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期末综合测试卷(六)(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是常用的温度单位,读作( )。A.摄氏度 B.度 C.华氏度2.一天内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A.10~11时 B.11~12时 C.14~15时3.小科同学观察到红旗飘向南面,那么此时风向标的箭头应该指向( )。A.东方 B.南方 C.北方4.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阴的是( )。A.- B. C.5.( )是指一个地方在短时间里的大气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A.天气 B.气温 C.气候6.某地一天内断断续续下了三场雨,当天降水量的测算方式是( )。A.以最大的那场雨来测算B.以三场雨的平均数来测算C.以24小时内的降水总量来测算7.浙江省的气候特征是( )。A.四季分明 B.四季如春 C.雨季和旱季分明8.降水的形式很多,以下属于降水形式的是( )。A.结冰 B.下雪 C.刮风9.如右图,像羽毛、钩子的云很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晴天 B.下雨 C.台风10.下列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湿布擦黑板,黑板变干了 B.洗过的手变干了C.冰熔化成水11.冬天,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水管经常会爆裂。这是因为( )。A.水管老化 B.水管受冷体积变小 C.管内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12.下列实验行为,正确的是( )。A.测量水温时将温度计拿出水面再读数B.使用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火焰C.通常用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焰心给物体加热13.要使糖块溶解得快,方法( )最好。14.做“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一小份食盐和一小份小苏打质量相同B.一份快溶解完时就可以加入下一份食盐和小苏打C.一杯水多,一杯水少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水有固定的形状,水蒸气没有固定的形状B.水、水蒸气和冰都有一定的体积C.水、水蒸气和冰尽管形态不同,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16.做实验时,万一有酒精洒出并且燃烧,我们应该采用( )的方法灭火。A.浇水 B.把湿抹布盖上去 C.用书本扇风17.如图所示的场景中,小明判断汽车在运动,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A.和大树相比,汽车的位置移动了B.和地面相比,汽车的位置移动了C.和乘客相比,汽车的位置没有移动18.如图所示,当下雨天汽车雨刮器工作时,它的运动路线是( )。A. B. C.19.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以下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其他两种不同的是( )。20.两人同时出发,运动相同时间,运动距离长的,说明运动得( )。A.快 B.慢 C.无法比较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雾霾天适宜在室外进行体育锻炼活动。 ( )2.制作简易雨量器要选择透明的杯子,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外部的底面对齐。 ( )3.校园气象站一般都会放置百叶箱,百叶箱里的环境相当于树荫下。( )4.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可以在壶嘴附近看到有白色的水蒸气冒出来。( )5.溶解的速度与物质的颗粒大小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颗粒大的溶解得慢。( )6.如果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2℃,放在里面的水就会有一部分结冰。( )7.行驶中的汽车,车身是平动的,车轮是滚动的。 ( )8.我们可以用“画点做标记”的方法来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 ( )9.在相同距离内,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快慢。( )10.将斜面高的一端垫高,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会变快。 ( )三、连线题(共8分)把下面的物体运动与其对应的运动方式用线连一连。小孩滑滑梯 振动电风扇扇叶的运动 滑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 转动荡秋千 摆动四、实验探究题(共42分)1.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气,请你结合“天气”单元的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写出右图中的气温计显示的温度: 。(2)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 )。A.毫米 B.厘米 C.毫升(3)风每秒行进的距离称为( )。A.风向 B.风量 C.风速(4)下列透明杯子中,适合用来做雨量器的是( )。(5)“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是一句气象谚语,主要描述的是( )A.风和雨的关系 B.雨和云的关系 C.风和云的关系2.小科同学在“水”单元的学习中开展了许多有关水的研究。(16分)(1)小科收集了水、沙、食盐、小苏打和食用油,在这些实验材料中,属于液体的是 。(2)他把食用油和水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发现食用油都浮到了水面上,说明食用油 (填“能”或“不能”)溶解在水中。(3)他把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水并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用滤纸过滤混合物,过滤后,( )留在溶液中。A.沙 B.食盐 C.食盐和沙都不会(4)下列有关水的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水结成冰 B.