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城南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独立作业质量检测 科学(1.1-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城南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独立作业质量检测 科学(1.1-2.4)

资源简介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城南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独立作业质量检测 科学(1.1-2.4)
1.(2025九上·柯城月考)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不断的变化,下列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下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铁丝绕成各种形状 D.钢高温下成为“钢水”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下雨,是物态的改变,不是化学变化。
B: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是化学 变化。
C:铁丝绕成各种形状,是形状的改变,不是化学变化。
D:钢高温下成为“钢水”是物态的改变,不是化学变化。
故选B。
2.(2025九上·柯城月考)实验是进行科学学习不可缺少的活动,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是每个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以下实验操作最安全的是
A.浓硫酸的稀释
B.用试管加热
C.取下坩埚
D.点燃酒精灯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杯壁缓缓加入到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解答】A、浓硫酸稀释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A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三分之一,故B错误;
C、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坩埚,故C错误;
D、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另一盏酒精灯,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5九上·柯城月考)合理的早餐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下列饮品中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种类 苹果汁 牛奶 白开水 豆浆
pH值 2.9-3.3 6.3-6.6 7.0 7.4-7.9
A.苹果汁 B.牛奶 C.白开水 D.豆浆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常温下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
【解答】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呈弱碱性的物质,由表中数据可知,最适宜的是豆浆。
故答案为:D。
4.(2025九上·柯城月考)材料性质决定其用途,用电器插头上的插脚,一般用金属材料,这主要是利用金属的(  )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D.熔点高
【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的导电性应用分析。
【解答】金属用于用电器插头上的插脚 ,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
故答案为:B。
5.(2025九上·柯城月考)用隐形笔书写的字迹在正常情况下看不见,只有用特定的显影剂涂抹在字迹上才能显示,某隐形笔内装有的隐形液体为酚酞,则下列能做显影剂的是(  )
A.食盐溶液 B.盐酸溶液
C.柠檬酸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会变红,而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属于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可作为显影剂让用酚酞作为隐形液体书写的字迹显示出来。
【解答】A、 食盐溶液:食盐溶液即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溶液呈中性。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保持无色,所以食盐溶液不能使隐形笔中的酚酞显色,不能做显影剂。
B、盐酸溶液:盐酸是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溶液呈酸性。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仍为无色,因此盐酸溶液无法使隐形笔书写的字迹显示出来,不能做显影剂。
C、柠檬酸溶液: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在水中会部分电离出氢离子,使溶液呈酸性。由于酚酞在酸性条件下为无色,所以柠檬酸溶液不能让酚酞显色,不能作为显影剂。
D、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是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呈碱性。酚酞遇到碱性溶液会变红,所以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隐形笔中的酚酞显色,可做显影剂。
故答案为:D。
6.(2025九上·柯城月考)四川省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与纯铜相比,其硬度高、熔点低、密度小、耐磨、耐腐蚀。其中属于青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低 B.硬度高 C.耐腐蚀 D.密度小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 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A.熔点低,熔点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
B.硬度高,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合题意;
C.耐腐蚀,腐蚀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密度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2025九上·柯城月考)下列物质久置于敞口容器中,其质量会增加且变质的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硫酸铜晶体 D.浓盐酸
【答案】B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变质即发生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质量会变大,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没有变质,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而潮解,进一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钠,质量增大且变质,故B正确;
C、硫酸铜晶体(CuSO4·5H2O)在干燥空气中会风化(失去结晶水), 质量减小,故C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质量会变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2025九上·柯城月考)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酸的通性: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活泼金属=盐+氢气;酸+金属氧化物=盐+水;酸+碱=盐+水;酸+(部分)盐=新盐+新酸。
【解答】①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映酸的通性: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②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映酸的通性:活泼金属+酸=盐+氢气;
③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映酸的通性:碱+酸=盐+水;
④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可以反应,但不是与H+反应,而是硫酸根与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反映酸的通性。
则能反映“酸的通性”的组合是①②③。
故选B。
9.(2025九上·柯城月考)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B.碳酸钠、纯碱、Na2SO4
C.氧化钙、熟石灰、CaO D.碳酸钙、生石灰、CaCO3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俗称
【解析】【分析】氧化钙:生石灰;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碳酸钙:石灰石。
【解答】A、氢氧化钠的俗称为火碱、烧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故A正确;
B、碳酸钠的俗称为纯碱或苏打,化学式为,故B错误;
C、氧化钙的俗称为生石灰,故C错误;
D、碳酸钙的俗称为石灰石、大理石,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5九上·柯城月考)《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沼泽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C.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被点燃时不可能会发生爆炸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甲烷的化学式书写分收入
B、根据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甲烷是天然气主要成分分析;
D、根据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都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解答】A、 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不符合题意;
B、 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不符合题意;
C、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符合题意;
D、 甲烷为易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被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5九上·柯城月考)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反应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Na2CO3 B.该反应制得的X属于碱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CO2中C的化合价为+4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分解反应的特点:有多种生成物,但反应物只有一种。
【解答】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故A错误;
B、不含氢氧根离子,不属于碱,属于盐,故B错误;
C、反应物不止含有一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2025九上·柯城月考)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鉴别白醋和食盐水:闻气味
B.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加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
C.除去氮气中的水蒸气 :通过足量浓硫酸
D.除去氧化铜中的铜粉: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解答】 A、闻气味,有酸味的是白醋,没有气味的是食盐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氮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D。
13.(2025九上·柯城月考)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与氧化铁反应 B.能与盐酸反应
C.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D.能使酚酞变红
【答案】A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碱的通性:1、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2、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3、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使指示剂变色。
【解答】A、氢氧化锂属于碱,由碱的通性可知,其不能与金属氧化物氧化铁反应,故A正确;
