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某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某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9月19日,亚玛芬体育(安踏集团持股)的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燃放烟花引发热议。此次艺术烟花活动位于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海拔约5500米),蔡国强通过火药爆破在山脊点燃三幕烟花,形成“升龙”动态景观。
短短时间内,这一所谓的“艺术盛举”引爆了舆论场。最初品牌方表示所选用的烟花彩色粉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并制定了生态风险应对预案。但在海拔5500米生态极其脆弱的青藏高原,这些举措是否真的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伤害,没有谁敢打保票。而这也是迅速引发重大舆情的根源所在。
9月20日,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9月21日,蔡国强也发出致歉,表示主动配合第三方机构及相关部门,就此事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影响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并将以实际行动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
在最终调查结果出来之前,笔者认为,围绕这一重大舆情事件,有几个问题必须说清楚。
其一,在海拔5500米生态极其脆弱的青藏高原搞一场“烟花秀”,何以能审批通过?众所周知,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和价值,在我国以至全球生态安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自然环境看,西藏自然生态先天敏感脆弱,生态环境一旦破坏,修复难度非常大。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相继出台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可以说,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是一条不能逾越的红线。尤其是在海拔达5500米的高海拔地区,即便使用了所谓的“环保材料”,其对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潜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干扰风险依然很高,特别是对土壤、植被的长期影响以及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带来的生态影响更是可想而知。对此,相关部门应该给公众一个说法。
其二,这场烟花秀能在青藏高原举办,是否因为是名人就获得了特殊的“通行证”?有网友爆料称,蔡国强团队早前就曾打算在日本试点,原本拟定于日本富士山,命名为《樱花漫天的日子》,结果被否决,未通过环评,原因有三点:分别是火山灰扰动,可能激活富士山千层微裂隙;花粉浓度增加,加重呼吸道疾病;朱鹮繁殖干扰,弃巢率上升。在日本被否决后,又辗转去了法国,打算在圣维克多山燃起一条火龙,结果法国也不买账。最后才来到了青藏高原。网友的评论是“真是莫大的讽刺”。这背后是否因为名人效应或者资本的力量,才可以获得在青藏高原“放烟花”的特殊通行证?有关方面也应该给出说法。
其三,当地为何没有吸取曾经的教训?本次“蔡国强烟花秀”所在的江孜县,在20世纪90年代,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红河谷》在这里取景时,为了呈现真实的场景,剧组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了一个三角形缺口,人为制造了一场雪崩。这段雪崩画面仅在大荧幕中呈现了不到20秒,疼痛却永恒烙印在了大自然的肌肤上。此举在多年之后也成了争议不断的话题。在生态文明理念越来越深入的今天,保护好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理应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对“烟花秀”可能会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以及可能会引发的重大舆情,在吸取卡若拉冰川被炸出缺口的教训上,当地政府应该有一个提前预判。但事实却非如此。前车之鉴,何以没有引起重视?
其四,这次“蔡国强烟花秀”到底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破坏的生态环境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得到修复?或者说究竟能不能得到修复?目前,当地已成立调查组前往现场核查,蔡国强本人在致歉信中也表示,“如确有环境影响,我们愿意尽全力采取补救恢复措施,并将以实际行动支持江孜县的生态和文旅,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我们始终对大自然怀有深深的敬畏。”但带来的负面影响究竟有多大,广大关心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公众需要一个公正的答案。
正如有网友说,“大家之所以如此愤怒,是因为大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打心底里认同这片土地就是自己的家,所以一分一毫都不肯退让。十指连心,不为自己担忧,也会为将来的孩子们担忧。”保护好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而这些问题,也是始祖鸟、蔡国强和相关部门应该回答的。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四问始祖鸟、蔡国强雪域高原烟花秀,这些问题必须回答!》)
