9;3.90。1.(2024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在下列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A.米(m) B.秒(s)C.摄氏度(℃) D.米/秒(m/s)【答案】B【解答】解:A、米(m)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故A错误;B、秒(s)是时间的国际单位;故B正确;C、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故C错误;D、米每秒(m/s)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故D错误;故选:B。2.(2024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国际单位是( )A.米/秒 B.开尔文 C.米 D.秒【答案】D【解答】解:A.米/秒是速度的单位,故A错误;B.开尔文是温度的单位,故B错误;C.米是长度的单位,故C错误;D.秒是时间的国际单位,故D正确。故选:D。3.(2024秋 新乡期中)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A.0.6m=0.6×100=60cmB.5.8m=5.8×100cm=580cmC.30min=30min×60=1800sD.2h=2×60=120min【答案】B【解答】解:A、0.6m=0.6×100cm=60cm;故A错误;B、5.8m=5.8×100cm=580cm;故B正确;C、30min=30×60s=1800s;故C错误;D、2h=2×60min=120min;故D错误;故选:B。4.(2024秋 普陀区期中)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5厘米=15厘米×0.01=0.15米B.6分钟=6×60秒=360秒C.15厘米=15厘米×0.01米=0.15米D.6分钟=6×60=360秒【答案】B【解答】解:AC、15厘米=15×0.01米=0.15米,故AC错误;BD、6分钟=6×60秒=360秒,故B正确,D错误。故选:B。5.(2024秋 青龙县期中)物理实验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A.手表 B.停表 C.电子表 D.沙漏【答案】B【解答】解:A、C、手表、电子表是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不符合题意;B、停表可以较精确的测量时间,在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符合题意;D、沙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准确程度较低。不符合题意。故选:B。6.(2024秋 杨浦区期中)下列测量工具中,不可以用来测量时间的是( )A.漏刻 B.电子秒表 C.钟摆 D.托盘天平【答案】D【解答】解:常见的时间测量工具包括电子秒表、钟摆、日晷、漏刻等,而托盘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2024秋 闽侯县期中)不同情况下,人们对计时的精确度要求并不相同,下列计时工具中,精确度最高的是( )A.沙漏 B.脉搏 C.手表 D.原子钟【答案】D【解答】解:沙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脉搏只能粗略估测时间,它们的准确度都很低,手表相对先进,但记时也不太精确,而原子钟属于精密计时仪表,能够精确测量时间。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8.(2024秋 贵阳校级期中)下列几组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中学生用的课桌高约0.8dmB.上完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2hC.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5sD.1s内人的心跳大约为75次【答案】C【解答】解:A.中学生用的课桌高约80cm=8dm,故A不符合实际;B.上完一节课的时间大约45min=0.75h,故B不符合实际;C.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5s,故C符合实际;D.1min内人的心跳大约为75次,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9.(2024秋 河北区期中)为保护视力,应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 )A.5s B.5min C.50min D.5h【答案】B【解答】解: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5min,故B正确。故选:B。10.(2024秋 东安县期中)下面是小昀同学对一些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A.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B.脉搏跳动约70次/minC.眨次眼的时间大约是1sD.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答案】B【解答】解: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0mm=4cm,故A错误;B、脉搏跳动约70次/min,故B正确;C、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接近0.1s,故C错误;D、一枚硬币的厚度为2mm,故D错误。故选:B。11.(2024秋 延庆区期中)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实验误差B.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的误差C.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中的错误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在测量中,误差是无法消除的【答案】D【解答】解:A.在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实验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A错误;B.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结果出现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B错误;C.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中的误差,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故D正确。故选:D。12.(2024秋 盐湖区期中)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B.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C.测量认真仔细,工具精密,仍不会消除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答案】A【解答】解: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读数时的估读数字是分度值的下一位,不是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故A错误;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B正确;C、选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C正确;D、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A。13.(2024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单选)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答案】B【解答】解:AC.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二者在产生原因、是否能避免等方面均不同,误差可以减小,但错误不能避免,故AC错误;B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正确,D错误。故选:B。14.(2024秋 泰山区期中)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C.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避免误差【答案】A【解答】解:A.