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 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 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教案设计
课题 5.2凝聚价值追求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素养学习 目标 1:民族精神的内容、作用、品格、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内容,怎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通过学习能够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了解民族精神,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重点 民族精神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
难点 如何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首先我们进入到子议题一:看龙舟竞渡,如何传承民族品格。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其实关于端午节的说法起源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影响是最为广泛的。屈原是我们国家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世界上我们国家伟大的杰出政治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屈原金句,鼓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勇敢奋进。就在去年的端午节上,一段麻阳龙舟队逆水行船30公里的视频火爆全网。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好,同学们,我们视频观看完了。我们看到风雨激浪没有打乱整齐的鼓点,口号声声响彻江面。 队员们用勤劳、用团结协作,让我们看到逆水行舟战胜了风雨,安全抵达现场。同学们,如果你正观看了这样一场比赛,如果你你就是这样一场龙舟比赛的现场解说员,你可以看到他们逆水行舟30公里,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精神力量呢? 我看到同学们跃跃欲试,来谁给大家说一说?你说你看到了团结协作精神,自强不息,你还看到他们为了目标不勇敢前进的这样一种精神,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他们身上深深的这种爱国情怀。其实,同学们刚刚描述的这些词汇,都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何为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爱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本分职责,是心之所系,也是情之所归。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爱国都是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同学们通过我们刚刚龙舟竞渡的鼓点,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其中演示出来的爱国情怀、奋进品格和拼搏的力量。 当历史进入现代,当国家蒙辱、人民蒙难的紧要关头,是中国共产党人接过了民族精神的火炬,让他在救亡图存的征程中燃烧的更加炽热。 接下来我们进入到子议题二:析红船精神,如何高扬民族精神? 2024年大家都知道,是我们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今年是我们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上海党的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游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一艘小小的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也承载着人民的希望。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五十多人到现在的一亿多名党员,共产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带领我们中国人民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来一起看一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跨世纪航程。 好,同学们,视频我们就观看到这儿。虽然视频观看到这儿,但是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精神还在不断的丰富与发展。 现在同学们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我们刚刚在视频当中观看民族精神的不断涌现,来填写小组任务单。我们来回顾来并不断的回顾。 然后包括我们小组共同的讨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着怎样不同的体现?而且同学们在讨论填写过后,我们来继续深入探究一下中华民族精神有怎样的价值。 在这儿同学们也可以借助我们大家在课前利用豆包、deep seek等平台查阅的相关资料,我们来共同的讨论。在三分钟之后我们大家共同来交流和汇报,可以吗?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好了,同学们现在时间到,我们来看一看同学们小组成果怎样。来我们看一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来了哪些精神呢? 你们小组,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等等。那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又涌现出来了?你们小组找的很快,涌现出来了特区精神、抗洪精神等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家都找到了探月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还有北京冬奥精神等等。其实我们大家看到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有着与时俱进进的品格。 那我们继续来深思一下,中华民族精神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呢?哪个小组找到了,你们小组来说说,他们小组说中华民族精神能够促进我们中华民族不断的发展,生生不息。好,还有小组有想法吗?你们小组,你先说说,他们说说他们小组怎么样,回答的很好,但你还有补充,那来请说,他们小组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让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称的中大风浪的重要法宝。比如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美军钢多气少,经过了两年9个月的浴血奋战,实现了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很棒,而且还结合了具体的历史事件。好,还有同学吗? 你们小组这说的就更加的符合时代要求了。他们小组说到今年的9月3号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即将举行大阅兵。 也正是这种民族精神,让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团结起来,也让我们不断的顽强抗争,绝不屈服,最终实现了战争的胜利。 是啊,同学们,民族精神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我们在战争当中,我们在民族危难、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坚持下去的重要法宝。 在近代我们被列强屈辱时,正是团结统一让我们越挫越勇,正是我们的自强不息,让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造出了两弹一星啊。 同学们,我们看到,高扬民族精神,让我们华夏生生不息、欣欣向荣。 民族精神也是我们闯难关拓新路、向未来的硬核支撑,民族精神同样还是我们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同学们,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从红船起航到精神谱系的延续,正是民族精神推动我们不断的前行。 那当这份精神与当代中国价值相连,又会展现出怎样的力量呢?接下来同学们要继续来继续深思,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又该如何去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呢? 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的民族精神宣誓词卡。好,我们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我们要你们说我们要勇担使命,我们要主动的站出来。 如果在当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我们要主动的伸出援助之手,我们要向他人表示善意。如果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更要?你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奋学习。 同学们也希望大家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向上向善,奋力谱写新时代精彩的人生答卷。 刚刚我们说到了精神谱系的传承,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当代中国价值的集中体现。下面我们来看子议题三:品国之航母,如何构筑中国价值。 我国的航母工程历时十余年攻关研制,实现了总体设计、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辽宁舰续舰交付、山东舰自主研制成功、福建舰正式下水的历史性突破,并由此形成了爱国、拼搏、协作、创新为标志的航母精神。同学们其实我们都知道,在大国重器的背后有着很多默默奉献的英雄们。 我们来看其中两位。中国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如果中国没有航母,我死不瞑目。 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我做我愿意做航母上的一颗螺丝钉。其实正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才让我们的国家航母事业筑牢根基,破浪前行。 同学们,我们大家继续来探讨一下航母精神,我们来看航母起航这背后的英雄们,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要求呢? 好,你说你看到了爱国,敬业,是啊,其实他们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讲述感动中国人物故事,来传承他们身上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好,那谁来给大家说说,来请你说,他给我们讲到了俞鸿儒的故事,俞鸿儒一生投身科研创新,一生投身风洞研究,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上体现了爱国敬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好,还有其他同学吗?