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共6分)
(1)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juàn dài     。
(2)黄与绿zhǔ zǎi    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3)他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工过人工似的,成为一书,绝不páng yì xié chū      。
(4)传说陈圆圆是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mù nián     投莲花池而死。
(5)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tái hén      一寸深。
(6)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yāo he      一声:“卖杨梅——”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模样(mú) 妥帖(tuǒ) 栅栏(zhà) 鲜腴(yú)
B.琐屑(xiè) 举箸(zhù) 洗涤(tiáo) 吆喝(yāo)
C.颓唐(tuí) 濒临(pīn) 交卸(xiè) 乍看(zhà)
D.枇杷(pa) 瓦砾(lì) 残垣(huán) 绿釉(yòu)
3.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狼籍 踌躇 密匝匝 夷为平地
B.深渊 晶莹 缅桂花 变卖典质
C.臼齿 炫耀 一抔土 烟销云散
D.卑微 凋谢 石榴树 涵蓄深沉
4.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A.世界经济下行,再加上天灾人祸,给非洲的粮食安全带来严重挑战,甚至引发大饥荒,可谓祸不单行。
B.家中的老人都不在了,庭院荒芜,他触目伤怀,落下泪来。
C.十七中获奖的消息传来,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D.对于孩子的坏习惯,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都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5.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春》和《背影》,作者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这两篇文章的体统都是散文。
B.《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下,并拜其为师,唐僧为其取号行者,故又称孙行者,从此,师徒踏上西天取经之路。
C.《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封建强权教育和“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D.《红岩》中许云峰为了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被捕入狱。狱中他以非凡的毅力用手指挖通了地牢的石壁,为难友们成功越狱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自己却在斗争中英勇牺牲。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得到改善。
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7. 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比喻)
B.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反问)
C.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
D.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比喻、设问)
8. 根据语境,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
①难道就觉得它只是树?
②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③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④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迁;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不要受凉”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一句中“迂”是名词。
C.“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中谓语是“心里”。
D.“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这个句子是一个反问句。
10.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共10分)
根据提示填空。
(1)          ,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2)          ,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       。(曹操《龟虽寿》)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将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融于莺歌燕舞之中的诗句是:          ,           。
(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这一首诗歌中用游动的视角来表现景物变化的诗句是:           ,           。
(6)树树皆秋色,       。牧人驱犊返,       。(王绩《野望》)
二、阅读理解(共3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      
(3)谈笑有鸿儒 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5)子欲居九夷 欲:      
(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清水洗尘
迟子建
①礼镇的人每年只洗一回澡,就是在腊月二十七这一天,而郑家则把洗澡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了。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天灶住的屋子被当成了浴室。
②天灶从未拥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因为他要蹲在灶台前烧水,每个人洗完后的脏水还要由他一桶桶地提出去倒掉,所以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家人用过的水洗。那种感觉一点也不舒服,纯粹是在应付。而且不管别人洗过的水有多干净,他总是觉得很浊,进了澡盆泡上个十几分钟,随便握搓就出来了。他也不喜欢把他的住屋当成浴室,弄得屋子里空气湿浊,所以今年一过完小年,他就对母亲说:“今年洗澡该在天云的屋子里了。
③天云当时正在叠纸花,她气得一梗脖子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屋子?”
④“那为什么年年都非要在我的屋子?”天灶同样气得一梗脖子说。
⑤“你是男孩子!”天云说,“不能弄脏女孩子的屋子!”天云振振有词地说,“而且你比我大好几岁,是哥哥,你还不让着我!”
⑥家人便纷纷笑起来。自从爷爷过世后,奶奶在家中很少笑过。她听了天云的话后也使劲地笑了起来。
⑦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的母亲扶着颤颤巍巍的她出来了。奶奶吁吁地喘着粗气经过灶房回她的屋子,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一年的乏算是全解了。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⑧母亲也说:“奶奶一年也不出门,身上灰不多,那水还干净着呢。”
⑨天灶未搭话,他进了自己的屋子,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路过灶房的时候,他发现奶奶还没有回屋,她见天灶提着水出来.就张大了嘴。
⑩天灶没说什么,他回来往热水里又加了一些凉水,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
一直到父母洗完了,天灶还在饶有兴致地烧水。这时母亲走过来问他:“还烧水做什么?”
