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人大附中分校2026届初三(上)语文大作业(三)
满分:60分时间:70分钟
2025.10
一、基础 运用(共14分)
亲爱的同学,今天,我们将进行一次“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包括
三个专题,请你积极参加,完成每个专题下面的任务。
【专题一】理解自强不息内涵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象传》,原句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甲】
该句从天之道引中开来,推演提出君子立身处世之道,意思是天道运行岁岁年年、昼夜
不歇、刚健有为,君子应效法天道,也要做到自强坚薇、追求进步、永不止息。
。奋斗不止是历代仁人志士倍加推祟的优秀品质。先泰儒家提侣
自强不息精神,其本意是要有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孔子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激励人们珍惜时光、务力进取,还曾评价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指出发奋好学、奋进不止是自己最为得意的品质。
。自古雄才多磨难,回看中华历史,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大禹
治水、卧薪尝胆等耳熟能详的典故,都是古人为自强不息精神写下的最好注解。他们直
面挫折【乙】顶住压力,以愈难愈进、愈险念进的坚定决心,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
胆气魄力战胜磨难。
一。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的民族,也在磨难中形成了忧患意识这一
生存智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提醒着中华民族要时刻心
怀敬畏、心存戒惧。纵览历史朝代更选,只有于安定之中不忘危难,于兴盛之际仍怀忧
虑,保持着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方能激发出未雨绸缪、自强不息的进取心,
推动国家强盛、民族强大。
1.下面对加点词语修改及加点字读音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推崇”应写作“推崇”
B.“耳熟能详”应写作“耳熟能祥”
C.“挫”应读作cuo
D.“选”应读作“dié”
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B.【甲】。”【乙】,
G.【甲】”。【乙】,D.【甲】.”【乙】

3.
根据语境,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句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自强不息是一种面对逆境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②自强不息是一种源于历史忧患意识的图强精神
⑧自强不息是一种努力奋发积极有为的进取精神
A.②①⑧B②⑧①C.⑧②①D:⑧①②
【专题二】讲述自强不息故事
自强不息,是在失败中重振旗鼓,是在眼泪中比放微尖,是在低谷时仰望天空。就
好比①代的②(填人名)一样,【甲】推行的新政被毁,他并没有因此【乙】,依
旧心忧天下苍生,为民请命。被贬期间,他更是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千古名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