B、氢氧化锂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锂和水,故B错误;
C、氢氧化锂可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故C错误;
D、氢氧化锂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4.(2025九上·柯城月考)在以下探究氢氧化钙溶液性质的实验中,还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物质间的反应若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如产生沉淀、气体、固体溶解的现象等,则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若物质间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的可以借助指示剂,如酸碱的中和反应等。
【解答】A、氢氧化钙溶液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硫酸钙,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钙,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需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钙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浑浊,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5.(2025九上·柯城月考)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实验,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Zn、Ag、Cu、稀盐酸 B.Zn、Ag、CuCl2溶液
C.Cu、ZnCl2溶液、AgNO3溶液 D.Zn、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甲能够和乙的盐溶液反应,则说明金属活动性甲大于乙;否则,金属活动性甲小于乙,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银、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无法比较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A符合题意;
B.将银放入CuCl2溶液中,银不能和氯化铜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将锌放入CuCl2溶液中,锌能和氯化铜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锌>铜>银,故B不符合题意;
C.铜不能和氯化锌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锌>铜>银,故C不符合题意;
D.将锌、铜分别放入FeCl2溶液中,锌能和氯化亚铁反应而铜不能,说明:锌>铁>铜,将锌、铜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锌、铜都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锌、铜>银,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锌>铜>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2025九上·柯城月考)我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利用“碳转化”、“碳封存”的方法可以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1)“碳转化”是指将CO2转化为CH4O(甲醇)等化工原料。从物质分类上看,CH4O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碳封存”是指捕获CO2并将其安全存储,有地质封存、海洋封存等。深海溶解是海洋封存的方法之一。高压低温的深海环境使CO2在海水中的溶解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有机物
(2)变大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通常指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简单含碳物质外),且多数含有氢元素。
(2)气体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性越大; 温度:温度越低,气体溶解性越大。
【解答】(1)由甲醇的化学式可知,其属于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深海环境的特点是高压和低温,高压会显著增加CO2的溶解性,低温也会使CO2溶解性增大。
17.(2025九上·柯城月考)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该小组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如图1所示: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玻璃棒的作用是   
(2)小科同学在读取量筒读数时的视线如图2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会造成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烧杯;搅拌,加速溶解
(2)偏小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玻璃棒的作用:在溶解时--是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引流;蒸发结晶时: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体飞溅。
(2)仰视视线在正确刻度下面,会导致读数偏小,加入的水偏多。
【解答】(1)由图可知,a是烧杯,用作反应容器。
E操作是溶解氢氧化钠固体,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2)图中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小,导致量取的水偏多,溶液质量偏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小。
18.(2025九上·柯城月考)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 “ ”表示氢原子)
(1)写出变化 Ⅰ中所表示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关于变化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
C.在该反应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从微观角度看变化Ⅱ,其中   发生了变化。
【答案】(1)
(2)A;C
(3)分子间的间隔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反应物写在左侧,生成物写在右侧,条件写在等号上方或下方。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3)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1)由图可知,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方程式为。
(2)A、反应前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后是水分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A正确;
B、该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不能再分,故B错误;
C、该反应中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可知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故C正确。
故答案为:AC。
(3)由图可知,分子种类没有改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
19.(2025九上·柯城月考)小峰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 稀盐酸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3)若在测量石灰水的pH 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pH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可以
(2)肥皂水
(3)偏小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酸碱指示剂要求在不同酸碱性环境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2)利用酸碱中和理论进行分析,可知应用碱中和酸,同时需要考虑安全性。
(3)测量pH值的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中间,等显色后与比色卡进行对比。
不能将试纸润湿,不然会将溶液稀释,导致酸性或碱性减弱,酸性减弱,pH值偏大,碱性减弱,pH值偏小。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黄色花汁在不同酸碱性试剂中呈现不同颜色: 酸性(稀盐酸):红色
中性(蔗糖水、蒸馏水):黄色 ;碱性(肥皂水、烧碱溶液、石灰水):绿色。由于花汁的颜色变化能明显区分酸、中、碱性,因此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后注入的蚁酸呈酸性,需用碱性物质中和以缓解症状。表格中碱性试剂为: 肥皂水(弱碱性)、 烧碱溶液(强碱性,腐蚀性强,不适用) 、石灰水(碱性,可能腐蚀皮肤)可知,最安全、简易的选择是肥皂水。
(3)若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稀释石灰水,降低其OH-浓度。碱性减弱,测得pH值比实际偏小。
20.(2025九上·柯城月考)盐酸、硫酸都是工业上常用的酸 可以用多种方法加以鉴别。
(1)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盛有    的试剂瓶。
(2)用两根小木棍分别蘸取上述浓酸液少许,一段时间后,蘸有浓硫酸的小木棍上明显变黑,另一根则无此现象。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性。
(3)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试剂可能是稀盐酸、稀硫酸或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取样后,加入下列____三剂(选填字母),即可根据现象加以鉴别。
A.硝酸银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D.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
【答案】(1)浓盐酸
(2)脱水
(3)C;D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碱、盐的鉴别;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白雾的成分是盐酸小液滴。
(2)浓硫酸的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
(3)氯化银和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解答】(1)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呈现白雾现象。而浓硫酸不易挥发,不会产生白雾。
(2) 浓硫酸具有强脱水性,能将有机物(如小木棍中的纤维素)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使小木棍碳化变黑。
(3)A、将硝酸银溶液加入上述三种溶液中, 稀盐酸 → 生成白色AgCl沉淀;稀硫酸 → 生成微溶Ag2SO4(可能浑浊); 碳酸钠 → 生成白色Ag2CO3沉淀;无法有效区分三者,故A错误;
B、将氯化钡溶液加入上述三种溶液中,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稀硫酸 → 生成白色BaSO4沉淀;碳酸钠 → 生成白色BaCO3沉淀,无法区分稀硫酸和碳酸钠,故B错误;
C、将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溶液加入上述三种溶液中,稀盐酸→ 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稀硫酸 → 微溶Ag2SO4,溶于稀硝酸;碳酸钠 → 白色Ag2CO3沉淀,溶于稀硝酸并冒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 将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溶液加入上述三种溶液中, 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稀硫酸 → 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碳酸钠 → 生成白色BaCO3沉淀(溶于稀硝酸并冒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21.(2025九上·柯城月考)如图1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彩灯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在“电源开关”处填入一种化合物的溶液,使其与三条支路上的灯笼对应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三盏彩灯即可同时亮起。
(1)电源开关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是   (填写一种),该化合物与B物质反应的实质是   
