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共圆中国梦 课件(共4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共圆中国梦 课件(共44张PPT)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8.2 共圆中国梦
新旧课标 比较 2022年 版课标 ●了解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
●了解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知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观念,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新旧课标 比较 2011年 版课标 ●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知道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知道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素养目标:能辨别和判断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提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政治认同”“责任意识”核心素养
学业质 量标准 能够结合实例初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能够简要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能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政治认同、道德修养)
考情分析 ①频次:近5年考查1次
②设题素材:地方成就、重大周年纪念、领导人讲话
③题型及设问类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可能涉及考查,设问类型有认识(理解)类、原因类等
一 圆梦大舞台
探究与分享
农民辛勤耕作,收获希望与幸福;教师立德树人,播撒智慧与关爱;医生救死扶伤,护佑生命与健康…劳动者的手,让我们自豪,让我们骄傲,更让我们钦佩。
农民栽种绿色
教师立德树人
医生救死扶伤
环卫清洁家园
为什么说梦想只有在劳动者的手中才能实现?
(1)当今时代是放飞梦想的时代,十三亿多中国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美好梦想,演绎自己的美丽人生。
(2)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1.做中国梦的参与者
2: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
五位一体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
创 新、协 调、绿 色、开 放、共 享
五大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国情,
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郑钦文:是为国比赛给予了我更多力量
郑钦文挺进决赛后深情地说:自己身体状况已经到达了极限,但总感觉在比赛中有一股额外的力量在支撑着,“今天虽然我很累,我却感觉可以继续打,即使现在让我为我的国家,再打三个小时,我仍然愿意再来一次”。
思考: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郑钦文?
③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筑梦新征程|凝聚中国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
人民有信仰
国家有力量
民族有希望
④实现中国梦必须
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怎样实现中国梦?(途径)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走中国道路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贯彻“新发展理念” 、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小结:
3.青少年为实现中国梦怎么做?
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增强国家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
二 自信中国人
1.中国人为什么可以自信?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1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原因
(1)对国家有认同。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2)对文化有底气。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2.怎样成为自信的中国人
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
中国奇迹。
(3)对发展有信心
探究与分享
航班延误大闹机场
出国疯狂购物
国外旅游随地吐痰
结合上图人物的行为,谈谈他们是自信的中国人吗?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
(5)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辛勤劳动才能开创美好生活。
(6)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做自信的中国人的要求。
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胸怀理想、求真务实,满怀激情、锲而不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课堂小结
共圆中国梦
圆梦大舞台
自信的中国人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自信的中国人应有的表现
做自信的中国人对我们的要求
( )1.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把中国梦变为现实,需要
①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 ②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③全体中国人发扬实干精神 ④中国有统治世界的勇气和魄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一、选择题
A.①经济 ②全面科技创新 ③全面强国强军 ④文明自信
B.①经济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从严治党 ④道路自信
C.①科技 ②全面强国强军 ③全面科技创新 ④政治自信
D.①科技 ②全面科技创新 ③全面强国强军 ④道路自信
( )2.下图是筱玫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时整理的资料卡,但不小心被墨水污损了部分区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片顺序,选出正确的知识填补进去
B
( )3.找到一条好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也有过挫折,但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这条成功之路是指
A.人民民主道路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实行对外开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 )4.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国古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传统的民本思想,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地认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A.走中国道路   B.树立自信心
C.凝聚中国力量  D.弘扬中国精神
C
A.中国共产党领导 开拓创新
B.改革开放 改革创新
C.中国共产党领导 爱国主义
D.改革开放 爱国主义
( )5.下图所示思维导图中的①和②依次应填的内容是
C
( )6.“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这种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 )7.中国人民迸发的创造力,正在造就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电影主题曲《新的天地》唱道:“我们自信,我们前行,看中华儿女走向新的天地!”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决定性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 )8.一位作家说:“近年来,中国作家获得的国际文学奖项越来越多,在世界文坛上所作出的贡献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中国文字在世界面前越来越多地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作为中国人,我们很自豪,信心更足了。”这主要表明自信的中国人
A.对国家有认同,坚信中国梦定实现
B.对文化有底气,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C.对发展有信心,不断创造中国奇迹
D.既胸怀远大理想,又求真务实拼搏
B
①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作为中国人的自信 ④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从以下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D
企业家:“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看好中国。”
文学家:“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走向世界。”
科学家:“‘中国芯’‘智能造’‘未来车’等硬核技术加快发展,中国正向着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 )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英雄群体、英雄人物,我们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要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中国人,我们
A.应该做自信的中国人,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B.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C.首先对世界有贡献,帮助贫困国家的人民
D.要维护全国人民大团结,凝聚中国力量
A
【复兴之光,照亮未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基于国情正走出一条超越“西方化的现代化”之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小组拟以“循着光的方向生长”为主题开展一次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二、非选择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近十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2 万美元;近 1 亿人口摘掉绝对贫困的帽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2%;2023 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72.7分,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提高了各区域开放水平,探索出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互利共赢。中国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结合同学们收集的材料信息,谈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开辟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
①“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近1亿人口摘掉绝对贫困的帽子”说明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③“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2%;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说明我国全面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提高各区域开放水平”说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⑤“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说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技之光,助力发展】
  2023 年杭州亚运会,科技感贯穿了亚运会的全程,开幕式上,亚运史上首次数字人参与点火。AR、AI 技术将超 1 亿名数字火炬手与火炬手汪顺共同点亮了主火炬塔。
科技落进了亚运相关的每个生活细节——杭州亚运村用“云上亚运村”应用。 比如,在平台端, 通过“智慧指挥平台”,就能一屏掌握亚运村管理数据,实现高效智能调度;在生活端,一个“云端生活社区”将亚运村餐饮、交通、商业等服务全面上“云”,都可以通过扫描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得到快速响应。杭州亚运会的科技感,不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对技术的极致追求与创新,更是将“数实融合”“智慧城市”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如何将智能延续到“后亚运时代”,继续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则更为人所期待。
(2)国家应如何将智能延续到“后亚运时代”,你有何良策?
①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②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③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明确方向,贡献力量】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 《中国青年报》对国家过去十年发展变化带来的感受进行社会调查,93.6%的受访青年表示,国家的发展进步让自己有了更多平视世界的底气;94.8%的青年表示更加认可“中国制造”的力量······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更加自信,纷纷表示“平视世界有自信,奋斗实干赢未来”, 做自信的中国人。
(3)结合材料, 运用所学知识, 谈谈我们“平视世界有信心”的底气来自哪里?
我们“平视世界有信心”的底气来自于:①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②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