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课内精选题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课内精选题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课内精选题练习卷-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课内阅读
课内现代文阅读。
桥(节选)
①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③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④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⑤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⑥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⑦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⑧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⑨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⑩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选文第①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属于   描写。从“蹿”“舔”两个字可以感受到   。这种感受还可以从选文第   段体会到。
2.选文两次写到老汉“吼道”,第一次“吼”应带着   的语气来读,第二次“吼”应带着   的语气来读。这两次“吼道”让我们认识了一位   的老汉。
3.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内阅读
穷人
选段A: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选段B: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4.解释下列词语。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5.通过选段A中对桑娜的   和   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   。
6.选段B抓住了渔夫的   、   和   ,表现了渔夫   的可贵品质。
7.读选段B中画线的句子,试着写写渔夫的心理活动。
阅读(二)
竹节人(节选)
①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②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③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挨揍。
④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⑤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⑥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8.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四字词语。
①形容威武雄壮,很有气派,声势逼人。   
②形容形势紧张,触即发。   
9.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任务一:教别人玩竹节人。重点阅读第   和第   自然段。
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重点阅读第   至第   自然段。
10.我会讲竹节人的玩法:首先,把穿着竹节的鞋线嵌人课桌裂缝里,然后手在下面一   鞋线,竹节人就站立在桌子上了。如果想让竹节人打斗的话,就将鞋线   那竹节人便能动起来了,将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就是一场激烈的搏斗了。
11.“我”和同学们挖空心思地装扮自己的竹节人,并给它们取威风、吓人、响亮的名号,这表现了孩子们   的特点。
12.从选文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课内《丁香结》节选,回答问题。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3.“丁香结”这一说法的来由是什么 在选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抄下来。
14.题目《丁香结》中“结”的含义是(  )。
A.丁香形成的疙瘩状的东西。
B.许多簇不同颜色的丁香花簇拥在一起。
C.丁香的花苞。
D.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情。
15.丁香引发了作者的联想。细读选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1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课内阅读
宇宙生命之谜(节选)
【语段一】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语段二】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22.6秒;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
17.抓住关键词有助于理解内容。围绕“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有哪些”这个阅读任务,可以从语段中摘抄四个关键词:   、   、   、   。
18.阅读【语段一】中加点的部分,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用这种方法为别人讲解“保护环境”的知识,可以这样说:我认为保护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
19.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为【语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作批注。
课内阅读。
开国大典(节选)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荡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20.选文描写了升旗仪式、   和   的场景。
21.“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
2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人们   之情,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当时   的气氛。
23.文中加点的“瞻仰”一词能否换成“注视”?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拟人;环境;形势危急,死亡步步紧逼的危机感;④
2.示例:责备;关切;忠于职守、关爱儿子
3.示例:在结尾揭示两人的关系,出乎人的意料,给人以内心的冲击和震撼,更能让读者感受到老支书不徇私情,忠于职守的高大形象。
【答案】4.形容心神不定。;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5.神态;心理;桑娜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抚养西蒙的孩子的朴实、善良的美好品质
6.神态;语言;动作;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
7.示例:这两个孩子无依无靠的,怎么办啊?说不定会饿死的!
【答案】8.威风凛凛;剑拔弩张
9.①;②;④;⑥
10.拉紧;一松一紧
11.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对竹节人充满热情
12.对竹节人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答案】13.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14.D
15.诗句;衣襟上的盘花扣;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
16.学生时代总有无解的数学题、背不完的单词,这些 “结” 逼着我们熬夜刷题、反复记忆,过程或许煎熬,但解开一道题、记住一篇课文时的成就感,正是平淡学习中的亮色;如果人生真的 “无结可解”,没有了挑战、困惑与挣扎,就像一杯白开水,虽平静却寡淡。正是那些解结时的纠结、解开后的释然、甚至暂时解不开时的沉淀,构成了人生的特有韵味。
【答案】17.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
18.示例:可以使观点清楚,把理由表达得有序,条理分明;示例: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节约资源,减少能源的消耗;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物种灭绝;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19.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地球和火星进行比较,通过具体的数值让我们知道火星和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自转一圈的时间相近、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倾角相近、昼夜长短相近、都有四季更替。(意近即可)
【答案】20.礼炮齐鸣;毛主席宣读公告的场景
21.A
22.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庄严、隆重
23.不能。因为“瞻仰”有恭敬地看的意思,更能表达人们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而“注视”只是普通地看,没有这种感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