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题202507参考答案
1.zui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麻醉:读音为“na zui'”,意思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有机体暂时丧失感觉,这里指让人精神
麻木的状态。
②脊梁:读音为jǐliang'”,原指人和动物背部中间的骨头,常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
坚作用的人或事物。
③前仆后继:读音为qian pu hòuji,“仆”是倒下的意思,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
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④渡过:读音为dùguò,“渡”有通过(江河等)、经历(困难时期)的意思,这里指经历过
危机。
2.②②
第一处:“渺茫”侧重因距离远、模糊不清或希望小而难以预期:“迷茫”侧重神情、处境困惑
不知所措。语境说“在中给我们带来希望”,强调处境困惑,选②迷茫。
第二处:“摧毁”指用强大力量破坏,程度重;“摧残”指使人或物受到严重损害。语境说国家
民族曾饱受伤害,“摧残”更贴合长期受伤害的语境,选②摧残。
3.C
A.“引领”意思是引导、带领,“带领”也有引导、率领之意。原句语病是“走向和“奔赴”语义
重复,并非“引领”用词问题,所以修改“引领”为“带领”不能解决语病,该选项错误。
B.“那些'是指示代词,移位后句子变为“英雄是在黑暗中引领我们走向奔赴光明的那些人”,
依旧存在“走向”与“奔赴”语义重复的语病,无法修正问题,该选项错误。
C.原句“引领我们走向奔赴光明”中,“走向”和“奔赴都有朝着某个方向前行的意思,语义重
复。删除“奔赴”或“走向”后,句子变为“引领我们走向光明或“引领我们奔赴光明”,语义清
晰合理,能解决语病,该选项正确。
D.在“走向”前面加“一步步”,句子变为“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奔赴光明”,不仅没有解决“走
向”和“奔赴”语义重复的问题,还使句子更加啰嗦冗余,该选项错误。
4.【答案】C
【解答】ABD.恰当。
C.不当,朗读时应该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适当调整语调、语速、重音、节奏,
这样才能有抑扬顿挫的效果。“语调、语速、重音、节奏等都应该是一致的”表述
答案第1页,共3页
不当。
5.【答案】A
【解答】A.有误,“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中间的逗号应为顿号。
BCD.正确。
6.【答案】C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恐怕”是副词。
7.答案:
(1)B
(2)【甲】重阳节
【乙】端午节
(3)《思乡集》理由:
这些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借归雁传情,岑参《逢入京使》
写思乡和报国的复杂情感,李商隐《夜雨寄北》盼与家人团聚,都围绕思乡主题。
(4)上联:①
下联:⑥
8.(1)
施耐庵
宋江
及时雨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2)《水浒传》中鲁达的“大闹故事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鲁达的性格特点,
让鲁达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并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正义观
念:他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惩治恶霸、保护弱者,体现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抗。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土地
9.
湘水无情吊岂知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欲为圣明除弊事
千里共婵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0.示例:
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示例:
批注:这句词蕴含着世间万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的哲理,人们总会经历悲欢离合,就如同月
亮有阴晴圆缺一样,是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的事。它告诉我们要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生
活中的不完美。
11.
加恩惠于人
曾经
地位低微
困厄
12.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
13.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的。
14.甲文中的“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乙文中的“进”指当宰相,“退”指
当良医。
参考译文:
答案第2页,共3页D.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试题202511
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共五部分,总分120分。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6.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7题,共20分)
A、“天气明朗”“附朗的天”“洗衣服”“洗干净”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在我们民族的文化长河中,“英雄”是一个水不德色的词语。他们以担当为笔,以枣
献为鉴,书写者民族的睿果与希望。让我们首先从一段深情的语段开始,积累关于英雄的
B.“关心集体”“攀登高峰”都是动宾短语,它们表达的是一种行为动作以及这个动作
语言文字,感受汉字的力量与温度。
所涉及的对象。其中“集休”“高峰”是宾语,均由名词充当。
英雄是那些在黑暗中引领我们走向奔赴光明的人,是在寒冷中给予我们温暖的人,是
C、“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
在人(①斯花②这芒)中给我们带来希望的人。英雄是麻醉时的清醒剂,是民族
惨的时代”中的“恐怕”“最”“悲惨”的词性依次是介词、副词、形容词。
的资梁,是时代的中流赋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虽然曾饱受B一(①榷毁②椎残),
D,“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
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得着你们!”这段话多处运用反复,渲染出火热的干劲和般切的期里,
但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不缺乏勇于拓壮、乐于奉献的英雄,他们具有担当精神和使命意
7.近日,实验初中九(6)班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识,正是因为他们理头苦千、前p心后继,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d心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1)【古诗分类】活动中,同学们编辑了四本诗集,取名为《边塞风云》《抚琴听松》《一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曲折柳》《草长驾飞】·下面诗句与诗集名依次对应最准确的一项是()(1分)
麻醇()州)桑前p()后继
d0(一过
①相预无相识,长猷不采阪。
②桅花津水深千尺,不及江伦送友情。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③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荣斗芳笨。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圈。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1分)
A、③①②④B.④0②③C.④③0②D.④①③②
A.把“引领”改为“带领”。
B.把“那些”移至“人”之前,
(2)【诗词节日】猎带【甲】【乙】两首诗中诗里写的是什么节日。(2分)
C.删除“奔冠”或“走向”。
D.在“走向”前面加“一步步”。
【甲】唐黄果仲到秋来九月入,我花开启百花杀。冲天香泽进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4在诗歌朗诵比赛前,小组成员们纷纷给参赛选手提出朗诵建议,下列建议不恰
【乙】宋 张来竞彼深惑千载览,忠魂一去记能还。国亡身预今何有,只留离很在世间。
当的一项是()(2分)
填写节日名称:
A,朗读诗歌前要明细创作背景,确定感情基调。《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是创作于
【甲】
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所以这首诗的感情茘调是低沉悲痛的。
【乙】
B.不同的感情,语速和语调也会发生变化。如朗通:《我爱这土地》的最后两句,感情是
(3)【类辑古诗】你制作的诗集中收录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岑参的《速入京使》、
深沉、真量的,语速要变缓,语调也是下抑的:
李商险的《夜丽寄北》等多首主题相同的诗歌,请给诗集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并给出理由。
C。《乡愁》这首诗每一小节句式整齐、均衡,所以朗读每一诗节时,语调、语速、重音、
(2分)
节奏等鄙应该是一致的。
诗集名称(》,理由:」
D:胡请时要注意表情、站姿、动作等,比如朗通《沁园春·出》时,应保持端庄稳健、积
极向上的姿态。一
(4)【诗句对联】请你从下列搜集的诗句中整理出一副符合活动主题的对联,并把序号填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一(2分)
写到相应的横线上,(2分)
A,当我们把自已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金、
①诀诗词增加修养
②亭台接州岩歌水
③废寝忘食兴事业
B:我国古代有两个除灸人口的典故,一是“查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
④诗词歌脱均抒情
⑤风架露宿创军煌
⑥赏意境陶冶情撩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答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蓄薇。”
上联:
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下联:
初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初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