只要测量就一定存在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A符合题意;B.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错误是可以消除的,故B不符合题意;C.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估读1位的方法,最后一位为估读值,读的位数多了没有意义,故C不符合题意;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2024秋 宁明县期中)你认为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A.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其直径约为40mmB.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10sC.中等身高的人的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30cmD.人跑完100m的时间约为13min【答案】A【解答】解: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0mm,故A符合实际;B.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为1s,故B不符合实际;C.普通成年人“一拃”的长度约为20cm,故C不符合实际;D.普通人跑完100m的时间约为13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16.(2024秋 利辛县期中)举重比赛要求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后,在空中至少停留3 成绩才有效,国际足联规定:标准足球门长度为7.32 (均选填物理量单位)。【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举重比赛中,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后必须停留至少3秒钟成绩才算有效;足球门长度约为人身高的4倍,为7.32m。故答案为:s;m。17.(2024秋 肇庆校级期中)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要进行单位换算,请完成下列填空:(1)88cm= m。1.2×102mm= μm。(2)2h= s。【答案】(1)0.88;1.2×105;(2)7200。【解答】解:(1)88cm=88×10﹣2m=0.88m。1.2×102mm=1.2×102×103μm=1.2×105μm。(2)2h=2×3600s=7200s。故答案为:(1)0.88;1.2×105;(2)7200。18.(2024秋 渑池县期中)请为某同学两项运动成绩数据填写合适的单位:立定跳远距离230 ;50m跑步所用时间6.80 。【答案】cm;s。【解答】解:立定跳远距离230cm;50m跑步所用时间6.80s。故答案为:cm;s。19.(2024秋 南召县期中)请完成以下单位换算。12cm= nm= dm;1s= μs。【答案】1.2×108;1.2;106。【解答】解:已知1m=10dm=100cm=109nm,则12cm=1.2×108nm=1.2dm;1s=106μs。故答案为:1.2×108;1.2;106。20.(2024秋 抚州校级期中)学校一节课需时40 ;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的单位符号)。【答案】min;cm。【解答】解:学校一节课需时40min;课桌的宽度约50cm,中学生的步幅与此差不多,在50cm左右。故答案为:min;cm。1.(2024秋 渝水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课本宽约18dmB.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约0.9cmC.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可以避免误差的【答案】C【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时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约为20cm,物理课本的宽与这个距离差不多,约为18cm=1.8dm,故A错误;B.根据常见的物体长度可知,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在75μm左右,故B错误;C.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μm=75×10﹣3mm=0.075mm<1mm,即小于刻度尺的最小测量值(分度值),所以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故C正确;D.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不可以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C。2.(2024秋 湖里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错误带来的影响B.选用精密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C.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D.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错误,但不可以避免误差【答案】D【解答】解: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故A错误;B.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选用精密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C.长度测量中,分度值所在位及其之前的数据是准确数值,分度值后要估读一位,这一位存在误差,后面没必要再多估读,故C错误;D.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错误,但不可以避免误差,故D正确。故选:D。3.(2024秋 蓬莱区期中)关于误差和准确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出一个物体长为123.6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是1厘米B.长度的测量中,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C.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D.若用刻度尺测得一本书的长度是0.275m,则0.275m的第一位数字0估读的【答案】A【解答】解:A.由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可知,123.6 cm最后的一位0.6cm是估读的,所以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1cm,故A正确;B.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一位的方法,不是多估读几位,故B错误;C.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不能减小系统误差,故C错误;D.因为是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0.275m的最后一位数字5估读的,故D错误。故选:A。4.(2024秋 路北区期中)小明对物理课本的宽度进行了4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18.45cm、18.46cm、18.45cm、18.92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B.测量错误的数据是18.92cmC.多次测量是为了避免误差D.最后的测量结果应记作18.57cm【答案】B【解答】解:A、由4次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可知,此刻度尺估读到mm的下一位,所以分度值为1mm=0.1cm,故A错误;B、四次测量数据中,18.92cm与其余四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故B正确;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D、去除错误数据18.92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L18.45cm,故D错误。故选:B。5.(2024秋 常德校级期中)学习了刻度尺使用后,同学们关于长度测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以下关于同学们的观点正确的是( )A.小明认为:选择测量长度的刻度尺分度值越小越好B.