材料二:
大约七八年前,有人问我对于蔡国强的烟花装置艺术的看法。当时我这样回答:“对于所有刻意追求效果,追求规模的艺术创作,我觉得都应该保持警惕。”
非常关注这两天喜马拉雅升龙事件。刚刚刷到一个说法,说这种烟花秀是大地艺术的一种。提到“大地艺术”,就更加愤怒,为着这世上所有傲慢的,贪婪的,打着大地艺术的名义伤害大地的“创作”行为。
真正意义上的大地艺术,往往创作于麦田中和雪地上。它们之所以震颤人心,不仅仅因为它们有着壮观的视觉效果。更因为这种壮观的视觉效果与其短暂脆弱的生命形成反差——秋天来了,麦地会收割;春天来了,雪地会融化。一切如流星划过天空。真正的艺术家们,耗尽心血却最终不曾在大地上留下任何痕迹。真正伟大的作品,只是经过大地,从不曾改变过大地……
不知再说些什么。强烈谴责,不胜痛心。
(摘编自公众号:阿勒泰李娟[注]《气得编不出标题》)
材料三:
关于《升龙》艺术项目的说明
9月19日,我的《升龙》艺术作品在西藏日喀则江孜县完成,引发公众对于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切关注与讨论。对此,我和工作室高度重视,怀着敬畏之心,虚心接受大家对于在雪域高原实施艺术创作的所有批评,并诚挚地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和提醒。我们确实存在很多考虑不周之处,我深表歉意。
接下来,我们将主动配合第三方机构及相关部门,就此事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影响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并将以实际行动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具体工作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接受政府邀请的独立机构进行深入检测,如确有环境影响,我们愿意尽全力采取补救恢复措施,并将以实际行动支持江孜县的生态和文旅,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我们始终对大自然怀有深深的敬畏。
未来,我们将更加谨慎,更加严格评估艺术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来自蔡国强的社交媒体账号)
[注]作家李娟出生长于新疆,对于第二故乡阿尔泰地区有着独特的情感。出于对阿勒泰地区自然美景、人文风光的热爱,李娟于2010年首次出版散文集《我的阿勒泰》。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国强烟花秀”一事引爆了舆论场,其根源在于品牌方对于环保可降解材料的宣传可能与现实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伤害相背离。
B.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使用了所谓的“环保材料”,其对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潜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干扰风险很高但仍处于可控范围。
C.蔡国强团队早前准备在日本和法国的山脉进行试点放烟花,但最终两国都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由拒绝了对项目的审批。
D.在各方面的长期努力下,“蔡国强烟花秀”对当地造成的生态破坏将逐步恢复,并给公众和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
2.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当地政府有了上世纪《红河谷》电影的前车之鉴,仍然没有提前预判和阻止烟花秀,这或许折射出了背后隐蔽的名人效应和资本力量。
B.材料二中李娟对于“蔡国强烟花秀”的深刻批判,不仅流露她对大自然的热爱,更表达了艺术家在追求“大地艺术”时不应该“改变大地”。
C.材料二中李娟之所以“气”,是因为她对自然有一份浓厚的热爱以及对于高原环境遭到破坏感到强烈惋惜。
D.材料三的说明中,蔡国强本人承认此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看出此次活动多个环节均存在问题。
3.材料二的标题为“气得编不出标题”,若要为其拟写一个恰当的题目,下面标题中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强烈谴责,不胜痛心》
B.《无妄之灾,高原哭泣》
C.《名为艺术,实为破坏》
D.《大地艺术,不应如此》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做好“蔡国强烟花秀”当前的弥补措施和日后的防范工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胖子与瘦子
契诃夫
①两位朋友在从莫斯科通往彼得堡的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站点上邂逅。两个人中一位是胖子,一位是瘦子。那胖子刚在站点的餐厅用过午餐,嘴唇油光锃亮,活像两颗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散发出一股烈性葡萄酒和橙花的气息。瘦子呢,刚从车厢里出来,费劲地拖着提箱、大包小包和几只纸板盒子。他的身上则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息。他的身后,有个尖下巴的瘦女人在东张西望,那是他的妻子,此外还有他的儿子,一位高个子的中学生,眯着一只眼睛。
②“波尔菲里!”胖子一见瘦子,就大声招呼起来,“是你吗?亲爱的!多少年没见了!”
③“老天爷!”瘦子惊呼起来,“米沙!我少年时的朋友!哪阵风把你吹到这儿来的?”
