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3课 自然之美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初中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第3课 自然之美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初中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2单元 第3课 自然之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核心内容:能说出2种常见的构图方法及3种表现自然之美的媒材特性 。 掌握实践技能:能运用至少一种构图方法,选择水彩、彩铅或拼贴中的一种媒材,创作一幅完整的自然景物作品(如风景画、静物画),体现自然的整体意境 。 通过“技法学习—媒材探索—创作实践”的流程,学会运用构图与多元媒材表现自然之美的整体意境 。 在作品赏析与创作实践中,提升构图设计能力、媒材运用能力与创意表达能力 。
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等方法,理解构图对自然作品整体意境的塑造作用 。 指导学生探索水彩、彩铅、拼贴等媒材的特性与运用技巧,完成一幅完整的自然景物创作 。 2. 教学难点 突破“认知从‘局部表现’到‘整体构图’的转化”难点:避免学生创作时仅堆砌自然元素,缺乏整体构图规划。通过“案例解析+构图练习”深化——展示中外经典自然作品:如梵高《星夜》(螺旋形构图营造动感)、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S形构图引导视线);讲解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的特点与适用场景;发放“构图草图练习纸”,学生针对“秋日树林”“山间溪流”等主题,快速绘制2-3张构图草图,教师巡视指导“如何通过构图突出主体、营造意境”,实现从局部到整体的构图认知 。 攻克“实践从‘单一技法’到‘媒材融合’的深化”难点:防止学生创作时仅局限于单一媒材或技法,无法展现媒材的独特魅力。通过“媒材体验+示范引领”实现——设置“媒材体验站”:水彩站、彩铅站(体验叠色法表现树叶层次)、拼贴站;教师示范“媒材组合运用”:如用彩铅勾勒树干轮廓,水彩渲染背景天空,拼贴彩纸表现花朵;发放“媒材选择指导卡”,根据学生选择的自然主题推荐适配媒材,引导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媒材特性,提升作品表现力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从‘局部之美’到‘整体意境’” 师:上节课我们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了自然的局部之美,比如一片叶脉清晰的树叶、一朵形态各异的花。但自然之美不仅在于细节,更在于整体的意境——那连绵起伏的山峦、蜿蜒流淌的溪流、错落有致的树林,共同构成了动人的画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自然之美(第二课时)》,学习用构图规划画面,用多元媒材创作完整作品,展现自然的整体魅力 。 学生活动:“意境联想分享”——学生分享提前构思的自然场景,并用一句话描述想营造的意境(如“我想画清晨的公园,营造宁静清新的感觉”),教师引导“如何通过构图和材料让画面展现这种意境?让我们从构图学习开始” 。 设计意图:衔接第一课时内容,用自然整体意境引发创作兴趣,通过联想分享明确创作方向,自然导入“构图与媒材创作”的主题 。 (二)新知探究(30分钟):“自然之美的‘完整表达’” 1. 第一部分:构图学习—搭建画面的“骨架”(10分钟) 师:构图是作品的“骨架”,决定画面的整体效果:①“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焦点为顶点形成三角形,分为正三角(稳定、庄重,适合表现金字塔、山峰、大树)和倒三角(动感、活泼,适合表现瀑布、斜伸的树枝);②“S形构图”——画面元素呈“S”形分布,引导观者视线流动,富有韵律感,适合表现溪流、小路、海岸线;③“构图技巧”——突出主体(将主要景物放在画面黄金分割点或中心区域)、虚实结合(主体清晰,背景简略)、疏密有致(避免元素拥挤或空旷) 。 学生活动:“构图草图绘制”——学生领取“构图草图练习纸”,针对自己构思的自然场景,绘制2-3张不同构图的草图;分组交流草图,互相提出“哪种构图更能体现意境”的建议,教师选取典型草图点评指导 。 设计意图:通过构图方法讲解与草图练习,让学生掌握画面规划技巧,为完整创作奠定基础 。 2. 第二部分:媒材探索—解锁表达的“色彩与肌理”(10分钟) 师:不同媒材能赋予自然作品独特的质感与意境:①“水彩”——特性:通透、柔和、晕染效果好;技法:湿画法(先打湿纸面再上色,表现云雾、流水的朦胧感)、干画法(直接在干纸上上色,表现清晰的树叶、岩石);适合表现:烟雨朦胧的山水、清新淡雅的花卉;②“彩铅”——特性:细腻、层次丰富、易于控制;技法:叠色(不同颜色叠加表现色彩变化)、排线(用不同方向线条表现纹理);适合表现:细腻的花瓣、毛茸茸的植物、光影变化明显的景物;③“拼贴”——特性:肌理感强、富有创意;技法:剪拼(将彩纸、布料剪成形状拼贴)、撕贴(手撕材料营造自然边缘);适合表现:粗犷的岩石、层次丰富的树林 。 学生活动:“媒材体验与选择”——学生分组轮流体验“媒材体验站”的不同技法,感受媒材特性;结合自己的创作主题和构图,参考“媒材选择指导卡”确定创作所用媒材,教师巡回指导媒材选择与技法要点 。 设计意图:通过媒材特性讲解与体验,让学生了解不同媒材的表现力,为创作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 。 3. 第三部分:创作实践—绘就自然的“完整意境”(10分钟) 师:结合构图草图与选定媒材,开始完整作品创作:①“步骤提示”:第一步,用铅笔轻画定稿(根据构图草图细化轮廓,突出主体);第二步,运用媒材技法上色/拼贴(水彩注意水分控制,彩铅注重色彩叠加,拼贴注意层次搭配);第三步,调整完善(强化主体细节,处理背景虚实,营造整体意境);②“创作要求”——画面构图合理,媒材运用恰当,能体现自然场景的整体意境 。 学生活动:“分组创作与指导”——学生使用选定工具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学生解决“构图失衡”“媒材技法运用不当”等问题;创作完成后,学生在作品背面写下“作品名称+想表达的意境” 。 设计意图:通过完整创作实践,让学生将构图与媒材知识转化为具体作品,提升综合创作能力 。 (三)课堂小结(5分钟):“构图传意,媒材绘美” 1. 知识回顾:师:带领学生齐背“自然创作口诀”——“自然创作重构图,三角S形各千秋;主体突出虚实配,疏密有致意境优。水彩通透彩铅细,拼贴肌理创意足;媒材技法巧运用,完整作品展美图!” 2. 核心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构图方法,探索了多元媒材,还完成了自己的自然之美完整作品。构图是作品的骨架,媒材是作品的肌肤,两者结合才能让自然的意境跃然纸上。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大家对自然的理解与情感,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双手,用更多元的方式记录自然的精彩 。 3. 行动延伸:师:课后请大家做好两件事:①“作品完善”——对课堂创作的作品进行细节调整,可尝试添加文字注解或装饰边框;②“主题展览”——以班级为单位,策划“自然之美”小型画展,布置作品并撰写展览导语。下节课我们一起完成画展布置! 设计意图:通过口诀强化记忆,核心总结升华构图与媒材的创作价值,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完善作品与参与展览,实现“创作—完善—展示”的递进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