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运动和相互作用 第3节 压强 易错点培优专题(1)(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运动和相互作用 第3节 压强 易错点培优专题(1)(含解析)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运动和相互作用 第3节 压强易错点培优专题(1)
易错点一、压力
例1:(2024七下·吴兴期末)下列力的示意图中,表示斜面上的物体A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例2:(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是B放在水平桌面上,A放在B上面,A、B重力分别为GA=10N,GB=20N,,则A对地面的压力和B对桌面压力分别为(  )
A.30N 0N B.0N 30N C.10N 20N D.10N 30N
变式训练
1.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B.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
C.压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
2.如图所示,物体G重为6 N,物体M重为4 N,力F为4 N。在下列各图中,物体G与水平地面或竖直墙面接触处的受力面所受到的压力为4N的是(  )
A. B. C. D.
3.(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是小方堆的石头塔,三块石头的重力分别为GA=10N,GB=20N,GC=30N,则A对地面的压力和C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   )
A.10N 30N B.10N 60N
C.0N 60N D. 0N 30N
易错点二、压力的作用效果
例1:(2024七下·诸暨期末)小敏利用海绵、小方桌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B.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C.探究过程的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例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子、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甲、乙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子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子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丙所示.通过对图甲、丙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通过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小华前后两次得出的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
(3)若图乙中小桌子对海棉的压强是 p乙,图丙中小桌子对木板的压强是 p丙 ,则 p乙  p丙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例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法。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在铅笔两端。
(1)图   的方法不合理,该方法未控制   相等。
(2)图甲中,铅笔笔尖的面积是0.5 mm2,两手指均用2 N的力对压铅笔两端,则笔尖在手指处产生的压强为   Pa。
例4:为了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200g细沙置于烧杯中;
②将气球置于装置内,将烧杯中的细沙缓缓倒在木板B上,直至气球刚好破裂,称量烧杯中剩余细沙的质量,重复实验3次,并记录平均值;
③改变木板A上塑料钉的数量,用完全相同的气球重复步骤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组别 塑料钉数量/枚 细沙的总质量/g 烧杯中剩余细沙的质量/g
1 4 200 152
2 6 200 136
3 8 200 117
4 10 200 95
(1)为完成本实验,小明需要的测量工具为   。
(2)小明选择细沙而不选择砝码来完成实验的原因是   。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实验能否得出“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
例5:(2024七下·南浔期末)我国生产的某型号的重型卡车,空载时质量2×104kg,最大载货量4×104kg,满载时每只轮胎行驶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3,共有轮胎个数为16个。当它匀速行驶时所受的摩擦力是其总重的0.2倍。则:
(1)卡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能   
(2)该卡车空载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受的牵引力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已知某路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9×105Pa,该卡车满载时通过该路面是否会对其造成损坏 (写出计算过程)
例6:(2024七下·柯桥月考)小科关注到某视频中正在推销破窗神器,如图所示。该破窗神器主要应用于汽车意外落水的情况。已知某汽车总质量为1.5吨,汽车体积为4立方米,车窗钢化玻璃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2×106帕。
(1)汽车落水后,在水未充满车内空间前,车门往往很难打开是因为   ;
(2)该破窗神器使用时,按下按钮,弹片瞬间弹出的力可达200牛,弹片与车窗的接触面积约为0.5平方厘米,请通过计算说明该破窗神器是否有效。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用水平方向上的力将图钉按在墙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壁对钉尖的压力
B.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大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
C.手指对钉帽的压强大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D.手指对钉帽的压强小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2.(2022七下·诸暨期末)如图所示,材料、粗糙程度和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底面积S甲>S乙.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所受的拉力为F甲、F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甲、p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2) (3)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运动(不掉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摩擦力不变,压强不变
B.M对桌面的压力变小,摩擦力变小,压强不变
C.M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摩擦力不变,压强变大
D.M对桌面的压力变大,摩擦力变大,压强变大
4.(2024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和乙的密度相等,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压强为p1,乙对地面压强为p2。下列正确的是(  )
A.p1=p2
