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鹿阜中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鹿阜中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石林鹿阜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卷
语  文
(全卷四个大题,共24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1-4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4题。
中华美德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精神长河亘古流淌,那澎湃(bài)的波涛__________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滋养着华夏儿女的心灵。自古以来,我们便景仰中华民族所展现的高风亮节。
莲,于淤泥中亭亭净植,不蔓不枝,以君子之姿诠释着古人“出淤(yū)泥而不染”的雅量高志;驿路梨花于瑶山之上悄然绽放,恰似雷锋精神之花在此处盛开,代代传承不息;边疆儿女淳朴热情,以善良__________着生活的美好篇章;井冈翠竹,于悬岩绝壁间__________,漫天风雪,封山阻路,也摇憾不了人们的意志,扑灭不了人们心中的熊熊烈火。
黄文秀在扶贫攻坚的岗位上可谓是__________。她将信念诉诸(zhū)行动,将生命化为“青春之光”点亮万家灯火;崎(qí)岖山路,虽然是通往幸福的致富路,却是她攻坚克难的奋斗路。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湃(bài) B.淤(yū) C.诸(zhū) D.崎(qí)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高风亮节 B.亭亭净植 C.悬岩绝壁 D.摇憾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激荡 书写 傲然挺立 鞠躬尽瘁 B.激发 歌唱 巍然屹立 处心积虑
C.激荡 歌唱 巍然屹立 鞠躬尽瘁 D.激发 书写 傲然挺立 处心积虑
4.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崎岖山路,不是通往幸福的致富路,而是她攻坚克难的奋斗路。
B.崎岖山路,既是通往幸福的致富路,也是她攻坚克难的奋斗路。
C.崎岖山路,不但不是通往幸福的致富路,还是她攻坚克难的奋斗路。
D.崎岖山路,因为通往幸福的致富路,所以是她攻坚克难的奋斗路。
5.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冬天,我们烤火炉,穿棉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处世,如果不能捧出一颗热心,给世界以温暖,那就心存一份良知,为世界守住一份温暖。
①但棉衣能帮我们抵御冬天的寒冷,保存我们体内的温暖
②火炉能发热,可以带给我们温暖。棉衣呢?棉衣不能发热
③良知虽然未必直接给别人温暖,但却能给别人一份体贴、一丝慰藉
④如果把火炉比作我们助人的热心,那么棉衣便是我们心存的良知
⑤热心可以助人,可以直接带给别人温暖
A. ④①⑤②③ B. ④①②③⑤ C. ②①④⑤③ D. ②①③④⑤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月中含意,正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       ,       ”的亘古苍茫。
(2)水中融情,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       ,        ”的思乡愁绪。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树木葱茏苍翠,百草丰美茂盛的景象;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5分)
七年级(1)班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活动。
7.活动一:请你写出一个广泛流传的关于友情的故事和名言警句。
友情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活动三:开学以来,同学们缺乏正确的交友之道,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因此班级准备邀请学校心理课刘老师参加此次活动,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去邀请刘老师参加星期二下午第三节课“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班会,你会对刘老师说些什么呢?(3分)
                                               
                                               
(二)名著阅读(5分)
【甲】
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调“高跷”,“拾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
(选自《五猖会》)
【乙】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9. 【甲】文中“我”产生这样的“心愿”是出于什么心理?反映了儿童的什么特点?(2分)
                                              
10. 结合全书和【乙】文,长妈妈为我做了哪两件事,让我对她充满敬意?可以看出阿长具有哪些优秀品质?(3分)
                                                
                                               
三、阅读(11~23题,共3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诗题中的“左迁”指降职。此诗是诗人因友人贬官而作的。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声的悦耳,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C.次句中的“龙标”指王昌龄。“过五溪”表现出友人被贬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D.整首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0分)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
乙】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①,不营产业。常丐②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④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⑤之妻邪?”时闻者多哂⑥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⑦。
(出自《晋书·儒林传》)
注释:①耽(dān)学:专心研究学问。耽:沉迷。②丐:乞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怡;愉快。⑤朱买臣:西汉吴郡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他贫穷落魄,离他改嫁。朱买臣50岁时,经同乡推荐做官,曾任老家的地方官会稽太守。⑥哂(shěn):讥笑。⑦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1)不亦说乎(      )(2)可以为师矣(     )
(3)匹夫不可夺志也(    )(4)欢笑而谓之曰(    )
14. 把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15. 甲文中“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都是说学习的,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16. 孔子描述了君子怎样的形象?请结合甲乙语段内容具体分析。(2分)
                                                
