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10月高二上学语文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分)
材料一: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1962年冬天,他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1964年5月14日,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第一,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 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不是为了做官,而是去为人民谋利益。他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这种为民爱民亲民的作风,充分反映了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公仆情怀。
第二,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 ② ,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面对兰考自然灾害的肆虐和贫困落后的实际,焦裕禄同志不等不靠,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力拼搏、自强不息。他说:“我们要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他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亲自种植泡桐树,以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他坚持生活简朴、勤俭办事,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焦裕禄同志以他的行动对艰苦奋斗做了生动的诠释,这也正是他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重要原因。
第三,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在焦裕禄同志看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为了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他从兰考的县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把战胜灾害、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为兰考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他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作出和实施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他在兰考的475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当时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生产大队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正是这种深入、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使焦裕禄同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改变兰考面貌提出切合实际的规划。在焦裕禄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第四,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 ③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兰考是一个最穷的县,一个最困难的县。焦裕禄同志坚定地说: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的面貌,决不离开那里。焦裕禄同志经常教育党员干部说,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不怕困难,发扬革命精神。面对当时兰考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焦裕禄同志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简便、易行、实用而又符合规律的治理“三害”方法,最终在重重困难中闯出了一条生路。这种精神,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第五,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焦裕禄同志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他抱着病痛的身体,忍着肝病的折磨,常年奔波在农舍、田地,置身于群众之中。焦裕禄同志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
(摘编自网络)
材料二:
作者说,他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就有人问:“焦裕禄精神是不是‘过时’了 ”作者的回答是:“只要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不‘过时’,那么焦裕禄精神就永远不会‘过时’。”
我赞同作者之言,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精神不动产,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格精神、“经世致用”的责任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克勤克俭”的艰苦奋斗精神等,都属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尽管现在是一个张扬个性、尊重个人利益诉求的时代,但焦裕禄精神并没有与这个时代发生冲突,相反,我们更加需要焦裕禄这种对社会和民族命运的担当与奉献的精神。长篇小说《焦裕禄》的贡献,是让更广泛的读者通过文学进一步走进一个伟大的灵魂。
(摘编自李庚香《中原担当——评长篇小说〈焦裕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高度概括了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即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B.材料一第二段两次引用焦裕禄的话来阐述其公仆精神,指出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
C.材料一从公仆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等五个方面具体阐释了焦裕禄精神,使人们能深入理解焦裕禄精神。
D.材料二中,“我赞同作者之言……”“长篇小说《焦裕禄》的贡献,是……”等内容是契合文学评论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奋力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的焦裕禄精神是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B.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焦裕禄带领兰考干部群众大力治理“三害”,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艰苦奋斗。
C.焦裕禄同志说,不改变兰考的面貌,他决不离开那里。焦裕禄认为兰考面临的困难不大、不值一提,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焦裕禄精神与当今张扬个性、尊重个人利益诉求的时代并没有发生冲突,今天我们要学习焦裕禄精神,弘扬焦裕禄精神。
3.请在材料一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有人说,现在时代变了,焦裕禄精神已经过时了。你可以怎么反驳?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5.在学习上,我们可以从焦裕禄精神的丰富内涵中汲取哪些精神营养?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分)
黎明的河边(节选)
峻青
雷在西北方向隆隆地滚动着,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溶合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雨果然就来了。在这样暴风雨的夜里,走路与其说是用眼找,还不如说用本能感觉到的。走了一会儿,我和老杨都迷失方向了,而小陈却什么都不说,老是沉默地然而却异常坚定地在前面走着,偶尔回过头来招呼一声。
“喂!当心前面是小沟!”
“喂!右转弯,左面是据点。”
我心里想:幸亏有这样一个好向导,要不,那才糟了哩!每当闪电亮起的一刹那,我看见他那矮小的身形在大雨中吃力地走着时,心里就不禁泛滥起一种怜惜和感动的情绪。
说起来可真凑巧,我们正在庆幸不会遭遇敌人的时候,却偏偏就遭遇上了。二三十个还乡团①人马押着十多个村干部迎面走来。在闪电中我们都看清了双方,惊愕片刻之后枪就响起来了……
遭遇战很快停止了。
我和老杨、小陈却失去联系了,按照事先约定的信号找到他们,继续往前走。天依然很黑,我们三人走进一片荒草地,小陈愕然地停住了。原来他也迷失了方向,小陈又着急又惭愧,哭了起来。水在草底下潺潺地流着,身旁不时地有水蛇沙沙地在草间爬行。蛤蟆在我们的周围,咕咕呱呱地不住气地叫。
鸡叫了!天亮了!我们终于来到了潍河边,但藏好的船已被昨夜的大水冲走了,我和老杨都不会凫水,小陈只好带我们去找他爹想办法。
小屋的门吱呀的一声开了,一个有着苍白胡须的老人,从屋里探出身来,眯缝着眼睛,向我们打量了一会,吃惊得张大了嘴。
“爹!”小陈轻轻地喊了一声。
老人机警地向四周扫视了一下,把手一挥,命令地说:“快进屋去!”