B.p1 >p2
C.若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 p1
D.若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将小于p1
(4) (5)
5.(2024七下·新昌期末)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S'(S6.(2022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边长之比l甲:l乙=2:1。将乙叠放在甲上方时,物块甲对桌面的压强为P1,拿走物块乙,甲对桌面的压强为P2,已知P1:P2=4:3。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个正方体的重力之比G甲:G乙=   ;
(2)若将甲叠放在乙上方时,物块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3,则P3:P1=   。
(6) (7)
7.(2022七下·滨江期末)上、下底及材料相同,质量相同的两圆台形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放置,若用大小分别为Fa和Fb,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选填“Fa>Fb”“FaPb”"Pa8.如图所示,有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120厘米2,放在水平桌面上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00厘米2.g取10牛/千克,则此时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帕;若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202.七下·椒江期末)小科将书本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
(1)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B.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 C.书本受到的重力
(2)小科将书本向右缓缓移动,使书本慢慢伸出桌面,下列关于此过程中书本对桌面的压力与压强的变化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压力减小,压强不变 B.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C.压力减小,压强变大 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3)当书本的重心位置O移出桌子边缘时,书本会立马翻落到地面。小科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小科认为书本翻落的原因是   。
10.(2023七下·义乌期中)如图所示,小晨将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测得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两正方体的密度ρ甲   ρ乙(选填“>”、“<”或“=”)。接着小晨将两个正方体沿图示的方向截去一部分,都拿走右半部分,则甲、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甲   p乙。(选填“>”、“<”或“=”)
11.(2023七下·上虞期末)如图甲所示,有一质量为5千克的长方体箱子竖立在地面,其各边长分别为:a=0.5米,b=0.6米,h=1米。(g取10牛/千克)
(1)某同学将箱子从图甲位置向右推倒,箱子侧翻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乙所示。箱子侧翻倒地后对地面的压强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该同学在推倒箱子的过程中,发现沿F1方向推倒箱子比沿F2方向推更轻松,如图丙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
(3)图乙中侧翻倒地的箱子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12、电动汽车绿色环保,能有效降低碳排放,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如图是小杭购入的某品牌电动汽车,部分参数如表格所示:
车身质量 2t
充电一次最大行驶里程 600千米
最高车速 200千米/小时
每个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 100cm2
已知小杭质量为70千克,从滨江出发到杭州千岛湖出差,其中高速路段长约150千米,允许行驶最高时速为120千米/小时,该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力的0.1倍。
(1)小杭以允许行驶最高时速匀速通过高速路段需要多少时间?
(2)汽车匀速行驶在高速路时,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少?
(3)下高速路段后,该电动汽车遇到红绿灯原地等待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13.如图所示,“玉免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留下属于中国的第一道印记。为了确保探测成功,科学家们在月球车登月前进行了无数次地面测试。以下是某次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测试时的部分信息,月球车匀速直线行驶90m用时30min,月球车的质量为135kg,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1.5×10-2m2,g取10Nkg。求:
(1)测试时,月球车行驶的速度;
(2)测试时,若月球车受到的地面摩擦力是重力的0.2倍,则在本次测试过程中,该月球车收到的牵引力有多大?
(3)测试时,月球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14、陕汽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企业。如图所示是它生产的某型号载重卡车,其技术参数如表,当它匀速行驶所受的摩擦力是其总重的0.2倍。分析计算(g取10N/kg):
卡车型号 ZJS25GJB2
自重 2×104kg
轮胎个数 12
最大载货量 4×104kg
满载行驶时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0.05m2
行驶时的最大速度 90km/h
(1)卡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能 ;
(2)该卡车空载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受的牵引力是 N;
(3)已知一座大桥的路面能受到的最大压强为9×105Pa,判断该卡车满载时能否安全通过这座大桥?(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5.(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甲的密度为1000kg/m3,边长是0.1米。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将甲、乙各切去一半的体积,并将切去的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甲、乙对地面压强的变化如表所示。
压强的变化量(Pa)
甲 0
乙 250
(1)甲的质量为   千克;
(2)甲是沿   方向切去的;
(3)切掉一半之前,甲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    
(4)正方体乙的边长为多少厘米    
16.(2023七下·武义期末)有经验的司机驾驶车辆经过跨江大桥时,会提前打开车窗,以防车辆不慎落水时错失自救良机。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车辆坠入水中较深时,车内人员无法打开车门和降下车窗玻璃逃生,可选用安全锤等尖锐物体砸碎窗玻璃,让水快速进入车内,待水较多时就容易推开车门或爬出车窗逃生。