④于是两个老朋友亲吻了起来,吻了一次又一次,连吻了三次,眼望着对方的泪眼。两人无不为这次意外相遇而惊喜交加。
⑤“亲爱的!”亲吻之后,瘦子先开了口,“真没有想到!太意外了!我说,你好好瞧瞧我!啊,你还是那么帅!那么倜傥风流,那么讲究打扮!啊,老天爷!你时来运转了?发财了?结婚了吗?你瞧,我成家了……她是我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他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①,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⑥纳法奈尔想了想,摘下帽子。
⑦“中学时的同学!”瘦子接着说,“你还记得,大家怎么拿你开心的事吗?大家管你叫赫洛斯特拉特②,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书烧了一个窟窿。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③,因为我喜欢告状。哈,哈……那时我俩还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呢。别害怕,纳法尼亚!走近点……这位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
⑧纳法奈尔犹豫片刻,躲到父亲的背后去了。
⑨“你好吗,朋友?”胖子得意扬扬地看着朋友,问,“在哪里高就?做到几品官了?”
⑩“是在供职,亲爱的!是八品文官,两年了。得过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水不算高……嗨,凑合着过呗。妻子教音乐。我说,你呢?怕已是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亲爱的,还要高哩。”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还得过两枚星章。”
瘦子一听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脸色舒展开来,现出喜气洋洋的笑容来,脸上、眼睛里似乎火星四射。他整个人像是蜷缩起来,弯腰弓背,矮了大半截……他的手提箱、大包小包和纸板盒全都蜷缩起来,现出条条皱纹来……他妻子的尖下巴越发尖了。纳法奈尔挺直了身子,扣上制服上所有的扣子……
“我,大人……可说是非常高兴!您可说是我少年时的朋友,一下子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嘻,嘻,大人!”
“得了吧!”胖子说。
“哪能呢……您说哪里去了……”瘦子的身子蜷缩得越发厉害了,笑嘻嘻地说,“承蒙您大人的好意……鄙人如沾再生甘露……大人,他是犬子纳法奈尔……这是贱妻路易莎。”
胖子刚想说句客气话,可见瘦子脸上一副诚惶诚恐、低三下四的寒酸相,直要呕出来。他扭过脸,伸出手来告别。
瘦子只握住对方三根指头,深深鞠了一躬,嘴里发出“嘻嘻”笑声。他妻子也莞尔一笑,纳法奈尔双脚“咔嚓”一声,挺身敬礼,把制帽也掉落到了地上。一家三口又喜又惊。
(有删改)
【注】①纳法尼亚:纳法奈尔的爱称。②赫洛斯特拉特:古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356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③厄菲阿尔特:古希腊人,曾引波斯军队入境,出卖同胞。
文本二:
契诃夫的作品,往往不是写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没有什么正面人物、反面人物,而是从一个个鲜活而又幽默的故事里,反映一个群体的生活,以及他们和社会的关系。当一个社会中物质开始逐渐丰富,人们能够吃饱穿暖的时候,仍旧在痛苦,这种痛苦并非来自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世界的痛苦,来源于社会对人的压迫。
契诃夫生前的名声并不是很大,但是他去世100多年之后,他的声誉比当初高了不知多少倍,原因就在于他的作品是现代性的,他在现代性之初,就发现了现代性中隐藏的种种隐忧,直到今天,他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依旧在我们的身边,他永远不落伍。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契诃夫的作品首先得到了西方的重视,那个时代正是西方现代派戏剧崛起的时代,以荒诞派为代表。主要的特点是表现人们源于精神世界的痛苦,源于社会压迫所产生的痛苦,这样的戏剧中没有正面人物,也没有反面人物。后来人们追溯它的源头,发现原来契诃夫早就开始这样创作了。相比较19世纪的其他俄国作家来说,契诃夫是很温和的。他并不非常激烈,他更善于挖掘人性本身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革命作家。
(选自周怀宗《童道明:错过契诃夫,是这个时代阅读的遗憾》)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生动描述胖子和瘦子相遇后的场景,心中满是遇到老友的惊喜,这符合朋友重逢的真实生活逻辑。
B.第 段画线句子通过行李“蜷缩”这一拟人化的描写,侧面表现出瘦子的卑躬屈膝,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C.小说有多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前后的变化反映出他势利的心态,从侧面烘托出瘦子的形象。
D.胖子对瘦子“诚惶诚恐、低三下四的寒酸相”表示厌恶,因为胖子是重视友情、反感官场做派的人。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的痛苦有时并不来自物质的贫乏,而是来源于社会的压迫,契诃夫的一些作品就表现了这一点。
B.随着时代的发展,契诃夫的声誉越来越高,其中的原因是契诃夫的作品展现了现代性中的一些隐忧。
