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语文月度作业检测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1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一)(本题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单元的几则新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民解放军战士冲破重重险阻,气势锐不可当;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设立遗嘱把奖项和奖金 bān( ) 发给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年轻姑娘吕伟凌空一跃的瞬间,动作是如此潇洒,四面水花悄然不惊;航母舰载战斗机一着惊海天,为了这一着,使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默默奉献;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 dùn( ) 形!
1.(2分)给文段中划双横线的字注音,在拼音后的括号处填入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Qiāo dān 颁 盾 B.Qiǎo dǎn 颁 遁
C.qiǎo dān 颁 遁 D.qiǎo dàn 班 遁
2.(2分)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锐不可当 B.悄然不惊 C.殚精竭虑 D.震耳欲聋
3.(2分)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
(二)(本题5分)语文活动课上,“新闻小主播”为同学们播报了一则新闻。请你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以下综合性学习任务。
据央视网报道,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进入停泊轨道开展环绕探测,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等科学载荷陆续开机,获取科学数据,这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
4.(2分)任务一: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5.(3分)任务二:中国太空家族的命名内藏玄机,例如火星探测器的名字“天问”取自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天问》,该作品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宇宙的追问和探索,这也是火星探测任务的意义所在。根据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以下三个命名中选择其中两个,说说它们的妙处。
①月球探测器“嫦娥”②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③中继通信卫星“鹊桥”
(三)(本题7分)阅读是一首诗,一首无韵的诗。用心去阅读,真诚感悟,才能品出书本中知识。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学校开展“读书改变人生”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6.【任务一:展示读书笔记】小阳同学在班会上展示名著阅读笔记,请你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3分)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所著《红星照耀中国》又名① ,书中写道:“他是个面容清瘦,看上去很像林肯式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他”指的人物是② 。书中又写道:“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③ 。”
7.【任务二:思辩名著阅读】学校布置八年级(10)班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的同学认为名著阅读花的时间长,且远离自己的生活,不如多刷题,提高学习成绩;有的同学则认为名著是中华经典,教我们铭历史,怀家国,严律己。请你就以上“名著阅读”的观点表达你的看法,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4分)
(四)(本题8分)8.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翻阅古典诗文,犹如走进美丽中国的画卷。中国的美是王维笔下描绘大漠落日的壮阔:(1)