(三)阅读下面的消息,完成17-19题。(8分)
施舍的树
[美]谢尔·西弗斯汀
①从前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个男孩。每天,男孩都会到树下来,把树的落叶拾起来,做成一个树冠,装成森林之王。有时候,他爬上树去,抓住树枝荡秋千,或者吃树上结的果子。有时,他们还在一块玩捉迷藏。要是他累了,就在树荫里休息,所以,男孩也很爱这棵大树。
②树感到很幸福。
③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变得孤独,因为男孩不来玩了。
④有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说:“来呀,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来吃果子,到我的树荫下来玩,来快活快活。”“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男孩说:“我要娱乐,要钱买东西,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很抱歉,”树说,“我没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卖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就会高兴的。”
⑤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来,把果子拿走了。
⑥树感到很幸福。
⑦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树又感到悲伤了。
⑧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来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高兴地颤抖起来,她说:“来啊,男孩,爬到我的树干上来荡秋千,来快活快活吧。”“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取暖。你能给我间屋吗?”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
⑨于是,男孩砍下了树枝,背去造屋。树心里很高兴。
⑩但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没有来了。有一天,他又回到了树下,树是那样的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过了一会,她才轻轻地说:“来啊,男孩,来玩。”“我又老又伤心,没心思玩。”男孩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你给我条船好吗?”“把我的树干锯下来做船吧,”树说,“这样你就能离开这里,你就会高兴了。”
男孩就把树干砍下来背走,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里。
树很欣慰,但心底里却更难过。
又过了好久,男孩又回到了树下。树轻轻地说:“我真抱歉,孩子,我现在什么也没有剩下,什么也不能给你了。”
她说:“我没有果子了。
他说:“我的牙咬不动果子了。”
她说:“我没有树枝了,你没法荡秋千。”
他说:“我老了,荡不动秋千了。”
她说:“我的树干也没了,你不能爬树。”
他说:“我太累,不想爬树。”
树低语说:“我很抱歉。我很想再给你一些东西,但什么也没剩下。我只是个老树墩,我真抱歉。”男孩说:“现在我什么也不要了,只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一会儿,歇一会儿,我太累了。”树说:“好吧,”说着,她尽力直起她的最后一截身体,“好吧,一个老树墩正好能坐下歇歇脚,来吧,孩子,坐下,坐下休息吧。”男孩坐在树墩上。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作者通过想象,赋予树以人类的情感和行为,使树不仅仅是一棵植物,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角色。
B. 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知道树为他付出了很多,所以故事的最后他又重新回到了树下。
C. 文中的树是一个反面形象,文章主要通过树反衬出男孩由一开始的怯懦到后来勇敢的变化。
D. 文章通过树与男孩交往的故事准确勾勒了二者的一生,告诉我们:善待世界的人,也会被世界善待。
18. 文章第 段写到“树很欣慰,但心底里却更难过”,如何理解树的“欣慰”和“难过”?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19. 童话往往通过想象批判某种社会现象或某一类人物,让读者通过反思获得启迪。请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温暖的四句话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位老师,所以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导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而且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管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第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得过去了。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下去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作业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写的作文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温暖着我许多的学生岁月,乃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直到在沈阳上大学的时候,当年初到县城读初中时的那种自卑才再次出现。虽然那个时候,我的文章已经写得很不错,并发表了许多,可是,却无法支撑我在其他方面的全面崩溃。于是那时很孤独,几乎没有朋友,没课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去做自己的事,我则拿上本书躲到学校后面的河边,常常是坐到夜幕长垂。
⑦大二那年的冬天,我依然没事时去河边静静地待上一会儿,河流已经凝固了形状,两岸都是洁白的雪地。我的足迹就延伸到那棵树下,每天每天,足迹的重叠,成了一条窄窄的路。那个下午,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河边树下,却发现雪地上有一行字:祝你生日快乐,开心着度过这里的每个春夏秋冬!
⑧久久凝视着雪上的那行字,就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悄然破碎,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情绪。一直以为,没人会注意到我,没人会知道我的生日。回去的路上,脚踩在雪上,发出一种很动听的声音,周围的冰封雪盖,忽然就充满了温情。那一行字早就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消散,却一直刻在我心上,伴我度过了好多个寒冷的季节。
⑨大学毕业走上社会,那些校园中的雄心壮志和斑斓的梦想,在现实中被无情地撞击得粉碎,于是失落接着失落。
⑩有一年,为了排遣心中那份落差,为了躲避白眼冷遇,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一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心里也渐渐地万虑皆宁。
每天,除了给孩子们讲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我讲山外的事时,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我在那里待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出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我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