C.因为受到契诃夫作品的影响,西方现代派戏剧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戏剧中没有正面人物,也没有反面人物。
D.契诃夫不仅仅是一个革命作家,他比19世纪其他的俄国作家要温和,他的作品更注重人性本身的问题。
8.文本一第 段里,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埋下了伏笔?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9.文本二指出,契诃夫的作品风格“从一个个鲜活而又幽默的故事里,反映一个群体的生活,以及他们和社会的关系”,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子之适魏,正当魏人败于马陵,秦人掳其公子卬,魏之为国可谓困矣。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盖其兵屡败意夫孟子之来必有奇谋秘计以取胜于邻国而洗其屡败之过也。故问孟子用兵何若而利,何若而不利也。而孟子则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然孟子学子思者也。尝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人,亦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
孟子之学子思,既知夫仁义为利之大,而其对梁王,则终不以利言之,何哉?善夫温公[注]之论:“子思、孟轲之言一也。夫惟仁者为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之对梁惠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此说可谓尽之矣。
盖仁义非无利,仁义之利,可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与世俗而言仁义之利,彼将以利心而求于仁义,果何以得仁义之利哉?以利心而求于仁义,虽近仁义,而卒不免于利。故惟孟子则可以与之言,非孟子而与之言,则失之矣。盖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则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则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之所以罕言利者,罕与世之人言也。夫子之道传之子思,子思之道传之孟子。夫子罕言利,而子思言之于孟子,此子思之所以为善学夫子也。子思既言利,而孟子则不言之于梁王,此孟子所以为善学子思也。譬如医家之用药,此人所用之药,不可以用之于彼人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为墨子而言则可,为始皇而言之则不可。俭非圣人之中制,为魏晋之君俭啬言之则可,为武帝言之则不可矣。
(节选自林之奇《论子思言利孟子不言利》)
[注]温公,指司马光。
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盖其兵屡败A意B夫C孟子之来D必有奇谋E秘计F以取胜于邻国G而洗H其屡败之I过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使……获利,与《兼爱》中“故窃异室以利其室”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B.所以,用来……的方法,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的“所以”词义不同。
C.何以,凭借什么,与《论语》十二章中“仁以为己任”的文言特殊句式不一样。
D.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与《大学之道》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的“之”用法不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国在马陵战败,公子卬被秦国掳掠,魏国处境非常艰难,魏王希望远道而来的孟子能够帮助魏国改变这种处境。
B.孟子向子思学习治民之道,子思告诉他要以利为先,但孟子认为君子应该以仁义教人,建议魏王治国要注重仁义。
C.与世俗之人谈论仁义之利,可能使他们从利益出发求取仁义,但即使接近仁义,最终难免因求利而失去仁义之利。
D.可以与墨子、魏晋之君谈论节俭,而不能与秦始皇、汉武帝谈论节俭,这是因为节俭并不是圣人遵循的中庸之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和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课内句子翻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故孟子之对梁惠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
14.子思言利与孟子不言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什么?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头虽也写人生如梦,却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旷达不同,流露出悲切之感。
B.上阕三四句由写景到写人,由季节之秋写到人生之秋,将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C.“酒贱常愁客少”,借酒价格低廉导致客人少,委婉表达了词人因才华不显而遭贬谪、无人问津的处境。
D.中秋之夜,词人却无人可以秉烛共饮,一句“谁与”更衬托出“凄然”之感的浓郁。
