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子目一 历史上的疫病(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子目一 历史上的疫病(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 程 目 标
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子目一 历史上的疫病
疫病内涵 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疫病 类型 ①天花:诸多统治者死亡或感染。
②鼠疫:6世纪,地中海沿岸暴发,影响_________帝国统治;14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黑死病)。
③黄热病:影响近代美洲、非洲与欧洲两个世纪。
④斑疹伤寒:20世纪早期,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
⑤20世纪初全球暴发大流感
疫病 影响 ①威胁健康:疫病传染给人类带来病痛折磨,甚至大量死亡。
②经济衰退:导致_________短缺,生产停滞,饥荒严重。
③政局动荡:经济变动、人心恐慌及领袖人物病亡,导致社会混乱。
④客观意义:促进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进步
拜占庭
劳动力
防治 措施 重视____________与疫病防治,建立救治机构:
①古罗马:重视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医院收治患者。
②古代中国: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大灾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发明____________法防治天花;隔离疫病患者;寺庙病坊收治病人
近代 医学 进步 ①英国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降低天花发病率。
②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
③法国巴斯德创立巴氏消毒法。
④英国弗莱明发现_________
公共卫生
人痘接种
青霉素
【补充】古代疫病流行特点
类型多样、多源发生;频繁性、周期性;时空分布不均衡;突发性、持续性;危害大、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辨析】人痘接种法与牛痘接种法
人痘接种法:是采用人工的方法,将轻症天花病人痘浆接种于健康人的鼻孔,使被接种者感染一次天花,从而使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疫病的方法。
牛痘接种法:是采用接种牛痘病毒而使人感染牛痘病毒,由于牛痘病毒与引起人类天花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质,从而使人对天花产生免疫的方法。
1. 【导语】明末清初,战争不断,疫病在北京、河北、江苏、山东、浙江等地肆虐。吴有性的家乡江苏吴县“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这使吴有性痛心疾首,他放弃科举而从医,留下了医学名著《温疫论》。他提出新的传染病原“疠气”致病的学说,更接近近现代的认识,在当时的世界上具有先进性。
《温疫论》书影
概括史料的有效信息,并说明吴有性具有哪些品质。
答案:信息:疫病的严重危害和疫病防治理论的进步。品质:关注民生,具有社会责任感;不拘泥于传统,勇于革新。
2. 【史料阅读】意大利作家薄伽丘描述了14世纪中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的大流行:
宏伟的宫室,华丽的大厦,高大的宅第,从前达官贵妇出入如云,现在却十室九空,连一个最低微的仆从都找不到了!有多少显赫的姓氏、巨大的家产、富裕的产业遗下来没有人继承!有多少英俊的男子、美丽的姑娘、活泼的小伙子,在早晨还同亲友们一起吃点心,十分高兴,到了夜里,已到另一个世界去陪他们的祖先吃晚饭了。(薄伽丘著,方平等译《十日谈》)
作品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思考它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原因:黑死病的蔓延。
影响:人口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冲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统治;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促进了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进步。
3. 【问题探究】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纵然历史存在必然性,但是突如其来的疫病暴发也会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试用事实说明。
答案:有一定道理,历史存在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疫病的暴发就是人们不能忽视的偶然性事件。
如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时,雅典鼠疫横行,最终战败;亚历山大死于疫病,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分崩离析;中古时期欧洲的黑死病传播,推动文艺复兴发展;近代欧洲人把传染病带到美洲,加速殖民美洲。
但是人类并不是坐以待毙的,而是能够认识规律,对许多疫病进行防治。
4. 【探究】中国古代疫病防治
中国古代统治者历来重视防疫。如明代皇帝继承历史上皇帝向人民颁布医方、恩赐医药的传统,不仅在流行病发生时采取一些颁方赐药的措施,而且在平时也注意医方的颁赐工作。元末频繁的战争使中华大地再次大量出现腐尸骸骨。当明初社会初步稳定后,政府便开始组织人力收埋暴露的腐尸骸骨。疫病流行时,明政府一般都会派遣医官巡视病情,并由惠民药局发给药物。嘉靖、万历时期这方面措施更为具体,政府一般还停止征粮征税,或采取别的变通措施,以减轻人民负担。(梁峻《中国古代防疫资鉴——辽至明清防疫概览》)
根据史料指出明朝政府的主要防疫举措,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答案:举措:颁方赐药;掩埋尸骨;派医官巡视疫情;减免疫灾民众赋税。
意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减轻疫病伤害;积累了防疫经验。
5. 【思考点】古人有哪些防治疫病的措施值得今天借鉴?
