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认识情绪ABC》课件【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认识情绪ABC》课件【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第10课
《认识情绪ABC》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05
06
方法指南
07
01
设疑导入
02
我述我心
03
心海导航
08
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课堂练习
04
活动在线
心田感悟
设疑导入:
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首诗大家都学过,意思是换个角度看山,风景就不一样。那如果把‘内心的情绪’比作这座山,为什么有的人看是‘阴云密布’,有的人看是‘晴空万里’?
阅读小霞和小乐的故事。
心灵悄悄话:
(1)小霞和小乐面对 “班长没回应呼喊” 这一事件,各自的想法和情绪行为结果分别是什么?
(2)英语课后被老师留下来背单词,小霞为什么没记住单词?
(3)面对语文考试考砸的事件,小霞和小乐的核心想法有什么不同?
(4)小霞最近总是不开心,结合文中事例,她不开心的根源是什么?
(5)同样的事件(喊班长没回应、被老师留堂、考试考砸),小霞和小乐的情绪和行为为何不同?
我述我心
我述我心
小霞和小乐面对 “班长没回应呼喊” 这一事件,各自的想法和情绪行为结果分别是什么?
① 小霞的想法:班长看自己不顺眼、自己得罪了班长;情绪行为结果:闷闷不乐,吃饭没胃口。② 小乐的想法:班长没听到或正在想事情,不是故意不理人;情绪行为结果:开开心心地吃饭。
英语课后被老师留下来背单词,小霞为什么没记住单词?
小霞认为被老师留下来很没面子,觉得老师故意针对自己、同学们会背后笑话她,满脑子都被这些想法占据,无法专注背单词,所以一个单词都没记住。
我述我心
面对语文考试考砸的事件,小霞和小乐的核心想法有什么不同?
① 小霞的想法:自己不够聪明,再努力也取不到好成绩,不如放弃;② 小乐的想法: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好好复习就会有进步,还能通过考试发现不足、查漏补缺。
小霞最近总是不开心,结合文中事例,她不开心的根源是什么?
根源是她面对相同事件时,总会产生消极、负面的想法,这些想法导致她产生闷闷不乐、沮丧、失望等消极情绪。
我述我心
同样的事件(喊班长没回应、被老师留堂、考试考砸),小霞和小乐的情绪和行为为何不同?
因为她们对事件的想法和解释不同,小霞倾向于消极负面的解读,小乐则是积极理性地看待,不同的想法导致了不同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心海导航
情绪 ABC 理论中,A、B、C 分别代表什么?
A(Activating event)表示诱发事件,B(Belief)表示针对事件产生的信念、看法和解释,C(Consequence)表示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情绪 ABC 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心海导航
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人对这一事件的想法、看法和解释,导致了某种情绪和行为结果。
心海导航
文中举的 “同学未打招呼径直走过” 的例子,两种不同想法分别导致了怎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① 想法一 同学可能在想别的事、有特殊原因:觉得无所谓,继续做自己的事;
②想法二 同学因之前的分歧故意不理自己:忧心忡忡,无法冷静下来。
心海导航
人们通常会对 “事件与情绪的关系” 有怎样的误解?
通常人们会认为,发生的事情会直接导致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发生了什么事就会引起什么情绪体验。
心海导航
积极健康的情绪被比作什么?它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而 “摇摆”?
积极健康的情绪被比作罗盘;会受到压力、沮丧、恐惧、焦虑、愤怒等各种情绪的影响而摇摆。
活动在线
活动一 生活小剧场
我们的心情有时候跟天气很像:兴高采烈时,像是晴空万里;难过沮丧时,像是阴云密布。请从下面选择一个情景,试着把可能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演一演。
情景一 这次数学考试成绩公布了,自己又考砸了……
角色 情绪 行为反应(表演要点)
同学 A 沮丧、自责 低着头接过试卷,眉头紧锁,把试卷揉成一团又慢慢展开,嘴里小声念叨 “怎么又考砸了,我太笨了”,趴在桌子上不愿说话,甚至偷偷抹眼泪。
同学 B 平静、坦然 接过试卷快速浏览错题,拿出笔记本记录错误类型,转身对同桌说 “这次计算题错太多了,下次要多练竖式,争取下次进步”,随后开始整理错题思路。
同学 C 焦虑、着急 拿着试卷来回翻,眼神慌乱,拉着同学问 “你考了多少分?我又没及格,爸妈肯定要骂我了”,坐立不安,无法静下心来分析错题。
活动在线
情景二 周末和同学约好出去玩,可是下雨了……
角色 情绪 行为反应(表演要点)
同学 A 失落、抱怨 趴在窗户上看着下雨的天气,噘着嘴说 “怎么偏偏今天下雨!计划全泡汤了”,把书包扔在沙发上,闷闷不乐地坐在椅子上发呆,不愿做其他事。
同学 B 淡定、灵活 看到下雨后,立刻拿出手机给同学发消息:“下雨啦,我们改成线上一起看电影、聊八卦吧”,然后找出零食和平板电脑,开心地等待同学回应。
同学 C 期待、兴奋 笑着说 “太好了!下雨天最适合在家做手工了”,然后给同学打电话:“我们下次再约出去玩,今天我教你做折纸呀”,接着拿出手工材料,兴致勃勃地准备起来。
讨论与分享
1.在上述情景中,你们出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情景一:出现了沮丧、自责、平静、焦虑、着急等情绪。
情景二:出现了失落、抱怨、淡定、兴奋、期待等情绪。
讨论与分享
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绪产生?