(2)图2为灯笼中三种物质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表示CO2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答案】(1)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
(2)乙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碱的通性:1、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2、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3、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使指示剂变色。
(2)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式结合图像进行分析。
【解答】(1)该物质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及盐反应,由碱的通性可知,该物质属于可溶性碱,可以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
酸与碱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
(2)二氧化碳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可知是乙。
22.(2025九上·柯城月考)某科学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化粪池内沼气的成分。小组同学将收集到的沼气依次通过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观察现象。已知化粪池内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CH4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碱石灰为NaOH和CaO的混合物。(假设每个装置内都充分反应或吸收)
请回答:
(1)收集沼气的方法是用绳子将装满水的大塑料瓶吊入化粪池,并将塑料瓶倒转,使水完全流出。该方法的本质是   集气法。
(2)若沼气中存在二氧化碳;会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3)图甲中的④是由图乙中的两个装置组合而成,请在空格中按顺序填入装置的导管编号,将装置补充完整; 气体燃烧装置→b→a→    →尾气处理装置。(选填“d→c”或“c→d”)
【答案】(1)排水法
(2)①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d→c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将水倒出后收集气体,属于排水法。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存在二氧化碳气体。
(3)检验、除杂、干燥气体时,气体均由长管进入装置。
【解答】(1) 题目描述将装满水的塑料瓶倒置在水中,使水流出,从而收集气体,这是典型的排水集气法,适用于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可知现象为:①中石灰水变浑浊。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长管进入溶液,可知a与d相连。
23.(2025九上·柯城月考)我校图书馆楼顶开发了一片菜园作为学校初三同学的劳动实践基地,每班均能分到属于自己班里的一块菜地,国庆节后开始打理,现为菜园到底种植什么植物比较合适,某班级项目化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以下项目化实践:
项目1:测定土壤酸碱性
(1)在土地上确定5~6个位置进行取样测定土壤酸碱度,以上三种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   。
(2)取该菜园不同位置的土样各 1克,晾干后除去残根和杂物,用木棍压成粉状放入试管中,分别加入5毫升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用洁净玻璃棒分别蘸取上层清液,   ,(写出具体操作)测出数据记录如下:
土样 A B C D E
测得 pH值 7.3 7.5 7.4 7.6 7.5
(3)项目2:改良土壤酸碱性
该项目化小组计划在该菜园种植菠菜,于是对土壤的酸碱性进行改良。他们调查了农业上改良土壤酸碱性的常用方法。查阅资料:菠菜最适合生长的pH范围为5.5~7.0。
土壤类型 所用物质 改良原理
酸性土壤 熟石灰 氢氧化钙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
碱性土壤 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能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反应
该小组同学通过分析,确定选用   (化学式)改良该土壤。
(4)一段时间后,发现种植的菠菜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此时该施用何种化肥   。(选填“氮肥”“磷肥”“钾肥”)
【答案】(1)B
(2)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读出pH值
(3)FeSO4
(4)氮肥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选择不同位置均有取样的图。
(2) 操作要点:需将玻璃棒上的清液均匀涂抹在pH试纸上,避免直接浸入溶液导致污染。
(3)根据表中信息、土壤的酸碱性以及菠菜适宜生长的pH进行分析。
(4)氮元素促进植物叶片生长,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磷肥促进根系发育,钾肥增强抗逆性。
【解答】(1)为了使获得的数据更具有普遍意义,应从不同位置进行取样,由图可知,选择的是图B。
(2)测量溶液的pH值时,应用洁净玻璃棒分别蘸取上层清液, 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读出pH值。
(3) 该小组测得土壤pH范围为7.3~7.6,属于弱碱性土壤。而菠菜适宜生长的pH为5.5~7.0,因此需降低土壤碱性。根据表格资料,应选用 FeSO4(硫酸亚铁)改良该土壤。
(4)菠菜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是典型的缺氮症状,因此应施用氮肥。
24.(2025九上·柯城月考)为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小科同学按以下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一:在编号为A、B、C、D的4支空试管中各注入5mL 稀盐酸。
步骤二:用砂纸打磨大小相同的镁片、铜片、锌片和银片,同一时间分别投入 A、B、C、D 试管中,再立即将带有相同气球的橡皮塞塞紧。观察试管中的现象。
步骤三:将砂纸打磨后的铜片投入E试管,注入5mL 浓度为 10%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探究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请回答:
(1)用砂纸打磨金属表面的目的是   。
(2)实验过程中能够产生气泡的试管是   (填A~E的字母)。
(3)对于能与酸反应的金属镁和锌,除了通过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还可以通过   方法来进行比较。
(4)E试管中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   。
【答案】(1)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和杂质,防止影响实验
(2)AC
(3)比较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等量氢气所需时间或比较相同时间内生成氢气的量方法来进行比较 或 将镁放入氯化锌或将锌放入氯化镁溶液中
(4)铜片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金属表面的氧化膜也会与酸反应,但没有气泡产生,会干扰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所以应先去除。
(2)金属活动性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与盐酸反应。
(3)活动性强的金属单质可以将比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可溶性盐中置换出来。
(4)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是蓝色的。
【解答】(1) 用砂纸打磨金属表面的目的是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和杂质,使金属与酸或溶液直接接触反应。
(2) 镁和锌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铜和银不与稀盐酸反应,E试管中是铜与硝酸银溶液的置换反应,不产生气体,可知可以产生气泡的是AC。
(3)将镁放入氯化锌或将锌放入氯化镁溶液中,观察金属能否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置换出来,若能够置换,说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更强。或比较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等量氢气所需时间或比较相同时间内生成氢气的量方法来进行比较
(4)铜比银活泼,可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将观察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5.(2025九上·柯城月考)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1)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原因是   。(书写化学方程式)
(2)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全部变质”或“部分变质”)。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
【答案】(1)
(2)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无法说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3)部分;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碳酸钠属于盐,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3)碳酸钠的存在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应先检验并除去碳酸钠,再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
【解答】(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变质成碳酸钠,方程式为:。
(2)甲图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后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是不正确的,因为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同样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仅凭酚酞变红无法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或是否完全变质。
(3)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白色沉淀,再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可知含有氢氧化钠,故溶质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样品部分变质。
26.(2025九上·柯城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以“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反应:通过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完成以下实验:向4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后逐滴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甲所示,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
(1)由图甲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的依据是   。
(2)根据图乙可知,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3)在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4)图甲中A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答案】(1)pH值下降至7以下
(2)放出
(3)颜色变浅,由红色变为无色
(4)NaCl 、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碱溶液加水稀释,始终呈碱性,只有碱被酸消耗溶液才会呈中性或酸性。
(2)根据图乙进行分析,温度逐渐升高,说明反应放热,温度最高点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3)酚酞在碱性条件下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无色。
(4)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再根据溶液的pH值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哪种反应物过量。