小丽认为:为了使数据更精确,可以多估读几位C.小强认为:0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使用刻度尺的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D.小刚认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测量中的误差【答案】C【解答】解:A.在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时,一定要选择合适量程的仪器,不一定是分度值越小越好,只要达到实际的要求即可,故A错误;B.读数时,为了减小误差,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但并不是多估读几位就能减小误差,故B错误;C.测量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0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齐,故C正确;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误差不能消除,故D错误。故选:C。6.(2024秋 东平县期中)若四次测量同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下的数据分别为:12.37cm、12.47cm、12.38cm、12.36cm,则这本书宽度的平均值是( )A.12.38cm B.12.3725cm C.12.37cm D.12.36cm【答案】C【解答】解:从四个测量结果看,12.47cm的数据与其它三个测量值差别最大,所以是错误的记录;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L12.37cm。故选:C。7.(2024秋 宝丰县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B.测量物体的长度,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答案】C【解答】解: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读数时的估读数字是分度值的下一位,不是多估读几位数字就能减小误差,故A错误;B、测量长度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度值,并不是越小越好,故B错误;C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以及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错误。故选:C。8.(2024秋 黄埔区期中)关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可以消灭误差C.无论测量仪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D.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可以避免的【答案】C【解答】解:AD、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误差不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而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会产生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AD错误;B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C正确;故选:C。9.(2024秋 沂水县期中)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错误是不可避免的B.错误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造成的C.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D.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答案】D【解答】解:A、错误是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故A错误;B、错误是操作不规范引起的,不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造成的,故B错误;C、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故C错误;D、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D。10.(2024秋 宜昌校级期中)小玉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玉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01dmB.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4cm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D.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答案】B【解答】解:A、由数据可知,其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0.01dm,故A正确;B、12.46cm与其它三个数值的差距较大,为错误数据,可去掉,求另外三次的平均值,则书的宽度是:12.35cm,故B错误;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故D正确。故选:B。11.(2024秋 根河市校级期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长度时,要估读,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好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操作符合规程,就可以避免误差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大,测量的精确度越高D.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答案】D【解答】解:A、长度测量时,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不是估读数字越多越好,故A不正确;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操作符合规程的情况下,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故B不正确;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越高,故C不正确;D、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叫误差,故D正确。故选:D。12.(2024秋 阜阳校级期中)下列有关测量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误差就是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B.测量误差不是测量错误,是不可避免的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答案】B【解答】解:ABC、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而错误则可以避免,故B正确,AC错误;D、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人、环境和测量工具都有关,所以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B。13.(2024秋 宜昌期中)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 )A.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改进测量方法C.更换更精确的测量工具D.测量数据都不合适时,可做适当的修改【答案】D【解答】解: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可以减小,减小误差的办法有: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技能。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D。14.(2024秋 怀化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C.