请解释门窗紧闭的车辆坠入较深水中,车内人员逃生时所遇上述现象的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的理由。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运动和相互作用 第3节 压强易错点培优专题(1)
易错点一、压力
例1:(2024七下·吴兴期末)下列力的示意图中,表示斜面上的物体A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力的三要素,然后沿力的方向画带箭头的线段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压力作用点在斜面上,与接触面是垂直的,且指向被压的斜面,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例2:(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是B放在水平桌面上,A放在B上面,A、B重力分别为GA=10N,GB=20N,,则A对地面的压力和B对桌面压力分别为(  )
A.30N 0N B.0N 30N C.10N 20N D.10N 30N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A与桌面未接触,压力为零;B与桌面接触,因此对地面产生压力等于ABC的重力和,故B正确,而A、C、D错误。
变式训练
1.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B.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
C.压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
【答案】B
【解析】(1)压力的方向是垂直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压力不一定是由重力产生的。
(3)在水平面上静止时,压力大小可能等于重力大小,在斜面上或在墙面上,压力大小不等于重力大小。
【解答】A、压力的方向是垂直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并不一定是竖直向下,故A错误。
B、压力不一定是由重力产生的,故B正确。
CD、在第二个图片和第三个图片看出,压力大小不等于重力大小,压力和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D错误。故答案为:B。
2.如图所示,物体G重为6 N,物体M重为4 N,力F为4 N。在下列各图中,物体G与水平地面或竖直墙面接触处的受力面所受到的压力为4N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压力产生的原因分别计算出各个选项中压力的大小即可。
【解答】A.压力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即压力F=G=6N,故A不合题意;
B.压力由两个物体的重力产生,即压力F=6N+4N=10N,故B不合题意;
C.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与竖直向上的拉力的差,即压力F=6N-4N=2N,故C不合题意;
D.压力由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推力F产生,即F=4N,故D符合题意。
3.(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是小方堆的石头塔,三块石头的重力分别为GA=10N,GB=20N,GC=30N,则A对地面的压力和C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   )
A.10N 30N B.10N 60N C.0N 60N D. 0N 30N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石头A并没有直接与地面接触,因此它不会对地面产生压力,即A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根据图片可知,石头A与地面接触,因此对地面产生压力等于BCD的重力和,故C正确,而A、B、D错误。
易错点二、压力的作用效果
例1:(2024七下·诸暨期末)小敏利用海绵、小方桌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B.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C.探究过程的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答案】C
【解析】根据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的过程、现象、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相等;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相等,故A、B、D正确不合题意;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海绵凹陷程度的大小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故C错误符合题意。
例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子、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甲、乙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子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子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丙所示.通过对图甲、丙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通过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小华前后两次得出的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
(3)若图乙中小桌子对海棉的压强是 p乙,图丙中小桌子对木板的压强是 p丙 ,则 p乙  p丙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比较凹陷程度(2)没有控制材质相同(3)等于
【解析】(1)小桌子对海绵产生压力,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只有当小桌下面的材质相同时,才能通过凹陷程度判断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3)根据公式比较压强的大小。
【解答】(1)小明和小华是通过比较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小华前后两次得出的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没有控制材质相同;
(3)根据图片可知,图乙和图丙中,桌子对下表面的压力相同,且接触面积相同,根据可知,压强相等,即p乙=p丙。
例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法。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在铅笔两端。
(1)图   的方法不合理,该方法未控制   相等。
(2)图甲中,铅笔笔尖的面积是0.5 mm2,两手指均用2 N的力对压铅笔两端,则笔尖在手指处产生的压强为   Pa。
【答案】(1)乙;压力(2)4×106
【解析】(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压力相等而改变受力面积。图乙中,笔尖对上面手指的压力等于手指对笔尖施加的压力,而笔尾对下面手指的压力等于上面手指对笔尖的压力与铅笔的重力之和,即二者压力大小不同,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乙的方法不合理,该方法未控制压力相等。
(2)笔尖在手指处产生的压强为:。
例4:为了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200g细沙置于烧杯中;
②将气球置于装置内,将烧杯中的细沙缓缓倒在木板B上,直至气球刚好破裂,称量烧杯中剩余细沙的质量,重复实验3次,并记录平均值;
③改变木板A上塑料钉的数量,用完全相同的气球重复步骤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组别 塑料钉数量/枚 细沙的总质量/g 烧杯中剩余细沙的质量/g