【解答】(1) 在图甲中,溶液的pH值随着稀盐酸的滴加逐渐下降,最终低于7。这表明溶液的碱性减弱并最终变为酸性,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2) 图乙显示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释放热量。
(3) 无色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随着盐酸的滴加,溶液碱性减弱至中性或酸性时,酚酞变为无色。
(4)图中A点溶液的pH值大于7,说明溶液呈碱性,含有氢氧化钠没有反应完,所以溶质为剩余的以及反应生成的NaCl 。
27.(2025九上·柯城月考)小科同学为了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只有①中铁丝生锈,试管中液面上升。
(1)①中试管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2)选择①②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铁生锈是否需要    。
(3)选择①③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铁生锈是否需要   。
(4)清洗铁锈一般都用稀盐酸溶液,取部分铁锈(Fe2O3)于试管中,并往其中加入稀盐酸,已知此时铁锈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小科结合建立模型的方法对反应前后的溶液成分进行分析。图甲为所加稀盐酸中各微粒数量,图乙是小科建立的关于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数量的模型,其中微粒数量分析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可多选)。
【答案】(1)铁丝生锈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导致试管内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内,液面上升
(2)氧气
(3)水
(4)①③④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1)试管内液面上升,是因为内部压强减小,原理是铁生锈消耗氧气。
(2)(3)根据铁生锈的体积以及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判断各离子数量的大小关系,被消耗的离子数量减少。
【解答】(1) 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在①中,铁丝与水和氧气接触,发生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内气压降低。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水被压入试管内,液面上升。
(2)由图可知,①中有氧气,②中通入的是氮气,可知探究的是铁生锈是否需要氧气。
(3) 由图可知,①中有水,③中加入的是植物油,没有水,可知探究的是铁生锈是否需要水。
(4)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知溶液中水分子数量变多;氯化铁中含有新生成的铁离子,可知铁离子数量变多;氯离子始终在溶液中,可知其数量不变;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可知溶液中没有过量的氢离子,即氢离子数量应降为零。可知正确的是①③④。
28.(2025九上·柯城月考)芬太尼是一种强效止痛剂,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22H28N20,由于效力强劲,且有成瘾性,造成了大量因过量服用而导致死亡的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芬太尼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在芬太尼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3)现有芬太尼晶体572g,那么其中氢元素所占的质量为    g。
【答案】(1)混合物
(2)11:14
(3)28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C22H28N20属于化合物。
(2)分子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各原子的下角标最简整数比。
(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质量与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乘积。
【解答】(1)由“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止痛剂,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22H28N20 ”可知,其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由C22H28N20 可知,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1:14。
(3)氢元素的质量为。
29.(2025九上·柯城月考)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是家庭厨房中两种常见的碱。
(1)用化学方法区别精盐和纯碱,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____。
A.白酒 B.白醋 C.纯净水 D.酱油
(2)将一只生鸡蛋放到盛有白醋的容器中,会有    现象。
(3) 已知: 现有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的混合物53克,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克二氧化碳气体,则该固体混合物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B
(2)蛋壳溶解
(3)设混合物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x

解得x=2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2)白醋中含有醋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和方程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氯化钠与白醋不反应,纯碱与白醋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即有气泡产生。
白酒、纯净水和酱油均不与两种物质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B。
(2)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白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鸡蛋蛋壳逐渐被溶解。
30.(2025九上·柯城月考)总书记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化肥对于粮食丰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常用的化肥有①尿素[]、②碳酸氢铵[NH4HCO3]、③硝酸钾[KNO3]、④磷矿粉[Ca3(PO2)4]等。
(1)上述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如植物出现叶片暗红,抗寒、抗旱能力减弱且果实发育不佳的情况,应施用的肥料是   。(填序号)
(2)小科同学取丰收牌钾肥 (如图1)样品2.0g,溶于足量的水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2。试计算该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 判断是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反应方程式为: 杂质不参加反应)
【答案】(1)③;①
(2)设:该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x。
根据
解得x=87%
87%>85%
答:该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7%,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复合肥是指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氮肥能使植物叶色浓绿,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果实发育。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利用沉淀的质量求出硫酸钾的质量,进而计算其质量分数,再与产品外包装说明对比。
【解答】(1)复合肥是同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③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植物出现叶片暗红,抗寒、抗旱能力减弱且果实发育不佳,是缺乏氮元素的表现,尿素属于氮肥,应施用的肥料是①。
(2) 设:该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x。
根据
解得x=87%
87%>85%
答:该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7%,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31.(2025九上·柯城月考)“波尔多液”是一种保护性的杀菌剂,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 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会产生抗药性、对人和畜低毒等特点,是应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杀菌剂。如图所示是利用废弃铜料(只含有铜和一定量的铁)和石灰石制备“波尔多液”的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器1 中将硫酸以喷淋方式注入的目的是   
(2)气体 B 的化学式为   
(3)反应器3和反应器4的内壁不能为铁或铝,原因是   (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即可)。
(4)该石灰石的纯度为80%,则煅烧125kg石灰石理论上能产生多少千克的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
(3)或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4)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x=44k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喷淋的方式可以增大固液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2)碳酸钙受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3)金属可以将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其可溶性盐中置换出来,可知硫酸铜会腐蚀铁、铝等材质的器壁。
(4)根据方程式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方程式中碳酸钙的质量为石灰石质量与其纯度的乘积。
【解答】(1) 将硫酸以喷淋方式注入可以增加与废弃铜料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2) 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在煅烧时分解生成氧化钙(CaO)和二氧化碳(CO2),因此气体B是CO2。
(3)铁和铝都比硫酸铜活泼,可以将铜从溶液中置换出来,方程式为:或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
32.(2025九上·柯城月考)“金粉”(Cu-Zn合金)是一种金属颜料,可用于文物修复。为测定“金粉”中铜的含量,兴趣小组完成了以下实验:称取25g“金粉”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将80g稀硫酸平分为4次加入,记录每次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如表所示。
加入次数 第 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44.92 64.84 84.8 104.8
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g 0.08   0.2 0.2
(1)第2次反应后,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克。
(2)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实验中,若将稀硫酸改为浓盐酸,则测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0.08
(2)由表中数据可知,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0.2g,设锌的质量分数为x
,解得x=26%。
(3)偏大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前1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加20,减去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即为氢气的质量。
(2)根据氢气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锌的质量分数,金属活动性在氢前面的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3)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和(2)中计算质量分数的过程进行分析。
【解答】(1)第2次反应后总质量为64.84g,理论质量为44.92g + 20g = 64.92g,生成氢气质量为64.92g - 64.84g = 0.08g。