答案: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防治;借助中医药学探索治疗疫病的方法;建立救治机构;隔离病人予以救治等。
【历史解释】影响古代疫病流行的因素
社会局势 如果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疫病流行会有所缓解
战争推动 战争对疫病流行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疫病极易在军营中扩散
地理环境 如湿润而温暖的地区更易使疫病进一步流行
交通条件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疫病流行地区比较局限
自然灾害 水灾、旱灾、蝗灾等均可能增加疫病流行的概率
社会习俗 如问疾、求神逐鬼等使疫病流行中缺乏必要的隔离措施
1. (2021重庆高考)下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增长对照图”。它反映出(  )
C
A. 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 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 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D. 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
【解析】由材料“公元3世纪,张仲景《伤寒论》问世”“明末清代产生温病学说”可知中医理论的创新分别出现在东汉末年和明中后期疫病流行频次增加的时候,说明疫病高发期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故选C项;“不断上升趋势”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明清时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清以后疫病流行频次显著下降,说明二者不是正比关系,排除B项;图表信息中无法体现出明清温病学和《伤寒论》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谢谢观赏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 程 目 标
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子目一 历史上的疫病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完成表格)
疫病内涵 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疫病 类型 ①天花:诸多统治者死亡或感染。 ②鼠疫:6世纪,地中海沿岸暴发,影响拜占庭帝国统治;14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黑死病)。 ③黄热病:影响近代美洲、非洲与欧洲两个世纪。 ④斑疹伤寒:20世纪早期,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 ⑤20世纪初全球暴发大流感
疫病 影响 ①威胁健康:疫病传染给人类带来病痛折磨,甚至大量死亡。 ②经济衰退: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饥荒严重。 ③政局动荡:经济变动、人心恐慌及领袖人物病亡,导致社会混乱。 ④客观意义:促进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进步
防治 措施 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防治,建立救治机构: ①古罗马:重视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医院收治患者。 ②古代中国: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大灾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发明人痘接种法防治天花;隔离疫病患者;寺庙病坊收治病人
近代 医学 进步 ①英国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降低天花发病率。 ②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 ③法国巴斯德创立巴氏消毒法。 ④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补充】古代疫病流行特点
类型多样、多源发生;频繁性、周期性;时空分布不均衡;突发性、持续性;危害大、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辨析】人痘接种法与牛痘接种法
人痘接种法:是采用人工的方法,将轻症天花病人痘浆接种于健康人的鼻孔,使被接种者感染一次天花,从而使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疫病的方法。
牛痘接种法:是采用接种牛痘病毒而使人感染牛痘病毒,由于牛痘病毒与引起人类天花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质,从而使人对天花产生免疫的方法。
核心探究
1. 【导语】明末清初,战争不断,疫病在北京、河北、江苏、山东、浙江等地肆虐。吴有性的家乡江苏吴县“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这使吴有性痛心疾首,他放弃科举而从医,留下了医学名著《温疫论》。他提出新的传染病原“疠气”致病的学说,更接近近现代的认识,在当时的世界上具有先进性。
《温疫论》书影
概括史料的有效信息,并说明吴有性具有哪些品质。
答案:信息:疫病的严重危害和疫病防治理论的进步。品质:关注民生,具有社会责任感;不拘泥于传统,勇于革新。
2. 【史料阅读】意大利作家薄伽丘描述了14世纪中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的大流行:
宏伟的宫室,华丽的大厦,高大的宅第,从前达官贵妇出入如云,现在却十室九空,连一个最低微的仆从都找不到了!有多少显赫的姓氏、巨大的家产、富裕的产业遗下来没有人继承!有多少英俊的男子、美丽的姑娘、活泼的小伙子,在早晨还同亲友们一起吃点心,十分高兴,到了夜里,已到另一个世界去陪他们的祖先吃晚饭了。(薄伽丘著,方平等译《十日谈》)
作品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思考它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原因:黑死病的蔓延。
影响:人口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冲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统治;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促进了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进步。
3. 【问题探究】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纵然历史存在必然性,但是突如其来的疫病暴发也会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试用事实说明。
答案:有一定道理,历史存在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疫病的暴发就是人们不能忽视的偶然性事件。
如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时,雅典鼠疫横行,最终战败;亚历山大死于疫病,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分崩离析;中古时期欧洲的黑死病传播,推动文艺复兴发展;近代欧洲人把传染病带到美洲,加速殖民美洲。
但是人类并不是坐以待毙的,而是能够认识规律,对许多疫病进行防治。
4. 【探究】中国古代疫病防治
中国古代统治者历来重视防疫。如明代皇帝继承历史上皇帝向人民颁布医方、恩赐医药的传统,不仅在流行病发生时采取一些颁方赐药的措施,而且在平时也注意医方的颁赐工作。元末频繁的战争使中华大地再次大量出现腐尸骸骨。当明初社会初步稳定后,政府便开始组织人力收埋暴露的腐尸骸骨。疫病流行时,明政府一般都会派遣医官巡视病情,并由惠民药局发给药物。嘉靖、万历时期这方面措施更为具体,政府一般还停止征粮征税,或采取别的变通措施,以减轻人民负担。(梁峻《中国古代防疫资鉴——辽至明清防疫概览》)
根据史料指出明朝政府的主要防疫举措,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答案:举措:颁方赐药;掩埋尸骨;派医官巡视疫情;减免疫灾民众赋税。
意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减轻疫病伤害;积累了防疫经验。
5. 【思考点】古人有哪些防治疫病的措施值得今天借鉴?