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回望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潮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孩子们的梦想重新点亮了我的梦想,从而让我再次回到繁华的都市中,心里再也不黯淡,而是充满了温暖的力量。
最后一句温暖的话语,也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出现的。生病住院,身边无亲无朋,百无聊赖,便总到走廊尽头处去吸烟,那些日子烟量大增,一包烟常常是不到一天就不知不觉地空了。更多的时候,是倚在病床上看书,邻床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便总缠着我给她念书,她听得很入神。几天后女孩出院,我便把书送给了她,她极兴奋。临走时,她跑回来,塞给我一张纸条,然后云一样飘走。
字条上写着:你的烟我每天都偷出好多支,别再吸烟了,我爷爷就是因为吸烟死的!那一行整齐的字,一下子击在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便觉心里暖暖,温暖着世事的苍凉。
这四句话,都铭记在心里,总会在落寞重重时,在我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感动。
忽然想起,前年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就湿了。
20. 作者叙写了人生路上令自己难忘的四句话以及带给自己的温暖感受,请把表格中①②③④处的内容补充出来。(4分)
有关四句话的事件 “温暖”感受
初中时语文老师在作文本上留下表扬的评语 ①
② 拥有快乐,充满温情
工作时山区孩子一人一字给自己的临别留言 ③
④ 细微体贴,浓浓关爱
21. 本文语言清新质朴,含义丰富,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2分)
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出一片深情。
22. 我在医院遇见的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23. 文章最后两段能否删去,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理由。(3分)
四、作文(40分)
24.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有些事让我们体验亲情的温暖,有些事让我们感知友情的可贵,有些事让我们发现探索的乐趣……这些正是你人生中最真实的体验与感受。
请以“那件事,让我感受到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人生的长河中,我们会与无数的人相遇、相识、相知。你,可能是我的朋友,用真挚的情谊为我驱散孤独与迷茫;你,可能是我的老师,用渊博的知识为我点亮智慧的灯塔;你,可能只是陌生知己,却用短暂的交集,教会了我许多真谛。让我们一同感受那份因相遇而生的幸福,珍惜生命中每一次美好的邂逅。
请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以“遇见你,是一种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如选题目一,请补全题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1.A 2.D 3.A 4.B 5.C
6.(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2)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7.友情故事:管鲍之交 刘柳情谊 名言警句: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刘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1班的班长,因为我们班部分同学缺乏正确的交友之道,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环境,需要心理疏导与方法建议,所以我代表全班同学邀请您参加星期二下午第三节“有朋自远方来的”班会课,您能来吗?
9. “我”产生这样的“心愿”是出于羡慕别人出风头的心理。反映了儿童渴望被关注、渴望表现自己、爱热闹的特点。
10. 长妈妈为“我”做的两件事:一是为“我”买来了《山海经》;二是在过年时为“我”讲各种规矩和故事(如除夕吃福橘等)。可以看出阿长具有善良、朴实、真诚、热心、关爱孩子等优秀品质。她虽然没有文化,却能尽力满足孩子的愿望,对“我”关怀备至。同时,她的一些行为也体现了她的传统和质朴。
11.B
12.这两句想象奇特,诗人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关心和牵挂之情。
13. (1)通“悦” ,愉快,高兴;(2)做、担任;(3)改变;(4)对……说
14. (1)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像浮云一样。 (2)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15. “温故而知新”强调了复习这一学习方法的好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了要虚心求教别人的学习态度。
16. 甲文:颜回住在陋巷却自得其乐,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孔子称赞“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却乐在其中的君子形象;“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表现君子志向坚定的形象。
乙文:写王欢家境贫寒,安于贫困,乐守圣贤之道,心境愉悦,表现了他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王欢面对妻子的忧患,却以朱买臣的例子进行宽慰,守志弥固,更加坚定自己的志向,最终成为大儒,体现了他的君子形象。
参考译文:
乙文:王欢,字君厚,乐陵人。安于贫困,以追求道义为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贮存,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17. A
18. 树欣慰是因为她帮助了男孩,让男孩高兴。树难过是因为男孩要离开这里,她再也见不到男孩了。
19. 男孩只知道一味地向树索取,而树面对男孩的索取,只知道一味地奉献,这启示我们:一味地索取只会伤害他人,一味地付出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只有在相互给予、相互关爱、相互帮助中,我们才能拥有幸福和快乐。
20.①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或受到鼓励,或重拾信心)(能写出其中一个词即可1分)。②上大学时有人在寒冬给自己默默送上生日的祝福。③点亮梦想(或充满希望,或心里再也不黯淡,或排遣了心中那份落差)。④生病住院时临床小女孩给自己戒烟的建议。
21.运用拟人修辞,“深情”一词赋予“满山的树和花”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或者活灵活现地)表现了“我”离开时山区孩子给自己临别留言时的一片真情,赞美了山区孩子心灵如同“满山的树和花”一样纯真和美好。
22.(1)善良、有爱心(或体贴、细心、关爱他人)。如:在“我”生病住院时,小女孩细心地给“我”留了一张写有戒烟建议的纸条。(2)好学、爱读书。如:总缠着我给她念书,她听得很入神。几天后女孩出院,我便把书送给了她,她极兴奋。(3)天真、活泼(或可爱、纯洁)。如:临走时,她跑回来,塞给我一张纸条,然后云一样飘走。
23.示例一:不能删去。在内容上,使林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或者赞美了林老师善良、关爱学生、善于鼓励学生的优秀品质,或者揭示了第一句温暖的话的真相);在结构上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或者曲折有致,或者跌宕起伏)
示例二:能删去。在内容上,文章已经完整地叙写了人生路上令自己温暖的四句话的事件;在结构上,第十六段已经总结了全文,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中心。
24.写作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