,(2) (王维《使至塞上》);中国的美是王绩口中吟咏的秋林与山峦一片秋色的秀美:(3) ,(4) (王绩《野望》);中国的美是李白奇特想象中的江中奇景:月下飞天镜,(5)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国的美是郦道元眼中三峡深秋的凄美:每至晴初霜旦,(6)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郦道元《三峡》);中国美是白居易眼中西湖花儿渐放,草儿初长的早春花草图:(7)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国的美是苏轼夜游承天寺看到的月色澄明、竹影摇曳:庭下如积水空明,(8)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迈进新时代,我们一起用文笔和行动为美丽中国增添华彩。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本题8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10.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3分)
11.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联系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3分)
(二)(本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崿崿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滮滮涆涆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千万年来,极其力之所至,止能损其一毛一甲,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齶。于是,石常胜而水常不胜,此所以能为一邑砥柱而万世赖焉者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石首绣林山记》)
【注】①结约:束缚、受控。②崿崿(è):锐利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广大无际的样子。④滮滮(biāo)涆涆(hàn)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zhì):像凶猛的大鸟愤怒地站着。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的马 B.属引凄异 引:连接
C.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D.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水战石 以刀劈狼首 B.皆不敢与之争 何陋之有
C.自非亭午夜分 大江自三峡来 D.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甲文描写的是三峡瑰丽的风光。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甲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分后总的方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讫分明,各具特色。
C.乙文描写的是石首秀林山奔腾数百里的江水忽与眼前之石撞击的奇景。
D.乙文以拟人化的笔法,写长江水出三峡之后所向披靡的浩大声势,以“当之辄靡”四字形容得淋漓尽致。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限断两处)
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
17.新课标·发现美[甲【乙]两文极尽描写之妙,展示了水的各种情态,请说说两篇文章描写水的异同点。(4分)
(三)(本题8分)非连续文本阅读。
【任务一】新闻阅读
新华社罗马9月29日电(记者陈占杰)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29日说,粮食损失和浪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挑战”,而进行创新性的收获后管理、实施农业及粮食系统数字化、重新规划粮食市场渠道等,为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巨大潜力。
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其他机构以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当天通过视频方式举行会议,迎接首个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屈冬玉在致辞时说,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应从家庭以及教育孩子珍惜粮食开始。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致辞中表示,粮食损失和浪费从“道义上不可容忍”,世界有足够粮食养活所有人,但仍有6.9亿人挨饿,30亿人负担不起健康饮食。他呼吁全球齐心协力,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造福人类和地球。
古特雷斯说,新冠疫情大流行凸显了世界粮食系统的脆弱性,并加剧了许多国家的粮食损失和浪费,“我们需要新的方法和措施”。他表示,首个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适逢联合国筹备2021年粮食系统峰会之时。各国应制定减损目标,衡量本国粮食损失和浪费的情况,采取大胆行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
