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程标准:①了解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进程;②了解日本侵华的原因;③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和原因;④了解日军侵华罪行
子目1:局部抗战:关注“学习聚焦”
问题1:阅读教材135页第1段,结合学案【拓展1】;理解日本侵华的原因。(课本标注、课本补充)问题2:阅读教材135-137页;结合学案【拓展2】;了解日本局部侵华基本史实与各方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各方态度:国际、国民政府、国民党爱国军队及将领、中国共产党:东北军民:爱国学生)。(课本标注)问题3:阅读教材136页“历史纵横”了解“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的内容。(课本标注)问题4:通读教材,结合学案【拓展3】;八一宣言、华北事变、一二九学生运动存在何种关系?(自主思考)问题5:阅读教材137页;结合学案【拓展3】;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和影响。(课本标注、补充)
【拓展1】日本侵华原因:(1)历史:灭亡中国的“大陆政策”的延续,侵华是既定国策,蓄谋已久;(2)现实: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日本急于转嫁矛盾;(3)推动:日本军部势力壮大,逐步建立法西斯专政;(4)客观:①英、美等国推行纵容日本侵略的“绥靖政策”;②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5)根本: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
【拓展2】局部侵华地域日本侵华过程中国抗战进程意义东北1931年.9 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革命军 到东北抗日联军局部抗战开始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上海1932年1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东北1932年3月 建立伪满洲国华北1933年 进犯长城沿线长城守军顽强抵抗华北1935年 华北事变 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学生一二九运动救亡运动高潮,中华民族新觉醒中共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北1936年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联蒋抗日、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华北1937年 卢沟桥事变守军奋起反击全面抗战的开始
【拓展3】“华北事变”的影响:①促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②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发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定。③推动了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一二九运动。④加深了美、英与日本的矛盾。⑤促进了国共两党由对峙向合作的转变。
【拓展4】西安事变:1.历史背景: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②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③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④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2.时间:1936年12月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3.结果: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4.和平解决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和历史大势(根本原因);②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主张,并积极参与谈判; ③当事各方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强烈爱国情怀;④苏英美国际大国谋求和平解决。
子目2:全国抗战的开始:关注“学习聚焦”
问题1:阅读教材137页、138页;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含义、建立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课本标注、课本补充)
(1)含义: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抗战,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2)原因:①矛盾转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②政策转化: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③关键事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④派系斗争:对日本的侵华,国民党各派别有抗日斗争的要求和表现。⑤国际形势:日本侵华影响英、美在华利益,促使蒋介石态度发生变化。
子目3:日军的侵华暴行:关注“学习聚焦”
问题1:阅读教材139-140页;结合学案下图;了解日本侵华暴行各方的表现。(课本标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