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践行平等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践行平等 教案

资源简介

《践行平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在承接“珍视自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平等的内涵和价值,学会在生活中践行平等原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内容的深入解读和实践指导,引导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人,积极维护平等的社会秩序。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平等的地位,识记平等的三种表现及意义,掌握践行平等的基本方法。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识别生活中不平等现象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抵制不平等行为。
3.使学生深刻认同平等是人类崇高理想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增强平等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践行平等原则。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等的表现,践行平等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也是平等的体现;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反对特权、抵制隐蔽的不平等现象。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图片对比导入

思考:从“跪着朝拜”到同票同权,社会一直在追求什么?
教师小结:从俯首称臣的等级悬殊到举手表决的权利均等,这是社会对平等的向往。而将这份向往转化为行动,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践行平等。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跪着朝拜”体现的等级差异与“人大代表同票同权”展现的平等,形成强烈视觉和认知冲击,引发学生思考两者背后的核心差异,自然引出“平等”这一主题,激发探究兴趣,为后续学习“践行平等”奠定认知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活动设计:故事我分享】
思考:查找与平等相关的故事,并谈谈你的启发
教师总结: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马丁·路德·金为种族平等奋斗、新中国男女平等实践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地位等故事,从历史、现实和价值层面多维度呈现平等的重要性。既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感受平等的意义,又引导其从不同视角归纳平等作为社会价值追求和重要理念的地位,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概括的过渡,深化对平等地位的理解。
知识小课堂: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2.活动设计:平等面面观】
呈现几幅漫画:

思考:根据上述图片谈谈什么是平等?
教师总结: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同工同酬、城乡同票同权等四幅体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图片,将抽象的平等概念具象化。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场景和社会现象中归纳平等的内涵,让学生直观理解“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是平等的重要表现,帮助其建立对平等的感性认知,为后续深入理解平等内涵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从现象提炼本质的思维能力。
知识小课堂:
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3.活动设计:分析我能行】
呈现案例:

思考:
(1)张某的行为涉及侵犯农民工什么权利?结合相关法律条例加以说明。
(2)一句歌词最终导致被开除学籍,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人的人格尊严都受到法律平等的保护,不容亵渎和侵犯。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上海大学说唱社团歌词涉及歧视农民工的案例,将抽象的“人格平等”转化为具体情境。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法律知识,明确农民工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理解人格平等的法律依据;第二个问题通过歌词引发的后果,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尊重他人人格平等的危害。从案例分析到结论提炼,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人格平等是平等的核心表现,增强尊重他人人格的意识,实现从法律认知到行为自觉的过渡。
知识小课堂:
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生活中人们虽然有贫富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是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人的人格尊严都受到法律平等保护,不容亵渎和侵犯。
【4.活动设计:探究与分享】
呈现法律条例:

思考:结合上述规定,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
教师总结: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宪法、教育法、刑法中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条款,让学生从不同法律领域直观感受平等在权利享有与义务履行上的明确规定。引导学生结合法律条文分析,将“权利义务平等”从抽象概念落实到具体法律依据中,帮助其理解这是平等的重要表现,增强对平等的法治认知,培养运用法治思维解读平等内涵的能力。
知识小课堂: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5.活动设计:相关链接】
在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不平等”的现象……

思考:结合上述图片,思考这些行为违反了平等的原则吗?
教师总结:这种特定群体享有一定的优先权,获得特别的关照,是为了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平等,并没有违反平等原则和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关爱未成年人、老年人免费乘车等看似“差别对待”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是否违反平等原则。这一设计旨在打破学生对平等的片面认知,帮助其理解“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平等的重要补充——这些行为是基于实际需求的合理倾斜,本质是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实现实质平等。从而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平等的内涵,避免将平等等同于绝对平均,深化对平等本质的理解。
【6.活动设计:意义我梳理】

思考:结合上图,探讨实现平等有何意义。
教师总结:平等有助于人们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等主题图片,让学生理解平等的意义,将抽象的理论概述为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场景,能增加对平等价值观念的认同感,以及深刻理解追求平等的意义。
知识小课堂: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有助于人们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
【7.活动设计:观视频,思启发】