你说他给我们讲到了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的学生们。 他们在2000年15名保定学院的学生们跨越三千多公里到新疆潜默县二中任教。他们已经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长成了一棵大树。 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身上,你说爱国、敬业、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啊,同学们其实也正是他们这些精神的不断涌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培育,让我们看到中国越来越蒸蒸日上,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 他说,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中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同学们看老师的板书会有一点点的变化。 好,亲爱的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工作可以说是高度重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习近平总书记向我们发出的伟大号召。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高声呐喊,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今天,我们正青春,奋斗正当时。今天,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希望同学们用奉献和拼搏书新时代青春的最美华章,用使命和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好,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内容到这儿就要结束了。下面我们来看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们今天的作业跟之前一样,同样分为基础性和拓展性作业。 在这提示同学们我们的拓展性作业。请同学们以弘扬爱国情怀,凝聚强国力量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策划组织实践活动,并将我们的活动成果上传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班级课堂中,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凝聚中国力量。好,同学们,我们下课。 下面开始我的教学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并提出八个相统一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中也要求坚持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 要积极探索议题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 因此,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立足铸魂育人目标定位,坚持守正创新,以情境体验来点燃学生兴趣,以思辨探究深化认知,以价值引领促进学生感悟,实现政治认同、思想升华与信仰建构的知行统一。因此,在本节课,我以学什么谁在学、为何学、怎么学学如何进行教学阐述,构建完整闭环,以系统统性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实现生命的拔节成长。 首先,学什么及教材分析。叶圣陶先生说啊,教材是一个例子,我们要让学生从例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因此,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课时的内容。本单元主题是文明与家园,守望精神家园,共筑生命家园,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本节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感悟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提高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学情是教学的起点,谁在学?学情分析? 从凝聚价值追求这个话题上看,小学生他能够举例说明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高中生开始深入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探究民族精神。 而我们九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华文化是有一定认知的,具备一定的探究和分析能力。但是他们对于文化价值的认同感不高,对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不够重视的那基于此,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打牢中华文化底色,弘扬民族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本节课的突破点。 依据新课标中初中学段目标和学业质量描述以及学情的深度分析,我确定了为何学及以下的教学目标,以实现知识建构与素养提升的双向赋能和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那么如何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呢? 我们来看怎么学。 在本堂课中学生适用的方法为自主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以生定教,以学定教。 在教法上,我运用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提问法,通过体验与对话让学习真实发生。本堂课我运用议题式教学,设计总议题为:以“舟”为介,论民族精神的赓续,并分设三个子议题,通过三条主线,以情境线为载体,活动线为支撑,素养线为落脚点,一以贯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那在本堂课的具体设计中,我重点关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资源选择,议题之间层层递进的联系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首先我的第一个关注点便是本节课的资源选择。本节课各位老师也看到我以“舟”为介进行设计,那为什么会选择舟呢? 因为这三艘舟它诞生于不同时期。一以贯之,能够更好地传承和赓续民族精神。 第一艘舟龙舟。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活动,能够从学生熟悉的视角切入,赓续传承爱国情怀。第二艘舟是红船。孕育了中国革命精神,是民族革命,是我们革命精神的起源,见证学生能够更好的去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第三艘舟是航母。是现代科技的巨舟,代表着国家科技和综合国力的腾飞。我们看到这三艘舟跨越时空,全方位多层次的赓续和传承了民族精神。 我的第二个关注点是议题之间层层递进的联系。在本节课中我以总议题以“舟”为介,论民族精神的赓续为统领,并分设了三个子议题。 三个子议题和总议题是有着内在联系性的。子议题一看龙舟竞渡,如何传承民族品格,筑牢了民族精神底色。 子议题二:析红船精神,如何高扬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也体现了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子议题三:品国之航母,如何构筑中国价值。将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实践与彰显。我们看到三个子议题,两个三个子议题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共同服务于总议题的逻辑建构和意义升华。 我的第三个关注点便是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以序列化学生活动设计为突破口进行设计,构建层层递进的认知链条。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学生解说龙舟精神以及讲述感动中国人物故事这样的活动,学生去引发民族精神的传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持素养导向和学生主体理念,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奠定了基础。 而后,我又设计了小组填充民族精神的任务单,以及撰写民族精神宣誓词卡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将具体的认知转化为行动,践行知行合一,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八个相统一中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要求,达成育人目标。 而且我们看到,整个活动从认知、知道、感悟再到践行,形成完整序列,实现了本节课的课程目标。 当然教学效果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检验。 在本节课学如何及教学评价中,我构建了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多元评价机制,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各位老师也可以看到,在我的评价量表设计中,我针对教学内容考量教学全过程,而且标准非常的具体可操作,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强化学科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在本节课的课后作业上,我们看到我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体现了育人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各位老师,本堂课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学什么、谁在学、为何学、怎么学、学如何进行教学阐述,构建完整闭环,达成课程目标,实现从教师单向输出到师生共生共创的育人效果。课后,我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兴趣、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实现了从知识储存到素养生长的学习效果。那从育人上看,从学习上看,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最后,我想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作为一位思政课教师,我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将努力讲深中国之理、讲透中国之路、讲活中国之志,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上是我的教学阐述,感谢大家。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