答案: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防治;借助中医药学探索治疗疫病的方法;建立救治机构;隔离病人予以救治等。
【历史解释】影响古代疫病流行的因素
社会局势 如果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疫病流行会有所缓解
战争推动 战争对疫病流行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疫病极易在军营中扩散
地理环境 如湿润而温暖的地区更易使疫病进一步流行
交通条件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疫病流行地区比较局限
自然灾害 水灾、旱灾、蝗灾等均可能增加疫病流行的概率
社会习俗 如问疾、求神逐鬼等使疫病流行中缺乏必要的隔离措施
1. (2021重庆高考)下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增长对照图”。它反映出(  )
A. 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 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 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D. 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公元3世纪,张仲景《伤寒论》问世”“明末清代产生温病学说”可知中医理论的创新分别出现在东汉末年和明中后期疫病流行频次增加的时候,说明疫病高发期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故选C项;“不断上升趋势”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明清时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清以后疫病流行频次显著下降,说明二者不是正比关系,排除B项;图表信息中无法体现出明清温病学和《伤寒论》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 程 目 标
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子目一 历史上的疫病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完成表格)
疫病内涵 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疫病 类型 ①天花:诸多统治者死亡或感染。 ②鼠疫:6世纪,地中海沿岸暴发,影响     帝国统治;14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黑死病)。 ③黄热病:影响近代美洲、非洲与欧洲两个世纪。 ④斑疹伤寒:20世纪早期,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 ⑤20世纪初全球暴发大流感
疫病 影响 ①威胁健康:疫病传染给人类带来病痛折磨,甚至大量死亡。 ②经济衰退:导致     短缺,生产停滞,饥荒严重。 ③政局动荡:经济变动、人心恐慌及领袖人物病亡,导致社会混乱。 ④客观意义:促进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进步
防治 措施 重视     与疫病防治,建立救治机构: ①古罗马:重视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医院收治患者。 ②古代中国: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大灾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发明     法防治天花;隔离疫病患者;寺庙病坊收治病人
近代 医学 进步 ①英国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降低天花发病率。 ②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 ③法国巴斯德创立巴氏消毒法。 ④英国弗莱明发现     
【补充】古代疫病流行特点
类型多样、多源发生;频繁性、周期性;时空分布不均衡;突发性、持续性;危害大、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辨析】人痘接种法与牛痘接种法
人痘接种法:是采用人工的方法,将轻症天花病人痘浆接种于健康人的鼻孔,使被接种者感染一次天花,从而使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疫病的方法。
牛痘接种法:是采用接种牛痘病毒而使人感染牛痘病毒,由于牛痘病毒与引起人类天花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质,从而使人对天花产生免疫的方法。
核心探究
1. 【导语】明末清初,战争不断,疫病在北京、河北、江苏、山东、浙江等地肆虐。吴有性的家乡江苏吴县“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这使吴有性痛心疾首,他放弃科举而从医,留下了医学名著《温疫论》。他提出新的传染病原“疠气”致病的学说,更接近近现代的认识,在当时的世界上具有先进性。
《温疫论》书影
概括史料的有效信息,并说明吴有性具有哪些品质。
2. 【史料阅读】意大利作家薄伽丘描述了14世纪中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的大流行:
宏伟的宫室,华丽的大厦,高大的宅第,从前达官贵妇出入如云,现在却十室九空,连一个最低微的仆从都找不到了!有多少显赫的姓氏、巨大的家产、富裕的产业遗下来没有人继承!有多少英俊的男子、美丽的姑娘、活泼的小伙子,在早晨还同亲友们一起吃点心,十分高兴,到了夜里,已到另一个世界去陪他们的祖先吃晚饭了。(薄伽丘著,方平等译《十日谈》)
作品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思考它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问题探究】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纵然历史存在必然性,但是突如其来的疫病暴发也会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试用事实说明。
4. 【探究】中国古代疫病防治
中国古代统治者历来重视防疫。如明代皇帝继承历史上皇帝向人民颁布医方、恩赐医药的传统,不仅在流行病发生时采取一些颁方赐药的措施,而且在平时也注意医方的颁赐工作。元末频繁的战争使中华大地再次大量出现腐尸骸骨。当明初社会初步稳定后,政府便开始组织人力收埋暴露的腐尸骸骨。疫病流行时,明政府一般都会派遣医官巡视病情,并由惠民药局发给药物。嘉靖、万历时期这方面措施更为具体,政府一般还停止征粮征税,或采取别的变通措施,以减轻人民负担。(梁峻《中国古代防疫资鉴——辽至明清防疫概览》)
根据史料指出明朝政府的主要防疫举措,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5. 【思考点】古人有哪些防治疫病的措施值得今天借鉴?
【历史解释】影响古代疫病流行的因素
社会局势 如果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疫病流行会有所缓解
战争推动 战争对疫病流行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疫病极易在军营中扩散
地理环境 如湿润而温暖的地区更易使疫病进一步流行
交通条件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疫病流行地区比较局限
自然灾害 水灾、旱灾、蝗灾等均可能增加疫病流行的概率
社会习俗 如问疾、求神逐鬼等使疫病流行中缺乏必要的隔离措施
1. (2021重庆高考)下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增长对照图”。它反映出(  )
A. 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 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 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D. 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