1 4 200 152
2 6 200 136
3 8 200 117
4 10 200 95
(1)为完成本实验,小明需要的测量工具为   。
(2)小明选择细沙而不选择砝码来完成实验的原因是   。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实验能否得出“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
【答案】(1)天平
(2)细沙质量更小,对气球产生的压力变化更精细
(3)能,根据题表中的数据可知,塑料钉数量越多,气球与塑料钉的接触面积越大,气球刚好破裂时所需的细沙质量越大,即在更大的压力作用下,才能达到气球刚好破裂这一相同的压力作用效果。所以能说明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解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确定需要的测量工具;
(2)可从对质量的调节的精细程度的角度分析;
(3)根据塑料钉的数量确定受力面积大小,根据细沙的质量大小确定压力大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为了完成本实验,必须称量细沙的质量,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天平。
(2)相比于砝码,细沙质量更小,对气球产生的压力变化更精细。
(3)本实验能得出“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理由:根据题表中的数据可知,塑料钉数量越多,气球与塑料钉的接触面积越大,气球刚好破裂时所需的细沙质量越大,即在更大的压力作用下,才能达到气球刚好破裂这一相同的压力作用效果。所以能说明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例5:(2024七下·南浔期末)我国生产的某型号的重型卡车,空载时质量2×104kg,最大载货量4×104kg,满载时每只轮胎行驶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3,共有轮胎个数为16个。当它匀速行驶时所受的摩擦力是其总重的0.2倍。则:
(1)卡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能   
(2)该卡车空载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受的牵引力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已知某路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9×105Pa,该卡车满载时通过该路面是否会对其造成损坏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解:空载时所受重力:G0=m0g=2×104kg×10N/kg=2×105N
空载时,匀速行驶受到的摩擦力:f=0.2G0=0.2×2×105N=4x104N
牵引力和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牵引力:F=f=4×104N
(3)解:满载时总重力:G总=m总g=6×104kg×10N/kg=6x105N
对水平路面的压力:F=G总=6×105N ,S=0.05m2×16=0.8m2
对路面压强:p=F/S=6×105N/0.8m2=7.5×105Pa<9×105Pa,该卡车满载时通过路面不会对其造成损坏
【解析】(1)力的作用效果包括:①力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首先根据G=mg计算出卡车空载时的重力,再根据f=0.2G计算出匀速行驶受到的摩擦力,最后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出卡车受到的牵引力,即F=f。
(3)首先根据G总=m总g计算出满载时卡车的总重力,再根据F=G总计算出卡车对地面的压力,接下来根据计算出卡车对路面的压强,最后与路面承受的最大压强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卡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6:(2024七下·柯桥月考)小科关注到某视频中正在推销破窗神器,如图所示。该破窗神器主要应用于汽车意外落水的情况。已知某汽车总质量为1.5吨,汽车体积为4立方米,车窗钢化玻璃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2×106帕。
(1)汽车落水后,在水未充满车内空间前,车门往往很难打开是因为   ;
(2)该破窗神器使用时,按下按钮,弹片瞬间弹出的力可达200牛,弹片与车窗的接触面积约为0.5平方厘米,请通过计算说明该破窗神器是否有效。   
【答案】车门外的水压大于车门内部的水压,同时车门的面积也较大,由F=pS可知,水对车门产生一个较大的向车内的压力,使车门无法打开;有效,计算过程如下:该破窗神器使用时对玻璃产生的压强是因为所以,该破窗神器有效。
【解析】(1)液体对放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由F=pS,水对车产生压力,在水的压力的作用下,车门无法打开。
(2)根据计算压强,若大于帕 ,则有效。【解答】(1)车门外的水压大于车门内部的水压,同时车门的面积也较大,由F=pS可知,水对车门产生一个较大的向车内的压力,使车门无法打开。
(2)有效,计算过程如下:该破窗神器使用时对玻璃产生的压强是
因为所以,该破窗神器有效。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用水平方向上的力将图钉按在墙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壁对钉尖的压力
B.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大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
C.手指对钉帽的压强大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D.手指对钉帽的压强小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答案】D
2.(2022七下·诸暨期末)如图所示,材料、粗糙程度和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底面积S甲>S乙.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所受的拉力为F甲、F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甲、p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答案】D
【解析】(1)两个物体质量相等,根据G=mg可知,则它们的重力相等,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那么它们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相等。当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们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即拉力等于摩擦力。比较可知,二者受到的拉力相等,即F甲=F乙。
(2)两个物体的重力相等,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且受力面积S甲>S乙,根据公式可知,对地面的压强p甲(3)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运动(不掉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摩擦力不变,压强不变
B.M对桌面的压力变小,摩擦力变小,压强不变
C.M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摩擦力不变,压强变大
D.M对桌面的压力变大,摩擦力变大,压强变大
【答案】C
4.(2024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和乙的密度相等,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压强为p1,乙对地面压强为p2。下列正确的是(  )
A.p1=p2
B.p1 >p2