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答案】C【解答】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B错误;C、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而误差是在遵守操作规则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D错误。故选:C。15.(2024秋 商河县期中)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2.84cm、12.86cm、12.85cm、12.3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85cm B.12.9cm C.12.725cm D.12.73 cm【答案】A【解答】解:由数据可知,第4次测量数据错误,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85cm,故A正确。故选:A。16.(2024秋 长子县期中)若四次测量一本书宽度记录为12.48cm、12.36cm、12.34cm、12.35cm,则这本书的平均宽度为( )A.12.38cm B.12.35cm C.12.36cm D.12.37cm【答案】B【解答】解:从题中数据可知,12.48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48cm是错误的,应去掉;书的宽度为L12.35cm。故选:B。二.填空题(共4小题)17.(2024秋 东坡区校级期中)在某次探究活动中,小军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一个木块的长度,五次测量所记录的结果分别为2.31cm、2.322cm、2.29cm、2.30cm、2.32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本次测量所测得的木块的长度为 cm。【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2.322cm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分度值不同,是错的,应去掉,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本次测量所测得的木块的长度为故答案为:0.1;2.31。18.(2024秋 中山市校级期中)小明利用刻度尺测量一支笔的长度时,得到了以下五个数据:13.54cm、13.53cm、13.25cm、13.55cm、13.53cm。小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错误的数据是 ;这支笔的长度为 cm。【答案】1mm;13.25cm;13.54【解答】解:由题干数据可知,记录结果倒数第二位数字的单位是mm,所以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比较五个测量值“13.54cm、13.53cm、13.25cm、13.55cm、13.53cm”,除13.25cm以外,其它数值相差不大,所以13.25cm是错误的,应该舍去;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除不开时保留的位数与原来测量值相同,则这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应记录为:L13.54cm。故答案为:1mm;13.25cm;13.54。19.(2024秋 浦东新区期中)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该物体的长度为 cm。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答案】B;0.1;2.70;平均值。【解答】解:(1)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所以,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2)刻度尺一大格为1cm,一大格分为十小格,一小格为0.1cm,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3)物体左端与9.00cm对齐,右端与11.70cm对齐,该物体的长度为:L=11.70cm﹣9.00cm=2.70cm,(4)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有时偏大,有时偏小,我们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答案为:B;0.1;2.70;平均值。20.(2024秋 韩城市期中)小明用同一刻度尺5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16.75cm、16.76cm、15.75cm、16.78cm、16.74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cm,这个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应记为 cm,这是通过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答案】15.75;16.76;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解答】解:从5次测量结果能明显看出15.75cm与其他数据差距太大,该数据的准确值与其他数据不相同,故15.75cm是错误的数据。排除错误数据后,对其余的数据求平均值为:L16.76cm。故这个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应记为13.27cm,这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的。故答案为:15.75;16.76;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专题0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 长度的单位1.测量的意义(1)情境探究,准确测量的必要性仔细观察下面各图,先用眼睛直接判断长短,再用尺子测量一下.我们发现,看起来尺度不同的线条和物体,实际尺度一样,由此可见,仅凭感觉去判断外界的事物,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为了对物体的某些方面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人们发明了很多测量仪器和工具.生活中常见的尺子、钟表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2)国际单位制①长度、时间等可定性或定量描述的属性称为物理量.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测量物理量的过程实际上是比较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标准量就是单位.②为了方便国际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称之为国际单位制(简称SI).2.长度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2)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与米的换算关系单位 符号 与米的换算关系千米 km 1km=1000m=10 m分米 dm 1dm=0.1m=10-1m厘米 cm 1cm=0.01m=10 m毫米 mm 1mm=0.001m=10 m微米 μm 1μm=0.000001m=10 m纳米 nm 1nm=0.000000001m=10 m知识点二 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等工具,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2.认识刻度尺(1)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使用时要注意零刻度线是否在尺端,是否磨损.(2)测量的范围:刻度尺的测量上限和下限,测量范围的大小会影响测量的方便程度.(3)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3.正确使用刻度尺(“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1)会选:根据测量对象和要求选择适当测量范围和分度值的刻度尺.①选测量范围: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所选取的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应尽量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这样可以保证测量一次完成,与分段多次测量相比可使测量结果更准确.②选分度值:根据测量精确度的要求选择合适分度值的刻度尺.(2)会放: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图所示.