2019年,第74届联合国大会将9月29日设立为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并表示认识到“可持续的粮食生产在促进粮食安全和营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联合国指出,自2014年以来,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一直在缓慢上升。在全球范围内,约有14%的粮食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环节被损失。在零售和消费环节,也有大量的粮食被浪费。
【任务二】新闻采访
近日,全球首款智能AR导览眼镜亮相杭州良渚博物院,学校的小记者们对此很感兴趣,准备采访体验的游客。请结合【链接材料】,完成《采访提纲》。
【链接材料】
材料一:
国庆前夕,杭州良渚博物院成为启用AR眼镜导览的博物馆,游客们可以通过AR眼镜,让文物“动起来”,看到更多的趣味内容。在良渚遗址公园,戴上AR眼镜后,游客可以在虚拟向导的指引下游玩,甚至还可以让古代的建筑群在遗址上“重现”。据悉,AR智慧导览将于国庆期间向游客免费开放,这几天已有部分游客抢先体验。
(浙江新闻网)
材料二:
从外观上看,这幅智能眼镜的大小跟普通墨镜差不多,可以折叠并能轻松佩戴。从内部来看,它搭载了AR智慧导览应用,能够为游客带来AR特效、数字沙盘、AR地图导览、虚拟导游等虚实结合的功能体验。戴上这款AR导览眼镜对馆内象牙权杖、刻符陶罐、半爿玉琮等部分指定文物展品进行扫描,便可了解展品的相关信息、背后的故事。
观众通过AR眼镜可以有一种沉浸式的参观体验,在虚实结合的视觉场景中更深入的了解历史,可以说一台AR眼镜就是一座博物馆的百科全书。
通过这款AR导览眼镜,游客能够看到根据真实比例和尺寸模拟复原的“历史建筑”,穿越时间和空间,感受千年文化的魅力。AR地图导览功能可以实时显示行车路线、重要参观点以及当前所在的位置和方向。利用AR眼镜的空间定位技术,还可以方便游客寻找洗手间、车站、AR参观点等,少走冤枉路。
(来源:搜狐新闻,有删改)
18.(2分)小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新闻(即任务一中的新闻),但标题处破损不堪,你认为下面哪一个最有可能是该新闻的标题?( )
A.粮食损失和浪费是时代的巨大挑战。
B.粮食损失和浪费从“道义上不可容忍”。
C.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一直在缓慢上升。
D.新冠疫情大流行凸显了世界粮食系统的脆弱性,并加剧了许多国家的粮食损失和浪费。
19.(2分)八年级同学们刚学完新闻的相关知识,对以上内容展开了讨论,你认为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
A.小雯说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看主体。
B.小郑说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必不可少。
C.小雨说任务一新闻的最后一段在结构上属于新闻结语,有呼吁人们要节约粮食,减少损失和浪费,引发读者深思的作用。
D.小孟说新闻根据体裁不同,可分为消息、新闻特写、新闻通讯、新闻评论等,任务一的新闻属于消息。
20.(4分)近日,全球首款智能AR导览眼镜亮相杭州良渚博物院,学校的小记者们对此很感兴趣,准备采访体验的游客。请结合【链接材料】,完成《采访提纲》。
时间 2025年10月5日 地点 杭州良渚博物馆
采访对象 AR眼镜体验游客
采访目的 (1)
采访方式 直面采访
采访问题 (2)
(3)
(4)
(四)(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不息的潮
①尽管20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常会走到窗边,打开窗户,迎着咸丝丝的海风,一遍遍背诵着长串的机务数据、枯燥的维修细则、绕口的安全法规。他依稀能见,远处海上的浪潮排山倒海似地涌上沙滩,像千万匹战马奔腾着、追逐着,哗啦哗啦的潮声震动着他的心海。
②赵景凯忘不了刚从新兵连下到机务中队时的那些夜晚。熄灯前,师傅孙宏彦每天晚上必会抽问5道与机务相关的题目,以至于听到他进门的脚步声,赵景凯的心都会瞬间一紧。他告诉赵景凯,如果连这些基础知识都记不住,就趁早别干机务,更不要跟着他学机械专业。
③背会了各项规章,完成了考试,师傅就带着赵景凯去外场摸飞机识部件。师傅指着缠绕在“战鹰”肚子里的那些精密复杂部件,一一做着介绍。哪个螺帽什么形状,哪些接口处容易松、容易裂,他都了如指掌。
④不过,把手册记熟还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实践。那是一个预先机务准备日,师傅带他们这些新兵去外场,安排他们分工清洗起落架舱。起落架舱在飞机的腹部,赵景凯斜蹲着身子才能把头伸进去。蘸一下汽油,刷两下,然后把头伸出来猛吸两口新鲜空气,再继续刷。他刷了整整一上午,结果师傅来检查时,只望了一眼便沉着脸说,下午继续刷。赵景凯看着已经被擦得很光洁的起落架,捏着鼻子满腹委屈地又刷了半天。到了傍晚,师傅过来瞅了一眼,把他叫到自己负责刷的另一侧起落架舱,让他对照检查。
⑤赵景凯伸进头去,把角角落落看了一遍,觉得还是师傅刷得干净些。他二话没说,拖着酸痛的腰继续刷了起来。
⑥3个月后,赵景凯成为一名机械员。稍有闲暇,师傅便让他多去别的机组学习,每个机械技师都各有专长,维护的战机多了,才能逐渐积累排故的经验。别的飞机发生了问题,师傅也带着他去看看,把有关情况一一抄在小本子上。有时候,师傅准备好飞机后也不休息,而是围着飞机边转圈边琢磨。赵景凯耳濡目染,也养成了这些习惯,常常身不离机场,心不离飞机,手不离工具。