C.若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 p1
D.若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将小于p1
【答案】B
【解析】水平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公式分析判断。
【解答】AB.设甲的边长为a,乙的边长为b,由题意知a>b;
甲、乙的密度相等,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
因实心正方体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所以p1>p2,故A错误,B正确;
C.由前面解答可知,p1=ρga,p2=ρgb;
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
因为a>b,所以a2>b2,即;则;
所以p2'>p1,故C错误;
D.将乙放到甲上,与甲相比,甲对地面的压力变大,受力面积不变,所以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大,即p1'>p1,故D错误。故选B。
5.(2024七下·新昌期末)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S'(S【答案】小于;大于
【解析】(1)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且接触面积S(2)若将二者叠放在一起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二者重力之和,即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且接地面积S【答案】1000;变大
【解析】(1)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F=G=mg,再利用求出对桌面的压强;
(2)设长方体原来的底面积为S1,图中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S,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的底面积为ΔS,剩余部分的重力减少ΔG,根据分别表示出切除前后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比较判断长方体对桌面压强的变化。
【解答】(1)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F=G=mg=1kg×10N/kg=10N,
对桌面的压强:;
(2)设长方体原来的底面积为S1,图中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S,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的底面积为ΔS,剩余部分的重力减少ΔG,
没切除时,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
由S<S1可知,,
则有:GΔS>ΔGS,
当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则;
所以p<p',
即若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会变大。
6.(2022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边长之比l甲:l乙=2:1。将乙叠放在甲上方时,物块甲对桌面的压强为P1,拿走物块乙,甲对桌面的压强为P2,已知P1:P2=4:3。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个正方体的重力之比G甲:G乙=   ;
(2)若将甲叠放在乙上方时,物块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3,则P3:P1=   。
【答案】(1)3:1 (2)4:1
【解析】(1)已知A、B的边长之比可求体积之比,在水平桌面上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根据公式,利用压强之比进一步求出重力之比。
(2)根据分别列出两个压强的表达式,然后作比即可。
【解答】(1)A、B的体积之比;
将乙叠放在甲上方时,物块甲对桌面的压强为;
取走乙,甲对地面的压强为;所以;甲与乙的重力之比是:。
(2)若将甲叠放在乙上方时,
物块乙对桌面的压强为;
那么:。
7.(2022七下·滨江期末)上、下底及材料相同,质量相同的两圆台形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放置,若用大小分别为Fa和Fb,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选填“Fa>Fb”“FaPb”"Pa【答案】Fa=Fb;Pa【解析】(1)首先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比较摩擦力的大小,再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比较拉力的大小;
(2)根据公式P=F/S比较即可。
【解答】(1)两个圆台的重力相等,即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那么运动时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当它们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们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即f=F。比较可知,它们受到的的拉力相等,即Fa=Fb;
(2)两个圆台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自身重力,即压力相等,接触面积Sa>Sb,根据公式P=F/S可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a8.如图所示,有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120厘米2,放在水平桌面上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00厘米2.g取10牛/千克,则此时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帕;若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000;变大
【解析】(1)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F=G=mg,再利用求出对桌面的压强;
(2)设长方体原来的底面积为S1,图中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S,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的底面积为ΔS,剩余部分的重力减少ΔG,根据分别表示出切除前后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比较判断长方体对桌面压强的变化。
【解答】(1)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F=G=mg=1kg×10N/kg=10N,
对桌面的压强:;
(2)设长方体原来的底面积为S1,图中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S,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的底面积为ΔS,剩余部分的重力减少ΔG,
没切除时,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
由S<S1可知,,
则有:GΔS>ΔGS,
当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则;
所以p<p',
即若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会变大。
9.(202.七下·椒江期末)小科将书本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
(1)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B.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 C.书本受到的重力
