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欣赏课《母亲教我的歌》课件 教学设计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欣赏课《母亲教我的歌》课件 教学设计 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母亲教我的歌》是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一首经典艺术歌曲,由海杜克作词。歌曲旋律优美婉转,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母亲的深厚情感。教材选用的版本是女高音演唱,其圆润、抒情的音色极富感染力。本课通过唱谱画线、寻找旋律特点、了解女高音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其基本的音乐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音高概念和节奏感,能够进行简单的模唱和旋律跟唱。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但持续注意力时间有限。在认知方面,他们对于“旋律走向”、“音程跳跃”等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学习。本课将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悟。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能感受《母亲教我的歌》优美、抒情的旋律特点,能听辨女高音圆润、柔和的音色。
艺术表现:能通过画旋律线、身体律动等方式表现对音乐旋律走向的理解;能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模唱歌曲主题旋律。
文化理解:知道作曲家德沃夏克及其国籍,初步理解音乐是传递共同情感(如母爱、怀念)的世界语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情感,能通过画旋律线和身体律动感知旋律的上下行与跳跃。
教学难点:准确分辨并表现旋律的“级进上行”与“跳跃”(尤其是音程大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女高音演唱版)、钢琴或键盘、旋律线图谱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唤醒记忆(约5分钟)
亲切谈话:
(教师用温柔、怀旧的语气)同学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是谁,会轻轻地摇着我们,在我们耳边哼唱好听的歌谣呢?(预设学生回答:妈妈、奶奶、外婆……)
是啊,那些妈妈教我们的歌,是我们童年最温暖的记忆。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来自遥远国度——捷克的歌曲,它的名字就叫《母亲教我的歌》。作曲家德沃夏克爷爷,就是把对母亲的这份爱和怀念,都写进了音乐里。
初听感受:
我们先来静静地听一遍,请你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音频片段)
(听后分享)是欢快的?还是优美的、带一点点怀念和感动的?(引导学生选择后者)
【设计意图】 从学生共有的“母亲哼唱”生活经验出发,快速建立情感连接,并点明作曲家与歌曲背景,为欣赏定下情感的基调。
(二) 唱一唱,画一画——感知旋律线条(约10分钟)
聚焦主题乐句:
这首歌曲里有一段非常动人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学唱一下。(课件出示第一乐句的简谱,例如开头部分)
老师用钢琴弹奏,请大家用“lu”这个音,轻轻地、像微风一样跟着模唱。
“旋律小画家”:
大家唱得真有感情!现在,我们要变成“旋律小画家”。请伸出你的手指,跟着我们刚才唱的旋律,在空中画出它的高低起伏。旋律高,我们的手就向上走;旋律低,我们的手就向下走。
(教师带领学生边唱边画2-3遍)
教师小结:看,我们画出的这条高低起伏的线,就是音乐的“旋律线”。它就像一座座小山丘,记录着音乐的高低故事。
【设计意图】 将抽象的旋律概念转化为具象的线条,通过“唱”与“画”的结合,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使其对旋律走向形成直观的视觉记忆和身体记忆。
(三) 找一找,动一动——探索旋律奥秘(约12分钟)
知识点一:寻找“音乐小楼梯”(相邻上行的音)
发现“阶梯”:
在我们刚才画的旋律线里,藏着一些有趣的“小秘密”。请大家再听老师弹一遍开头,仔细找找,有没有几个音,像爬小楼梯一样,一个挨着一个,一步一步往上走的?(教师弹奏包含级进上行的乐句,如“1 2 3”或“5 6 7”)
模仿与表现:
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请全体起立,当我们唱到这几个“爬楼梯”的音时,我们的身体也慢慢地、一节一节地长高。(师生一起边唱边做)
知识点二:寻找“音乐小跳板”(跳跃的音)
发现“跳板”:
旋律里不光有“小楼梯”,还有“小跳板”呢!请大家再听,找找有没有一些音,不是一步步走,而是“蹦”一下跳过去的?(教师弹奏包含四度、五度或八度跳跃的典型乐句)
分辨与表现:
(教师引导)它是向上跳的,还是向下跳的?(引导学生听辨方向)
向上跳:感觉像什么?(像小鸟飞向天空,像开心的跳跃)我们用动作来表示——向上跳一跳!
