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四年级语文阶段抽样检测(一)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二、积累与运用(共47分)1.看拼音,写词语。(8分)shà shí pú tɑo yán jiū zhú jiànkuān kuò jiānɡ yìnɡ huàn xiǎnɡ chénɡ shú2.偏旁变身秀。(4分)“木”和“犭”是两个神奇的偏旁,它们能变出许多不同的字。请你帮它们完成变身,并发现它们的组字秘密。“木”的百变舞台: 我能变出 、 、 等字,这些字大多和 有关。“犭”的冒险之旅: 我能变出 、 、 等字,这些字大多和 有关。3.选择题。(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冒昧(wèi) 家雀儿(què) 船舶(bó)B.蝙蝠(piān) 障碍(zhànɡ) 按照(àn)C.谷穗(suì) 霸占(bà) 镀金(dù)D.鸟巢(cháo) 田埂(ɡēnɡ) 昂首(yánɡ)(2)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语段中薄厚的“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单薄 B.薄饼 C.如履薄冰 D.日薄西山(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件事归根到底都是你的错,你必须承担责任。B.他骑着骏马飞奔在草原上,犹如腾云驾雾一般,速度极快。C.前天气象台才播报最近有雨,今天果然电闪雷鸣,真是出乎意料。D.现代科学技术让人们具备了呼风唤雨的能力,人工降雨就是例证。(4)下列有关提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问时,可以针对课文的写法、内容和得到的启示等不同角度进行思考。B.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每篇课文都要尝试提出问题。C.小组问题清单整理后,要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D.有些问题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暂时放下,不需要每个问题都找到答案。(5)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设问)B.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比喻)C.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拟人)D.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排比)(6)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或单元要素不相符的一项是( )(1分)A.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B.“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这句话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范围之广。C.《繁星》一文中,作者冰心三次看繁星的地点分别是老家、南京和海上,表达了她对繁星的喜爱和对母亲的依恋之情。D.《蝴蝶的家》作者为蝴蝶着急,不断地猜想它的家在哪里,这体现了他从积极角度思考、不断探索问题的精神。4.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下面的练习(填序号)。(7分)①人( )鼎( ) ②锣( )喧( ) ③低( )细( )④( )( )私语 ⑤响( )( )霄 ⑥( )( )无声看到“震耳欲聋”这个词语,我脑海中浮现出了浪潮卷着风,猛地扑向海岸,激烈拍打着岸边岩石的画面。看到“ ”(填序号)这个词语,我仿佛看到了的画面。5.按所学内容填空 。(9分)(1)做学问,要虚心地向他人请教,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正如《尚书》中所说:“ ,自用则小。”(1分)(2)即使是聪慧的人,不求教也不会成才,就像王充所言:“智能之士, , 。”(2分)(3)夕阳西下,看见苔藓上细碎的日影时,我又想起了“返景入深林, ”这两句诗。(1分)(4)《观潮》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 、 、潮头过后的景象,赞美了大潮的 ,抒发了作者 的真挚感情。(3分)《走月亮》写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阿妈走月亮,体现了“我”与阿妈的 ,抒发了“我”内心的 。(2分)6.综合性学习。(5分)四(3)班举办了“我们与环境”主题活动,请你参与。(5分)(1)下面是同学们在调查过程中拍到的照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反映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请你提出保护环境小建议,贴在社区便民信息栏里,提醒大家注意。7.句子训练营(8分)(1)这些花儿是那样柔弱,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改为陈述句)(2)照样子,改写句子。例: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机车。----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机车。太阳出来了,映照着带露珠的小草、美丽的花儿和清澈的池塘。(3)照样子,写自问自答的句子。我们靠什么实现梦想?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永不言败的信念。(4)选择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并将想象的画面写下来。云朵 小鱼 树叶 暴雨忽然 霎时 过了一会儿 渐渐地【 】:四、阅读与理解(21分)(一)课内阅读(10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节选)“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的那一粒说。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在这个小小的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她很强壮,很勤劳,每天擦火炉,劈木柴,干很多苦活,不过还是很穷。她有一个女儿,身体非常虚弱,躺在床上一整年了。小女孩安静地、耐心地整天在家里躺着,而她的母亲每天到外面去挣点儿生活费。春天的一个早晨,当母亲准备出去工作的时候,阳光温和地从那个小窗子射进来,一直射到地上。小女孩望着最低的那块窗玻璃说:“有个绿东西从窗玻璃旁边探出头来,它是什么呢 ”母亲向窗边走去,把窗户打开一半。“啊!”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 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好让她看到这粒正在生长着的豌豆。“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晚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这粒豌豆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我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但愿如此。”母亲虽然不太相信,但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因为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希望。她从窗台上牵了一根绳子到窗框的上端去,使这棵豌豆苗可以顺着它向上生长。它的确在向上长一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此刻,顶楼窗子旁那个小女孩--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发着亮光一一正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心里充满了感激。选段中画“—”的句子时应该用(惊喜 惊吓)(选择正确的画“√”)的语气,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 的心情。(1分)2.从选段中,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请照样子分类写下来。(2分)问题清单针对选段部分 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问题②:针对全文 问题③:随着小豆苗的成长,小女孩的病为什么就慢慢好了呢 问题④:3.根据所提问题理解课文内容。(1)下面对问题①的解答有误的是( )。(1分)A.涵涵:豌豆顽强的生命力鼓舞了小女孩,小女孩重新振作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B.腾腾:母亲看到状态越来越好的女儿,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C.畅畅:节日往往伴随着鲜花,小女孩看到豌豆苗开花的这一天自然就像一个节日。D.聪聪: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豌豆顽强生长的赞美和为生命的美好感到高兴的心情。(2)读课文感受第五粒豌豆的成长和小女孩的变化,完成表格。(4分)小豌豆的生长过程 小女孩的情况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①② 觉得好了一些顺着绳子向上生长 ③④ 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4.文学组的同学们想在表演小女孩亲吻着豌豆的嫩叶时加几句台词,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呢 写一写。(2分)(二)课外阅读。(11分)海上生明月(节选)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不能以海为家,()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1分)A.即使……也…… B.虽然……但是…… C.尽管……还……2.第1段从 和 两个方面描写月亮,给人一种身临其境感觉。(1分)3.作者观察到天空中的明月是如何变化的 填一填。(3分)4.用“ ”画出与诗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描写相似句子。(1分)5.短文中画“ ”句子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写一写。(2分)6.读着这篇文章,你的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如果给你画笔,你会选择画下文中的哪一幕?为什么?(3分)三、习作表达(30分)回想一下,让你难忘的地方是哪里呢 可以是一处旅游景点,也可以是让你兴奋不已的游乐园,又或者是让你喜爱的家乡……这些都是你眼中最美的风景,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