(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即视线与尺面刻度垂直,不能斜视,如图所示.(4)会读:读数时,要注意区分小格的数目,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图所示,准确值为10.4cm,估读值为0.05cm,所以该物体的长度为10.45cm.(5)会记: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字,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知识点三 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2)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与秒的换算关系单位 符号 换算关系时 h 1h=60min=3600s分 min 1min=60s毫秒 ms 1ms=0.001s=10-3s微秒 μS 1μs=0.000001s=10 s2.测量时间的工具(1)古代测量工具:圭表、日晷(guǐ)、沙漏、滴漏等.(2)现代测量工具:机械秒表、石英钟、智能手表、手机秒表等.3.机械秒表(1)认识机械秒表有两个表盘,一个长秒针和一个短分针.常见的型号有两种.(2)读数方法①“15′/30"”型:先读出小表盘上的分钟数(按整数读),再观察分针是否超过两数字之间的半分钟刻度线,如果不超过,则大表盘按照0~30s读数;如果超过,则大表盘按照30~60s读数.②“30′/60"”型:直接读数即可.知识点四 误差1.误差:在测量长度、时间以及其他物理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 错误产生原因 (1)与测量人的测量水平有关; (2)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有关; (3)受环境等因素影响 (1)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2)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能否消除 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 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3.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1.(2025 郴州二模)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长度单位 B.面积单位 C.体积单位 D.温度单位2.(2025秋 沂源县期末)下列属于天文学中距离的单位是( )A.微米 B.千米 C.光年 D.千克3.(2025秋 北流市期末)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A.kg B.s C.m D.m/s4.(2025秋 兴化市期末)四位同学做一道单位换算题,其中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A.B.C.D.25.64cm=25.64cm+100m=0.2564m5.(2025秋 肥乡区期末)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9.6nm=9.6×10﹣9μm=0.96mmB.9.6cm=9.6÷100dm=0.096mC.9.6cm=9.6cm×10=96mmD.9.6cm=9.6×10mm=96mm6.(2025春 太康县期末)5月8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下列长度最大的是( )A.月球半径B.地球半径C.“嫦娥六号”探测器高度D.太阳系半径7.(2025 沂水县模拟)我国成功研制出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的单原子层金属,该金属厚度最接近( )A.0.3m B.0.3dm C.0.3cm D.0.3nm8.(2025 长春模拟)一汽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长期从事汽车核心精密零部件的数控加工工作,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他在汽车发动机近1m长的缸体上,将主轴承孔的尺寸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范围内,则主轴承孔的尺寸精度约为( )A.15dm B.15cm C.15mm D.15μm9.(2025 天山区校级三模)下列数据中最接近2cm的是( )A.橡皮的厚度 B.铅笔的长度C.物理书的宽度 D.课桌的高度10.(2025 雁塔区三模)生活中常用人体的某个部位来估测长度,如成年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为1庹(tuǒ)。按此规定,“1庹”的长度最接近( )A.16cm B.16dm C.16mm D.16m11.(2025 乌鲁木齐一模)下列是来测长度的仪器是( )A.弹簧测力计 B.螺旋测微器C.托盘天平 D.石英表12.(2025秋 玉州区期中)刻度尺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测量工具,它用来测量( )A.时间 B.温度 C.长度 D.响度13.(2025秋 南关区期末)钢受冷收缩,在冬天时,用钢卷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假设物体的长度不变),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较将(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14.(2025秋 龙岩期末)在三级跳远测试中,测量跳远的距离应选用( )A.三角板 B.1m木尺C.15m皮尺 D.300cm钢卷尺15.(2024秋 墨玉县期中)在校运会中测量立定跳远成绩时,选取最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A.分度值为1cm的10m皮尺B.分度值为1mm的1.5m钢卷尺C.分度值为1mm的米尺D.分度值为1cm的硬杆尺16.(2025 渠县开学)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一支新签字笔的长度大约为1.66 。(均填合适的物理量单位符号)17.(2025春 新余期末)我国与尼泊尔共同测得珠穆朗玛峰最新高度为8848.86m=8848.86× km= km。人的头发的直径约为0.07mm= μm= nm。18.(2024秋 濮阳期中)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 。19.(2024秋 和静县校级期中)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1.65 ,课桌的长度是60.0 。20.(2024秋 郏县期末)某同学用钢卷尺测得自己的身高为1.714m,那么此钢卷尺的分度值是 ,数据中的准确值是 ,如果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 cm。1.(2024秋 祁阳市校级期中)在学校的跳远测验中,用卷尺测量成绩,若在测量时没有将卷尺拉紧,则( )A.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B.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C.测量值和真实值一样大D.无法判定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大小2.(2024秋 合肥期中)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长度相差大约为( )A.3mm B.3cm C.3dm D.3m3.(2024秋 鹤壁期中)如图甲所示,要正确测出物体的长度,应选刻度尺 (选填“A”或“B”)进行读数,物体的长度为 cm。4.(2024秋 衡东县期中)如图,铅笔的长度为 cm。5.(2024秋 长沙期中)如图所示,刻度尺1测得物体A的长度为 cm;刻度尺2测得物体A的长度为 cm。6.(2024秋 淮北期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实验室测量长度的常用基本工具是 ,如图是测量某木块长度时的情景,该木块的长度为 cm。7.(2024秋 潘集区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为 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8.(2024秋 天津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小东用此刻度尺测量出成入口罩的宽度为 cm。