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1.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1.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 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 11.2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课程 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健全人格”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课时 教材 分析 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以“人生”为主题,围绕“我所追求的美好人生”展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一课《确立人生目标》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一方面要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应该将个人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另一方面要能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将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人民、人类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学情 分析 已知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初中学生开始思考和规划人生;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困惑点:由于自身认知水平有限,部分学生对怎样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缺乏系统思考,确立人生目标时更多地停留在关注自我的心理状态。 发展点:经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青少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未来职业选择也有差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明确人生目标,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人生道路。
教学 重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教学难点: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核心 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2)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责任担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建设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 (4)人格健全: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为实现人生目标不懈奋斗。
设计 思路 总议题 青春如何立志,方能行稳致远? 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议题一: 明己之所长,立己之所向情境一: 【追逐热爱、觅光而行的梦想家】任务一:结合材料谈谈孙颖莎在树立人生目标时结合了哪些因素? 任务二:使用目标罗盘图,分析并简要写下自身特点,并思考这些特点如何影响自己当前的人生目标。 (1)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 议题二: 识群己之辨,定人生之锚 情境二: 【我将无我、不负团队的奉献者】 任务三:孙颖莎为何要将成功归功于集体、将个人目标定位于“捍卫国球荣光”? (2)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 议题三: 传家国之情,济天下之道 情境三: 【为国而战、全力以赴的新青年】 情境四: 【胸怀大我、接续使命的奋斗者】任务四: 孙颖莎将“为国而战、全力以赴”树立为自身的最高目标体现出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任务五: 无数先辈“胸怀大我、接续使命”的故事为我们树立人生目标提供了怎样的启示?(3)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 (4)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孙颖莎的访谈视频 孙颖莎说明了自身的人生目标,始终锚定奥运会的金牌目标,并通过自律训练不断追逐目标,努力实现梦想。 在奥运会赛场上,是什么力量让孙颖莎能够始终“锚定”冠军,心无旁骛,毫不动摇? 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
以孙颖莎的访谈视频导入,迅速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探索欲,促使其走近孙颖莎的成长之路,加深对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理解。
议题一 : 明己之所长,立己之所向
【议学情境一】【追逐热爱、觅光而行的梦想家】 2005年,在河北石家庄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一个5岁的小女孩第一次走进了乒乓球馆。她就是童年的孙颖莎。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乒乓球可能只是众多兴趣班中的一个,但对孙颖莎而言,那小小的银球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 孙颖莎在训练中,很快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球感和专注力。她手感极佳,对球的旋转、落点有着敏锐的直觉。更重要的是,她从小就展现出一种“大心脏”——在比赛中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她的教练发现了这些特质,而她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所长。她没有盲目地去追逐别的道路,而是将自己的兴趣与天赋紧密结合,毅然将成为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确立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议学任务一】 议一议:结合材料谈谈孙颖莎在树立人生目标时结合了哪些因素? 【议学小结】 (1)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 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能力、家庭环境等,都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影响因素。我们要综合评估,全面考虑,以客观务实的态度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议学任务二】 参考孙颖莎确立人生目标的经历,使用目标罗盘图,分析并简要写下自身特点,初步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设计意图
通过孙颖莎的成长故事,剖析孙颖莎在树立人生目标时结合了哪些因素,并结合自身特点使用目标罗盘图,树立自身的人生目标,学习榜样精神,践行所学知识
议题二 识群己之辨,定人生之锚
【议学情境二】【我将无我、不负团队的奉献者】 播放视频:孙颖莎的每一次成长与突破,都离不开中国乒乓球队这个卓越的集体。从教练的悉心指导、队友的切磋勉励,到国家队提供的世界顶级训练平台与保障,集体的力量为她铺就了通往世界之巅的道路。而她也多次在赛后动情表示,荣誉属于集体,自己的目标是“和团队一起继续捍卫国球荣光”。 【议学任务三】 孙颖莎的成长与突破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哪些原因? 【议学小结】 (2)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明确人生目标,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人生道路。
议题三:传家国之情,济天下之道
议学情境三:【为国而战、全力以赴的新青年】 播放视频:祖国需要我赢,我就必须赢 孙颖莎始终坚持为国而战、全力以赴,坚定自己的目标,无论面临挑战还是失败,都始终如一将“为国而战、全力以赴”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 【议学任务四】 孙颖莎勉励新青年将“为国而战、全力以赴”树立为自身的最高目标的故事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3)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 我们要把个人的发展牢牢植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需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议学情境四:【胸怀大我、接续使命的奋斗者】 第一颗星,是“深潜”的星——黄旭华。 他的一生,就像他设计的核潜艇,深潜于万顷碧波之下,于无声处铸就重器。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甘当隐姓埋名人”,告别家人,隐没行踪,将人生最宝贵的三十年,全部献给了核潜艇的研发。他说:“我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 他的目标,锚定在国家的安全与尊严之上。他告诉我们,树立人生目标,首先要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的智慧与力量,汇入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第二颗星,是“天眼”的星——南仁东。 他的一生,与群山为伴,只为追寻宇宙中第一声“雷鸣”。他是“中国天眼”FAST的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为了给这个500米口径的“巨眼”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家”,他跋涉于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跋涉了整整12年。他从壮年走到花甲,将一座傲视世界的超级工程,矗立在祖国的群山之中,让中国得以望向宇宙的更深处。他的目标,锚定在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之上。他告诉我们,树立人生目标,要志存高远,敢于追寻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并为它倾尽所有。 第三颗星,是“耕耘”的星——袁隆平。 他的舞台,是那片广袤的稻田。他有一个浪漫的“禾下乘凉梦”,梦想着稻穗像扫帚一样大,人们可以坐在稻穗下乘凉。他还有一个伟大的“覆盖全球梦”,希望超级杂交稻能走出国门,为地球上所有饱受饥饿之苦的人们带去希望。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他的目标,锚定在人类的温饱与福祉之上。他告诉我们,树立人生目标,要胸怀天下,将个人的追求与人类的幸福紧密相连。 第四颗星,是“医疗”的星——屠呦呦。 她从祖国传统中医药学的宝库中汲取智慧,带领团队历经数百次失败,最终从青蒿中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这项发现,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让她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的成功,源于对国家使命的担当,也源于对科学真理的执着。她的目标,锚定在拯救生命与弘扬国粹之上。她告诉我们,树立人生目标,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善于从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寻找方向,并用实干精神将其变为现实 【议学任务五】 我们应该如何树立人生目标,才能像他们一样胸怀天下,不负韶华,成为夜空中下一颗闪亮的星? 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个人的追求与进步,只有与人类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生才能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设计意图
从孙颖莎作为新青年为国家荣誉出战的故事再到无数先辈为人类事业奋斗的故事,由点及面启发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育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的自觉行动,增强政治认同。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案例停留于故事层面,需引导学生深度关联自身,并通过结构化任务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真正内化。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