播放视频《我也想有份工作》
思考:(1)“我”也想有份工作表达了残疾人对什么权利的追求?
(2)这些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残疾人同样有对平等就业权和发展权的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我们应该树立平等对待他人的理念,构建包容的发展环境,利用科技消除他们就业的障碍。
设计意图:通过残疾人渴望工作的视频,引导学生体会其对平等就业权的追求。从案例中提炼出践行平等需平等对待他人的结论,让学生直观理解践行平等要落实到尊重和保障他人合法权利上。
知识小课堂: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社会成员,尊重他人人格,不欺生、不凌弱。
【8.活动设计:探究与分享】
呈现张某的案例:

思考:(1)张某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2)生活中还有哪些“隐形的不平等”?遇到时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我们要敢于抵制生活中不平等的行为。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设计意图:通过乙肝病毒携带者被拒录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隐形不平等的存在及危害。结合具体歧视现象,让学生明确面对不平等时应敢于抵制,将践行平等的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认知。
知识小课堂: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平等权利,违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则。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用合法的方式捍卫平等。
【9.活动设计:相关链接】
呈现漫画

思考:上述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探寻答案:社会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都是行使法律规章制度之外的特殊的权力,即特权。
思考:任选一幅漫画,谈谈特权的危害,并思考享有特权的后果。

教师总结:特权行为违背了平等的原则,践踏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特权是平等的大敌,践行平等,我们就要坚决反对特权,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制度之外的特权!
设计意图:通过四幅特权主题漫画,直观呈现特权现象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分析特权的危害及后果,帮助其认识特权对平等的破坏,从而深刻理解践行平等必须坚决反对特权,强化抵制特权的意识。
知识小课堂:践行平等就要坚决反对特权。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等等。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任何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0.活动设计:平等我践行】
思考:根据提示,完成上述倡议书。

教师总结:我们要树立平等意识,将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分场景(学校、家庭、社会)的平等倡议书活动,引导学生将践行平等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让学生从自身生活出发,思考如何在不同场景中落实平等原则,强化平等意识,推动其将认知转化为自觉行为,助力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
知识小课堂:践行平等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共同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
(三)随堂练习
1.观察漫画《高人一等》,其揭示的主旨是(  A  )

A.践行平等,反对特权
B.崇尚道德,拒绝冷漠
C.珍视自由,反对约束
D.以礼待人,诚实守信
2.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践行平等,要求我们( D )
①积极履行义务,进而取得法律之外的特权
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③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你认为以下做法中属于践行平等的是( B )
①反对特权
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③不顾一切制止不平等行为
④敢于对不平等的行为说“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4.材料分析题
《中国妇女报》曾在官方微博、微信上发布性别歧视类禁用词,禁用剩女、泼妇、悍妇、怨妇、好男不跟女斗、头发长见识短、母老虎等歧视女性的词语、短语;禁用直男癌、剩男、女里女气等歧视男性的词语。
(1)“性别歧视类禁用词”的发布和倡议有何重要意义?
(2)“性别歧视类禁用词”的发布和倡议启示我们应如何践行平等观念?
答案:(1)有利于创造一个更加文明的话语氛围;有利于倡导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建构一种有效抑制性别歧视的社会舆论氛围;有利于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等等。
(2)①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②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③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等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认识了平等的重要地位,通过案例、法律条文和生活现象,理解了平等既包括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也涵盖不同情况的合理差别对待,以及人格、权利义务的平等。我们还学习了践行平等要平等对待他人、抵制不平等行为、反对特权等。希望大家能将平等意识融入日常,在学校尊重每一位同学,在家庭关爱每一个成员,在社会维护公平正义,让平等之花处处绽放。
(五)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
我是小小观察员
用1天时间观察身边的不平等现象(校园/家庭/社会均可),用手机或笔记本记录1个具体案例,并写出你的改进建议(50字内)。下节课前自愿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