(3)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反应后总质量减少更多,则测得的氢气质量偏大,根据方程式计算所得的锌的质量偏大,锌的质量分数将偏大。
1 / 1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城南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独立作业质量检测 科学(1.1-2.4)
1.(2025九上·柯城月考)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不断的变化,下列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下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铁丝绕成各种形状 D.钢高温下成为“钢水”
2.(2025九上·柯城月考)实验是进行科学学习不可缺少的活动,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是每个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以下实验操作最安全的是
A.浓硫酸的稀释
B.用试管加热
C.取下坩埚
D.点燃酒精灯
3.(2025九上·柯城月考)合理的早餐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下列饮品中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种类 苹果汁 牛奶 白开水 豆浆
pH值 2.9-3.3 6.3-6.6 7.0 7.4-7.9
A.苹果汁 B.牛奶 C.白开水 D.豆浆
4.(2025九上·柯城月考)材料性质决定其用途,用电器插头上的插脚,一般用金属材料,这主要是利用金属的(  )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D.熔点高
5.(2025九上·柯城月考)用隐形笔书写的字迹在正常情况下看不见,只有用特定的显影剂涂抹在字迹上才能显示,某隐形笔内装有的隐形液体为酚酞,则下列能做显影剂的是(  )
A.食盐溶液 B.盐酸溶液
C.柠檬酸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6.(2025九上·柯城月考)四川省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与纯铜相比,其硬度高、熔点低、密度小、耐磨、耐腐蚀。其中属于青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低 B.硬度高 C.耐腐蚀 D.密度小
7.(2025九上·柯城月考)下列物质久置于敞口容器中,其质量会增加且变质的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硫酸铜晶体 D.浓盐酸
8.(2025九上·柯城月考)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5九上·柯城月考)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B.碳酸钠、纯碱、Na2SO4
C.氧化钙、熟石灰、CaO D.碳酸钙、生石灰、CaCO3
10.(2025九上·柯城月考)《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沼泽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C.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被点燃时不可能会发生爆炸
11.(2025九上·柯城月考)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反应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Na2CO3 B.该反应制得的X属于碱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CO2中C的化合价为+4
12.(2025九上·柯城月考)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鉴别白醋和食盐水:闻气味
B.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加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
C.除去氮气中的水蒸气 :通过足量浓硫酸
D.除去氧化铜中的铜粉: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13.(2025九上·柯城月考)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与氧化铁反应 B.能与盐酸反应
C.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D.能使酚酞变红
14.(2025九上·柯城月考)在以下探究氢氧化钙溶液性质的实验中,还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A. B.
C. D.
15.(2025九上·柯城月考)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实验,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Zn、Ag、Cu、稀盐酸 B.Zn、Ag、CuCl2溶液
C.Cu、ZnCl2溶液、AgNO3溶液 D.Zn、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16.(2025九上·柯城月考)我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利用“碳转化”、“碳封存”的方法可以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1)“碳转化”是指将CO2转化为CH4O(甲醇)等化工原料。从物质分类上看,CH4O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碳封存”是指捕获CO2并将其安全存储,有地质封存、海洋封存等。深海溶解是海洋封存的方法之一。高压低温的深海环境使CO2在海水中的溶解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7.(2025九上·柯城月考)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该小组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如图1所示: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玻璃棒的作用是   
(2)小科同学在读取量筒读数时的视线如图2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会造成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8.(2025九上·柯城月考)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 “ ”表示氢原子)
(1)写出变化 Ⅰ中所表示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关于变化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
C.在该反应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从微观角度看变化Ⅱ,其中   发生了变化。
19.(2025九上·柯城月考)小峰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 稀盐酸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3)若在测量石灰水的pH 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pH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2025九上·柯城月考)盐酸、硫酸都是工业上常用的酸 可以用多种方法加以鉴别。
(1)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盛有    的试剂瓶。
(2)用两根小木棍分别蘸取上述浓酸液少许,一段时间后,蘸有浓硫酸的小木棍上明显变黑,另一根则无此现象。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性。
(3)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试剂可能是稀盐酸、稀硫酸或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取样后,加入下列____三剂(选填字母),即可根据现象加以鉴别。
A.硝酸银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D.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
21.(2025九上·柯城月考)如图1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彩灯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在“电源开关”处填入一种化合物的溶液,使其与三条支路上的灯笼对应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三盏彩灯即可同时亮起。
(1)电源开关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是   (填写一种),该化合物与B物质反应的实质是   
(2)图2为灯笼中三种物质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表示CO2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22.(2025九上·柯城月考)某科学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化粪池内沼气的成分。小组同学将收集到的沼气依次通过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观察现象。已知化粪池内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CH4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碱石灰为NaOH和CaO的混合物。(假设每个装置内都充分反应或吸收)
请回答:
(1)收集沼气的方法是用绳子将装满水的大塑料瓶吊入化粪池,并将塑料瓶倒转,使水完全流出。该方法的本质是   集气法。
(2)若沼气中存在二氧化碳;会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3)图甲中的④是由图乙中的两个装置组合而成,请在空格中按顺序填入装置的导管编号,将装置补充完整; 气体燃烧装置→b→a→    →尾气处理装置。(选填“d→c”或“c→d”)
23.(2025九上·柯城月考)我校图书馆楼顶开发了一片菜园作为学校初三同学的劳动实践基地,每班均能分到属于自己班里的一块菜地,国庆节后开始打理,现为菜园到底种植什么植物比较合适,某班级项目化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以下项目化实践:
项目1:测定土壤酸碱性
(1)在土地上确定5~6个位置进行取样测定土壤酸碱度,以上三种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   。
(2)取该菜园不同位置的土样各 1克,晾干后除去残根和杂物,用木棍压成粉状放入试管中,分别加入5毫升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用洁净玻璃棒分别蘸取上层清液,   ,(写出具体操作)测出数据记录如下:
土样 A B C D E
测得 pH值 7.3 7.5 7.4 7.6 7.5
(3)项目2:改良土壤酸碱性
该项目化小组计划在该菜园种植菠菜,于是对土壤的酸碱性进行改良。他们调查了农业上改良土壤酸碱性的常用方法。查阅资料:菠菜最适合生长的pH范围为5.5~7.0。
土壤类型 所用物质 改良原理
酸性土壤 熟石灰 氢氧化钙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
碱性土壤 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能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反应
该小组同学通过分析,确定选用   (化学式)改良该土壤。
(4)一段时间后,发现种植的菠菜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此时该施用何种化肥   。(选填“氮肥”“磷肥”“钾肥”)
24.(2025九上·柯城月考)为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小科同学按以下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一:在编号为A、B、C、D的4支空试管中各注入5mL 稀盐酸。
步骤二:用砂纸打磨大小相同的镁片、铜片、锌片和银片,同一时间分别投入 A、B、C、D 试管中,再立即将带有相同气球的橡皮塞塞紧。观察试管中的现象。
步骤三:将砂纸打磨后的铜片投入E试管,注入5mL 浓度为 10%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探究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请回答:
(1)用砂纸打磨金属表面的目的是   。
(2)实验过程中能够产生气泡的试管是   (填A~E的字母)。
(3)对于能与酸反应的金属镁和锌,除了通过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还可以通过   方法来进行比较。
(4)E试管中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   。
25.(2025九上·柯城月考)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1)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原因是   。(书写化学方程式)
(2)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全部变质”或“部分变质”)。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