16.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词人心绪系于“凉”字,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凄凉”之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通过描写战士们同穿战裙,表现出不分彼此、同心同德的浓厚的战友情的两句诗句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通过用典的手法,借“鸿雁”,“鱼龙”来暗示音讯不通的相思之苦的两句诗句是: , 。
(3)《将进酒》中,谈及要及时行乐、斟满酒杯的两句是: , 。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用神态描写来传达死别之悲的两句是: , 。
(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在谈到君子“好学”时,提及须安贫乐道的两句是: , 。
(6)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后世一直传诵不已,苏轼《赤壁赋》中就曾引用过。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果有人问,甲骨文刻在哪儿?你可能会觉得他在( ),当然是在龟甲兽骨上。而在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子飨餐厅,甲骨文还能印在面条上。子,是对嘉宾的敬称;飨,是盛宴款待宾客之意。这个文化味十足的餐厅,招牌菜甲骨文牛肉面也十分讲究,“大吉大利”“日进斗金”“吉祥安康”“上岸成功”,每根面条上都用甲骨文写着不同的祝福语,深受当地人们和外地游客的喜爱。
这只是甲骨文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一个缩影。通过甲骨文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文明的源头是今天我们仍不遗余力探究甲骨文之意义所在。甲骨文就像一本“商朝日记”,这里有中国最早的气象记录、最早的车祸记录,还有古人宴饮演乐、战争、农耕等生产生活景象。
商人把对衣食住行的观察抽象成符号,篆刻的是烟火人间,记录的是文脉悠长,更潜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心理。例如,甲骨文“得”字像一个人手持着贝,表明努力有所获得的意思; ;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丰富的意蕴。
陈寅恪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甲骨文讲述着历史昨天的故事,由其演化而来的汉字数千年绵延不绝,记载、传承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对甲骨文等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各类文创产品、创新应用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18.请将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填入第一段括号内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知故问 B.多此一举 C.画蛇添足 D.明知故犯
20.请参考下图关于甲骨文的字形和释义,仿照文中第三段画横线的句子对甲骨文“得”字的解读,对甲骨文“监”字和“保”字进行解读。要求能准确把握甲骨文象形字的特点,语言表达流畅,句式与画横线的句子基本一致。
(1)“得”字解读的示例:“得”字像一个人手持贝,表明努力有所获得的意思;
(2)“监”字解读的仿写: ;
(3)“保”字解读的仿写: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去年夏天,②中药代茶饮乌梅汤火出了圈,③它凭借物美价廉等优点让年轻人深受喜爱。④2024年5月,⑤浙江省中医院的乌梅汤2.0版本上线,⑥12小时内已配出超24万余帖,⑦乌梅汤再次卖爆成“顶流”。
乌梅汤的主要原料有乌梅、山楂、甘草、陈皮,基本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每一味药材都有其特有功效。专家建议, A ,但在饮用时,还需注意个人体质的差异。一般来说,乌梅汤比较适合出汗多、口干、胃口不好的人,像那些脾胃虚寒、平常容易拉肚子的人是不适合的。对普通人而言,乌梅汤 B ,因为不同的季节有适合当季的饮品。专家强调,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像乌梅汤这样的中药代茶饮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选用,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易》中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孔子曾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进”与“止”都体现了古人求学修业、立身处世的态度与智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800字。
1.A 2.D 3.B 4.①开篇引入事件和话题。②呈现事件进展与提出核心问题。③以四个问题分层展开论证,层层递进深入。④结尾升华主旨,呼吁社会对此类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重视。 5.当前弥补措施:
①配合第三方机构全面检测烟花秀对土壤、植被、野生动物的影响,若确有破坏,立即采取补种植被、建立动物观测区等修复措施。
