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街道第一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街道第一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绿色调研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6分)
学校邀请你你参与班级开展的“山川之美,人文之韵”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1~7题。
【活动一:诵诗文品山水情】
同学们总结了八年级上册第一至三单元中描写自然山水与情怀的诗文句,制成下面表格。
抒情技巧 例句
触景生情 (1)“ 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凭栏远眺,故乡却为雾霭所隔,不禁生 发了思乡愁绪。(崔颢《黄鹤楼》) (2)“庭中有奇树, 。”所在的诗中诗人面对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生出 了独自赏春的孤寂之情。《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寓情于景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 。”描绘边塞壮阔而 苍凉的景象,将自身对边塞风光的惊叹、对戍边将士的敬意以及隐约的孤寂感,白然融入景 物之中。 (4)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借空明月色与交错水草之景“_ , 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不仅描绘出月色的皎洁空灵,更传达出自己豁达闲适的心境。
直抒胸臆 (5)“自康乐以来, _”,是陶弘景面对秀美山水流露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 己审美情趣的自许,也有对世人不懂秀美山水的惋惜。(《答谢中书书》) (6)“ ”一句,白居易直接表达了白已余兴未阑、完全 , 沉醉在美好湖光山色中的心情。(《钱塘湖春行》) (7)曹操在“ , 。”的诗句中,表明了自己老当益壮、积极进 取的人生态度。(《龟虽寿》)
典故抒怀 (8)“ 。”一句中,诗人运用伯夷、叔齐隐居采食野菜的典 故,慰藉心灵。(王绩《野望》)
【小结】诗歌的抒情技巧是诗人将抽象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的关键
1. 将表格中同学们总结的诗文补充完整。(共10分,答对一空得一分,满分不超过10分)
2. 根据小结的阐发,小明联想到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下列诗文中没有用到托物言志手法的一项是()(2 分 )
A. 周敦颐《爱莲说》 B.刘桢《赠从弟》 C. 刘禹锡《陋室铭》 D.《庭中有奇树》
【活动二:写新闻叙匠心脉传】
班级宣传小组要为校报的“身边的文化遗产”专栏供稿,小粤撰写了一则关于佛山梁园修复的新闻。
近日,记者从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1)huò xī, 作为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其核心景区 的保护性修复工程已全面竣工,并于本周起正式向公众开放。此次修复工作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不 仅对古建本体进行了科学加固,更着力于还原其历史风貌。工作人员介绍,园内漱砚湖、群星草堂等景点 的匾额、楹联及碑刻是本次修复的重点。这些由清代文人雅士留下的墨宝,历经风雨已显斑取。专家团队 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使这些(2)juān kè 着岁月印记与文人风骨的字迹清晰再现, 神韵犹存。如今,(3)yōu rán漫步园中,游客不仅能欣赏到亭台水榭、奇石曲廊的精致布局,更能透 过这些被唤醒的文字,与历史对话,深切感受岭南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3.根据小粤的新闻稿中的两处拼音写出相对应词语。(3分)
(1)huò xī( ) (2)juān kè( ) (3)yōu rán( )
4.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分)
要求:简洁醒日,不超过20个字。
【活动三:做推广承先贤遗志】
为推广文化遗迹,弘扬先贤精神,学校公众号准备发布一篇介绍詹天佑故居的推文。请你参与文稿的 审读与完善工作。
在佛山南海,詹天佑故居静默地述说着一段传奇。这里不仅保存着先生少年时期的生活印记,更铭刻 若他“不以洋人为圭臬 (guīniè)” 的民族气节。面对技术封锁,他凭借卓越的智慧,主持修建了第一 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这种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精神,与《红星照耀中国》中描绘的共产党 人在封锁下发展根据地的奋斗历程交相辉映。通过参观这座故居,使人们能深刻感受到这种跨越时代的报 国 情 怀 。詹天佑故居,正如一颗明珠,闪耀在佛山的历史长河中。