⑦夏天,空旷的机场没有一丝阴凉,他趴在蒸炉般滚烫的排气装置上检修;晚上,工作灯一开,蚊子成群而至,他忍着叮咬一干就是几个小时;零下20多度的冬天,他脱下大衣,钻进寒气袭骨的金属管道检修,快冻僵时爬出来,裹上大衣,跑上几圈,身上稍稍暖和了,便又钻了进去。
⑧几年下来,赵景凯也成长为一名机械技师,脾气变得比师傅还倔。一个飞行日,赵景凯对战机进行维护,检查阻力伞锁时,他发现了间隙,间隙再扩大,尾伞撑开时就容易脱钩,引发飞行事故。他把这个发现告诉师傅,师傅的意见是可以暂时不处理,等到做周期性维护时再一并处理。
⑨师傅耐心地跟他说,机务领域有两类问题,一类是故障,必须坚持故障不过夜的传统:一类是隐患,可以结合飞机进厂做周期性维护时一起解决。但是,赵景凯的倔劲上来了,听不进去,坚持立刻就做处理。师傅微微一笑,拿起工具跟在他身旁。
⑩那是他第一次拆阻力伞锁钩,手里拿着几套工具,围着飞机打转,一时无从下手。天边渐渐蒙上一层灰影,几个人打着手电反复研究,最后只能用笨办法,先把尾部的蒙皮取掉,露出连接点,然后再一一拆解……
那天,他们几个人打着手电,在瑟瑟寒风里干到凌晨三四点,才装好了新的锁钩。
后来,赵景凯跟师傅坦言,当时他记得书上说过,锁钩可以拆,结果一拆就后悔了。师傅说,我知道。
如今,师徒两人分属不同的机务分队,负责保障不同的机型,业务上合作得比以前少了,但交流并不少。
跑道的尽头,一望无际的大海吹来了向晚的凉风。海浪又急又高,撞到峥嵘的礁石上,散开,一层层的银色浪花退落下去,后面的浪头很迅速地赶过这片退落的飞沫,更有力地奔上滩头。
大的橘红色夕阳慢慢落进远方海天相接处,赵景凯看到师傅古铜色的脸庞被镀上了一抹红晕。他们20年来并肩战斗的岁月在眼前掠过,赵景凯的心头仿佛也涌起了奔腾不息的潮水,他分明听到了大海在召唤……
(选自《解放军报》2024.9.27,有删改)
21.(2分)下列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倒叙手法,通过赵景凯回忆自己成长故事,赞美两代战机机械师的可贵品格。
B.第②段加点词“紧”,写出赵景凯对师傅每天抽问的紧张反应,侧面表现师傅要求严格。
C.第⑦段将人物活动置于典型环境中,表现了工作环境的艰苦和赵景凯敬业奉献的精神。
D.第⑨段“师傅微微一笑”的细节颇有深意,“笑”中满是对徒弟立即“拆锁钩”的信任鼓励。
22.(3分)文中赵景凯从一名机务新兵成长为优秀的机械技师,经历了哪些成长的关键事件?阅读第②~⑥段进行梳理,补全表格信息。
事件一 事件二 事件三
师傅教授 每天抽问机务问题,并带徒弟摸飞机识部件 ② 让徒弟去别的机组学习并不断琢磨
徒弟学习 ① 先后刷了三遍 耳濡目染,养成习惯
学习方式 理论学习 实践操作 ③
23.(3分)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几年下来,赵景凯也成长为一名机械技师,脾气变得比师傅还倔。
24.(4分)文章第①段描写了奔腾追逐的浪潮,结尾第 段分别再次描写了奔涌不息的潮水,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写作(50分)
25.按要求作文。
心有热爱自不凡。因为热爱,运动场上你挥汗如雨;因为热爱,辩论赛上你据理力争;因为热爱,名山大川你探访追寻……因为热爱,你见证了生活的多彩,获得了生命的成长。
请以“因为热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语文月度作业检测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10分钟)
【答案】1.C 2.D 3.删除“使”字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悄然不惊(qiǎo rán bù jīng):面色平静,一点也不惊慌。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bān——颁。颁发: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dùn——遁。遁形:隐藏形迹、隐身。故选C。
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锐不可当:指锋利的不可阻挡;用于形容来势威猛,不可抵挡。句中指人民解放军战士冲破重重险阻的气势不可抵挡,使用正确;
B.悄然不惊: 形容寂静无声,一点也不惊慌。句中采用拟人手法,指吕伟凌空一跃的瞬间,周围水花很静,寂静无声,符合语境;
C.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句中指为了航母舰载战斗机一着惊海天,人们用尽心思,使用正确;
D.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句中指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用不正确;故选D。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画线句成分残缺,“为了……使……”是滥用介词导致缺主语,可删掉“使”。
【答案】4.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5.示例:①“嫦娥”这个命名的妙处在于:“嫦娥奔月”我国最早关于月球想象的优美神话传说,嫦娥奔向月球,月球探测器也是从地球奔向月亮进行探测,正好吻合。
②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里的悟空神通广大,腾云驾雾,拥有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暗物质粒子探测器要在茫茫宇宙中寻找暗物质粒子,“悟空”这个命名非常合适。