(2)小科将书本向右缓缓移动,使书本慢慢伸出桌面,下列关于此过程中书本对桌面的压力与压强的变化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压力减小,压强不变 B.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C.压力减小,压强变大 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3)当书本的重心位置O移出桌子边缘时,书本会立马翻落到地面。小科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小科认为书本翻落的原因是   。
【答案】(1)C
(2)B
(3)书本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不能保持平衡
【解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2)水平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公式分析压强的变化;
(3)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作用在书本上,方向竖直向上;书本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书本上,方向竖直向下。则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BC。
(2)小科将书本向右缓缓移动,使书本慢慢伸出桌面,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始终等于重力。因为重力不变,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力不变。书本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根据可知,书本对桌面的压强增大,故选B。
(3)根据图乙可知,当书本的重心移出桌面边缘时,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就不在同一直线上了,此时二者不能平衡,因此:小科认为书本翻落的原因是书本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不能保持平衡。
10.(2023七下·义乌期中)如图所示,小晨将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测得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两正方体的密度ρ甲   ρ乙(选填“>”、“<”或“=”)。接着小晨将两个正方体沿图示的方向截去一部分,都拿走右半部分,则甲、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甲   p乙。(选填“>”、“<”或“=”)
【答案】<;>
【解析】(1)密度均匀,上下粗细一致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强,据此结合h甲>h乙得出两者的密度关系;
(2)由压强公式表示出切割前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强和切割后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强,并把切割会的压强与原压强比较的判断出甲、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关系。
【解答】(1)正方体就是粗细一致的柱体,则它对地面的压强p=ρgh;
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且h甲>h乙,
根据p=ρgh可知,二者的密度ρ甲<ρ乙;
(2)如下图所示,甲剩余部分与虚线粗细一致竖直部分相比,相当于受力面积不变而增大了压力,根据可知,此时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变大;
乙的剩余部分与虚线粗细一致竖直部分相比,相当于受力面积不变而减小了压力,根据可知,此时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变小;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虚线粗细一致的部分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因此甲、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p乙。
11.(2023七下·上虞期末)如图甲所示,有一质量为5千克的长方体箱子竖立在地面,其各边长分别为:a=0.5米,b=0.6米,h=1米。(g取10牛/千克)
(1)某同学将箱子从图甲位置向右推倒,箱子侧翻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乙所示。箱子侧翻倒地后对地面的压强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该同学在推倒箱子的过程中,发现沿F1方向推倒箱子比沿F2方向推更轻松,如图丙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
(3)图乙中侧翻倒地的箱子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答案】(1)减小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解:F=G=mg=5Kg×10N/Kg=50N
p=F/S=50N/0.5m2=100Pa
【解析】(1)根据F=G比较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再根据比较箱子对地面的压强大小;
(2)根据图丙分析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3)首先根据F=G=mg计算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箱子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1)箱子对桌面的压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即侧翻后压力保持不变。侧翻后受力面积变大,根据可知,侧翻后对地面的压强减小。
(2)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推力的方向不同,那么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12、电动汽车绿色环保,能有效降低碳排放,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如图是小杭购入的某品牌电动汽车,部分参数如表格所示:
车身质量 2t
充电一次最大行驶里程 600千米
最高车速 200千米/小时
每个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 100cm2
已知小杭质量为70千克,从滨江出发到杭州千岛湖出差,其中高速路段长约150千米,允许行驶最高时速为120千米/小时,该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力的0.1倍。
(1)小杭以允许行驶最高时速匀速通过高速路段需要多少时间?
(2)汽车匀速行驶在高速路时,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少?
(3)下高速路段后,该电动汽车遇到红绿灯原地等待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答案、(1)1.25h; (2)2070N (3)517500Pa
13.如图所示,“玉免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留下属于中国的第一道印记。为了确保探测成功,科学家们在月球车登月前进行了无数次地面测试。以下是某次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测试时的部分信息,月球车匀速直线行驶90m用时30min,月球车的质量为135kg,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1.5×10-2m2,g取10Nkg。求:
(1)测试时,月球车行驶的速度;
(2)测试时,若月球车受到的地面摩擦力是重力的0.2倍,则在本次测试过程中,该月球车收到的牵引力有多大?