5.文案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免 ( 2 分 )
6.詹天佑在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曾言:“镜以淬而日明,钢以炼而益坚。”请结合这句话和故居推文,谈谈 詹天佑的事迹带给你的感悟。(3分)
7.《红星照耀中国》中记录了众多具有坚定信念和非凡毅力的红军人物。詹天佑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精神, 让你联想到书中的哪一位(或哪一类)人物 请结合该人物的具体事迹,简要说明他们精神的相似之处。 ( 4 分 )
二、阅读(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16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牛夜分,不见瞪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狼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 乙 】
《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距 兼盂津之名矣。此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 央岸崇深倾崖返捍⑧电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
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去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悖魄。其水尚奔 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④,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 追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河水》,有删改)
[注:①呃:险要之地。②漱广:因水流冲蚀而变得宽阔。③返揖:重叠捍岸。形容岸岸险固。④怒:形容气势壮大。⑤ 浚波:深大的波涛。⑥慎子:慎到,战国思想家,其著作中有”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之语。
【丙】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8. 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素气云浮”的“素”是白色的意思,与甲文中“则素湍绿潭”的“素”意思相同。
B. “往来遥观者”与“故渔者歌曰”中的两个“者”,意思和用法相同。
C. “其水尚奔浪万寻”的“奔”指飞奔的马;与“虽乘奔御风”中的“奔”意思相同。
D. “下”有下面、底部等意思,根据语境推测,“迄于下口”的“下”意为下游。
9.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需要断句,请用“”标出三处。(3分) 央 岸 崇 深 倾 崖 返 捍 巨 石 临 危 若 坠 复 倚
1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往来追观者,常若雾露沾人。
11.甲、乙两文同出《水经注》,都体现了郦道元写景的功力。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它 们在写景方法上共同之处。(参考角度:修辞、侧面烘托等)(3分)
12.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它与乙文所描绘 的图景有何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3分) 材料一 :专家访谈实录(节选)
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城市研究专家林教授。林教授,您好。“城市更新”是当下的热点,但 大家对它的理解似乎各不相同。您是如何定义“好的城市更新”的
林教授:谢谢主持人。在我看来,一个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历史观的坚守、 人本主义的关怀和可持续性的智慧。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推倒重来过程,而是一次精密的“城市针灸”。我 们通过找准关锭点位进行“微创手术”,疏通区域的“堵点”,激发其内在活力,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机体 的健康发展。比如,我们之前参与的“清河故道”项目,就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而是像一位修复古画的 匠人,先花大量时间读懂它的笔触、气韵和破损处,再下笔修补。
主持人:这个比喻很形象。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呢