②按承诺投入资源,助力江孜县生态保护(如设立生态基金)与可持续文旅发展,以实际行动弥补影响。
③及时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修复进度,接受社会监督,回应大众对生态影响的担忧。
日后防范工作:
①落实《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对高海拔地区活动,无论主体是否为名人/资本,均执行最严格的生态评估,杜绝特殊待遇。
②引导艺术界明确“大地艺术”的生态底线,杜绝“以艺术之名破坏自然”,推动生态友好型创作。
6.D 7.C 8.(1)小说开头将油光满面、“气派出场”的胖子和拖家带口、精瘦干瘪的瘦子进行对比,暗示胖子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高于瘦子;
(2)第⑤段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形貌穿戴,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
(3)第⑨段通过胖子的神态和语言,暗示出胖子身居高位;
(4)作者把这个主人公用“胖子”代称,暗示了他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9.①文本一叙述了两个儿时好友在火车站邂逅的故事,通过瘦子和瘦子一家人对胖子由亲切热情到毕恭毕敬的态度的变化,在简洁的叙述中反映现实生活,显得鲜活而幽默。
②文本一通过“瘦子”和“胖子”的形象,反映了俄国官员中的等级观念,讽刺了官吏的奴性心理和庸俗作风,揭示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使小说更具有讽刺性、批判性、现实性。
10.ADG 11.C 12.D 13.(1)《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
(2)所以孟子对梁惠王,只是用仁义(宣扬)而不涉及利益,是谈话对象不同的原因。 14.①子思言利的原因是他说话的对象是智者。②孟子不言利的原因是他谈话对象是俗人。③两人都强调以仁义治国。
参考译文:
孟子到魏国去,正值魏国人在马陵战败,秦国人掳掠魏国公子卬,魏国的国家局势可以说陷入了困境。魏王说:“您老人家不远千里来到我们国家,会有办法让我的国家受利吧?”大概魏国军队屡败,想着孟子到来,一定有奇谋秘计来战胜邻国,一洗之前屡败的耻辱。所以魏王问孟子怎样用兵才有好处,怎样用兵是不利的。而孟子就说:“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谈利益呢,只要说仁义就足够了。”
然而孟子是受学于子思的。他曾经(向子思)询问治理百姓的方法以什么为先,子思说“先要让百姓得利”。孟子说:君子用来教导人的方法,也只是仁义罢了,为什么一定要说利益呢?子思说:仁义本来就是用来使百姓得利的,统治者不仁德百姓就不会生活安定,统治者不讲道义手下的人就会乐于尔虞我诈,这样给百姓造成的损害就大了。
孟子向子思学习,已经明白仁义对利的重大意义,而他对梁惠王就始终不用利来劝说他,为什么呢?温公 (司马光)的评论说得好啊:“子思、孟子的说法是一致的。只有仁者才明白仁义的好处,不仁的人是不明白的。所以孟子对梁惠王,只是宣扬仁义而不涉及利益,是谈话对象不同的原因。”这种说法可以说是透彻啊。
仁义并非没有好处,仁义的好处,可以对智者说,很难和俗人说。与世俗之人说仁义的好处,他将用利欲之心去求取仁义,结果又凭什么能得到仁义的好处呢?用利益的想法去追求仁义,即使接近仁义,但最终也不能免于求利。所以只有孟子可以与其谈论利,不是孟子还与其谈论利,就是失去意义。可以与其言利而不说,就是没有辨明对象;不可以与其言利却说了,就是说错了话。智者不会错判对象,也不会说错话。
孔子很少说利的原因,是很少和世俗之人说利。夫子的学说传给子思,子思的学说传授给孟子。夫子很少谈利,而子思对孟子说利,这是子思善于学习夫子的原因。子思已经说到了利,而孟子并不对梁惠王说利,这是孟子善于学习子思的原因。就好像医生用药,这个人所用之药,不可以用在那个人身上。君子不因为天下而俭省父母的用度,对墨子说就可以,对秦始皇说就不可以。节俭并不是圣人的中庸之道,对魏晋时的君主说要节俭是可以的,而对武帝说就不可以了。
15.C 16.(1)相同点:①都表达了政治失意的凄凉之情。《江城子》和《西江月》都写于被贬谪时期,《江城子》用“尘满面”暗指仕途不顺,《西江月》用“月明多被云妨”喻指小人当道的政治环境,都表达了政治失意的凄凉之情。
②都表达了年华老去的悲凉之情。《江城子》“鬓如霜”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说明自己鬓发斑白,《西江月》从自然之秋写到人生之秋,都表达了年华老去的悲凉之情。
(2)不同点:①《江城子》表达了死别之悲的凄凉之情。妻子已逝“十年”,词人“自难忘”,想象和妻子在梦中相逢,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表达了与亡妻死别的凄凉之情。
②《西江月》表达了与弟弟分隔两地的凄凉之情。中秋本该是团圆之日,但词人却与弟弟子由分隔两地,无人陪伴自己赏月,只能独自把酒北望,表达了词人与弟弟生离的孤寂凄凉之情。
17.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18.①今天我们仍不遗余力探究甲骨文的意义。②通过甲骨文能了解意义所在。③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文明的源头是意义所在。 19.A 20. “监”字像一个人弯腰看水中的自己,表明以水为镜照视的意思 “保”字像一个大人背着一个孩子,表明大人抚养孩子的意思。
21.A酸梅汤虽有一定保健作用 B也并非适合一年四季饮用 22.③可将“让年轻人深受喜爱”改为“让年轻人喜爱”或“深受年轻人喜爱”;⑥“超24万余帖”可改为“24万余帖”或“超24万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