屋子里的混乱景象使我吃了一惊。小陈脸色霎时变得苍白,异常不安地问道:“爹,我娘呢?”
老人默然地坐在门槛上,阴沉地低着头,好一会才愤然地说:“被还乡团捉去啦,还有你兄弟小佳。”
小陈颓然地坐在锅台上,呼吸急促起来了,咬着下唇,一声不响,停了好一会,突然抬起头来,问道:“爹,你打算咋办?”
“我嘛,我打算去叫你回来。”老头子冷冷地说。
“叫我回来?”小陈吃惊地说。
“嗯!”老头子深深地点着头。“整整五天了,你娘和小佳一直吊在保公所梁头上。我到处去找你也找不到……”
“找我咋?”小陈打断了老头子的话。
“找你咋?”老头子冷笑一声道,“哼!你说咋?咱这一家三口的命你就不管啦?还有咱庄上死的那二三十口子的仇,就不报啦?”老头子越说越激动,苍白的胡须一抖一抖地颤动着。
小陈会意地看了看我,微笑了一下,忽地抓住了老爹的手,兴奋地说:“爹,我这不是回来了吗?”
老杨也激动地一把拉住了老头子的手说:“老大爷,放心吧,河东的武工队是完不了的,河东的天下也是完不了的。我们俩就要上那去接替马队长的事。”
“啊?”老人惊讶地看着我们,“是吗,到河东去?”
小陈点点头说:“是的,爹。我就是来送他们到河东去的。河边上柳丛里的船被水冲走了,怎么办?”
老头子忽地站了起来,连连地点着头说:“好,你们来了就好。老百姓又有依靠了!好!快过河去吧。唔,怎么?船被水冲走了?”
“是呀!”我说,“船冲走了,河里水很大。可是我们一定要今天过河。”
“那是的,一定要今天过河。”老人打断了我的话说。
“老大爷,你有什么办法吗?”老杨问道。
老人没有回答,默默地开了门,走出了小屋,仰着头看了看天,回头问道:“你们俩会不会凫水?”
“会一点点,这样大的水可不行。”我和老杨说。
老人没有再说话,默默地走到里间,拿出了一个玻璃瓶子来,一仰脖,咕嘟嘟喝了几口,然后,向我面前一伸说:“来,喝一点,河水太凉。”
我们都喝了一点,是很猛烈的白干。
“走吧!”老人命令地说。
我惊异地望着小陈,小陈高兴地眨了眨眼睛,小声地说:“走吧,他要带你们凫过去,老头子好水性哩!”
小陈的话音里充满着骄傲和自豪。于是,我也兴奋起来了。就在这个时候,我忽然想起了被吊在保公所梁上的老大娘和小佳。“啊!老大娘他们咋办呢?”
“你停着干什么?”老头子胡须剧烈地抖动了一下,忽地转过身去,把手一挥,厉声地说:“走!快走!”
我们一行四人又朝着潍河的方向走去。
(有删改)
【注】①还乡团: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组织的地主武装。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暴风雨,为下文写迷路、河水暴涨、船被冲走、凫水送渡等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氛围。
B.“我”听到老大娘和小佳被捉走后,考虑的是他们的安危,体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情怀。
C.小说虽然没写到战斗场面,但写到小陈一家为抗击敌人而亲人离散,让读者感到战争残酷。
D.这篇小说情节曲折惊险,以炽热的感情和悲壮的氛围,刻画小陈父子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
7.下列对小说相关描写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把景物描写与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思想感情有机地融合起来,增添了浓厚的抒彩。
B.小说对老陈生死抉择时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揭示了其心灵,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C.在语言描写方面,“咋”“唔”“哩”“凫水”等方言俚语,体现了小说口语化的特点。
D.“探出身来”“眯缝着眼睛”“打量了一会儿”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老陈有极高的警觉性。
8.以英雄形象打动人,以崇高精神鼓舞人,是优秀革命文化的特点。请分析陈氏父子有怎样的精神品质,这两个形象的塑造有何意义?