因为大家对同一事件的想法和看法不一样。比如情景一中,同学 A 觉得 “考砸就是自己笨”,所以沮丧自责;同学 B 认为 “考砸能发现不足,针对性改进就好”,所以平静坦然。
情景二中,同学 A 觉得 “下雨破坏了出行计划,很扫兴”,所以失落抱怨;同学 B 和 C 觉得 “下雨可以换一种有趣的方式相处”,所以淡定甚至兴奋。不同的想法导致了不同的情绪反应。
活动在线
活动二 小组讨论
(1)请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以对某一事件的情绪反应为例,找出其中不合理的想法。
事情 想法 情绪 行为
数学测验 成绩很差 成绩不可以下降 难过、伤心、悲观 自责、讨厌、愤怒 害怕、紧张、内疚 上课没精神逃避老师不敢告诉父母
不合理之处
① 要求绝对化,忽略学习中 “成绩有波动” 是正常现象;
② 把 “一次成绩下降” 等同于 “自己没做好”,过度否定自身努力;
③未考虑成绩下降可能是题目难度、复习重点偏差等客观因素,片面归因于自己。
(2)找出不合理的想法后,请大家指出如何改变这些不合理的想法,使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转变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从而使自己走出消极情绪的泥沼。
事情 想法 情绪 行为
数学测验成绩很差 成绩总会有升有降 平静、坦然、有动力 1. 主动拿出试卷,和老师 / 同学分析错题原因;2. 制定针对性改进计划(如每天练 5 道计算题、周末复习薄弱章节);3. 大方告诉父母考试情况,寻求他们的鼓励和支持;4. 上课认真听讲,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不再逃避。
活动在线
活动三 我的情绪ABC
情绪ABC理论可以解释人们生活中的很多日常现象。例如,同样是英语测试得80分,有的同学比较满意,会再接再厉,下次争取更好的成绩;有的同学却灰心丧气,觉得自己怎么学都比不上别人了。
1.回忆一下最近困扰你的一件事,请你试着写一写自己的情绪ABC。
事件(A) 想法(B) 情绪/行为(C)
主动申请加入同学的小组做手工,被对方说 “我们组人满了”,拒绝了我 他们肯定是不喜欢我,故意不让我加入;我太孤单了,没人愿意和我合作 情绪:难过、委屈、自卑、有点生气
行为:低着头走开,回到座位上趴在桌子上,不想说话,也没心情做自己的手工
2.你觉得是什么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是我对 “被拒绝” 这件事的想法(觉得被讨厌、自己孤单),而不是 “被拒绝” 这个事件本身,导致了消极的情绪和行为。
3.面对这件困扰你的事,你会做出什么样的改变,从而让自己收获好心情?请再次填写自己的情绪ABC。
事件(A) 想法(B) 情绪/行为(C)
主动申请加入同学的小组做手工,被对方说 “我们组人满了”,拒绝了我 他们组可能真的已经满员了,不是讨厌我;我可以问问其他小组,或者自己先试着做,说不定之后有人愿意和我一起 情绪:平静、坦然、有期待
行为:转身问旁边的小组 “你们还需要人吗?”,被同意后开心加入;和新组员一起讨论手工思路,认真完成作品
4.对比前后两张表格,你有什么新的认识和发现吗?
