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茂名市第一中学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阅读(71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历史的接力棒一棒接着一棒向前奔跑,人类进步事业在对时代之问的回答中一程接着一程向前迈进。
70年前,面对热战的惨痛浩劫和冷战的分裂对峙,那一代人为了维护和平、捍卫主权,给出了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历史答案。这个答案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不仅没有褪色过时,反而焕发出更加引人注
目的光芒。70年后的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
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有力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都根植于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彰显了中国外交自信自立、坚持正义、扶弱扬善的精神风骨,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人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情怀,都展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是新形势下对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弘扬、升华。
在历史的关键当口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人类文明的探索没有穷期,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努力不
会止步。无论世界怎么发展,都改变不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
我们要以同球共济精神珍爱和呵护地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存的乐土。
未来值得期许,挑战必须应对。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
努力。
(摘编自《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
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试卷第1页,共10页
“门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如是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来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其充分体现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与各国希望建立
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愿望一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许利平分析称,这一特点也使得五项原则可以跨
越时空,持续为引领国际关系发展演变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崔洪建指出,对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载入了中国宪法,是中国外交政策
的基石。对世界而言,0年历史充分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顺应了时
代的需求和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前,国际格局正在深刻变革,世界和平与发展遭遇多重挑战。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认为,
从国际局势看,当前出现的地区冲突乃至战争背后,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得到有效遵守,进而导致地
区国家失去和平与发展的机会。相比之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守得越好,支持力度越大,和平与发展越
有保障。
在外界看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久弥新,还在于中国持之以恒探索解答“国与国如何相处”的重大课
题。正如习近平在大会上所言,70年后的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
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
(摘编自中国新闻社《走过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历久弥新?》)
材料三:
尼泊尔前外交部长潘迪表示,不仅是尼泊尔,中国在与世界其他国家交往时始终倡导并坚持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而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性问题不断诵现的当今世界,70年前正式发表的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潘迪认为,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方面
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领土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中国也是世界上能
够消除极端贫困,持续保证自由、平等、人均寿命等指标的国家之一。这意味着基本人权在中国得到了保
护和发展。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尽管他们声称他们是民主的,尊重人权。但在他们的社会中,我们发现了
肤色、经济、人权、政治权利等多方面的歧视。但在中国,我们看到中国政府正在和平地领导这个国家。
中国人民正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前进。中国提出‘人类的所有成就’属于全人类,这个提议是非常值得赞赏
的。”
中尼两国政府于2017年5月签署关于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目前,中国是
尼泊尔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上半年,中尼贸易额为9.5亿美元,同比增长21.6%。潘迪表示,在过去
的几年里,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尼中在基础设施、电力能源、农业生产、传统医药、旅游观光等多个
试卷第2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