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合理性,增强对“两个毫不动摇”的认同。
科学精神:通过分析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辩证认识二者优势互补的关系,树立符合经济规律的认知。
法治意识:依据“十五五”规划建议中产权保护相关内容,明确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受法律保护的原则。
公共参与:结合亚太经合组织合作案例,探讨企业在开放发展中的责任,提升参与经济生活的思考能力。
二、学情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高中生对“国企”“民企”有初步认知,但对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二者关系及制度优势理解较浅,且关注时政热点,适合结合鲜活素材开展探究式学习。
教材分析:本课为必修二开篇第一框,是理解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一目“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聚焦公有制的范围与地位,第二目“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阐述非公有制经济作用及制度保障,两目共同支撑“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核心概念,需结合时政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其体现;“两个毫不动摇”的内涵与要求。
教学难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基本经济制度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方法和准备
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包含时政素材、知识框架的课件;学生预习教材,收集2025年国企改革、民企创新相关新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中“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片段,提问:“《建议》为何强调‘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学生活动:结合预习回答问题,引发对本课主题的思考。
设计意图:以最新时政导入,紧扣教学要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议题探究
总议题:制度护航开放发展——如何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活力密码?
分议题一:压舱石与顶梁柱——公有制经济如何彰显主体地位?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2025年,中国海油科技研发投入突破100亿元,“海基二号”等技术带动海洋工程产业链发展;中交集团承建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问题设置:①材料中的企业属于哪种所有制经济?②它们在国家发展中发挥了哪些作用?③这体现了公有制的何种地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材料讨论,讲解核心知识点:
公有制经济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主体地位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如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
国有经济作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结合素材归纳公有制经济的“压舱石”作用,完成知识点表格填写。
相关链接:2025年国企研发投入占比数据——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达6%以上,领跑科技创新。
分议题二:活力源与创新极——非公有制经济如何赋能发展?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2025年,民营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数字贸易领域突破500余项关键技术,占亚太地区相关创新成果的30%;在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网络中,民营企业贡献70%的中小微企业合作项目。《建议》明确“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保障其平等参与竞争”。
问题设置:①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类型?②材料中民企在哪些领域展现活力?③国家为何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梳理核心知识点:
非公有制经济范围: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重要作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推动开放合作。
政策保障:坚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制度。
学生活动:结合自身生活举例(如快递、互联网服务),分享非公有制经济带来的便利,总结其“活力源”价值。
相关链接:2025年民营经济贡献数据——占全国税收56%、城镇就业80%,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分议题三:协同进与共发展——两类经济如何实现优势互补?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2025年,中国移动(国企)与民营科技企业共建算力网络,国企提供基础设施,民企输出算法技术;在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数字化合作中,国企搭建平台,民企提供跨境电商解决方案,形成“国企搭台、民企唱戏”的格局。《决定》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
问题设置:①材料中两类企业如何合作?②这种合作体现了二者怎样的关系?③为什么说二者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深度探究,突破难点知识:
二者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非相互排斥。
互补逻辑:公有制经济在战略领域、基础设施等方面具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在创新活力、市场响应等方面更灵活,合作可优化资源配置。
制度意义: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支撑。
学生活动:小组绘制“优势互补示意图”,展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合作场景及价值,派代表讲解。
相关链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支持各类企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合作关系”,为协同发展提供制度指引。
分议题四:守底线与强保障——如何为基本经济制度护航?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2025年,我国清理市场准入壁垒30余项,查处侵害民营企业产权案件120起;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我国提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保障各类企业平等权益”。
问题设置:①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经济主体发展?②这些措施体现了怎样的发展理念?③结合教材,说明如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教师活动:总结核心要求: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优化制度环境: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
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国企布局优化,完善民企发展体制机制。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讨论“如何破除‘玻璃门’‘旋转门’”,提出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三)知识小结
(四)课后练习
1.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2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66.9%,支撑了约3亿人就业。作为产业链和消费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个体工商户的稳定发展守住了街头巷尾的人间烟火气,维持了亿万家庭的生计,显示出我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和韧性。可见,发展个体经济()
①彰显了我国初级阶段经济制度根本特征②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③事关国计民生,是基层社会的活力来源④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年11月20日,从中国华电获悉,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首个“煤改电”供暖项目成功投运,标志着困扰高原藏地的冬季供暖难题得到根本性解决,“绿电”供暖成为该地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新名片”。这表明国有企业()
①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力量
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③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目的
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作出重要部署,提出“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的重大战略部署。这表明,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①就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
④发挥了公有制经济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与我们密切相关。下列经济组织的性质和作用判断正确的是()
①水是混合型公共物品和战略资源,供水由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
②糖果巧克力等食品的生产,必须由集体经济提供
③建设道路基础设施提供公共交通,主要靠国有经济
④国有经济下的餐饮业会更有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利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2023年8月2日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中国大陆(含香港)上榜公司数量达到135家。其中,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46家,地方国资委监管的企业39家。另外,有28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世界500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出现齐头并进、共同繁荣的局面。由此可见,在我国()
A.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C.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D.国有企业质量明显高于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DCCBC
六、教学反思
听课状态:多数学生能参与议题探究,尤其对时政素材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在“优势互补”难点讨论中发言不积极,需调整提问梯度,增加个体引导。
知识点讲解:通过案例分解了公有制地位、非公有制作用等基础知识点,但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讲解稍显薄弱,可补充2025年国企混改案例强化理解。
作业练习:选择题能较好检测基础认知,但主观题反馈显示部分学生结合素材分析不深入,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材料→理论”的衔接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