若有一把金属材料制成的刻度尺,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明显(热胀冷缩),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该口罩的宽度时(假设被测物体不受热胀冷缩影响),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9.(2024秋 浦东新区校级期中)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 。进行测量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这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叫做 。其次,还要选择合适的 。10.(2024秋 合肥期中)如图所示是测量一节7号干电池长度的情景,该干电池的长度可记为 cm。11.(2019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木块A的长度是 cm。12.(2024秋 铁西区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使用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长度的情景,则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如果这把木刻度尺受潮膨胀,则测得值将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13.(2024秋 川汇区期中)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时, (选填“A”或“B”)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该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是 cm。14.(2024秋 汝州市期中)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9000芯片,其制造工艺达到5nm,合 m。15.(2024秋 武邑县期中)材料具有受热膨胀变大、遇冷收缩变小的特点,俗称热胀冷缩性质,一般情况下,塑料的热胀冷缩变化会大于金属。则高温下用塑料刻度尺测出的长度会比实际长度 ;用较长的钢尺测量较短塑料尺的长度,高温下测得的长度与常温下测量的相比 。(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6.(2024秋 兰州期中)如图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 cm。17.(2024秋 深州市期中)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18.(2024秋 合肥期中)如图所示是杨静怡同学某次实验时测量一木块的情景,请你帮她记录测量的结果,记录为 cm。19.(2024秋 珠晖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20.(2024秋 九龙坡区期中)2019年6月华为发布麒麟810芯片,成为第一家有2款7nm芯片的厂商,纳米是长度单位,7nm= m,芯片是把电路小型化,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如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cm。1.(2024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在下列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A.米(m) B.秒(s)C.摄氏度(℃) D.米/秒(m/s)2.(2024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国际单位是( )A.米/秒 B.开尔文 C.米 D.秒3.(2024秋 新乡期中)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A.0.6m=0.6×100=60cmB.5.8m=5.8×100cm=580cmC.30min=30min×60=1800sD.2h=2×60=120min4.(2024秋 普陀区期中)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5厘米=15厘米×0.01=0.15米B.6分钟=6×60秒=360秒C.15厘米=15厘米×0.01米=0.15米D.6分钟=6×60=360秒5.(2024秋 青龙县期中)物理实验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A.手表 B.停表 C.电子表 D.沙漏6.(2024秋 杨浦区期中)下列测量工具中,不可以用来测量时间的是( )A.漏刻 B.电子秒表 C.钟摆 D.托盘天平7.(2024秋 闽侯县期中)不同情况下,人们对计时的精确度要求并不相同,下列计时工具中,精确度最高的是( )A.沙漏 B.脉搏 C.手表 D.原子钟8.(2024秋 贵阳校级期中)下列几组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中学生用的课桌高约0.8dmB.上完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2hC.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5sD.1s内人的心跳大约为75次9.(2024秋 河北区期中)为保护视力,应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 )A.5s B.5min C.50min D.5h10.(2024秋 东安县期中)下面是小昀同学对一些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A.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B.脉搏跳动约70次/minC.眨次眼的时间大约是1sD.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11.(2024秋 延庆区期中)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实验误差B.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的误差C.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中的错误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在测量中,误差是无法消除的12.(2024秋 盐湖区期中)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B.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C.测量认真仔细,工具精密,仍不会消除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13.(2024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单选)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14.(2024秋 泰山区期中)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C.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避免误差15.(2024秋 宁明县期中)你认为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A.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其直径约为40mmB.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10sC.中等身高的人的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30cmD.人跑完100m的时间约为13min16.(2024秋 利辛县期中)举重比赛要求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后,在空中至少停留3 成绩才有效,国际足联规定:标准足球门长度为7.32 (均选填物理量单位)。17.(2024秋 肇庆校级期中)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要进行单位换算,请完成下列填空:(1)88cm= m。1.2×102mm= μm。(2)2h= s。18.(2024秋 渑池县期中)请为某同学两项运动成绩数据填写合适的单位:立定跳远距离230 ;50m跑步所用时间6.80 。19.(2024秋 南召县期中)请完成以下单位换算。12cm= nm= dm;1s= μs。20.(2024秋 抚州校级期中)学校一节课需时40 ;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的单位符号)。1.(2024秋 渝水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课本宽约18dmB.