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2.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设强大国内市场”部署,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同。
科学精神:通过分析电力市场交易、跨境贸易等案例,辩证认识市场调节的优势与缺陷,树立“有效市场需制度保障”的科学认知。
法治意识:依据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破除壁垒的举措,明确公平竞争的法治原则,强化对市场规则的尊重与认同。
公共参与:结合亚太经合组织贸易便利化议题,探讨市场主体在开放市场中的行为选择,提升参与经济议题讨论的实践能力。
二、学情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高中生通过生活体验对“价格涨跌”“商家促销”等市场现象有直观认知,但对市场调节的内在机制、市场体系的构成及市场缺陷的成因理解较浅。且学生关注数字经济、国际贸易等热点,适合结合时政案例开展探究式学习。
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二第二课开篇,承接基本经济制度内容,分三目系统阐述市场配置资源的逻辑:第一目讲市场调节的机制与优势,第二目聚焦市场体系的构成与建设,第三目分析市场缺陷及应对方向,三目层层递进,是理解“有效市场”的核心内容,需结合时政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市场调节的机制(价格、供求、竞争)及优势;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要求;市场缺陷的表现。
教学难点:市场调节“无形之手”的运作逻辑;市场体系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内在联系;市场缺陷与政府调控的必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准备
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整合2025年南方区域电力市场、APEC贸易便利化等时政素材制作课件;学生预习教材,搜集“双十一”促销或新能源汽车价格波动案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截图——“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2025年上半年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交易数据(日交易电量达38亿千瓦时),提问:“电力资源如何通过市场实现优化配置?‘有效市场’需要哪些条件支撑?”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经验交流初步认知,引发对本课议题的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以最新政策与典型案例导入,紧扣教学主题,搭建时政与教材的衔接桥梁。
(二)议题探究
总议题:市场赋能高效配置——如何让“无形之手”充分释放活力?
分议题一:机制解码——市场如何通过“无形之手”配置资源?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2025年6月,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涵盖5省区,煤电、风电、光伏等电源与工业用户直接交易,电价随供需实时波动:用电高峰时电价上浮10%,刺激电厂增加供电;低谷时电价下浮15%,鼓励用户错峰用电。该市场使清洁能源消纳率提升8%,企业用电成本平均下降3%。
问题设置:①材料中电价、供求、竞争三者如何相互作用调节电力资源?②这体现了市场调节的哪些机制?③结合教材,说明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是什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讲解第一目核心知识点:
资源配置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大机制:价格机制(核心)——价格波动引导资源流动;供求机制——供求变化影响价格;竞争机制——竞争倒逼效率提升。
主要优势:及时、准确、灵敏反映供求关系变化;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学生活动:小组绘制“电力资源配置流程图”,标注价格、供求、竞争的互动关系,派代表展示讲解。
相关链接:2025年“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电力市场改革是要素市场化的重要实践。
分议题二:体系筑基——什么样的市场体系能保障高效配置?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2025年,我国持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清理4218件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压减至106项;24家数据交易机构实现互认互通,数据流通成本降低40%;在APEC会议上,我国推动区域供应链标准对接,促进跨境商品要素流动。这些举措使上半年省际贸易销售额占比提升至40.4%。
问题设置:①材料中哪些举措有利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②结合教材,说明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有何要求?③为何市场体系建设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讲解第二目核心知识点:
市场体系构成:由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如劳动力、土地、数据市场)构成,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建设要求:统一(制度规则统一)、开放(打破地域行业壁垒)、竞争(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有序(市场主体守法诚信)。
重要意义:打破“隐形围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和合理集聚,提升配置效率。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讨论“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列举生活中体现“市场不统一”的现象,提出改进建议。
相关链接:APEC第三十一届贸易部长会议提出“深化区域供应链互联互通合作”,与我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形成内外呼应。
分议题三:边界认知——市场调节存在哪些“力所不及”之处?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2025年汛期,某地区民营救援队因缺乏统一调度,扎堆前往交通便利区域救援,而偏远村落救援力量不足;同期,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偷排工业废水,导致周边农田污染,当地环保部门介入查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以有为政府弥补市场失灵”。
问题设置:①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市场调节为何无法解决?②这体现了市场调节的哪些缺陷?③结合教材,说明市场缺陷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深度探究,讲解第三目核心知识点:
自发性:为追求利益不择手段(如制假售假、污染环境)。
盲目性:信息不全导致决策盲目(如盲目跟风投资)。
滞后性:调节存在时间差(如农产品价格波动后调整生产已滞后)。
固有弊端:不能调节国防、治安等公共物品供给;不能解决收入分配公平、环境保护等问题。
学生活动:小组分类列举生活中“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案例,辨析不同缺陷的区别,强化理解。
相关链接:2025年我国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1.2万件,其中涉及市场自发性的占比达68%,凸显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分议题四:保障落地——如何为市场发挥作用筑牢制度屏障?
探究与分享
背景材料:2025年,我国采取多项举措规范市场秩序: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查处地方保护案件320起;建立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在APEC框架下,推动跨境信用认证互认,降低企业贸易成本。这些举措使市场主体满意度提升12%。
问题设置:①材料中的举措分别针对市场运行的哪些环节?②结合教材,说明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什么?③如何理解“有效市场需制度保障”?
教师活动:总结核心要求:
完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竞争规则和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信)。
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强化法治监管:依法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学生活动:以“建设诚信市场”为主题,分组设计宣传标语和具体建议,每条建议对应一项制度保障措施。
(三)知识小结
(四)课后练习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强调,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下列举措与建立现代市场体系要求一致的是()
①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
②发挥政府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③商品价格完全由市场来决定
④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近日,合肥的张先生在某电商平台一店铺买了一批品牌筒灯,结果发现都是假货,要求商家“退一赔三”却遭到拒绝。有媒体曾对2005名受访者展开调查,发现46.5%的人在网购中买到过假货,护肤品、服装鞋帽、电子产品等领域是重灾区。电商假货现象体现了市场调节具有()
A.竞争性 B.盲目性 C.自发性 D.滞后性
3.《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8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进一步优化了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妨碍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和影响生产经营行为四类审查标准,建立起涵盖经营主体生命全周期、经营全链条的审查标准体系。这有利于()
①完善由政府定价的价格形成机制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③消除市场主体的经营风险④建设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年8月,瑞幸咖啡与备受瞩目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开展联名活动。该活动激发了游戏迷们的极大热情,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品牌联名有利于()
①企业之间形成价格联盟,避免市场竞争
②推动品牌的年轻化,挖掘潜在消费需求
③创新市场营销方式,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④制定正确经营战略,确保其市场占有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今年贵州某地红心火龙果大丰收,果农竞相销售,价格由每斤零售价5元降到2元,于是,部分果农决定下一季改种百香果。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下列属于市场机制的有()
①价格②供求③竞争④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CCCA
六、教学反思
听课状态:学生对电力市场调节机制和市场缺陷案例兴趣浓厚,参与讨论积极性较高,但在“市场体系构成”分议题中,部分学生对“生产要素市场”理解模糊,发言不够主动,需在提问时增加“数据市场、劳动力市场举例”等具象化引导。
知识点讲解:对市场调节三大机制、市场缺陷表现等基础知识点结合案例较透彻,但对“价格机制是核心”的原因未深入阐释,可补充“价格信号是资源流动的指挥棒”等通俗解读,增强知识点的逻辑性。
作业练习:选择题能有效检测基础认知,但主观题反馈显示学生“案例与理论结合”的分析能力较弱,需在课堂探究中增加“材料关键词→教材知识点”的对应训练,提升论证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