26.(2025九上·柯城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以“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反应:通过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完成以下实验:向4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后逐滴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甲所示,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
(1)由图甲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的依据是   。
(2)根据图乙可知,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3)在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4)图甲中A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7.(2025九上·柯城月考)小科同学为了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只有①中铁丝生锈,试管中液面上升。
(1)①中试管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2)选择①②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铁生锈是否需要    。
(3)选择①③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铁生锈是否需要   。
(4)清洗铁锈一般都用稀盐酸溶液,取部分铁锈(Fe2O3)于试管中,并往其中加入稀盐酸,已知此时铁锈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小科结合建立模型的方法对反应前后的溶液成分进行分析。图甲为所加稀盐酸中各微粒数量,图乙是小科建立的关于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数量的模型,其中微粒数量分析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可多选)。
28.(2025九上·柯城月考)芬太尼是一种强效止痛剂,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22H28N20,由于效力强劲,且有成瘾性,造成了大量因过量服用而导致死亡的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芬太尼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在芬太尼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3)现有芬太尼晶体572g,那么其中氢元素所占的质量为    g。
29.(2025九上·柯城月考)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是家庭厨房中两种常见的碱。
(1)用化学方法区别精盐和纯碱,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____。
A.白酒 B.白醋 C.纯净水 D.酱油
(2)将一只生鸡蛋放到盛有白醋的容器中,会有    现象。
(3) 已知: 现有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的混合物53克,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克二氧化碳气体,则该固体混合物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0.(2025九上·柯城月考)总书记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化肥对于粮食丰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常用的化肥有①尿素[]、②碳酸氢铵[NH4HCO3]、③硝酸钾[KNO3]、④磷矿粉[Ca3(PO2)4]等。
(1)上述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如植物出现叶片暗红,抗寒、抗旱能力减弱且果实发育不佳的情况,应施用的肥料是   。(填序号)
(2)小科同学取丰收牌钾肥 (如图1)样品2.0g,溶于足量的水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2。试计算该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 判断是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反应方程式为: 杂质不参加反应)
31.(2025九上·柯城月考)“波尔多液”是一种保护性的杀菌剂,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 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会产生抗药性、对人和畜低毒等特点,是应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杀菌剂。如图所示是利用废弃铜料(只含有铜和一定量的铁)和石灰石制备“波尔多液”的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器1 中将硫酸以喷淋方式注入的目的是   
(2)气体 B 的化学式为   
(3)反应器3和反应器4的内壁不能为铁或铝,原因是   (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即可)。
(4)该石灰石的纯度为80%,则煅烧125kg石灰石理论上能产生多少千克的二氧化碳气体
32.(2025九上·柯城月考)“金粉”(Cu-Zn合金)是一种金属颜料,可用于文物修复。为测定“金粉”中铜的含量,兴趣小组完成了以下实验:称取25g“金粉”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将80g稀硫酸平分为4次加入,记录每次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如表所示。
加入次数 第 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44.92 64.84 84.8 104.8
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g 0.08   0.2 0.2
(1)第2次反应后,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克。
(2)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实验中,若将稀硫酸改为浓盐酸,则测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下雨,是物态的改变,不是化学变化。
B: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是化学 变化。
C:铁丝绕成各种形状,是形状的改变,不是化学变化。
D:钢高温下成为“钢水”是物态的改变,不是化学变化。
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杯壁缓缓加入到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解答】A、浓硫酸稀释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A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三分之一,故B错误;
C、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坩埚,故C错误;
D、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另一盏酒精灯,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常温下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
【解答】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呈弱碱性的物质,由表中数据可知,最适宜的是豆浆。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的导电性应用分析。
【解答】金属用于用电器插头上的插脚 ,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
故答案为:B。
5.【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会变红,而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属于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可作为显影剂让用酚酞作为隐形液体书写的字迹显示出来。
【解答】A、 食盐溶液:食盐溶液即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溶液呈中性。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保持无色,所以食盐溶液不能使隐形笔中的酚酞显色,不能做显影剂。
B、盐酸溶液:盐酸是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溶液呈酸性。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仍为无色,因此盐酸溶液无法使隐形笔书写的字迹显示出来,不能做显影剂。
C、柠檬酸溶液: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在水中会部分电离出氢离子,使溶液呈酸性。由于酚酞在酸性条件下为无色,所以柠檬酸溶液不能让酚酞显色,不能作为显影剂。
D、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是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呈碱性。酚酞遇到碱性溶液会变红,所以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隐形笔中的酚酞显色,可做显影剂。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 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A.熔点低,熔点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
B.硬度高,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合题意;
C.耐腐蚀,腐蚀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密度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变质即发生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质量会变大,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没有变质,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而潮解,进一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钠,质量增大且变质,故B正确;
C、硫酸铜晶体(CuSO4·5H2O)在干燥空气中会风化(失去结晶水), 质量减小,故C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质量会变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酸的通性: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活泼金属=盐+氢气;酸+金属氧化物=盐+水;酸+碱=盐+水;酸+(部分)盐=新盐+新酸。
【解答】①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映酸的通性: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②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映酸的通性:活泼金属+酸=盐+氢气;
③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映酸的通性:碱+酸=盐+水;
④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可以反应,但不是与H+反应,而是硫酸根与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反映酸的通性。
则能反映“酸的通性”的组合是①②③。
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俗称
【解析】【分析】氧化钙:生石灰;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碳酸钙:石灰石。
【解答】A、氢氧化钠的俗称为火碱、烧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故A正确;
B、碳酸钠的俗称为纯碱或苏打,化学式为,故B错误;
C、氧化钙的俗称为生石灰,故C错误;
D、碳酸钙的俗称为石灰石、大理石,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甲烷的化学式书写分收入
B、根据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甲烷是天然气主要成分分析;
D、根据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都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解答】A、 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不符合题意;
B、 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不符合题意;
C、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符合题意;
