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运动的规律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运动的规律性

资源简介

高中政治《运动的规律性》教案(统编版必修四)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政治认同:理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同。
2. 科学精神:掌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特征,学会用辩证思维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树立按规律办事的科学意识。
3. 法治意识:认识社会运行、国家治理的客观规律,理解法治建设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4. 公共参与:能运用规律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在参与社会事务中践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规律的内涵及客观性、普遍性特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2. 难点: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规律的哲学本质;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实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
三、教学准备
1. 素材准备:自然界运动规律(四季更替、生物进化)视频、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政策案例、违背规律的发展乱象(如盲目跟风产业投资)资料。
2.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探究任务单、“规律辨析”情景卡片。
3. 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收集生活中体现或违背规律的实例,记录初步思考。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多媒体展示两组画面:
第一组:地球公转形成四季更替、候鸟迁徙遵循气候规律、植物生长顺应自然节律的自然场景。
第二组:我国按“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发展逻辑推进共同富裕,实现8亿人脱贫的成就;某地区不顾资源禀赋盲目发展重工业,导致生态破坏和经济衰退的对比案例。
2. 提问引导:“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何会呈现不同的结果?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共同本质?”
3. 引出课题:《运动的规律性》,明确本节课将从哲学视角探究运动的本质规律及实践要求。
(二)新课讲授(25分钟)
1.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教师讲解: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辩证关系分析: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如某物体相对于地面位置不变,但仍随地球自转运动)。
结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否认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否认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 规律的内涵与核心特征
内涵界定: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是主观臆造的、表面的、偶然的联系(如“种瓜得瓜”是本质联系,而“瓜的大小”是偶然因素影响的表面现象)。
核心特征:
客观性: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例如,生态平衡规律不会因人类的忽视而消失,违背则会遭到自然报复。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从自然科学的万有引力定律到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规律普遍存在。
3. 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核心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握规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具有有效性,正如脱贫攻坚的成功源于遵循了“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关键。人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认识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实现预期目标。
方法论要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反对无视规律的盲目蛮干,也要反对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消极无为。“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生动体现。
(三)小组探究(10分钟)
1. 任务主题:“规律视角下的社会现象分析与实践建议”
2. 探究任务:
每组抽取1张情景卡片(如“部分年轻人盲目跟风创业失败”“某地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导致生态破坏”“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推进”)。
结合卡片情景,分析其中体现或违背的规律,运用本节课知识提出3条具体实践建议。
3. 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围绕“规律识别准确性”“建议可行性”进行点评,深化知识应用。
(四)课堂小结(3分钟)
师生共同梳理核心逻辑: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更是推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遵循。
(五)布置作业(2分钟)
1. 基础作业:撰写短文《规律在我的学习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自身经历分析如何遵循规律提升学习效率,不少于300字。
2. 拓展作业:查阅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某一战略(如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实施背景和推进措施,分析其中遵循的客观规律,形成简短分析报告。
3. 实践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或社区中的某一现象(如垃圾分类落实情况),运用规律知识设计1份改进方案。
五、板书设计
运动的规律性
一、运动与物质: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统一)
二、规律的本质: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三、规律的特征:客观性(不以意志转移)、普遍性(贯穿万事万物)
四、核心方法论:
尊重客观规律(前提)+ 发挥主观能动性(关键) →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