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烛 》任务式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红烛 》任务式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知识卡片
新月派
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成立于1923 年,活跃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
音乐美,表现为诗歌的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每节诗的行数相同,每行诗的字数基本相等。
背景链接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然而,寂寞的异国生活加上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创作了大量爱国诗篇。
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郭沫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版。
身处异乡却心系祖国
  1922年,闻一多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的行囊里装的还就是薄薄的一本杜甫诗集。美国的发达他看在眼里,中国的贫穷和战乱他刻在心里。在家书中,他说:“一个有思想的中国青年,留居美国的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在美国,有的中国同学去理发,却因为就是有色人种,门都没进去,告到法院虽然胜诉,可就是店老板还就是要求中国学生只能偷偷地来理发。毕业典礼上,惯例就是男女生成对上前接受毕业文凭,但六个中国男生只能自己结成三对走向讲台,因为没有美国女生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每每耳闻目睹这些事,闻一多都会痛苦地折断手中的笔。
  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知道,很多不堪卒读的话语,然后都可以用来形容祖国的苦难,但他写下的诗句却就是“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有人说:“国家就是腐败的,到处丑恶,不值得爱。”闻一多痛心地反驳道:“不对,只要就是你的祖国,再丑、再恶,也要爱他。”他常把自己的诗寄给国内的朋友们,也常常提醒道:“不要误会我想的就是狭义的家,我所想的就是中国的山川,中国的草木,中国的鸟兽,中国的屋宇,中国的人”。
朗读指导
红烛啊!
语调深沉,饱满,上扬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断在“要”字后面,“烧”与“光”为重音
既制了,便烧着!
坚定而有力,“烧”字重音
烧沸/世人的血
“血”字拉长音
不误,不误!
两个相同的句式读出区别,后一个要更强调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正是”后断开,重音强调
烧吧!烧吧!
渐高,第二个“烧”字加强重读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读出决绝果敢的语气
文章的层次
分析作者对在每一对节红烛的情感:
对红烛的赞颂
第一节
对红烛的困惑
第二节
对红烛的了悟
第三节
对红烛的激励
第四节
对红烛的感伤
第五节
对红烛的彻悟
第六节
对红烛的慰藉
第七节
对红烛的认同
第八节
对红烛的肯定和期望
第九节
:红色的蜡烛。
这是一首咏物诗。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诗人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
任务二
文艺评论中总能看到一个术语,叫“意象解构”,它指
的是诗人经常将一个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来
表情达意。如“丁香”在戴望舒的笔下,就被分解成“丁香一
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颜色、味道、
气质三个部分。
请大家找出“红烛”这个意象在闻一多的诗中主要被解构
成了哪几个部分,不同的部分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意 象
“ 蜡 炬 ” 与 “ 红 烛 ”
问题:
你学过哪些跟蜡烛相关的诗句?表现了什么情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
《无题》中,蜡烛是“为爱所苦,相思成灾”的写照。
闻一多笔下的”蜡烛“是否会成为新的意象,它又象征着什么呢?
诗歌鉴赏
“红烛”这个意象在闻一多的诗中主要被解构成了哪几个部分?分别象征了什么?
红烛的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
红烛的“色”
明确将红烛的红,类比为红心的红。
红心的红:赤诚、热烈、忠诚;
根据作者的类比,同理推之
红烛的红色也是代表赤诚、热烈、忠诚。
思考:蜡烛有白蜡、红蜡,闻一多为什么选择写“红色”的蜡烛,红色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1.红烛的“光”象征什么?
“光”象征着红烛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
2.“不误,不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业什么思想感情?
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对先前的认识进行了彻底的自我否定。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燃烧自我,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段解:第2、3节,是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红烛的“泪”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侵”
象征邪恶的行径,残风象征邪恶的势力。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
“着急”
刻画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无私奉献为的高尚灵魂。
红烛的“灰”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段解:第7节,诗人劝勉红烛,也托物言志,表达自己已抱定献身祖国的心愿。
“红烛”的“灰”象征着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自我牺牲后还能培育出花果的脂膏。诗人勉励红烛流泪,并培出花儿,结成果子,实际是勉励自己为争取人民的幸福快乐无私奉献。
1.红烛的“灰”象征什么?