③鹊桥是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沟通情感的桥梁,用在提供通信支持的中继卫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解析】4.本题考查新闻压缩。新闻报道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通常情况下导语能够概括新闻的主要事件。比如本题导语就能概括主要事件,由“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也找出事件主语“天问一号探测器”,事件是“成功着陆于火星”,据此整理答案。
5.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如选择“嫦娥”,要了解我国古代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然后分析其与“探月工程”之间的联系,如二者都是“探月”。如选择“悟空”,要了解他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人物,他有火眼金睛,而且勇敢坚定;然后分析与“暗物质粒子探测”之间的联系,比如暗物质探测难度很大,需要有悟空这样的“火眼金睛”,也需要有悟空这样的坚定和勇敢。如选择“鹊桥”,要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鹊桥就是每年七月七日为牛郎织女相会而搭建的;再分析与“中继通信卫星”之间的关系,都起到了“联通”的作用。
【答案】6.《西行漫记》 毛泽东 “强渡大渡河”或“飞夺泸定桥”
7.示例1:阅读名著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阅读名著可以丰富中学生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还可以开拓视野,铭记历史。因此,我们要多阅读经典名著。
示例2:阅读名著有利于提升个人素养。因为经典作品既有丰富的内容,精练的文字;还有有丰富的哲理,有深厚的中国文化。所以,中学生要多读经典名著。
示例3:中学生阅读名著是大有裨益的。阅读经典可传承人类文明的智慧,可启迪青少年思维,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中学生应多读经典名著。
【解析】6.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第一空,联系《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可知,这本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穿越重重封锁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所作,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属于报告文学。故此空填:《西行漫记》。
第二空,根据“他是个面容清瘦,看上去很像林肯式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知,这是书中对毛泽东的外貌描写。故此空填:毛泽东。
第三空,根据“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可知,书中描写的这两次战役分别是“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
7.本题考查观点表达。首先明确观点:中学生应该阅读经典名著,然后列举阅读经典名著的好处即可。
示例:我们应主动阅读名著。经典作品久经考验,内容精深,蕴含着许多富有哲理的道理。对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视野越来越宽广,了解历史,学习知识,同时我们的眼界也会变得更加宽广。
8.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云生结海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 水中藻荇交横
9.【答案]B【解析]B项理解有误。“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长势茂盛。
10.【答案]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11.答:愁。尾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夕阳西下的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12.(2分)B 13.(2分)A 14.(4分)B
15.(3分)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16.(2分)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
17.同:均用夸张、拟人手法表现水势浩大(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乙文「汗汗田田」)。异:甲文展现四季水态变化(夏水湍急、春冬清幽),乙文侧重水石相激的斗争过程(「劈之为林』 『触而徐迈」)
(三)(本题8分)非连续文本阅读。
【答案】18.A 19.C
20.①了解体验游客体验之后感受及对AR眼镜这项技术的看法。②您觉得这次AR导览体验怎么样?③您对AR导览眼镜这项技术有什么看法?④您觉得AR导览眼镜这项技术的意义在哪里?