9.这篇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邑。及长,尝为季氏吏,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
鲁昭公卒,定公立。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序号写在答题卡上。
孔子A长B九尺C有D六寸E人F皆G谓之H长人I而异之J鲁K复L善待M由N是O反P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粥羔豚者”的“粥”同“鬻”,意思是贩卖,与《五石之瓠》“今一朝而鬻技百金”的“鬻”相同。
B.“莫能兴”的“兴”意思是起来,与《论语·阳货》“《诗》可以兴”的“兴”相同。
C.唐虞即唐尧虞舜。相传尧舜执政时期,天下太平,古人常以唐虞来指称明君。
D.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下。成年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也曾担任过管理牧场和牲畜繁殖的小吏。
B.孔子重视教化,治国能力突出。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
C.孔子临危不乱,坚守节操。他在遭遇陈蔡两国围困时,仍然坚持教学,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君子风度。
D.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2)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14.齐景公向孔子询问,孔子的三次回答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①。郁郁葱葱佳气②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③。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④。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①帝王州:金陵,今南京。②佳气:美好的云气,象征着帝王之气。③衣冠:代指世族、士绅。古丘:坟墓。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④回头:透彻醒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郁郁葱葱佳气浮”写草木繁茂、佳气缭绕的景象,吻合金陵作为都城的历史地位。
B.“晋代衣冠成古丘”借古讽今,暗示北宋朝廷也将重蹈六朝的覆辙,词人满怀忧虑。
C.“绕水恣行游”写词人在水边自由地随性行游,也反映了词人此时的心境。
D.金陵四百年来的繁华兴盛像梦一样逝去,突出了历史兴衰的变迁,词人颇有感慨。
16.这首词的“槛外长江空自流”被誉为“神来之笔”,请简要赏析这一句。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自我显露、自以为是的两句是“ , ”。
(2)《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 , ”这两句用想象又暗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突出了会面不可期的相思之苦。
五、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庆八天假期中,很多人都享受了出行的快乐。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游客告别扎堆, ① ,开启了所谓的“反向旅游”。他们选择冷门目的地、打卡非旅游城市,让假期更加舒适。有评论指出,旅游不应是千篇一律,它应当纯粹只是为了放松身心,让自己能够更舒服地找到自我。“反向旅游”的兴起恰恰说明游客尤其是年轻旅行者更加注重个性化体验,不会 ② 。
当然,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景区,仍是多数旅行者出行的首选,这些景区也容易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个假期,一段题为《江西萍乡武功山女子雇轿夫抬狗上山》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有网友指责狗主人,认为雇轿夫抬狗“有辱轿夫尊严”。《北京青年报》对此发表评论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轿夫抬狗上山,雇主和轿夫都不觉得涉及尊严问题,而是正常的劳动服务,可有人却敏感地认为轿夫的尊严受到了伤害。真正关注职业的尊严,就应该关注从业者的待遇与权利保障,而不是以关注职业尊严为名,给这一职业贴上‘低贱’的标签。”文章点出了问题的本质:认为体力劳动者不够有“面子”的看法,才是更值得反思的。
除了旅游,看电影也是不少人在假期的选择。国庆档影片以主旋律电影为主,《731》《志愿军·浴火和平》,爱国,硬气、聚气、提气构成了国庆档影片的主基调。众多主旋律影片非常契合国庆观影氛围,成为国庆档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主力军。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两个反问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请用一句话对前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
六、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王阳明)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老子》
抬头看路,志存高远;低头行路,脚踏实地。
——高二(9)班班训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B 2.C 3.①服务群众之风②奋斗精神③不怕困难、不惧风险
4.①焦裕禄精神能跨越时空,其内涵丰富,能给予我们强大的思想动力,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②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精神不动产,属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不会过时。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焦裕禄这种对社会和民族命运的担当与奉献的精神。
5.①拼搏奋斗: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力拼搏、自强不息;在学习上我们要努力拼搏,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奋斗。
②求真务实:焦裕禄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地想事干事;在学习上我们要尊重学习规律,求真务实,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客观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③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焦裕禄大兴知难而进之风,在重重困难中闯出了一条生路;在学习上我们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想办法克服各种困难。
6.C 7.B 8.(1)精神品质:
①坚定顽强、机智果断的革命精神。在暴风雨之夜勇敢地为“我”和老杨带路,船被冲走后又机智果断地带两人去找老陈想办法。
②大义凛然、无私奉献的赤胆忠心。为使河东武工队重整队伍,以高度的责任感为两人带路,以亲人的生命为代价护送他们过河。
③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面临生与死、护送同志与拯救亲人的严峻考验,不顾家人安危,毅然决定挟着两人凫水送渡。
(2)形象意义:
陈氏父子的形象,体现了人民群众与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血肉联系,揭示了革命战争能取得胜利的原因。 9.①使情节真实生动。“我”是事件的亲历者,讲述时使人有听战斗英雄讲亲身经历的感觉,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②使线索分明清晰。“我”是赴任的武工队长,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起到了线索的作用。
③使叙述亲切自然。“我”的视角缩短了读者与故事情节的距离,用大量的方言俚语,质朴洗炼,使小说读来亲切、自然。
④使表达自由灵活。“我”的视角能自由灵活地把景物描写与故事情节、人物情感有机地融合起来,歌颂了英雄主义精神。
10.EJM 11.B 12.D 13.(1)再让我多活几年,这样的话,我对《周易》的文辞和义理就能够充分掌握理解了。
(2)孔子任司寇审理诉讼案件时,文辞上有可与别人商量的时候,他从不独自决断。 14.①志向远大,施政恰当;
②遵循礼治,注重秩序;
③节约开支,杜绝浪费。
15.B 16.①以景结情,将无穷的愁思融入滚滚东流的长江,言有尽而意无穷。
②“空”字一语双关,既写江水空自流淌,又暗喻历史兴衰的虚幻无常。
③形成反差,长江的永恒与王朝的短暂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强化了全词的苍凉意境。
17. 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18.①另辟蹊径
②随波逐流 19.真正关注职业的尊严,难道不应该关注从业者的待遇与权利保障吗?难道是以关注职业尊严为名,给这一职业贴上“低贱”的标签吗? 20.反向旅游彰显个性体验,职业尊严关注实质保障。
21.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