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课件(共22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课件(共22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本课件与《状元大课堂》内容完全匹配
人物简介
南仁东(1945—2017),吉林辽源人,满族,天文学家。曾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FAST被誉为“世界天文领域里程碑式工程”。2017年被追授“时代楷模”称号,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因其毕生奉献精神,被誉为“天眼之父”,逝世后享国葬级哀荣,骨灰安葬于FAST工程现场。
背景链接
本文由作者根据自己的《中国天眼:南仁东传》(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版)相关章节改写。该书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南仁东“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一生。南仁东经过22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中国天眼”,使中国在该领域跻身国际领先水平。该书讲述了南仁东少年努力读书、青年刻苦钻研的感人故事,尤为全面地呈现了他勇于为祖国的科学创新担当重任,乃至奋斗到生命尽头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高尚情操与优秀品格。
字词清单
剔 潜质 尴尬 反驳
筛选 湍急 篝火 大窝凼
旗帜 目睹 瞠目结舌 热泪盈眶

qián
gān gà

shāi
tuān
gōu
dàng
zhì

chēng
kuàng
严丝合缝
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
归结到根本上。
一览无余
激动的泪水充满眼眶。形容心情非常激动。
奋发图强
指缝隙密合,也用来形容言行周密,没有一点儿漏洞。
瞠目结舌
振作精神,努力自强。
自力更生
热泪盈眶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词语集注
归根结底
形容视野开阔,一切景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其性格特点。找出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概括各个时间段的典型事件,说说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南仁东具有怎样的品格。
整体感知
时间 典型事件 品格
少年时
中学时
毕业后
到龙首山上看星星,问老师关于星星的问题
老师和他畅谈未来和理想;因成绩优异,考入清华大学
胸怀大志、勤奋努力
在无线电厂做技术活儿,得到成长;参与新产品研发,取得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一丝不苟、
永不服输
求知欲强
时间 典型事件 品格
1993年
1994年
2006年
2011年
2015年
2016年
参加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提出“把大望远镜建到中国来”的建议并得到支持
开始主持大射电望远镜的选址工作,历经了十余年时间
艰苦奋斗,脚踏实地
国际项目落选,决定由中国独立建造一台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
独立自主,奋发图强
我国独立自主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在贵州平塘大窝凼开工,担任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的南仁东抱病坚持带领众人争分夺秒工作
干劲十足,鞠躬尽瘁
南仁东目睹馈源舱升空的全过程,再次病倒
永不言弃,持之以恒
“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前一天,南仁东前往观看,在夕阳下泪流满面
热爱科学,坚守理想
充满激情,自信昂扬
品味语言
文中多次引用了南仁东的话,用“ ”画出让你受到触动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力量。
2.“这是个必须抓住的机会。”“要争取把这个大望远镜建到中国来。”
侧面体现了南仁东敏锐的科研洞察力,他深知这样的项目对中国天文学发展的重要性,便积极主动争取机会,这展现出他的远见卓识和爱国情怀。
1.“怎么不可能!半导体收音机,我们不是也干下来了吗?”
生动地展现出南仁东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怎么不可能”体现出他坚定的信念和积极探索的勇气。
3.有人说:“南仁东疯了!”
“你们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怎么能造大射电望镜?”有外国专家这样质疑。
“正因为落后,才要奋起。”南仁东说。
面对他人的不理解和质疑,南仁东的信念依旧坚定,体现了他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积极态度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及他的爱国情怀。
4.这一天,南仁东把团队集合起来,对大家说:“我们只是刚刚出发,但是,我们正向宇宙的深处进军。”
南仁东对团队所说的话直接展现了他的思想境界,表现了他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对科学事业的责任感。
5.这时,南仁东又病倒了,再次被送回北京救治。临走前,他对学生说:“我们没有退路,我们一定要冲出去!”
这是南仁东在再次病倒之后对学生说的话,表现了他坚定的决心和使命感,也是他对科学事业高度负责的体现。
6.“让我自己过去看。”
表现出“中国天眼”在南仁东心里的分量,体现了南仁东对祖国天文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担当。
感受画面
文中除了对南仁东的语言描写,还通过环境、场面描写,展现出众多生动的画面,这些画面共同勾勒出人物立体丰盈的形象。请找出相关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1.贵州的清晨和黄昏,寒冬和酷暑,烈日和细雨,见证了南仁东不肯放弃的脚步。到处都是高差巨大的山体,典型的熔岩地貌,弯弯曲曲的石阶。河谷幽深,湍急的河水在两山之间的绳索桥下咆哮。
环境描写。生动勾勒出南仁东在选址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不同的环境,体现了他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都始终坚持、永不言弃、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2.“那些日子,南老师的头发,每一根头发都是竖着的。”他的学生说。
特写镜头,肖像描写,通过学生的语言侧面表现南仁东一心扑在事业上的敬业精神。
3.南仁东目睹了馈源舱升空的全过程。当他举起右手遮在安全帽前,仿佛是在向银光闪闪的馈源舱敬礼。阳光照在他仰起的脸上,他那从青年时就蓄起的胡子已经花白了,而耗费了他无数心血的观天巨眼也终于快要“开眼”了。
这段话详细描写南仁东看馈源舱升空过程的场景,表现了他对“天眼”即将建成的喜悦和激动。胡子颜色变化这一细节,写出了南仁东对“天眼”倾注的时间之长、心血之多。
4.多么壮观啊,“中国天眼”!火红的夕阳在巨大的球冠反射面上反射出万道金光,绚丽无比。
环境描写。写出了日落时“中国天眼”美丽壮观的景象,为后文的叙写营造了一种壮美、浪漫的氛围。“万道金光”不仅象征着射电望远镜建成的重大意义,更象征着南仁东为祖国所作的卓越贡献。
说说南仁东的选择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
从小要有远大的志向,有志向才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要把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并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梦想。
联系实际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的一生,展现了他凭借着高超的学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带领中国科学工作者建成“中国天眼”的经过,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以南仁东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主旨归纳
大国重器
拓展延伸
国之重器支撑起了大国底气,彰显了中国实力,挺起了民族脊梁。
◎“中国天眼”
“天眼”四大绝技
大口径,看得远。理论上说可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接近于宇宙边缘。
灵活自如的巨眼。“天眼”眼球直径500米,接受光线的眼珠直径300米,可灵活汇聚电磁波、观测深空。
毫米精度。500米口径的天线精度是3毫米,每一块小面板的制造精度是1.5毫米。
深空猎手。“天眼”能够冲出银河系寻找新星,特别是快速旋转、密度板高的脉冲星。
课后作业
南仁东以超越常人的勇气与执着,在当代续写着探索宇宙的壮丽篇章。在那漫长的 24 载,8000 多个日夜,他心无旁骛,只为在崇山峻岭间,为祖国打造出“中国天眼”。他的故事,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学校阅读写作兴趣组的同学正在进行“向课本人物致敬”的活动,请你为南仁东拟写一则颁奖辞。
1.点明人物的事迹。指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
2.彰显人物的精神。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辞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颁奖辞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坚强的意志、崇高的思想品质等。
3.言简意赅,自然流畅。颁奖辞一般很简短。这就要求语言高度浓缩,言简意赅。这样的语言往往字字珠玑、意蕴丰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还要自然流畅,音韵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
4.综合表达。颁奖辞在表达方式上,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
写作策略
写作实践
南仁东,一位把一生献给天文事业的科学家。从选址到建设,他亲力亲为,攻克无数难关。“中国天眼” 是他的心血结晶,更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奉献。他以科学家的担当和情怀,为我国天文事业立下不朽功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