解析:【导语】这篇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的新闻报道,强调了粮食浪费的严重性及其全球影响,呼吁各国采取措施减少浪费。文章引用了联合国官员的讲话,突出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介绍了杭州良渚博物院引入的智能AR导览眼镜,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博物馆的参观体验,展示了科技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潜力。整体来看,文章结合全球性议题与地方创新,展现了多元化的视角。
18.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
A.新闻开篇就提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29日说,粮食损失和浪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挑战’”,后文也是围绕应对这一挑战展开,如阐述了应对挑战的措施、各方呼吁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等,所以标题拟定应围绕“粮食损失和浪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挑战’”设定。该项符合题意;
B.“粮食损失和浪费从‘道义上不可容忍’”,这句话只是新闻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辞内容的一部分,不能全面涵盖整个新闻的主要内容,新闻重点不止在于强调其道义层面不可容忍,还有挑战及应对等多方面,所以不符合题意。
C.“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一直在缓慢上升”,这同样只是新闻中的一个部分内容,是在说明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背景时提到的相关情况,并非新闻主要围绕展开叙述的核心要点,不能作为标题准确概括新闻主旨。
D.“新冠疫情大流行凸显了世界粮食系统的脆弱性,并加剧了许多国家的粮食损失和浪费”,这也只是新闻中涉及到的一方面情况,是关于新冠疫情对粮食问题影响的表述,并非新闻整体要传达的关键信息,不能作为整个新闻的标题。
故选A。
19.本题考查新闻知识辨析。
C.任务一新闻的最后一段主要是指出自2014年以来全球受饥饿影响人数上升以及粮食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环节的损失等情况,属于新闻的背景部分,而非结语,它为前文阐述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提供了背景信息。
故选C。
20.本题考查完善补充采访提纲。
根据材料一“ 游客们可以通过AR眼镜,让文物‘动起来’,看到更多的趣味内容。在良渚遗址公园,戴上AR眼镜后,游客可以在虚拟向导的指引下游玩,甚至还可以让古代的建筑群在遗址上‘重现’”可知,杭州良渚博物院国庆期间启用AR眼镜导览博物馆,目的是想让游客戴上这款AR导览眼镜后增强参观博物馆的体验和感受,我们的采访目的就可以围绕此展开,如了解游客带上这款眼镜的体验和感受,了解游客对AR眼镜这项技术的看法,包括对其功能的评价、参观体验、以及收集游客对于改进的建议等。
“采访问题”可围绕“游客体验之后感受如何”“对AR导览眼镜这项技术有哪些不满意的方面”“你是否会向别人推荐这款AR导览眼镜”等来设计问题。采访问题目的要明确,问题要集中,有针对性,表达言简意赅,通顺流畅。
示例:
采访目的:了解游客使用AR导览眼镜的体验和感受,包括对其功能、效果的评价以及改进建议。
采访问题: 您觉得AR导览眼镜的佩戴舒适度如何?
使用AR导览眼镜参观和普通参观相比,您觉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您希望AR导览眼镜在功能上还有哪些改进?
【答案】21.D
22.示例:①一遍遍背诵各项规章,记住飞机各部件②安排清洗起落架并让徒弟对照检查③积累反思
23.示例:倔,倔强,执着,文中指赵景凯在师傅言传身教中成长为一名极致严谨、精益求精的机械技师,“倔”还表现他的执着固执,为下文他坚持拆阻力伞锁钩做铺垫。
24.示例:首段描写赵景凯耳畔奔腾追逐的海潮激荡了心潮,引发对20年来师傅言传身教中成长的回忆;结尾 段描写逐浪奔涌的海潮,由回忆回到现在,烘托他感动激奋的心情; 段奔腾不息的潮水,既是他澎湃的心潮,是对师傅严谨负责、精益求精的敬佩和言传身教的感激;也象征师徒两人像不息的潮水,代代传承,献国防,信念坚定,勇往直前。首尾呼应,照应题目。