冰化成水 C.水蒸气变成水(5)如右图,在两杯同样多的50℃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再同时搅拌直至不能溶解。这个实验研究的是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 )A.溶解快慢与搅拌是否有关B.溶解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C.溶解能力是否相同(6)小科准备了食盐和小苏打各若干份,每一份都是2克,他猜想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如果实验结果和他的猜想一致,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食盐溶解的份数多B.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多C.它们溶解的份数一样多(7)在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时,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B.两杯水同样多C.一杯加热水,一杯加冷水(8)小科在“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中,发现充分搅拌后还有食盐没有溶解,他应该( )。A.再加水直到食盐都溶解 B.再加食盐,用力搅拌C.停止实验,统计溶解的食盐克数3.“胜利”科学小组的同学们在设计和搭建一座“过山车”轨道模型。下面是他们在设计和搭建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16分)(1)同学们用科学材料来设计和搭建一座自己的“过山车”,正确的步骤是( )。A.明确问题一—设计方案一—动手制作一—改进完善B.明确问题——设计方案——改进完善——动手制作C.明确问题——动手制作——设计方案——改进完善(2)在设计“过山车”轨道时,下列同学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A.小强:当“过山车”上下层的设计路线重叠时,下层的路线可以用虚线表示B.小红:“过山车”轨道路线只有曲线,没有直线C.小明:为增加刺激感,“过山车”轨道路线应该有断口,让过山车飞出轨道(3)在搭建“过山车”的过程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不按照设计图,随意拼搭B.在拼搭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微调C.必须从“过山车”的中间部分开始拼搭(4)等过山车做好后,同学们要测量“过山车”的轨道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下工具中比较适合用来测量的是( )。A.钢尺 B.棉线 C.棉线和软尺(5)如图所示,同学们利用方向盘描述位置。“★”表示过山车的起点,下列描述位置正确的是( )。A.小明位于“过山车起点”西北方向230米B.“过山车起点”位于小明西北方向230米C.“过山车起点”位于小明西北方向200米(6)同学们用秒表分别测量了大小相同的塑料球和小钢球在“过山车”轨道上运行全程所用的时间,如下表所示。小球名称 在“过山车”轨道上运行全程所用的时间(秒)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选择的数据塑料球 16 17 16 16小钢球 15 15 14 ▲①每次测量都进行三次的主要原因是( )。A.让大家都有计时的机会B.训练后熟练使用秒表C.重复实验,让实验结果更加准确②表格中的“▲”处选择填写数据 较为合理。③通过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三年级(上)科学单元自主检测卷(期末综合测试六)一、1.A解析:℃读作摄氏度。2. C解析:一天内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3.C解析:红旗飘向南面,风向为北风,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4.C解析:A选项的天气符号是晴天,B选项的天气符号是多云,C选项的天气符号是阴天。5.A解析: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气候是指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6. C解析: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一定面积地面上的水层深度。7. A8. B解析: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9. B解析:像羽毛、钩子的云预示着未来天气可能转阴雨。10. C解析:冰熔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11. C解析: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水管会被胀裂。12. B解析:测量水温时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水面再读数;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13. B解析:加热、搅拌、减小颗粒物的大小都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14. A解析:实验中,两杯水的量要相同,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再加入下一份。15. C解析: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蒸气没有一定的体积。16. B17. C解析:以乘客为参照物,汽车的位置没有移动,是静止的。18. B19. B解析:A、C选项物体的运动形式都是转动,B选项钢尺的运动形式是振动。20. A二、1.×解析:雾霾天不适宜在户外活动。2.×解析:制作简易雨量器时,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底面对齐。3. 4.×解析: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水烧开时,壶嘴附近的“白气”是小水滴。5. 6.×解析:水在0℃以下的环境中会结冰。7. 8. 9. 10. 三、四、1.(1)—15 ℃ (2)A (3)C (4)B (5)B 2.(1)水、食用油 (2)不能 (3)B (4)B(5)C (6)A (7)A (8)C 3.(1)A (2)A (3)B (4)C (5)B (6)①C ②15③小球的质量越大,在“过山车”上运动的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