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色的鱼钩 课件(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金色的鱼钩 课件(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这小鱼钩怎么会出现在博物馆里?
15 金色的鱼钩
第一课时
红军长征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于1934年10月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横跨了中国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积雪,最后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主力的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语文百宝箱
长征有多艰难呢?出发时约8.6万人,到达陕北剩下7000多人;平均每走300米,就一人牺牲;平均12人中,只有1人成功到达陕北。经历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险阻。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曾经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亦称“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山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草地的环境极为恶劣、凶险。本文讲的就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写作背景
松潘草原(若尔盖湿地)位于阿坝北部,约1.52万平方公里,海拔3500米以上,降水丰富,形成大片泥潭沼泽地(沼泽地占到30%左右),泥炭层有2、3米厚,最厚处达10米,水寒刺骨,年气温均在零度以下,暴风雪来去无常。沼泽地人一陷进去,很不容易脱身。高原低温,经常下雨,缺少御寒衣物,加上沼泽地可能有各种病菌和毒气体,导致过草地异常艰难。
杨旭,江苏无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业作家,共产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
《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用较快的语速自主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青稞
威胁
搪瓷
鱼饵
收敛
搀扶
抽噎
瞻仰
奄奄一息









我 会 读

xié
tánɡ
ěr
liǎn
chān

zhān
yǎn

事情发展顺序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顺序,概括主要内容。
老班长让三个病号吃鱼,自己吃鱼骨头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1935年秋天
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
炊事班长(主要人物)、三个病号
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病号
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自己却挨饿
老班长牺牲,三个病号走出草地,怀念老班长
用较快的语速自主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哪些内容。按照故事的发展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
理清文章层次。
简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简单传神地刻画老班长的外貌。
接受任务(1):
介绍班长(2):
弯针钓鱼,自己不吃。
护送病号(3-5):
试图掩饰,说服“我”隐瞒。
发现真相(6-19):
命令“我们”喝下鱼汤。
老班长倒下,“我”收藏鱼钩。
含泪喝汤(20-23):
壮烈牺牲、珍藏鱼钩(24-34):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15 金色的鱼钩
第二课时
(1)老班长的任务是什么?
(2)画出文中对老班长外貌、神态描写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主要人物
饱经风霜
故事中战士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多选)
A 严寒 B 肠胃病
C 缺乏食物 D 无边无涯的草地
老班长如何照顾我们的?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分男女生读:
没有吃的,忧虑。
发现了鱼,开心。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老班长还具体做了什么?让我们来进入文本仔细阅读。
1. 找出“我”与老班长两次对话的文段,小组内反复朗读体会,说一说:你觉得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同时找出文中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刻画有何作用?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动作描写:老班长的舍己为人
面对我的追问,老班长有何举动?
比喻和夸张:表现了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现出“我”看到这一幕的震惊和对老班长的心疼以及敬重,“我”内心也十分难受。
话语掩饰:老班长的舍己为人
面对“我”的不肯相信,老班长接下来又是如何处理的?找一找相关内容继续阅读。
“我”的内心活动呢?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啊!”
“不行,太少了。”他轻轻的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颗一颗的摸……”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五论多么艰苦,都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在这草地,无边无涯,每隔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啊!”
“不行,太少了。”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颗一颗的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撑不住的。”
语重心长地劝说:老班长在特别艰难的恶劣环境中十分辛苦,但依然尽职尽责。
对于老班长的劝说,我能听进去并做到不说出来吗?
老班长的话较之前有何变化?这段话中引用指导员的话有何作用?“我”的心理有何变化?
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liǎn)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的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好像塞了块铅似的,沉重极了。
老班长的话和“我”的心理活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班长严厉地教育“我”。
“我”第一次的泪水中饱含这“我”对老班长的敬意。“我”第二次泪水中包含着“我”复杂的内心情感,有无奈,有不忍,有沉重,但更多的是感动。
资料显示:这次红四方面军过草地,是第三次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张国焘闹分裂,反对中央北上的决定,回过头来二过草地。第三次过草地时,虽然有了经验,加上红一方面军过草地,几万人马同走一条路,前头部队早就采摘了野菜、挖了草根,所以红四方面再过草地时,虽然筹集了青稞炒面,但严重不足,到处挖野菜、野草,甚至草根,到了最后,连草根都没有了,皮带、枪带、皮鞋、皮包、马鞍等皮革制品,也煮着吃了。
(1)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怎么样了?
在一个水塘旁边昏迷不醒了。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yǎn)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着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了。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的……”
思考:老班长奄奄一息为什么不喝鱼汤呢?
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想到的还是三个小战士。
老班长在生命垂危之时,还想着别人,心系他人,心系革命。
老班长至死不忘肩负的任务,表现了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此时“我”的内心呢?
从文中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可以看出老班长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赤胆忠心、舍己为人、牢记使命、尽职尽责、忠于革命、吃苦耐劳、鞠躬尽瘁……
刚刚深入课文,我们发现课文不仅写了老班长的一言一行,还刻画了“我”的心理活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烘托出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互相交流:
1.为什么说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我”小心保存鱼钩的举动和想法表达了什么?
“我”有何举动和内心活动?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dōu)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你说,这鱼钩不就是班长生命的象征吗?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平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红军队伍里,饿死炊事员、炊事班长是常事。红一方面军三军团的一个连队,九位炊事员组成的炊事班,相继牺牲在长征路上,仅过草地九牺牲了五人,都倒在了锅灶前,还记得《丰碑》里的军需处长的故事吗?
互相交流:
1.为什么说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我”小心保存鱼钩的举动和想法表达了什么?
想一想
1.闪烁着的是老班长身上“舍己为人,忠于革命,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伟大精神的光芒。用金色的光芒象征老班长的精神光辉。
2.表达了“我”要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表达了“我”希望子孙后代能牢记革命前辈的感人故事,铭记革命前辈的崇高品质。
这句话表面是在写鱼钩,实际上是写老班长,他亲手做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放光芒!
远远望去,草地似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不见山丘树木,没有村寨道路,一眼望不到边。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直至被完全吞没。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变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所以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没有在战场上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
丰碑(又名《军需处长》)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样子十分可怕。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楞住了,久久的站在雪地里。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地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人冻死了。”
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神态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越发憔悴、尽职尽责的老班长
从老班长外貌、神态的描写,可以看出什么?
金色的鱼钩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进入草地,照顾病号
艰难前进:弯钩钓鱼,自己不吃
(护送病号)
壮烈牺牲:鼓励病号,牺牲自己
永远怀念:保存鱼钩,后代瞻仰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是上级
指老班长负责领导三个
病号走出草地。
是保姆
指三个小战士既年轻又是
病号,对他们照顾要细心周到
是勤务员
指照顾病号要全心全意


老班长肩负重任,充满忧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