解析: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赵景凯从新兵到机械技师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机务工作者刻苦钻研、严谨细致、敬业奉献的可贵精神。文章以倒叙开篇,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师徒之间严格又温暖的传承,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浪潮意象贯穿全文,不仅象征海边机场的自然环境,更喻示机务工作者不断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最后的呼应点题,深化主题,富于感染力。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赏析。
D.在第⑨段中,“师傅微微一笑”并不是满是对徒弟立即“拆锁钩”的信任鼓励。从文中可以看出,师傅的意见是可以暂时不处理,等到做周期性维护时再一并处理,是赵景凯坚持立刻就做处理,师傅无奈地跟在他身旁。这里的“笑”更多的是一种对徒弟倔强脾气的包容和理解,而不是信任鼓励,因为师傅本身不认同此时就进行处理,只是徒弟的坚持让师傅选择跟他一起面对这个情况。故选D。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①根据第②段中的“他告诉赵景凯,如果连这些基础知识都记不住,就趁早别干机务,更不要跟着他学机械专业”以及第③段中的“背会了各项规章,完成了考试,师傅就带着赵景凯去外场摸飞机识部件”可知,①处应填“一遍遍背诵各项规章,记住飞机各部件”。师傅要求记住基础知识,赵景凯通过背诵规章并记住飞机部件来完成理论学习。
②根据第④段中的“那是一个预先机务准备日,师傅带他们这些新兵去外场,安排他们分工清洗起落架舱……师傅来检查时,只望了一眼便沉着脸说,下午继续刷……到了傍晚,师傅过来瞅了一眼,把他叫到自己负责刷的另一侧起落架舱,让他对照检查”可知,②处应填“安排清洗起落架并让徒弟对照检查”。师傅通过安排清洗起落架舱这一实践任务,并让徒弟对照检查,来培养徒弟的实践能力。
③根据第⑥段中的“稍有闲暇,师傅便让他多去别的机组学习,每个机械技师都各有专长,维护的战机多了,才能逐渐积累排故的经验。别的飞机发生了问题,师傅也带着他去看看,把有关情况一一抄在小本子上。有时候,师傅准备好飞机后也不休息,而是围着飞机边转圈边琢磨”可知,③处应填“积累反思”。师傅让徒弟多去别的机组学习,记录别的飞机问题情况,以及自己琢磨飞机,徒弟耳濡目染,这种学习方式是在不断积累经验并进行反思。
21.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联系第⑧⑨段中的“他发现了间隙,间隙再扩大,尾伞撑开时就容易脱钩,引发飞行事故。他把这个发现告诉师傅,师傅的意见是可以暂时不处理,等到做周期性维护时再一并处理。……但是,赵景凯的倔劲上来了,听不进去,坚持立刻就做处理”可知,“倔”在这里体现出赵景凯对待工作的极致严谨态度。当他发现可能引发飞行事故的隐患时,即便师傅给出不同意见,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一定要立刻处理,绝不拖延。这种“倔”反映出他在长期受师傅教导影响下,成长为一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机械技师。同时,这个词也为下文详细描述他坚持拆阻力伞锁钩这一情节做了铺垫,突出他性格中执着甚至固执的一面,使情节发展更加自然合理。
2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首段描写“远处海上的浪潮排山倒海似地涌上沙滩,像千万匹战马奔腾着、追逐着,哗啦哗啦的潮声震动着他的心海”,联系下文可知,赵景凯此时正站在窗边回忆刚从新兵连下到机务中队时的经历。所以,此处浪潮的描写激荡了他的心潮,从而引发了对20年来在师傅言传身教下成长历程的回忆。它是文章回忆内容的一个触发点,让读者跟随赵景凯的思绪,走进他的机务成长故事。
第 段中“海浪又急又高,撞到峥嵘的礁石上,散开,一层层的银色浪花退落下去,后面的浪头很迅速地赶过这片退落的飞沫,更有力地奔上滩头”,此时赵景凯已经回忆完与师傅20年来并肩战斗的岁月,从回忆回到了现实场景。这样的潮水描写,烘托出他内心的感动与激奋。奔涌的潮水就如同他内心澎湃的情感,经历了回忆往昔的种种,此刻他的心情如潮水般起伏,感慨万千。
第 段“赵景凯的心头仿佛也涌起了奔腾不息的潮水”,这里的潮水不仅是他澎湃的心潮,更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一方面,它体现了赵景凯对师傅严谨负责、精益求精工作态度的敬佩以及对师傅言传身教的感激之情。师傅多年来对他的教导和影响,就像这潮水一样,一直奔腾在他的心中。另一方面,象征着师徒两人以及像他们一样的机务工作者,如同不息的潮水,代代传承。他们为国防事业奉献,信念坚定,勇往直前,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拼搏,为保障战机安全贡献力量。
从结构上看,开头和结尾都对潮水进行了描写,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同时,这种描写也照应了题目“不息的潮”,强调了文章的核心意象,使文章围绕“潮”这一意象展开的情感脉络和主题表达更加清晰明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