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毛泽东
题解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词牌名
题目
导入
诗歌分界线
古体诗
近体诗



诗经体
楚辞体
乐府体
绝句
律诗
白话写诗;不受格律束缚;
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五四
古典诗歌
现代新诗
唐代
诗经
楚辞
古乐府
唐诗
元曲
现代新诗
宋词
文化常识 :
1、别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2、词牌: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特殊体裁,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每一首词都有词牌,不同词牌规定着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3、标题: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 长沙》,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4、词的分类:
①字数: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②片段:
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上阕下阕;
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5、词从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
背景介绍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诗人·领袖》 任先青
(原题为《诗人毛泽东》)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梳理内容
这首词上下两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尝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
上片
深秋时节,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向北奔腾不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乘风破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健的苍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欢快的鱼儿畅快地游着。宇宙万物都在这深秋里生气勃勃地舒展。广阔无垠的大地啊,谁才是主宰你盛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梳理内容
这首词上下两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下片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 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当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正盛,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经常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任务一
品秋景之意象和意境
品读上阕:品味语言 分析意象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作者站在橘子洲头,他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山、林、江、舸、鹰、鱼
品读上阕:品味语言 分析意象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聚焦炼字,品味语言之妙
词句 精彩用词 表达效果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遍
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的重叠之态
遍——红之广,写出了树林红得彻底
层、染
漫、透
百、争


层——写出了林之密
染——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
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
透——写出了江水的碧绿清澈之状
百——形容船只之多
争——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有力的飞翔身姿
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的游动神态
上阕中,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数量:(万、百)
范围:(遍、漫)
色彩:(红、碧)
力度:(争、击、竞)
程度:(尽染、碧透)
技法攻略一
品味关键词(炼字)“3步骤”
步骤一:析本义。指出字面义,主要是解释句中词义,相当于翻译。
步骤二:描情景。把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步骤三:说效果。
1.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突出景物描写特点方面的作用。
2.从“造境”角度。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
3.从“写人”角度。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4.从“抒情”角度。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从“艺术”角度。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
意象
在诗歌创作中,许多“景物”“物象”都融进了作者的主观意念或情感内容,是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体,人们称之为“意象”。
以境悟情:意境与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清代诗论家叶燮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词人在上片给我们描述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们可以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感受?
词人通过选取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意境)的湘江秋景图,表达了词人开阔达观和豪情满怀的心境。
以壮景抒豪情
常见意境的词语
(1)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2)细腻:空寂、缠绵、静谧、幽静、恬静、婉转、朦胧、明净、优美……
(3)繁复:绚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瑰丽……
(4)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答题时两个形容词组合:雄浑壮丽、高远辽阔、雄健高昂;清新明丽(明快)、明净绚丽、繁华热闹、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清幽静谧、幽清明净;悲壮苍凉、肃杀荒寒、孤寂冷清、萧瑟悲凉;朦胧渺茫……
技法攻略二
意象意境类常见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写到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题步骤
①罗列诗中的意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①绘景——②析境——③悟情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
营造了……的氛围/特点(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表达了……的感情(结合诗人的经历和心志)。
绘景——析境——悟情
任务二
品秋景之写景角度与手法
思考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由远到近;由高到低
静景
动景
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比鲜明
写景角度与手法
任务三
品人物之人物形象与情感
词的下片描绘了一群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词句 人物形象特征 情感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热情奔放、强劲有力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势
蔑视军阀,敢于斗争
不畏艰辛,激流勇进
救国救民的壮志豪情
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决心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①塑造了一个关心国家命运(从指点江山中看出),以天下为己任,努力改变旧中国(从激扬文字中看出),蔑视官僚军阀(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革命青年形象。
②分析参考上面括号里的文字部分
③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主旨归纳
本词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热情及其渴望改造旧中国的雄心壮志。全诗描绘了长沙生机勃勃的秋景,回忆了诗人青年时代充满热情的革命斗争生活,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及其想要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也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 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kǒng zǒng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填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地翻阅、欣赏至少在2000首以上。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泱泱诗国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毛泽东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会这样评价:“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采桑子 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 娄山关》
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太行春感① 朱德
远望春光镇日阴②,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③。
百战新师惊贼胆④,三年苦斗献吾身⑤。
从来燕赵多豪杰⑥,驱逐倭儿共一樽⑦。
①太行;即太行山,位于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东北西南走向,北起拒马河谷,南至晋豫边境黄河沿岸,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达2000米。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在太行山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②镇日:整天。这里指经常。③北伐:指宋朝爱国名将岳飞北伐抗击金兵入侵。④百战新师: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⑤三年:指抗战三年来。该诗写于1939年春。三年,应指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东渡黄河,进入抗日前线起,即1936年初到1939年春,恰好三年。⑥燕赵:指中国古代的燕国、赵国,因位于中国现在的山西省、河北省北部一带,故后泛指中国北方。这里指以太行山根据地为中心的华北地区。
“青春正激扬”诗歌创作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你准备如何来批注你的青春?请尝试写作诗歌,古体近体皆可。
当堂背诵
独_____湘_____橘_____看_____层_____漫_____百_____鹰_____鱼_____万_____怅_____问_____谁_____
携_____忆_____恰_____风_____书_____挥_____指_____激_____粪_____曾_____到_____浪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