林教投:关键在于“功能置换”与“场景营建”。保护不是把建筑当成标本封存起来,而是要让它重 新融入现代生活的血流。例如,将废卉的工业厂房改造为创新产业园或公共文化空间,这就是一种典型的 功能置换。我们不仅要保留建筑的“壳”,更要通过新的业态和活动,为它注入灵魂,让它讲述祈的故事。 这要求规划者同时具备历史学家的严谨、社会学家的洞察和艺术家的创造力。
主持人:除了硬件,软件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林教授:社区认同感是灵魂。更新过程中,原住民不仅是受影响者,更应是参与者和受益者。建立有
效的沟通机制,让他们参与到规划、设计乃至后续管理的环节中法才能避免“.熟悉的陌生感”,让更折后 的街区不仅好看,更好用、更有归民感
(节选自《城市更新:在记忆与未来之问寻找“最优解”》)
材料二:“油河故道”文化街区活化方案(深化要点)
一 、基底梳理
1.历史遗存:保留完整的“鱼骨状”街巷肌理(1条主街,7条巷道);拥有3处市级文保单位,15 处历史建筑; 一棵树龄逾200年的古槐树。
2.人口结构:现有常住居民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40%;近十年,18-35岁青年人口流失率达65%。
3.业态现状:沿街商铺75%为低端五金、杂货店,同质化严重,消费吸引力弱。
二 、规划目标体系
1.文化传承目标:建立“建筑-街巷-院落”三级保护体系,确保历史风貌真实性与完整性。
2.社会融合目标:保障至少30%的原住民回迁,构建“新老居民共生”的混合社区。
3,经济激活目标:引入文化创意、设计办公、特色零售等新业态,目标在三年内将青年回流率提升至 20%。
三 、核心策略与举措
1.策略A: 风貌织补
对文保单位进行“修旧如旧”的预防性修缮。
对非历史建筑进行“微改造”,如立面清洗、管线入地、增加节能设施。
2.策略 B: 节点激活
节点1(旧纺纱厂):改造为“编织记忆”艺术中心,内设社区美术馆、非遗工作坊和设计师集合店。 节点2(古槐树广场):围绕古树打造公共休憩空间,定期举办“槐荫故事会”等社区文化活动。
3.策 略C: 机制创新
成立“街区共治委员会”,由街道办、专家、原住民代表、新入驻商家共同组成,对街区重要事务进 行协商决策。
设立“社区营造基金”,支持居民发起的微更新、文化传承项目。
材料三:项目实施后跟踪报告(摘要)
项目启动两年后,第三方机构进行了评估:
1.空间品质:街区步行友好度提升85%,公共空问利用率增长300%。
2.经济活力:新引入商户中,文化创意类占比达60%;沿街商铺平均租金稳步上涨25%,但通过政策引 导,保留了部分为原住民服务的老字号。
3.社会效益:青年回流率已达18%,接近预期目标。调查显示,78%的受访居民(含新老居民)对社区 归属感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4.挑战:部分老年居民表示对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略有不适;高峰期游客增多对本地居民生活造成一 定干扰。
1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林教授认为,城市更新应像“推倒重来”一样,从一张白纸开始规划。
B. “清河故道”项日启动前,该街区的青年人口流失问题并不严重。
C. 材料二中的“节点激活”策略,是林教授“功能置换”理念的具体实践。
D. 跟踪报告显示,项目完成后所有问题都已解决,居民满意度达到100%。
14.请梳理材料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构建“清河故道”项目方案的 这种结构有何优点 (3分)
15.林教授在访谈中强调“社区认同感是灵魂”。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清河故道”项目在以下 两个方面是如何增强居民认同感的。(4分)
(1)在社区决策与管理方面;
(2)在社区文化与生活方面:
16.材料一为专家访谈实录,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也体现了这一特点,请 结合名著内容,简要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5分)
修补岁月的人
①巷口有个修鞋匠,大家都叫他者陈。
②他的拂位极其简单:一辆经过改装的三轮车,车斗里装满各科工具和鞋料,车旁摆着几张小马扎。 车上桂着一块硬纸板,上面用毛笔写着两个朴拙的字:“修鞋”。这便是他全部的经营规模。他总是在清 展推着车来,在傍晚,推者车走,像一只准时的候鸟。他的身后,是一家家光鲜亮丽的店铺,服策店、奶茶 店、手机店.橱窗明亮.音乐喧闲。老陈和他的摊位缩在角落,像一幅褪了色的旧画,与周遭的流光溢彩 格格不入。
③然而,我知道,这巷口不能没有他。不能没有他那台老式手摇补鞋机发出的“嗒嗒……嗒嗒 … … "” 声.那声音沉稳、绵密,像一颗古老而平和的心脏在跳动,奇异地实抚者这条街的浮躁,
④他的生意似乎并不差。总有人拎着一只开了胶的运动鞋,或是一双鞋跟詹偏的皮鞋,匆匆而来,欤 然地说:“师儒,麻烦给有看。”老陈从不多话,只是接过鞋,用他那双布满老茧和裂口的手,仔细地检 视“伤情”,然后给出简洁的诊断:“能修。”“线断了,换一根。”“底薄了,贴块皮子。”
⑤他的工作台,就是他的膝盖和那台补鞋机。他埋下头,鼻梁上架莉一副老花镜,整个世界仿伟就只 剩下他手里的那只鞋。他用刀削掉磨损的边角,动作精准得像外科手术;他穿针引线,手臂稳健地摇动机 器,针脚细密而匀称;他给底上胶,用小锤轻轻敲打,使之贴合得天衣无缝。那专注的神情,不像是在 修补一件旧杨,倒像足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⑥来修鞋的人.也形形色色。有节俭的老人,拿着穿了几十年的老式皮鞋,鞋面已布满褶皱,像他们 脸上的皱纹,却执意要再补一补,说“合脚”;有年轻的上班族,昂贵的皮鞋不小心划了口子,舍不得奶, 来找他妙手回春;更有年轻的母亲,拿着孩子踢球开帮的珠鞋,焦急地问:“师傅,能修得像原来一样结 实 吗 "