(3)测试时,月球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答案】(1)解:v==0.05m/s
(2)解:G=mg=135kg×10N/kg=1350N
∵月球车水平匀速运动
∴F=f=0.2G=1350N×0.2=270N
(3)解:P==9×104Pa
【解析】(1)根据公式计算月球车行驶的速度;
(2)根据G=mg计算出月球车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f=0.02G计算月球车受到的摩擦力,最后根据平衡力的知识F=f计算月球车受到的牵引力。
(3)根据F=G计算月球车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计算月球车对地面的压强。
14、陕汽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企业。如图所示是它生产的某型号载重卡车,其技术参数如表,当它匀速行驶所受的摩擦力是其总重的0.2倍。分析计算(g取10N/kg):
卡车型号 ZJS25GJB2
自重 2×104kg
轮胎个数 12
最大载货量 4×104kg
满载行驶时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0.05m2
行驶时的最大速度 90km/h
(1)卡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能 ;
(2)该卡车空载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受的牵引力是 N;
(3)已知一座大桥的路面能受到的最大压强为9×105Pa,判断该卡车满载时能否安全通过这座大桥?(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答案、(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4×104 (3)不能
15.(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甲的密度为1000kg/m3,边长是0.1米。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将甲、乙各切去一半的体积,并将切去的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甲、乙对地面压强的变化如表所示。
压强的变化量(Pa)
甲 0
乙 250
(1)甲的质量为   千克;
(2)甲是沿   方向切去的;
(3)切掉一半之前,甲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    
(4)正方体乙的边长为多少厘米    
【答案】1;水平;1000Pa;20cm
【解析】(1)已知甲的边长求出甲的体积,利用密度计算公式求得甲的质量;
(2)结合分类分析;
(3)根据压强公式p=ρgh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强;
(4)先求得甲切掉一半体积的质量,甲切掉一半体积的质量和乙切掉一半体积的质量相等,结合乙的压强的变化量是250Pa及压强的公式得到乙压强的变化量,据此求出正方体乙的边长。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甲的体积为V=L3=(0.1m)3=0.001m3,
则甲的质量为。
答:甲的质量为1千克。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甲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是零,即甲对地面的压强不变不变。根据可知,甲对地面压力不变,甲的底面积不变,那么应该是乙切掉的部分叠放在甲上面,所以沿水平方向切甲。
答:甲是沿水平方向切去的。
(3)上下粗细一致的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切掉一半之前,甲为正方体,则
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答:切掉一半之前,甲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Pa。
(4)甲切掉一半体积的质量和乙切割一半体积的质量相等,
如果水平方向切乙,乙的底面积不变,将甲切掉部分叠放在乙上面,压力不变,
由可知乙对地面的压强不变,所以沿竖直方向切乙,
由前面解答可知,甲切掉一半体积的质量和乙切割一半体积的质量相等,
所以原来 甲、乙的质量相等,即
切割前乙对地面的压力,受力面积为S乙 ,
将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的体积,并将甲切去的一半叠放在乙剩余部分的上方,
此时乙对地面压力为;
受力面积为,由表中数据可知,乙的压强的变化量是250Pa,
由压强的公式可得乙压强的变化量为;
则原来乙的底面积为,
正方体乙的边长为。
答:正方体乙的边长为20cm。
16.(2023七下·武义期末)有经验的司机驾驶车辆经过跨江大桥时,会提前打开车窗,以防车辆不慎落水时错失自救良机。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车辆坠入水中较深时,车内人员无法打开车门和降下车窗玻璃逃生,可选用安全锤等尖锐物体砸碎窗玻璃,让水快速进入车内,待水较多时就容易推开车门或爬出车窗逃生。
请解释门窗紧闭的车辆坠入较深水中,车内人员逃生时所遇上述现象的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的理由。
【答案】①车辆坠入水中越深,水的压强越大,水对车门和车窗产生较大的压力,车内人员无法将车门推开;
②水对车窗玻璃的压力越大,玻璃对窗框的压力就越大,玻璃与窗框之间的摩擦力也就越大,越不易降下车窗玻璃。
③用安全锤或其他尖锐物品砸玻璃时,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对玻璃的压强,容易砸碎玻璃;
④较多的水进入车内,使得车门内外受到水的压力大小相接近,当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时,二者平衡,相当于不受力,人容易推开车门而逃生。
【解析】 上述现象的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的理由 可从以下角度回答:1.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2.固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3.平衡力的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