D、 甲烷为易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被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分解反应的特点:有多种生成物,但反应物只有一种。
【解答】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故A错误;
B、不含氢氧根离子,不属于碱,属于盐,故B错误;
C、反应物不止含有一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解答】 A、闻气味,有酸味的是白醋,没有气味的是食盐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氮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D。
13.【答案】A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碱的通性:1、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2、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3、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使指示剂变色。
【解答】A、氢氧化锂属于碱,由碱的通性可知,其不能与金属氧化物氧化铁反应,故A正确;
B、氢氧化锂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锂和水,故B错误;
C、氢氧化锂可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故C错误;
D、氢氧化锂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4.【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物质间的反应若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如产生沉淀、气体、固体溶解的现象等,则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若物质间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的可以借助指示剂,如酸碱的中和反应等。
【解答】A、氢氧化钙溶液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硫酸钙,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钙,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需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钙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浑浊,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甲能够和乙的盐溶液反应,则说明金属活动性甲大于乙;否则,金属活动性甲小于乙,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银、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无法比较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A符合题意;
B.将银放入CuCl2溶液中,银不能和氯化铜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将锌放入CuCl2溶液中,锌能和氯化铜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锌>铜>银,故B不符合题意;
C.铜不能和氯化锌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锌>铜>银,故C不符合题意;
D.将锌、铜分别放入FeCl2溶液中,锌能和氯化亚铁反应而铜不能,说明:锌>铁>铜,将锌、铜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锌、铜都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锌、铜>银,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锌>铜>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答案】(1)有机物
(2)变大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通常指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简单含碳物质外),且多数含有氢元素。
(2)气体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性越大; 温度:温度越低,气体溶解性越大。
【解答】(1)由甲醇的化学式可知,其属于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深海环境的特点是高压和低温,高压会显著增加CO2的溶解性,低温也会使CO2溶解性增大。
17.【答案】(1)烧杯;搅拌,加速溶解
(2)偏小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玻璃棒的作用:在溶解时--是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引流;蒸发结晶时: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体飞溅。
(2)仰视视线在正确刻度下面,会导致读数偏小,加入的水偏多。
【解答】(1)由图可知,a是烧杯,用作反应容器。
E操作是溶解氢氧化钠固体,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2)图中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小,导致量取的水偏多,溶液质量偏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小。
18.【答案】(1)
(2)A;C
(3)分子间的间隔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反应物写在左侧,生成物写在右侧,条件写在等号上方或下方。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3)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1)由图可知,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方程式为。
(2)A、反应前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后是水分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A正确;
B、该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不能再分,故B错误;
C、该反应中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可知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故C正确。
故答案为:AC。
(3)由图可知,分子种类没有改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
19.【答案】(1)可以
(2)肥皂水
(3)偏小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酸碱指示剂要求在不同酸碱性环境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2)利用酸碱中和理论进行分析,可知应用碱中和酸,同时需要考虑安全性。
(3)测量pH值的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中间,等显色后与比色卡进行对比。
不能将试纸润湿,不然会将溶液稀释,导致酸性或碱性减弱,酸性减弱,pH值偏大,碱性减弱,pH值偏小。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黄色花汁在不同酸碱性试剂中呈现不同颜色: 酸性(稀盐酸):红色
中性(蔗糖水、蒸馏水):黄色 ;碱性(肥皂水、烧碱溶液、石灰水):绿色。由于花汁的颜色变化能明显区分酸、中、碱性,因此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后注入的蚁酸呈酸性,需用碱性物质中和以缓解症状。表格中碱性试剂为: 肥皂水(弱碱性)、 烧碱溶液(强碱性,腐蚀性强,不适用) 、石灰水(碱性,可能腐蚀皮肤)可知,最安全、简易的选择是肥皂水。
(3)若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稀释石灰水,降低其OH-浓度。碱性减弱,测得pH值比实际偏小。
20.【答案】(1)浓盐酸
(2)脱水
(3)C;D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碱、盐的鉴别;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白雾的成分是盐酸小液滴。
(2)浓硫酸的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
(3)氯化银和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解答】(1)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呈现白雾现象。而浓硫酸不易挥发,不会产生白雾。
(2) 浓硫酸具有强脱水性,能将有机物(如小木棍中的纤维素)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使小木棍碳化变黑。
(3)A、将硝酸银溶液加入上述三种溶液中, 稀盐酸 → 生成白色AgCl沉淀;稀硫酸 → 生成微溶Ag2SO4(可能浑浊); 碳酸钠 → 生成白色Ag2CO3沉淀;无法有效区分三者,故A错误;
B、将氯化钡溶液加入上述三种溶液中,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稀硫酸 → 生成白色BaSO4沉淀;碳酸钠 → 生成白色BaCO3沉淀,无法区分稀硫酸和碳酸钠,故B错误;
C、将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溶液加入上述三种溶液中,稀盐酸→ 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稀硫酸 → 微溶Ag2SO4,溶于稀硝酸;碳酸钠 → 白色Ag2CO3沉淀,溶于稀硝酸并冒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 将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溶液加入上述三种溶液中, 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稀硫酸 → 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碳酸钠 → 生成白色BaCO3沉淀(溶于稀硝酸并冒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21.【答案】(1)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
(2)乙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碱的通性:1、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2、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3、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使指示剂变色。
(2)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式结合图像进行分析。
【解答】(1)该物质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及盐反应,由碱的通性可知,该物质属于可溶性碱,可以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
酸与碱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
(2)二氧化碳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可知是乙。
22.【答案】(1)排水法
(2)①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d→c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将水倒出后收集气体,属于排水法。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存在二氧化碳气体。
(3)检验、除杂、干燥气体时,气体均由长管进入装置。
【解答】(1) 题目描述将装满水的塑料瓶倒置在水中,使水流出,从而收集气体,这是典型的排水集气法,适用于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可知现象为:①中石灰水变浑浊。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长管进入溶液,可知a与d相连。
23.【答案】(1)B
(2)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读出pH值
(3)FeSO4
(4)氮肥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选择不同位置均有取样的图。
(2) 操作要点:需将玻璃棒上的清液均匀涂抹在pH试纸上,避免直接浸入溶液导致污染。
(3)根据表中信息、土壤的酸碱性以及菠菜适宜生长的pH进行分析。
(4)氮元素促进植物叶片生长,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磷肥促进根系发育,钾肥增强抗逆性。
【解答】(1)为了使获得的数据更具有普遍意义,应从不同位置进行取样,由图可知,选择的是图B。
(2)测量溶液的pH值时,应用洁净玻璃棒分别蘸取上层清液, 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读出pH值。