⑦老陈总是点点头,然后用他的手艺给出承诺。当他把修好的鞋递回去时,那鞋子往往不仅是饨复了 功能,甚至比原来更显出一种被珍视过的妥帖,顾客们付了钱,道了谢,满意地走了。他们带走的不只是 …双可继续行走的鞋,更像是一份被修复好的、可以继续前行的底吃。
⑧ 我常常觉得,老际修补的, 又何止是鞋呢 他分明是在修补一种态度.一种惜物、爱物的生活哲学。 在这个提倡“快消费”“即地型”的时代,他固执地用他的针线、胶水和耐心,对抗着…种无形的浪费。 他让一双鞋的生命得以延续,也让附者在鞋上的那段记忆、那份情感,有了可以依附的实体。
⑨有一天,一个时髦的姑娘把一双鞋跟几平断裂的长靴递给他,都嚷着:“这鞋可真不经算。”老陈 修好后,没有立刻送还,而是用一块软布,细细地擦状者靴子上的灰尘,直到它重新焕发出光泽。他抬起 头,对那姑娘很认真地说:“姑蜕,东西跟人一样,你爱惜它,它就能陪你久一点。”
⑩娜句话很轻,却重重地落在了我的心上。夕阳的余晖给他被上了一层金边,他花白的头发在光里变 得透明。那一刻,他不再只是一个卑薇的修鞋匠,而像一位沉静的帮者,一位岁月的守护者。
后来,我禹开了那条巷子,却常常想起老陈,想起他那“嗒嗒”的补鞋声。我甚至党得,那声音修 补的,还有我们这座城市里菜些匆忙、破模的东西,那是在飞速向前的时代车轮下, 一种温柔的、执拗的 抵抗。他让我们相信,有些缓慢是珍责的,有些修补是必需的。他守者的,不只是一个摊位,更是-一种即 将夫传的耐心,一-种对于“完整”的古老信仰。
17.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函波浪线中“他修补的,又何止是鞋呢”这句话含义的理解。(3分)
18.请白选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老陈和他的摊位缩在角落,像一幅褪了色的旧画,与周遭的流光溢彩格格不入。
19.学校组织了“小人物的大精神”的颁奖活动,请你结合本文内容,为老陈写一段颁奖词。(4分)
20.文中老陈说:“东西跟人一样,你爱惜它,它就能陪你久一点。”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物品,也适用于我 们的学习和生活。请结合文本中老陈修补鞋子的态度,并联系你自身的一次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爱惜” 与“长久”之间关系的理解。(4分)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50分)
“路”,从来不只是脚下的行程,更是我们追寻价值、塑造自我的生命轨迹。郦道元走在欣赏山川之 美,人文之韵的路上;詹天佑走在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路上;林教授走在古物回春,城市更新的路上; 老陈走在守艺传薪,以手修心的路上……那么,你走在什么路上呢
请以“我正在略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 求 :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绿色调研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26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2)绿叶发华滋(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庭下如积水空明(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8)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D(解析:《庭中有奇树》运用的是触景生情的手法,借春日奇树及花表达思念之情;A项《爱莲说》借莲花言君子之志,B项《赠从弟》借松柏言坚贞品格,C项《陋室铭》借陋室言高洁志趣,均为托物言志)
(1)获悉(2)镌刻(3)悠然
示例1:佛山梁园核心景区修复竣工开放 示例2:岭南名园梁园修复后正式迎客
修改意见:删去“通过”或“使”(原句“通过……使……”导致主语残缺,修改后句子主语为“人们”)
詹天佑这句话意为镜子经打磨更明亮,钢铁经锤炼更坚固,他自身正是如此。面对技术封锁,他攻坚克难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用行动诠释了“淬炼则强”的道理。这让我明白,人生难免遇到困难,唯有像詹天佑般直面挑战、不断磨砺,才能突破自我,实现目标,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示例:我联想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彭德怀。彭德怀在革命过程中,面对国民党的封锁和围剿,带领部队在艰苦环境中自力更生,比如带领战士们自己动手制作武器、开垦土地解决粮食问题,与詹天佑面对技术封锁修建京张铁路时的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精神高度契合,二者都在困境中凭借坚定信念和实干突破阻碍。