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约0.9cmC.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可以避免误差的2.(2024秋 湖里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错误带来的影响B.选用精密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C.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D.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错误,但不可以避免误差3.(2024秋 蓬莱区期中)关于误差和准确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出一个物体长为123.6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是1厘米B.长度的测量中,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C.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D.若用刻度尺测得一本书的长度是0.275m,则0.275m的第一位数字0估读的4.(2024秋 路北区期中)小明对物理课本的宽度进行了4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18.45cm、18.46cm、18.45cm、18.92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B.测量错误的数据是18.92cmC.多次测量是为了避免误差D.最后的测量结果应记作18.57cm5.(2024秋 常德校级期中)学习了刻度尺使用后,同学们关于长度测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以下关于同学们的观点正确的是( )A.小明认为:选择测量长度的刻度尺分度值越小越好B.小丽认为:为了使数据更精确,可以多估读几位C.小强认为:0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使用刻度尺的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D.小刚认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测量中的误差6.(2024秋 东平县期中)若四次测量同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下的数据分别为:12.37cm、12.47cm、12.38cm、12.36cm,则这本书宽度的平均值是( )A.12.38cm B.12.3725cm C.12.37cm D.12.36cm7.(2024秋 宝丰县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B.测量物体的长度,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8.(2024秋 黄埔区期中)关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可以消灭误差C.无论测量仪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D.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可以避免的9.(2024秋 沂水县期中)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错误是不可避免的B.错误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造成的C.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D.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10.(2024秋 宜昌校级期中)小玉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玉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01dmB.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4cm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D.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11.(2024秋 根河市校级期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长度时,要估读,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好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操作符合规程,就可以避免误差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大,测量的精确度越高D.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12.(2024秋 阜阳校级期中)下列有关测量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误差就是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B.测量误差不是测量错误,是不可避免的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13.(2024秋 宜昌期中)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 )A.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改进测量方法C.更换更精确的测量工具D.测量数据都不合适时,可做适当的修改14.(2024秋 怀化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C.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15.(2024秋 商河县期中)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2.84cm、12.86cm、12.85cm、12.3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85cm B.12.9cm C.12.725cm D.12.73 cm16.(2024秋 长子县期中)若四次测量一本书宽度记录为12.48cm、12.36cm、12.34cm、12.35cm,则这本书的平均宽度为( )A.12.38cm B.12.35cm C.12.36cm D.12.37cm17.(2024秋 东坡区校级期中)在某次探究活动中,小军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一个木块的长度,五次测量所记录的结果分别为2.31cm、2.322cm、2.29cm、2.30cm、2.32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本次测量所测得的木块的长度为 cm。18.(2024秋 中山市校级期中)小明利用刻度尺测量一支笔的长度时,得到了以下五个数据:13.54cm、13.53cm、13.25cm、13.55cm、13.53cm。小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错误的数据是 ;这支笔的长度为 cm。19.(2024秋 浦东新区期中)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该物体的长度为 cm。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20.(2024秋 韩城市期中)小明用同一刻度尺5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16.75cm、16.76cm、15.75cm、16.78cm、16.74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cm,这个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应记为 cm,这是通过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word)2025-2026学年八上物理人教版2024期中复习课件知识点+习题(原卷版) .docx 专题0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word)2025-2026学年八上物理人教版2024期中复习课件知识点+习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