我发现:
①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想法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②情绪不是由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决定的;
③把消极的想法换成积极、合理的想法,就能收获好心情,还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活动在线
活动四 情绪开导员
现在,你也可以尝试来做一位“情绪开导员”,去倾听你身边的同学、朋友、家人的忧愁和烦恼,看看能否用情绪ABC理论去帮助他们。
场景:求助者(朋友)的烦恼
求助者表述(A+B+C):“我花了一晚上做的手抄报,老师却没评上‘优秀作品’(A),我觉得自己做得特别差,根本没天赋(B),越想越难过,把手抄报揉成一团扔了(C)。”
开导员对话:
共情:“花了那么多时间认真做的手抄报,没评上优秀,肯定会觉得失望又委屈吧!”
拆解 ABC:“‘手抄报没评上优秀’是事件(A),你觉得‘自己没天赋、做得差’是想法(B),所以才会难过、扔手抄报(C),对吗?”
质疑不合理想法:“没评上优秀就代表做得差吗?说不定是其他同学的作品太优秀,或者老师的评判标准不一样?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手抄报哪里做得好呀?”
替换合理想法:“其实你花了一晚上的心思,颜色搭配、图案设计肯定有亮点呀!没评上不代表没天赋,只是还有进步的空间,下次可以问问老师怎么改会更好。”
鼓励行动:“我们一起把手抄报展开,看看哪里可以完善,下次继续加油,说不定就能评上啦!”
求助者反馈:“对,我觉得手抄报的图案还挺好看的!我现在就去问问老师怎么改进,谢谢啦!”
活动在线
活动五 情景续写 ——“如果我换个想法”
1.教师给出 1 个不完整的情景(包含事件 A 和消极情绪 / 行为 C),学生分组续写 “合理想法(B)+ 新的情绪 / 行为(C)”。
2.每组派 1 名代表分享续写内容,全班评选 “最有创意且积极地续写”。
范例:不完整情景
“体育课上,你想加入同学的篮球小组,却被说‘你打得太差了,别来拖我们后腿’,你心里特别生气,转身就走了……”
小组 合理想法(B) 新的情绪 / 行为(C)
1组 “他们可能只是想赢比赛,不是故意针对我;我可以先自己练习投篮,提高技术,下次再加入他们。” 情绪:平静、不服输;行为:每天放学后练 10 分钟篮球,一周后主动找他们切磋,被同意加入
2组 “打篮球本来就是为了开心,他们不欢迎我,我可以找其他喜欢打篮球的同学组队,说不定能玩得更尽兴。” 情绪:坦然、开心;行为:邀请 3 个同样想打篮球的同学,组成新小组,制定简单的比赛规则,玩得很愉快
讨论与分享
1.续写后,你发现情绪和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
情绪从愤怒、失落等消极状态,变成了平静、不服输、坦然、开心等积极状态。行为从冲动退缩(转身就走),变成了主动行动(练习篮球、组建新小组),不再被负面情绪困住,而是朝着解决问题或让自己愉快的方向努力。
讨论与分享
2.这个活动让你明白,面对不开心的事,我们可以怎样做?
①换个角度想问题,不纠结于别人的否定或事情的糟糕面,寻找合理且积极的解读。
②不被消极情绪主导,而是用行动改变现状,比如提升自己、寻找新的机会或伙伴。
③聚焦让自己开心的目标,不钻牛角尖,灵活调整做法,让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活动在线
活动六 家庭情绪小课堂 —— 教爸妈学 ABC
任务:每位同学当 “小老师”,向爸妈讲解情绪 ABC 理论(用简单的语言和例子,如 “妈妈做饭忘买你爱吃的菜”)。
实践:和爸妈一起回忆 1 件最近家庭中发生的小矛盾(如 “爸妈催你写作业,你觉得不耐烦”),一起填写 “家庭情绪 ABC 表”。
反馈:下次班会分享 “教爸妈学 ABC” 的过程,
说说爸妈的反应和自己的收获。
范例(家庭情绪 ABC 表)
各组续写范例
事件(A) 爸妈的想法(B) 爸妈的情绪 / 行为(C) 我的想法(B) 我的情绪 / 行为(C) 共同制定的合理想法(B) 新的情绪 / 行为(C)
我放学回家先看动画片,没立刻写作业 “孩子太贪玩了,不催就不写作业,以后肯定没出息” 情绪:生气、焦虑;行为:大声批评我,关掉电视 “爸妈太苛刻了,我就想看 10 分钟动画片放松一下,没必要这么凶” 情绪:委屈、叛逆;行为:和爸妈吵架,故意不写作业 “孩子放学想放松一下可以理解,但要先约定好时间;爸妈可以温柔提醒,不用批评” 情绪:平和、理解;行为:我约定 “看 20 分钟动画片就写作业”,爸妈按时提醒,不发脾气

讨论与分享
1.和爸妈一起完成这个活动后,你们的矛盾解决了吗?