(3) 该小组测得土壤pH范围为7.3~7.6,属于弱碱性土壤。而菠菜适宜生长的pH为5.5~7.0,因此需降低土壤碱性。根据表格资料,应选用 FeSO4(硫酸亚铁)改良该土壤。
(4)菠菜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是典型的缺氮症状,因此应施用氮肥。
24.【答案】(1)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和杂质,防止影响实验
(2)AC
(3)比较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等量氢气所需时间或比较相同时间内生成氢气的量方法来进行比较 或 将镁放入氯化锌或将锌放入氯化镁溶液中
(4)铜片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金属表面的氧化膜也会与酸反应,但没有气泡产生,会干扰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所以应先去除。
(2)金属活动性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与盐酸反应。
(3)活动性强的金属单质可以将比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可溶性盐中置换出来。
(4)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是蓝色的。
【解答】(1) 用砂纸打磨金属表面的目的是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和杂质,使金属与酸或溶液直接接触反应。
(2) 镁和锌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铜和银不与稀盐酸反应,E试管中是铜与硝酸银溶液的置换反应,不产生气体,可知可以产生气泡的是AC。
(3)将镁放入氯化锌或将锌放入氯化镁溶液中,观察金属能否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置换出来,若能够置换,说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更强。或比较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等量氢气所需时间或比较相同时间内生成氢气的量方法来进行比较
(4)铜比银活泼,可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将观察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5.【答案】(1)
(2)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无法说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3)部分;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碳酸钠属于盐,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3)碳酸钠的存在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应先检验并除去碳酸钠,再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
【解答】(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变质成碳酸钠,方程式为:。
(2)甲图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后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是不正确的,因为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同样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仅凭酚酞变红无法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或是否完全变质。
(3)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白色沉淀,再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可知含有氢氧化钠,故溶质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样品部分变质。
26.【答案】(1)pH值下降至7以下
(2)放出
(3)颜色变浅,由红色变为无色
(4)NaCl 、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碱溶液加水稀释,始终呈碱性,只有碱被酸消耗溶液才会呈中性或酸性。
(2)根据图乙进行分析,温度逐渐升高,说明反应放热,温度最高点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3)酚酞在碱性条件下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无色。
(4)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再根据溶液的pH值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哪种反应物过量。
【解答】(1) 在图甲中,溶液的pH值随着稀盐酸的滴加逐渐下降,最终低于7。这表明溶液的碱性减弱并最终变为酸性,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2) 图乙显示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释放热量。
(3) 无色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随着盐酸的滴加,溶液碱性减弱至中性或酸性时,酚酞变为无色。
(4)图中A点溶液的pH值大于7,说明溶液呈碱性,含有氢氧化钠没有反应完,所以溶质为剩余的以及反应生成的NaCl 。
27.【答案】(1)铁丝生锈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导致试管内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内,液面上升
(2)氧气
(3)水
(4)①③④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1)试管内液面上升,是因为内部压强减小,原理是铁生锈消耗氧气。
(2)(3)根据铁生锈的体积以及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判断各离子数量的大小关系,被消耗的离子数量减少。
【解答】(1) 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在①中,铁丝与水和氧气接触,发生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内气压降低。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水被压入试管内,液面上升。
(2)由图可知,①中有氧气,②中通入的是氮气,可知探究的是铁生锈是否需要氧气。
(3) 由图可知,①中有水,③中加入的是植物油,没有水,可知探究的是铁生锈是否需要水。
(4)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知溶液中水分子数量变多;氯化铁中含有新生成的铁离子,可知铁离子数量变多;氯离子始终在溶液中,可知其数量不变;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可知溶液中没有过量的氢离子,即氢离子数量应降为零。可知正确的是①③④。
28.【答案】(1)混合物
(2)11:14
(3)28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C22H28N20属于化合物。
(2)分子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各原子的下角标最简整数比。
(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质量与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乘积。
【解答】(1)由“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止痛剂,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22H28N20 ”可知,其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由C22H28N20 可知,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1:14。
(3)氢元素的质量为。
29.【答案】(1)B
(2)蛋壳溶解
(3)设混合物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x

解得x=2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2)白醋中含有醋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和方程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氯化钠与白醋不反应,纯碱与白醋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即有气泡产生。
白酒、纯净水和酱油均不与两种物质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B。
(2)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白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鸡蛋蛋壳逐渐被溶解。
30.【答案】(1)③;①
(2)设:该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x。
根据
解得x=87%
87%>85%
答:该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7%,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复合肥是指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氮肥能使植物叶色浓绿,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果实发育。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利用沉淀的质量求出硫酸钾的质量,进而计算其质量分数,再与产品外包装说明对比。
【解答】(1)复合肥是同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③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植物出现叶片暗红,抗寒、抗旱能力减弱且果实发育不佳,是缺乏氮元素的表现,尿素属于氮肥,应施用的肥料是①。
(2) 设:该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x。
根据
解得x=87%
87%>85%
答:该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7%,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31.【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
(3)或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4)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x=44k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喷淋的方式可以增大固液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2)碳酸钙受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3)金属可以将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其可溶性盐中置换出来,可知硫酸铜会腐蚀铁、铝等材质的器壁。
(4)根据方程式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方程式中碳酸钙的质量为石灰石质量与其纯度的乘积。
【解答】(1) 将硫酸以喷淋方式注入可以增加与废弃铜料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2) 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在煅烧时分解生成氧化钙(CaO)和二氧化碳(CO2),因此气体B是CO2。
(3)铁和铝都比硫酸铜活泼,可以将铜从溶液中置换出来,方程式为:或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
32.【答案】(1)0.08
(2)由表中数据可知,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0.2g,设锌的质量分数为x
,解得x=26%。
(3)偏大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前1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加20,减去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即为氢气的质量。
(2)根据氢气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锌的质量分数,金属活动性在氢前面的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3)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和(2)中计算质量分数的过程进行分析。
【解答】(1)第2次反应后总质量为64.84g,理论质量为44.92g + 20g = 64.92g,生成氢气质量为64.92g - 64.84g = 0.08g。
(3)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反应后总质量减少更多,则测得的氢气质量偏大,根据方程式计算所得的锌的质量偏大,锌的质量分数将偏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