“给我自己用。”
母亲没再说什么,天灶笑了。锅里的水开始热情洋溢地唱歌了。
天灶关上屋门,把灯关掉了。他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轻轻拉开窗帘,然后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他先进入双足,热水使他激灵了一下,但他很快适应了,他随之慢慢地屈腿坐下,感受着清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天灶的头搭在澡盆上方,他能看见窗外经久不息的星星。他感觉那星星已经穿过茫茫黑暗飞进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就像淡黄色的皂角花一样散发着清香气息n天灶觉得这盆清水真是好极了,他从未有过的舒展和畅快。他想除夕夜的时候,一定要穿着崭新的衣裳,亲手点亮家里那对红灯笼。他要告诉朋友,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
(1).第⑨段中,奶奶“见天灶提着水出来,就张大了嘴”,为什么?
(2).请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3).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请分析天灶和天云争吵这一情节有什么好处。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6分)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 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 焉有失 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 ——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 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和作用。
(3).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从修辞赏析的角度给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作批注。
(5).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三、作文(共50分)
作文
幸福不一定是豪华的服饰,也不一定是高档的住宅,其实,幸福就是平平淡淡生活中一种叮嘱、一种牵挂,是生活中……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它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之中。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主题自定。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1). 倦怠(2). 主宰(3). 旁逸斜出(4). 暮年(5). 苔痕(6). 吆喝
2.A
3.B
4.D
5.C
6.B
7.C
8.B
9.D
10. (1). 昔人已乘黄鹤去(2). 妻子象禽兽(3). 养怡之福(4). 可得永年(5). 几处早莺争暖树(6). 谁家新燕啄春泥(7). 山随平野尽(8). 江入大荒流(9). 山山唯落晖(10). 猎马带禽归
二、阅读理解
11. 1. (1). (1)出名1. (2). (2)这1. (3). (3)博学的人1. (4). (4)公事文书(官府公文)1. (5). (5)想,想要2. (1)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2)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3. (1). 惟吾德馨3. (2). 君子居之4. 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
12. 1. 示例:感到惊讶;有点伤心;感到难过,不高兴。2. 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写出了天灶的细心、体贴、懂事等。(答对两点即可)3. 表现了天灶愉悦的心情。4. 示例:①从情节上看,避免了单调,掀起了波澜。②从内容上看,体现了真实、温暖、充满生机的生活气息。如果全是“请”之类的话,反而显得不真实。③从情感表达上看,突出了天灶兄妹的关系很融洽。④从人物塑造上看,表现了天灶的宽容大度、天云的天真活泼。
13. 1. 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2. “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得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3. 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4.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表现童年的欢愉。5. 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三、作文
14习作
品味幸福
“幸福”是大家众所皆知的一个词汇,可幸福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鸣响了。”对于高尔基来说,读书便是幸福的。那么,幸福,对于我来说,亦然。
曾几何时,总有一个小小的身影,窝在被子里,打着一盏小小的台灯,暧昧的灯光擦过脸颊,印出书中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我在这样一个安逸的环境里,心 却仿佛成了书中的主人公,随着书中的情节心情也跌宕起伏。就算是上课,我也再书,特别是碰上我不怎么喜欢的数学课,我便一头扎进桌斗,因为那里有一本我放 不下手的书。当然,伴随着的烦恼是学习成绩的明显下降,我从原来的班级前十,掉到了二十,又到了二十开外…但我仍乐此不疲的自顾自的沉浸在浩瀚的书中世 界里。为此少不了父母的烦恼,看着我近视度数越来越深,学习成绩越来越落后,他们只得把我的书没收,并答应只有考试考好了才还给我。
还记得当时我整个晚上都睡不好了,满脑子想的就是看书,可父母这次竟把所有的书都收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片都没留下。我无奈之下只好开始决定好好用功读书,让父母把书还给我。
于是突然发现,有那么一个在被窝里偷偷看书的小身影不见了,还有那么一个上课不好好听讲在桌斗下看书的小身影也不见了。多出来的是一个在晚上用功学习,上课认真听讲的小女孩。
以前读书的那段快乐的回忆并没有因为我的改变而消失,反而更加的另人回味了。
于是我为了早日拿到心爱的书而更加努力的学习,那时的我只是单纯的想着完成任务,拿到自己想要的“报酬”(也许你会觉得有点功利化但我那时就真的是那么想的)——书。
努力之后获得的成功的喜悦是突然而又巨大的,我突然意识到这种喜悦甚至超过了读书本身的乐趣。我发现这种通过努力赢得的成果的这份喜悦,胸中的这股莫大的幸福感,是任何事都无法替代的。
也许幸福真的很简单,早在读书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现在,更是体会出了努力后更加巨大幸福感。
其实我要感谢父母,能让我明白靠自己努力得来的幸福,才是最珍贵的。只要你去观察,就会发现:品味幸福,就像一个人想捡起地上散落的名为幸福的珍珠,就必须的弯腰,不然你什么都得不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