矛盾基本能得到解决。通过填写表格,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再互相误解。共同制定的合理想法(B)兼顾了双方的需求,新的情绪和行为也更平和、更互相理解,不会再因为小事争吵或对抗。
讨论与分享
2.你觉得情绪 ABC 理论还能帮家庭解决哪些小问题?
①爸妈让你少玩手机多看书,你觉得被限制自由而抵触的问题。
②吃饭时爸妈总说你挑食,你觉得不耐烦而反驳的问题。
③周末你想和同学出去玩,爸妈想让你在家做家务,双方产生分歧的问题。
④考试成绩不理想,爸妈批评你,
你觉得委屈而冷战的问题。
心田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感悟与收获是原来控制情绪的 “钥匙” 不是发生的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想法。以前遇到考试失利、被老师提醒这些事,我总会往消极的方向想,越想越难过,还会做出逃避、发脾气的行为。现在我懂了情绪 ABC 理论,知道 A 是事件,B 是想法,C 是情绪和行为,不好的情绪都是不合理的想法导致的。我还学会了接纳自己的情绪,不用对抗消极感受,也知道要把想法写下来觉察自己,更会用合理的想法替换不合理的想法。以后不管是自己遇到烦心事,还是身边人有烦恼,我都能用上这些方法,调整想法、改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小主人。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重构情绪和行为背后的认知和想法,从而改善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接纳自己的情绪
1
培养自我觉察的习惯
2
改变不合理的想法
3
方法指南
结合本节课学到的 “接纳自己的情绪” 方法,说说当你感到委屈时,应该怎么做?
接纳情绪:允许自己感到委屈,不强迫压抑,正视情绪的合理性;
觉察根源:通过写日记梳理想法与感受,明确委屈的原因(如被误解、需求未满足);
调整认知:用合理想法替换不合理认知,缓解情绪、避免被情绪主导。
思考问答
请运用情绪 ABC 理论,分析“周末和同学约好出去玩,可是下雨了”这一情景中,不同想法会导致不同情绪和行为反应。
如果想法是“下雨了就没办法好好玩了,真倒霉”,那么情绪可能是沮丧、失望,行为可能是不想出门,在家里生闷气。如果想法是“下雨天出去玩也有别样的乐趣,可以一起在室内玩或者撑着伞在雨中漫步”,那么情绪可能是兴奋、期待,行为可能是积极准备雨具,和同学一起按计划出行或者调整游玩地点和方式。
思考问答
一、选择题
1.情绪 ABC 理论中,“A” 指的是( )
A. 情绪和行为结果 B. 诱发事件 C. 想法、信念 D. 改变情绪的方法
2.下列哪种想法属于 “不合理想法”( )
A. “这次考试没考好,下次多复习就能进步”
B. “妈妈忘了买我爱吃的菜,可能是太忙了”
C. “同学没借我文具,就是不想和我做朋友”
D. “下雨没法出去玩,在家看书也挺好”
3.要改善消极情绪,关键是改变( )
A. 诱发事件本身 B. 对事件的想法和解释 C. 情绪的表现形式 D. 他人的态度




B
C
B
二、填空题
1.情绪 ABC 理论是心理学家________提出的,其中 “C” 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自我觉察习惯的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通过这种方式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想法。
3.面对消极情绪,我们首先要________自己的情绪,再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来调整情绪。




埃利斯
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把想法写下来
接纳
不合理的想法
三、判断正误题(对的打 “ ”,错的打 “×”)
1.情绪是由发生的事情直接引起的,和想法无关。( )
2.消极情绪是不好的,我们必须强迫自己不能有消极情绪。( )
3.用合理的想法替换不合理的想法,能帮助我们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 )
4.情绪 ABC 理论只能用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能帮助他人。( )




×
×

×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情绪 ABC 理论的核心 —— 情绪由想法决定,而非事件本身,还掌握了接纳情绪、觉察想法、改变不合理认知的实用方法,学会了用积极的思维看待生活中的不顺心,成为自己情绪的小主人。
板书设计
认识情绪ABC
故事分享
阐理解情绪ABC理论的核心内涵
活动感受:理解情绪ABC理论
重构情绪和行为背后的认知和想法,从而改善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学习的感悟
知识拓展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