二、阅读(44分)
(一)文言文与诗歌阅读(16分)
C(解析:乙文“其水尚奔浪万寻”中“奔”指奔腾的浪,甲文“虽乘奔御风”中“奔”指飞奔的马,二者意思不同)
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曦”:太阳)(2)来来往往远远观看的人,常常像有雾露沾在身上。(“遥观”:远远观看;“若”:像)
示例1:都运用侧面烘托。甲文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借飞奔的马和风衬托夏水湍急;乙文用“非驷马之追也”,借驷马难追衬托水流迅猛,均从侧面突出水的特点。示例2:都运用生动描写。甲文“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绘春冬三峡水清、景美的画面;乙文“水流交冲,赤气云浮”描绘孟门河水奔腾、水气升腾的景象,均让景物形象鲜明。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船出荆门后,两岸山峦逐渐消失,江水奔流入广阔原野的壮阔画面。与乙文不同:乙文写孟门之水“奔浪万寻,悬流千丈”,突出水的汹涌湍急、气势磅礴;李白诗句中的江水则显开阔平缓。原因:二者描写的水域特点不同,孟门是黄河险要之处,水流受地形影响湍急;荆门处长江进入平原,地势平坦使江水趋于平缓。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分)
C(解析:A项林教授认为城市更新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城市针灸”;B项“清河故道”项目启动前青年人口流失率达65%,问题严重;D项跟踪报告显示仍有“老年居民不适”“游客干扰生活”等问题,居民满意度78%,并非“所有问题解决”“100%满意”)
材料二从“基底梳理”“规划目标体系”“核心策略与举措”三方面构建方案。优点:结构清晰,逻辑连贯,先分析项目现有基础(基底梳理),再明确要达成的目标(规划目标),最后提出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核心策略),让方案层层递进,便于理解和实施。
(1)社区决策与管理方面:成立“街区共治委员会”,吸纳原住民代表参与街区重要事务协商决策,让原住民从“受影响者”变为“参与者”,增强其对社区的掌控感和认同感;设立“社区营造基金”,支持居民发起项目,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2)社区文化与生活方面:围绕古槐树打造公共空间并举办“槐荫故事会”,保留社区原有文化记忆,促进居民交流;保障30%原住民回迁,构建“新老居民共生”社区,维持原有生活氛围,减少居民“熟悉的陌生感”,增强归属感。
《红星照耀中国》用事实说话体现在作者埃德加·斯诺深入苏区,亲身采访红军将领和普通战士,记录真实事迹。例如他详细记录毛泽东的成长经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具体过程(如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等),还记录了苏区百姓的生活状况,如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活变化。这些真实的人物、事件和场景,而非虚构内容,让读者了解到真实的中国革命,体现了“用事实说话”的特点,与材料一专家访谈中用“清河故道”项目实例说明观点的方式一致。
(三)记叙文阅读(15分)
这句话含义深刻,老陈修补的不只是鞋的破损,更修补了当下社会中“快消费”带来的浪费现象,传承了惜物、爱物的生活哲学;他让鞋子恢复使用价值的同时,也让附着在鞋子上的记忆与情感得以延续;更修补了人们在匆忙时代中浮躁的心态,用耐心和专注提醒人们珍惜事物、放慢脚步。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陈和他的摊位”比作“褪了色的旧画”,生动形象地写出老陈摊位的朴素、陈旧,与周围“光鲜亮丽”“流光溢彩”的店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老陈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的独特与质朴,为下文展现老陈的手艺和精神品质做铺垫。
示例:他推着改装的三轮车,守在巷口角落;他用布满老茧的手,让破损的鞋子重焕生机。一针一线,是对惜物哲学的坚守;一言一行,是对岁月温情的守护。老陈,以手修鞋,更以心修补时代的浮躁,他用平凡的手艺,诠释着“小人物”的大精神——耐心、专注与坚守。
老陈修补鞋子时,耐心细致,珍视每一双鞋,让鞋子得以“长久”使用,这体现了“爱惜”是“长久”的前提。我曾有一支用了三年的钢笔,起初我随意放置,笔身很快有了划痕,笔尖也常堵塞。后来我开始爱惜它,每次用完及时套上笔帽,定期清洗笔尖,这支钢笔不仅外观保持较好,书写也一直流畅,陪伴我度过整个初中。这让我明白,无论是物品、学习还是生活,唯有投入“爱惜”,付出耐心与呵护,才能让事物保持良好状态,实现“长久”的价值,反之则易半途而废或造成损耗。
三、作文(50分)
(略,评分标准:题目补充完整,符合题意;文体明确,结构清晰;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语言流畅,无错别字,字数达标。基准分38分,根据内容深度、语言表达、结构创意等上下浮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