向下跳:感觉像什么?(像小石子落入水中,像一声轻轻的叹息)我们用动作来表示——身体向下蹲一下。
(通过对比聆听和动作,强化学生对“级进”和“跳跃”的感受)
【设计意图】 用“小楼梯”和“小跳板”这样充满童趣的比喻,将音乐知识“级进”与“跳进”趣味化。配合肢体动作,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和区分这两种基本的旋律进行方式,有效突破难点。
(四) 听一听,认一认——认识女高音(约5分钟)
完整聆听,聚焦人声:
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这首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特别关注一下演唱者的声音,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播放女高音演唱版本)
介绍“女高音”:
(音乐结束后)演唱这首歌曲的,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
教师描述:女高音的声音啊,非常明亮、圆润,像丝绸一样光滑,又能飞得很高很远。当我们听到那些很高、很悠长的旋律时,就是女高音在展现她美妙的歌喉。她的歌声,把我们对母亲的思念,表达得更加深刻和动人。
(可以对比童声或男声,加深印象:她的声音和罗伯蒂尼的童声比,更成熟、更有力量;和楼乾贵爷爷的男高音比,更高、更纤细。)
【设计意图】 在充分感受音乐之后,再引出“女高音”的概念,学生有了具体的听觉体验,理解起来更加容易。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音色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声音概念。
(五) 综合表现与课堂小结(约3分钟)
“全能小音乐家”:
让我们当一回“全能小音乐家”!再次聆听歌曲的主题句,当我们听到:
“音乐小楼梯”(级进上行)时,用手画向上的阶梯线。
“音乐小跳板”(向上跳)时,向上轻轻跳一下。
“音乐小跳板”(向下跳)时,向下蹲一下。
同时,心里想着女高音阿姨那圆润明亮的歌声。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跟着德沃夏克爷爷的《母亲教我的歌》,不仅用耳朵听,还用手画,用身体动,发现了旋律里“小楼梯”和“小跳板”的奥秘,还认识了声音像百灵鸟一样动听的女高音。希望音乐能永远成为你们表达爱的一种美好方式。
【设计意图】 设计一个综合性的音乐活动,将本课的核心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动中巩固,在乐中收获。总结全课,升华情感。
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活动设计有效:“唱画结合”、“身体律动”等环节将知识点巧妙融入游戏,学生兴趣盎然,参与度高,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
语言形象生动:使用“音乐小楼梯”、“音乐小跳板”等比喻,符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专业术语变得通俗易懂。
感官调动充分:整堂课融合了听觉、视觉、动觉,让学生全方位地沉浸于音乐之中,深化了审美体验。
待改进之处:
对于旋律中“跳跃”的听辨,部分学生可能仍有困难,需要教师用钢琴更夸张地对比弹奏,并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
在介绍女高音时,若能播放一小段其他类型(如童声、男声)的对比音频,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母亲教我的歌
汇报人:
时间:2025/10/01
目录
CONTENTS
01
唤醒记忆:母亲的歌
02
唱画旋律:把音高变山丘
03
探秘旋律:小楼梯与小跳板
04
认识人声:女高音的丝绸
05
综合表现:动中巩固
06
课堂小结:让爱回响
01
唤醒记忆:母亲的歌
唤醒记忆:母亲的歌
同学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是谁,会轻轻地摇着我们,在我们耳边哼唱好听的歌谣呢?
是妈妈、奶奶,还是外婆?
今天,我们将欣赏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母亲教我的歌》。
初听旋律,感受情绪
请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这首歌曲。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欢快活泼
节奏轻快,情绪愉悦
VS
优美感动
旋律深情,略带怀念
这首歌曲,如同母亲的爱,是 优美的、感动的、带着一点怀念的 。
02
唱画旋律:把音高变山丘
唱一唱:用“lu”描绘微风
这首歌曲里有一段非常动人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学唱。请用“lu”音,轻轻地、像微风一样跟着模唱。
Lu ~ Lu ~ Lu ~ Lu ~
想象你是一阵微风,温柔地拂过湖面。
画一画:空中的旋律线条
现在,我们变成“旋律小画家”。伸出手指,跟着旋律画出它的起伏。
旋律高
手向上走
旋律低
手向下走
这条高低起伏的线,就是音乐的 “旋律线” ,它记录着音乐的高低故事。
03
探秘旋律:小楼梯与小跳板
找一找:音乐小楼梯
在旋律线里,藏着一些“小秘密”。仔细听,有没有几个音,像爬小楼梯一样,一个挨着一个,一步一步往上走?
这就是“级进”
音与音之间是相邻的,距离很近,就像走楼梯。
当我们唱到“爬楼梯”的音时,身体也慢慢地、一节一节地长高。
找一找:音乐小跳板
旋律里不光有“小楼梯”,还有“小跳板”呢!有没有一些音,不是一步步走,而是“蹦”一下跳过去的?
向上跳
像小鸟飞向天空
向下跳
像小石子落入水中
这就是“跳进”,音与音之间距离较远,带来不同的情绪张力。
04
认识人声:女高音的丝绸
听一听:认识女高音
演唱这首歌曲的,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她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呢?
明亮、圆润,像丝绸一样光滑
音域很高,声音能飞得很高很远
把对母亲的思念,表达得深刻而动人
05
综合表现:动中巩固
动一动:全能小音乐家
让我们当一回“全能小音乐家”!再次聆听主题句,请做出相应的动作:
听到“小楼梯”
用手画向上的阶梯线
听到“向上跳”
向上轻轻跳一下
听到“向下跳”
向下蹲一下
同时,心里想着女高音阿姨那 圆润明亮 的歌声。
06
课堂小结:让爱回响
课堂小结:让爱回响
今天,我们跟着德沃夏克爷爷的《母亲教我的歌》,发现了许多音乐的奥秘:
用耳朵听
&
用手画
&
用身体动
我们发现了旋律里的“小楼梯”与“小跳板”,认识了声音像百灵鸟一样的女高音。
希望音乐能永远成为你们表达爱的一种美好方式。
汇报人:
时间:2025/10/01
YOUR LOGO
THANK YOU
感谢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