泪、灰


红色象征:红心、赤诚、
热烈、忠诚。
光象征牺牲自我、
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
流泪、成灰象征献身祖国、勇于牺牲。
象征手法
比较阅读
红 光 泪 灰 总结
蜡烛
红烛
因理想受阻而产生的焦虑之情
炽热、赤诚
希望照亮国家、拯救世人
为拯救世人主动牺牲后还能培育花果的脂膏
为拯救世人主动自我牺牲的理想人格的化身
因难以承受相思之苦而悲伤难耐的忠贞
因难以承受相思之苦而逐渐残损的躯体
悲伤之情
①结构上,“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领导全篇,与结尾所引“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形成呼应。
③情感上,表达的是作者对理想信念无比忠贞的坚守和歌颂。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②内容上,该句点出了蜡烛甘愿自我牺牲直至生命终止的高尚品格。“蜡炬成灰”一句表达了彼此忠贞不渝、山势海盟,是坚贞爱情的写照。由于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心志不同,闻一多赋予了新的思想情感,即托红烛言牺牲自我的高尚品格。
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历史使命感?
梦、血、灵魂、监狱又指什么?
解读光亮 体会深情
世人被困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思想监狱。
→把世人从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灵魂、监狱
没有血性,麻木不仁。→让世人热血沸腾
世人的血
众人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在梦中。→让世人觉醒
世人的梦
解读光亮 体会深情
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历史使命感??
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毒害,在睡梦中尚未觉醒。诗人要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沉睡的中国人,使民众觉悟、奋起,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获得解放。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段解:卒章显志,揭示红烛不屈的奉献精神,也表明诗人的人生宗旨。
2.如何理解“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因为要“创造光明”,所以红烛灰心流泪”。这种因果关系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但这是社会使然,表现出诗人既看清现实,又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3.如何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卒章显志,道出了红烛闪光的品格的精髓之所在—默默无闻地烧,明知最终会化为灰烬,却矢志不移、忠贞不贰,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需要高尚的品格,只要能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可忽略不计。
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诗歌的每一节均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采用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形成了浓郁的抒情氛围,继之以自问、自悟、自励、自答、自勉,一步步展示执着追求的心迹,增强诗歌语言的感染力。
象征的表现手法。用“红烛”来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和奉献精神,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祖国的伟大抱负
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红烛当人来写,写他的身躯、写他的灵魂、写他的眼泪等。以“风”比喻恶势力,以“监狱”比喻禁锢人的封建制度等。比喻、拟人的灵活运用将红烛的形象刻画得更形象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
01
02
03
诗人在诗中是如何言志的
小组探讨,赏析诗歌
总给全文
诗人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红烛的形象就成为一种精神品质的理想化身,具有象征意义,成了诗人抒情的依托。
赞扬了红烛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精神,也勉励自己要有红烛一样的为国家献出一切的无私奉献精神。
朱自清评价闻一多:“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
学了这首诗歌,请你结合初中学过的《最后一次的演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和闻一多的事迹,给闻一多先生写几句诗来表达对先生的纪念和崇敬。
作业布置
敬闻一多先生
在那混沌未开的暗夜中,
您似红烛闪耀于汹涌浪丛。
《最后一次演讲》,声若洪钟,
把黑暗的虚伪一一揭捅。
正义的言辞似利剑猛冲,
戳破了魑魅魍魉的迷梦。
您以无畏勇气,直面刀丛,
让真理的光芒炽热喷涌。
在求知探索的迢迢长途中,
您如行者坚毅,脚步匆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事迹传颂,
“做”是实干,“说”是浩气盈胸。
钻研学问,您似虔诚的僧众,
文化的宝藏,您奋力挖穷。
先生啊,您的精神千秋永耸,
激励我们于正道,阔步奔雄。
你是黑夜中燃烧的红烛,
以笔为戈,在《最后一次的演讲》里,
怒斥鬼魅,声震山河,
是热血的喷薄。
你是行动的巨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钻研典籍,探寻文化星火,
用生命践行“说和做”的巍峨,
先生啊,你是永不熄灭的光,
照亮后人追寻真理的跋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